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7.94KB ,
资源ID:100894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894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上语文第一单元 五彩民族风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 五彩民族风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1、四上语文第一单元 五彩民族风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年级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苏少版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四年级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内容就以“五彩民歌风”为切入点,通过听、唱、动、奏等活动,唤起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律动等体验活动,了解民族歌舞的音乐特点。花儿与少年与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用民歌改编获用民歌素材创作的名作。我的祖家是歌乡和跳柴歌,反应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形式活泼多样,且有创造空间,很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歌表演和跳柴歌的跳竹竿游戏,能够发挥学生综合学习与创造能力。让了解被列入世界非物

2、质文化遗产的“花儿”,可以增强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彩,增强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体验乐曲中个段落情绪与拍号的变化,并能运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能跟着音乐律动。3.学习用轻快、愉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和跳柴歌,表达歌曲的情绪。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等。通过接口唱、在句末长音处添加声势活动等方式,感受歌曲句逗特点。4.在了解民俗民风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跳柴”游戏和歌表演活

3、动,要求动作和拍,情绪饱满,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5.知道连线的两种不同含义,并能较好地表现在歌曲演唱中。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单元内容听: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动: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 律动跳柴歌认:连线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听:笛子独奏花儿与少年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歌曲唱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谈情的情景。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

4、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原歌舞曲是一组联曲,前后都用抒情悠长的商调旋律,中部此段转入明快的四二节奏和跳跃的旋律。作曲家吕冰在原调的基础上,把四季调第一、第二句间的八度大跳改为纯五度大跳,使旋律的发展更加自然、和谐,在接下来的旋律中,大量运用羽音,使歌曲在羽、宫、商、徵几个音中来回穿梭,互相映衬,在欢快的节奏和四个声部的混声合唱中,把歌舞表演推向高潮。笛子独奏花儿与少年整个编配充分运用了竹制乐器的特点,使乐曲更具有民族特色。2.学习者分析中年级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识谱能力,所以一些简单的听辨和鉴赏,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困难。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慢慢开始有了羞于表

5、现的心理,老师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多鼓励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快乐地欣赏。3.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初步了解“花儿”这种民歌形式。2.在聆听、试唱、交流与律动中体验青海民歌笛子独奏版本花儿与少年的韵味。3.认识变换拍子,感受变换拍子不同的音乐情绪。4.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增强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2.感受、体验乐曲中各段落情绪与拍号的变化,并能运用律动、哼唱、加打击乐伴奏、填词演唱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情绪并表现音乐描绘的画面。5.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演唱或多媒体播放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学生感知歌曲的情绪,然后向学生介绍

6、花儿与少年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花儿”的来源,花儿是山歌一种,花儿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随着歌曲唱一唱。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从而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熟悉主题,能哼唱,拍子变换能有所表示。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欣赏1.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民歌花儿与少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师:这是一首青海省的民歌,同学们,你去过青海吗?你了解青海吗?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做成了课件,我们一起来看

7、看!2.介绍青海省及“花儿”资料师随课件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画面定格)咦!满山遍野都是人,他们在干嘛呢?你知道吗?谁猜猜看!生(略)其实啊,他们在开“花儿会”哪!“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

8、是欢悦的情趣。欣赏视频花儿与少年观看ppt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PPT和老师的讲解,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切身感受青海赶花会的场景。环节二:新授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1.初听乐曲,感受民族乐器竹笛的音乐。 2.师简介笛子。 3.复听乐曲。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乐曲,感受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你听到了特别带劲儿的地方请随着音乐拍手,好吗?师:你觉得这首乐曲由几部分组成?师:你觉得哪段不好随着音乐拍手?老师弹奏其中的主题旋律,同学们再拍拍手试试看!师:是啊,节拍变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9、第一段用了四二拍,中间一段用了四三拍,最后一段呢?第三段的旋律和哪一段相似?师: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总结: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4.分段欣赏。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吧。”(1)聆听第一乐段,非常欢快的旋律请学生用“啦”哼唱。(2)聆听第二乐段,分小组探究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为乐曲伴奏。(3)聆听第三乐段,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跳一跳。学生回答(笛子)生随音乐拍手生:三部分生:中间一段。生拍手感受出节拍变化生答第三段的旋律

10、和第一段相似生讨论回答情绪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用“啦”哼唱分小组探究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设计动作跳一跳活动意图说明先整体通过聆听和律动感受音乐情绪和节拍的变化,让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有一个把握,再分段欣赏,仔细研究每一段的情绪,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环节三:拓展与总结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2.师总结并引出女子十二乐坊,3.简单介绍(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4.律动表演。师:

11、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5.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总结师:花儿与少年是一首经典乐曲。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同学们,感谢大家与我共同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下课!生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花儿与少年,说一说感受一边观看女子十二坊的演出一边律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欣赏女子十二坊演出拓宽学生的眼界。7.板书设计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三部分 第一段四二拍,第二段四三拍,第三段四二拍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课后查找其他青海民歌,感受青海地区民歌魅力。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

12、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收集青海影像资料、音乐文化知识、课件、钢琴、收集查阅青海等地区相关的知识。教学反思与改进本堂课教学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民歌特点和形式,能够区分乐曲中主要两段不同旋律的对比,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课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导入,然后是授新,最后是拓展。首先导入部分是由前面所学过的民歌当中抽选出有代表的歌曲进行听赏,在复习当中自然的过度到要学习的新内容;然后授新部分采用先整体后部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听赏乐曲,初听全曲到分段欣赏(学生跟随乐曲轻轻律动感受旋律的对比,哼唱主题部分等);最后拓展部分是介绍本乐曲中“青海民歌”以及“花儿”这种民歌特点,回顾本堂课内容及全曲

13、。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跳柴歌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6.教学内容分析1.唱:跳柴歌2.动:学跳黎族的“竹竿舞”3.了解黎族的文化习俗跳柴歌这首歌比较简单,节奏规整,歌词郎朗上口,运用民族七声羽调式,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和鲜明的黎族名族各色。竹可当柴,“跳柴”是黎族民间流行的一种音乐游戏。歌曲一共两对四个乐句,其中第一、第二乐句和第三、第四乐句都采用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每句都以与其衬词“啰”结尾,洋溢着热爱家乡的自豪感。7.学习者分析中年级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识谱能力,所以一些简单的听辨和鉴赏,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困难。但是,这个

14、阶段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慢慢开始有了羞于表现的心理,老师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多鼓励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快乐地欣赏。8.学习目标确定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9.学习重点难点1.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的情绪。2.歌曲的调式音准。10.学习评价设计播放跳柴歌的伴奏音乐,学生随着教师律动,相同旋律用相同的动作,初步感知乐曲的节奏韵律。再听伴奏

15、音乐,教师用双响筒敲击节奏,学生随着节奏自由律动,重在感受四二拍的韵律感。教师唱谱,在每一局的结束句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学生随着一起唱一唱。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竹竿) 说一说竹竿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呢?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那里的人们用竹竿来做什么的?1.师:竹竿还可以用来跳舞呀!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黎族)2.介绍黎族师:在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

16、俗活动,他们用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在竹子开合之间跳跃,并作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是不是很有意思?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3.出示节奏谱并练习。 X XX XX XX X开开 合合 开开 合合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 (1)请全体同学一起做。(2)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其他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生踊跃发言竹竿的作用了解黎族风俗人情。学习跳竹竿的节奏生体验跳竹竿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活动中亲身感受跳柴歌的节奏特点环节二:学唱歌曲跳

17、柴歌师:黎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仅爱跳也爱唱,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跳竹竿时怎么唱的。1.师范唱。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2.学唱曲谱。(1)师:我们来唱一唱几个音 6 1 2 3 5 6师:这几个音是这首歌曲的主干音。(2)师生合作唱歌谱。师:现在我们来接唱,我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两个音。(3)教师弹旋律,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4)师生接唱。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5)用“la”再次接唱。(6)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3.学习歌词。(1)师:这首歌不仅旋律好听,歌词也写的很美。下面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听听歌词描绘了什

18、么?(2)请一个学生朗读歌词。(3)师:黎族人民在跳柴时心情很愉悦的,请同学们也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有节奏地朗读来歌词。(4)师:在歌词中提到一座什么山?一条什么河?师:万泉河是海南的母亲河,而五指山是因为五座山峰连绵起伏,远远望去就象是五个手指而得名。其实,海南的山山水水处处都展现着迷人的风采。你们能把歌词填到旋律里唱一唱吗?4.唱歌曲。(1)跟钢琴练习一遍。提示一字两音的唱法。(2)师:你觉得还有哪一句不太好唱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帮你解决。(3)跟音乐唱一遍。(4)师: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5)完整的跟伴奏演唱。

19、要求声音自然,有弹性。生听师范唱,说出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生随琴声模唱几个音生接龙唱后两个音生找出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生接龙唱前半部分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听歌曲,感受歌曲描绘的场景生朗读歌词生回答五指山、万泉河生跟琴模唱生提出难的地方并解决生回答:每一句句末两个字生跟伴奏唱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聆听、读歌词、师生接龙等方法学习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师生一起解决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三:拓展与小结一、拓展边歌边舞1.师:同学都会唱了,想跳吗?让我们现场一起来感受一下黎族人民是怎样边玩边唱的吧!我们用跳绳来代替竹竿,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2.老师教学生几种跳竹竿的步伐。(开跳进

20、去,合跳出来)第一遍音乐:指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开合。第二遍音乐:师按节奏带领学生跳竹竿。3.分工合作:请一组同学配合老师跳竹竿,一组徒手做开合,一组在原位跳一跳。4.歌舞齐乐。师:跳竹竿舞少了歌声可不行。要靠其他同学的歌声给他们加油,你们唱得好,他们跳的会更好!5.换组体验。6.评价。二、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玩得真开心。你们还可以随着音乐节拍,变化出更多、更丰富的节奏来跳柴。课后同学们可以自行创编和练习,让这份快乐一直伴随着我们。生分组合作,完成跟着音乐跳竹竿的任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歌曲跳柴歌。7.板书设计跳柴歌9.作业与拓

21、展学习设计创编节奏,用更丰富的节奏练习跳竹竿查找海南黎族的更多民歌,感受海南地区音乐魅力10.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收集海南影像资料、音乐文化知识、课件、钢琴、收集查阅海南等地区相关的知识。11.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唱环节中,我在教唱歌曲时的层层推进和歌曲细节处理把握的非常到位,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带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可是学生在唱歌时的情绪声音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老师一味的强调前两个乐句要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哪里该收哪里该连,后两乐句要连贯一些,我觉得这样说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可能太抽象化了。也许在这里可以跟学生说的具体一些,例如前两乐句好像海南的五指

22、山,第一句是大家正在往上爬,要用轻快的声音去唱高音,第二句是往回走下山了,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往低音处唱了。后两乐句则像万泉河,一句在上游,一句在下游,欢快地流淌着。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唱:我们祖家是歌乡 听月光下的凤尾竹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1.教学内容分析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流传于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民歌。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一字多音是此歌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唱准,特别是第二乐句“mi”上的跨小节连线,演唱时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要用气息支持。著名作曲家

23、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不一定要求学生对乐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12.学习者分析中年级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识谱能力,所以一些简单的听辨和鉴赏,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困难。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慢慢开始有了羞于表现的心理,老师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多鼓励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快乐地欣赏。13.学习目标确定1.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

24、舞蹈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高山族民歌的认识。2.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并为演唱加配固定音型伴奏。3.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4.在老师的知道下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且能够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跳一跳。14.学习重点难点1.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2.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准确演唱歌曲第三乐句。3. 感受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15.学习评价设计听唱与视唱结合,引

25、导学生认识歌曲中的连线,结合科尔文手势唱一唱旋律,感受旋律的特点并交流。歌曲学唱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自然纯美的声音轻声歌唱,一字多音难点部分要反复听唱,长音时值要长足。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送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猜猜歌曲里这位姑娘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播放阿里山的姑娘)2.师:现在你们知道这位姑娘的家乡在哪儿了吗?师:对,她的家乡在台湾。师:你们了解的台湾是什么样的呢?师:阿里山的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美丽的家乡。(出示台湾图片)介绍台湾:台湾东临太平洋,西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岛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美丽多姿的

26、阿里山、日月潭等胜景闻名天下,并且有“蝴蝶王国”、“兰花王国”的美誉,但是最吸引老师的是他们高山族多姿多彩的歌舞。3.欣赏高山族杵舞。4.简介高山族。 (高山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上。他们非常爱好音乐和舞蹈,其音乐也大都与舞蹈相伴,用高山族独特的乐器“杵”加以演奏。)生欣赏阿里山的姑娘生回答阿里山在台湾生发言聊一聊台湾活动意图说明: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多感官地增强视听效果,丰富内心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导入课题奠定基础。环节二:新授我们祖家是歌乡一、学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师:今天,老师

27、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高山族的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让我们一同来领略高山族音乐的无穷魅力。1.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歌曲)2.再次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祖家是什么意思?他们又最喜欢做什么?3.出示歌谱,找一找旋律中出现的音。4.师:下面再听老师用“la”来模唱一遍旋律,请你一边听一边用右手和老师一起将歌曲的旋律走向画出来。(师哼唱并画旋律线)5.师: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乐句的长短一样吗?谁长谁短呢?6.师:请大家看着这旋律线,一起来哼唱。(学生跟琴哼唱旋律)7.提出比较难唱的乐句。难点解决:第三乐句师:“一起来看看歌谱吧,歌曲的第三句是这首歌里唯一不

28、是以长音结尾的句子,音高的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会觉得有些难,一起来视唱这句。”8.师视唱第三乐句学生视唱第三乐句师生接唱歌谱 9.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 10.跟伴奏完整演唱。11.介绍歌曲中出现的“祖家”。(“祖家”是高山族人民对家乡的称呼)二、拓展与表现。师: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1.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1)教师示范,配上音乐。(2)学生随着教师学习分解动作。(3)全体边唱边舞我的祖家是歌乡2.用筷子为歌伴奏。师:高山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语汇,杵舞。“杵”是高山族独特的乐器,每根杵都有不同的声音音色,因其长短粗细不同,有不同音高,以杵击石,发出叮咚乐

29、音。接下来让我们用筷子模仿“杵”,为歌曲伴奏吧。(出示节奏谱,学生自由练习后齐奏) X 0 | X 0 | X X | X X X | X 0 | X 0 | X 0 | X X | X X X | X 0 | X 0 | X 0 | X 0 | X 0 | X 0 | X 0 | X X X | X X X |3.分组合作展示生聆听歌曲,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生找出歌曲出现的音do、re、mi、sol、la生哼唱并画旋律线,找出有4个乐句生通过各种方法唱好第三乐句完整演唱歌曲生学习舞蹈动作并随乐律动学习杵舞节奏,用筷子模仿“杵”,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活动意图说明营造了一个高山族载歌载舞的

30、场面,带领学生探索式的学习。在这个教唱的过程中,经过之前的环节教学,学生对于音乐已经非常熟悉了,在会唱并且唱好以后,与律动教学相联系,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这首歌的结构以及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律动使得音乐更加有气氛,学生演唱的情绪也很容易到位。环节三:新授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认识葫芦丝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件乐器,大家知道叫什么吗? 师:老师为大家吹奏一曲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请你听一听,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师:大家课前自己查阅了葫芦丝的资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二、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1.完整欣赏乐曲。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师: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