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科学上册文档六年级科学上册文档第三单元 能量1.电和磁教学目标: 1、通过通电电线能使小磁针偏转的实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电能产生磁性。 2、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重点难点: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集团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 教学流程: 一、引入 电流有磁性吗?你们也许觉得这个问题真奇怪,电和磁是两回事嘛!在100多年前,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他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上面,他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这个现象当时并没有引起在场
2、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又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终于确定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呢? 二、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偏转的实验 1、你们想做奥斯特做的这个实验吗?我想你们也会有重大的发现。 2、老师示范实验方法,告诉只能通电很短时间,讲解这样做的原因。要求学生观察:接通电流时,有什么现象;断开电流时,有什么现象? 3、分组实验。 4、研讨: 接通电流时,有什么现象?断开电流后,有什么现象? 根据过去的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现在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什么? 5、小结:接通电流能能使小磁针偏转,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3、。 三、通电线圈使小磁针偏转的实验。 1、科学家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后,继续研究并制作通电线圈使小磁针偏转的实验。 2、讲解制作方法,提醒不要把线圈长时间接在电路中。 3、学生制作通电线圈。 4、试试通电线圈能吸起多少大头针,怎样能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大。 5、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提出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6、学了本课后,你对“电与磁”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电磁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电磁铁,使学生判断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3、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和改变线圈缠绕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性。
4、 重点难点: 研究电磁铁的实验。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8公分以上大铁钉1颗、1.2米长导线1根,大头针。 教学流程: 一、制作铁钉电磁铁。 1、向学生讲解制作方法。 2、用螺丝杆或把把铁钉烧红冷却后沿着一个方向缠上导线。 3、用小号大头针测试电磁铁有无磁性,如有磁性则轻轻敲一下铁钉就可以了,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把电磁铁长时间接在线路中。 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1、提问:磁铁有南北极,那么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材料? 3、汇报设计的方法。 (学生如果想到的是把电磁铁悬挂起来或设法使它浮在水面上,看它是否南北极,可启发学生认识这种方法思路是对的,
5、只是做起来比较难。再启发学生思考更简便的方法)。 4、分组实验,寻找自制电磁铁的南北极。 5、汇报交流: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6、提问:你们的钉尖是南极还是北级?为什么各组会不同呢?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你们打算怎么研究? 三、课堂总结: 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电磁铁通电才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南北极是可以随着电池的正负极接法的改变和线圈缠绕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 板书设计: 电磁铁 通电才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南北极是可以改变的。 3.电磁铁和磁力(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通过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知道电
6、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重点难点: 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长约3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电磁铁具有磁性,那么它的磁力有多大呢?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电磁起重机的用途和优点。 2、我们要制造一个大磁力的电磁铁就要知道它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提出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的因素有关的问题。 (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强度、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的大小形状。) 2、指导学生从电磁铁的组成和产生磁力的条件上
7、去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汇报交流假设和侧记的理由,教师简要板书出来,找出影响最大的因素。 4、填写教科书上的假设表。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强调: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哪一个?应该控制不变的条件是哪些?怎样改变或者不改变它们? 2、分组讨论和填写研究计划表。 3、交流小组研究计划,提示学生绕制三个电磁铁,导线长度不变,只改变线圈的圈数就行了,并统一定个数,如20圈、60圈、100圈。 4、实施小组研究计划。 可以用一根导线先后绕制三个不同圈数的电磁铁,也可以用三根长度相同的导线同时绕制三个电磁铁。 磁力的大小用小号大头针的颗数来进行区别。 板书设计: 线圈圈数少磁
8、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4.电磁铁和磁力(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经历科学研究过程,用数据展示说明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体会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重点难点: 用数据展示说明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制作电磁铁材料。 教学流程: 一、实验材料准备。 重点检验电池多少这一因素,铁芯粗细、长短和线圈粗细、长短根据实际可多可少。 二、小组检验所选假设。 1、对不娈量的线圈数确定一个班级都绕60圈的值。对检验因素即变化的量确定出具体变化的值。 2、分工合作,能流实验,做好记录。 3、
9、依据实验得出结论,准备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1、各组汇报,记录别人成果,补充不同的内容。 2、对检验结果与最初假设不一致时,一种可能是数据不能说明什么;二是可能实验实验可能有问题。有这种情况最好是再做一次,或是几个小组同时做一做。 3、教师总结,通过实验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怎样影响的。 4、补充讲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粗细长短、铁芯的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四、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 1、看教科书中的插图,介绍做强力电磁铁的方法:螺杆不出螺帽,在两片垫圈间绕线200-300圈,用漆包线更好,用两节电池做电源。这样的电磁铁磁力相当大。 2、简单介绍能
10、吊起孩子的电磁铁。 3、全班试着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 板书设计: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5.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应用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研究最简单的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玩具小电动机,磁铁,电池等。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 1、先让学生观察运动起来的电动小汽车,再拆开里面看电池和电动机,再看看电动机的转动。 2、提出问题:时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通上电会转动? 二、观察电动机。 1、猜测电动机里面有
11、什么,观察怎样才能打开电动机。 (用工具把外壳和后盖之间的两个锁片撬直,然后轻轻一拉就行了,拆的时候要注意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这样才好装配还原。) 2、按教科书上的步骤拆开电动机一部分一部分进行观察,验证转子是不是电磁铁,了解换向器的作用是什么。 三、研究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让学生将小电动机装配还原,观察各部分是怎样连在一起的。注意装配严时,在装后盖时要轻轻转动转子,使换向器插入电刷中。 2、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小电动机为什么通上电就能不停地转动? (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呢?小电动机里面有磁铁又有电磁铁,距离那么近,可能是磁铁与电磁铁的相互作用推动了转子
12、转动;那么通上电后,它们会怎样作用呢?) 3、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来做实验(让转子在可见状态下转动)检验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1)安装支架和电路。 (2)安放转子。 (3)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4)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 (试一试,增加磁铁数量、改变磁铁距离转子的远近、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看一看有什么变化。) 4、把材料归位,把小电动机装配还原,并检查通电后是否能转动起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过后,我们现在怎样向其它人解释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我们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6.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能量有电、热
13、、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让学生知道电能可以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其它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够转换。 3、通过能量、能量转换的事实重组学生的原有知识,初步建立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研究认识能量和能量转换。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 教学流程: 一、引入。 电的用途非常广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电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 1、 引导学生认识电能。 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电能够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情。把电可以做的各种工作的能力上升为电能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认识其它能量。 把电“可以做
14、些什么工作”的标准推广开来,衡量声、光、热等也是能量。 3、引导学生认识含有能量的物质。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有些看起来“静悄悄”的什么工作也没有做的物质,它们含有化学能,它们具有工作的潜在能力,只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是按它们含有能量的性质来说的,而是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能量的物体来命名的。 三、认识电能的转化。 1、让学生进行动量填写“家用电器的调查表”,要求学生尽量把家用电器都举出来。 2、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用电器往往不只是输出一种能量,我们也并没有利用输出的所有能量。 3、引导学生把电能转换扩展到家庭以外的用电设备上,使学生认识到电能与其它能量之间巧妙转换使我们
15、的生产、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四、引导学生认识其它能量间的互相转换。 1、通过两手互相摩擦的感觉和反复弯折一段铁丝的温度变化来认识人体的能量转化成了热能。 2、分析教科书中的漫画中表现的能量转化。 板书设计: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其它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互相转化 7.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认识电池是把化学能和光能转换成了电能。 2、让学生知道发电的方法有很多种,认识到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它能源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重点难点: 知道发电有多种方法,认识到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它能源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包、手摇发电机、各种电
16、池、小电动机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以“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2、我们用的电有的从电池里来,有的是发电厂用电线输送来的,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电的来源。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1、通过实物和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想想它们的电从哪里来? 2、解剖一个一号电池,让学生看一看里面的化学药品,同时教育学生掌握电池不能乱扔的道理。 3、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电池的特点,让他们认识一次性电池和充电电池、蓄电池的不同。 三、我们来发电。 1、先向学生演示:转动手摇发电机,可以发出电来点亮小灯泡。然后让学生看看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看它像什么构造?(小发电机的构造)
17、想想发电机是把什么能量转换成电能了? 2、各小组试着用小电动机来做发电的实验。看能不能点亮小灯泡,看有没有其它办法点亮小灯泡。不能点亮小灯泡时,用漆包线在指南针盒上绕20圈以上,做成灵敏的电流检测器,检验自己是不是发出电来了。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1、向学生简要介绍我们使用的电绝大多数来自发电厂,发电厂都是用发电机来发电的。想想发电站是用什么力量来推动发电机的呢? 2、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发电站可以把风能(风力发电站)、水能(水力发电站)和煤储存的能量(火力发电站或者叫热电厂)转化成电能。 3、简单介绍一下热电厂的发电过程:煤(化学能)烧锅炉(热能)蒸汽轮机转动(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18、)。 4、简单介绍三峡电站发电、输电、用电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板书设计: 普通电池: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光电池: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8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知道能源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们要珍惜能源,节约能源,了解一些新能源的知识。 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学习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 重点难点: 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准备: 常规教
19、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在我们使用的能量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我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它们?你知道它们为什么深藏在底地下,是怎么形成的吗? 二、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教师提供信息。 在研究煤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一些重要信息: (1)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状态的煤。 (2)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 (3)煤在地下的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2、小组进行讨论猜测。 3、学生汇报自己讨论猜测结果。 (要让学生说出猜测的证据或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三、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科学家研究、推
20、测煤的成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简单讲解:根据不少证据推测,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植物,主要是繁殖最大的浮游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3、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自己的身体内,而动物的作物归根到底是植物,所以古代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太阳能。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埋藏在地下变成了煤、石油、元气,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具有的能量最终还是来自于太阳。现在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就是亿万年前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节约能源。 让喾说说自己知道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21、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等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认识新能源。 (1)说说我们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 (太阳能、原子核能、地热、潮汐能、沼气等式逻辑) (2)这些新能源有些什么特点? (污染小,可再生。) 板书设计: 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 第四单元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方法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学难点】知道
22、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引发学生调查兴趣)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 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 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
23、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
24、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 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教学准备
25、】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
26、时期生物种类不同)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 (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
27、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四、拓展性活动: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五、课外延伸: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
28、图的意义。 ) 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过程与方法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教学重点】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二、自主探究: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
29、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意图: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2、总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3、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4、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预设: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
30、三、拓展活动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 四、课外延伸: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过程与方法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教学重点】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二、自主探究: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