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生字表1、ltnxun rn gu l d yn yhu jnpio di w绿毯 渲 染 勾 勒 低吟 迂回 襟 飘 带 舞m t lmo j sh xis shui jio pinx tin y马蹄 礼 貌 拘束 羞涩 摔 跤 偏 西 天 涯2、ch l o t rng zhung xn hun tu nio b shu矗立 凹 凸 戎 装 循 环 鸵 鸟 匕 首shng mo zh m mi ln mi hun商 贸 芝麻 美轮 美 奂3、 qng x y sn f m ji sho xn jing xin hi
2、清 晰 雨伞 抚 摸 介绍 新疆 陷 害4、 fn wi yo ro j xi ki zo wi mi t zhng nng 分外妖娆 机 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 狞Chngxing yshsch bishuchxn xiolfiqnwngsh 逞 凶 一 时撕 扯 杯水 车 薪 效 率 废 寝 忘食二、读读写写高歌(gog) 绿(l)毯(tn) 柔美(rumi) 渲染(xunrn) 勾勒(gul) 低吟(dyn) 奇丽(ql) 回味(huwi) 洒脱(stu) 迂回(yhu) 疾驰(jch) 马蹄(mt) 礼貌(lmo) 拘束(jsh) 羞涩(xis) 摔跤(shuijio) 天涯(tin
3、y) 清晰(qngx) 插嘴(chzu) 分辨(fnbin) 抚摸(fm) 介绍(jisho) 新疆(xnjing) 陷入(xinr) 热乎乎(rhh)一(y)碧(b)千(qin)里(l)翠(cu)色(s)欲(y)流(li) 襟(jn)飘(pio)带(di)舞(w) 浑(hn)黄(hung)一(y)体(t)三、读读记记古朴(gp) 典雅(diny) 矗立(chl) 戎装(rngzhung) 守候(shuhu) 鸵鸟(tunio) 忘(wng)食(sh) 匕首(bshu) 商贸(shngmo) 芝麻(zhma) 妖娆(yoro) 机械(jxi) 媒体(mit)开凿(kizo) 巍峨(wi) 狰狞
4、(zhngnng) 逞凶(chngxing) 撕扯(sch) 效率(xiol) 贯通(guntng) 下马威(ximwi) 精神(jngshn) 饱满(bomn) 美轮美奂(milnmihun) 银装(ynzhung) 素裹(sgu) 严阵以待(ynzhnydi) 始料不及(shliobj) 杯水车薪(bishuchxn) 废(fi)寝(qn) wng sh忘食四、日积月累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人教版五年下学期课文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 草原】1、草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2、草原:作者老舍。表达了汉族、蒙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3、回忆曾经
5、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4、背:课文1、2自然段。5、词语: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一碧千里(一:全,都)、翠色欲流6、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mng)好客(ho)同行(xng)似乎(s)7、笔顺笔画及易错字:“毯”字最后一笔为点,( “火”字先两边后中间。)“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8、本文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人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9、比喻句
6、:(1)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 彩虹向我们飞过来。10、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1、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如: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 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7、上了白色的大花。(动态描写)1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13、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草原美景、迎客、
8、联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1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9、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5、(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1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17、
10、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答: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第2课 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3、词语: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4、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使中西方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5、词语: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6
11、、(1)时间:公元前115年。(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7、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第3课 白杨】1、帐篷:作
12、者是近代著名诗人艾青。2、白杨:作者袁鹰。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13、: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C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
14、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背: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A)4、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5、生字词易错点:“疆”字不要丢“土”,注意区分“僵”;“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6、本文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
15、和奉献精神。7、关联词:“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话。例句: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8、修辞:设问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9、爸爸所说的那段话中,有3句话,包含白杨直、适应力强、坚强的特点。这也正是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10、本文在对爸爸的描写上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
16、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第4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001年10月18日,青藏铁路开始修建,2002年10月19日,难度最大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2、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3、词语:妖娆、巍峨、狰
17、狞、开凿、媒体、逞凶、银装素裹、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杯水车薪、废寝忘食4、知识点:找出8个感叹句;找出比喻句。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称作“世界屋脊”的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拉萨又被称作“雪域圣城”。单元知识:信封的格式、书信、请假条、 留言条格式。凉州词掉一“间”后加标点变词。【日积月累】古诗浪淘沙 (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生字表5、牧童蓑衣 遮盖醉酒 妩媚 锄头 竹篙 棹夫 媪妪 剥削6、毡
18、帽 卸煤咀嚼沙漠寂寞 棉袄旗袍 傻事7、蚂蚱嗡嗡啃噬樱桃 蚌壳毛嘟嘟 倭瓜 水瓢8胚胎祸患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绞尽脑汁 厘米 羞愧 幸亏澄清 岂止 困窘二、读读写写牧童(mtng)蓑衣(suy) 鸡笼(jlng) 莲蓬(linpng) 毡帽(zhnmo)卸(xi)煤(mi) 咀嚼(jju) 交错(jiocu) 幼稚(yuzh) 沙漠(shm) 寂寞(jm) 棉袄(mino) 袍子(pozi)傻事(shsh) 胚胎(piti) 祸患(huhun) 滑翔(huxing) 双臂(shungb)天赋(tinf) 淘气(toq) 妨碍(fngi) 岂止(qzh) 痴迷(chm) 厘米(l
19、m) 羞愧(xiku) 幸(xng)亏(ku) 驱逐(qzh) 迫(p)害(hi) 随(su)心(xn)所(su)欲(y) 运(yn)转(zhun)自(z)如(r) 绞(jio)尽(jn)脑(no)汁(zh) 驼绒(turng)三、读读记记蚂蚱(mzha) 樱桃(yngto) 蚌壳(bngk) 瞎闹(xino) 倭瓜(wgu) 水瓢(shupio) 澄澈(chngch) 困窘(knjing) 花苞(hubo) 柔软(rurun) 柳絮(lix) 喧闹(xunno)梳妆(shzhung) 园(yun)滚滚(gngn) 水墨画(shumhu) 一(y)动不动(dngbudng)四、日积月累天行健,
20、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已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第5课 古诗词三首】第二单元1、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2、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1、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3、清平乐村居。释题:(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22、“村居”呢?(居住在乡村)4、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5、(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
23、子,躺在溪边剥莲蓬。7、(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
24、: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8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品读: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宽阔无边的草场为牧童的出场提供了场景,悠扬悦耳的笛声,烘托出牧童劳作后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9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品读: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
25、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10、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品读: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11、A背诵、默写。B诗句解释 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6、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12、要求:诗词能背、能默写,能解释诗句词语,知意境,晓全诗意思。13、词语: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相媚好、翁媪、亡赖。14、字音“乐”、“亡”、“剥”。15、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前一句是视觉上的感受,后一句是听觉上的感受。“铺”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逗弄,写出了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六七里”突出了原野的宽阔;“三四声”突出了乡村傍晚的静寂。全诗写出了使人向往的宁静、淡泊、悠然自得的生活。16、舟过安仁诗的前两
27、句是所见,诗的后两句是所思。全诗体现了小孩的童真和稚气,以及作者的心情闲适和愉快 “怪生”:怪不得17、清平乐(yu)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村居”是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翁媪”:指老翁老妇;亡(w)赖: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剥(bo)莲蓬。18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第6课 冬阳同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倒叙的写作顺序,直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2、冬阳.童年.骆驼: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小英子
28、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3、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4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品读: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5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品读: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