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02KB ,
资源ID:1006631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663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近代史上课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近代史上课讲义.docx

1、世界近代史上课讲义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政治【一】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一、君主立宪制1、过程: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为解决税收问题)1649处死查理一世,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克伦威尔独裁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君主专制1688“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结束王权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确立统治标志 =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689权利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701王位继承法1721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最终确立1832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与选举权两对矛盾: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国王的矛盾,前者要求限制国王权利;新教与天主教的矛

2、盾(涉及宗教的政治改革),国王一般信奉天主教,而贵族一般信奉新教,宗教之争激烈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反复性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光荣革命”的革命性实质:国家权利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2、权利法案内容:限制王权(立法、财政、司法、军权 “你是才君”),议会主权3、何谓君主立宪制:由终身、世袭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君主制); 君主权力由宪法赋予,并受到宪法和议会监督(立宪制);易错点:权利法案不是宪法 并不是君主立宪制一确立,英国国王就没权了,直到内阁制形成前,国王还是有相当大行政权(1689C - 1

3、721C国王都直接领导内阁,任命大臣);二、责任内阁制1、形成:1721年,沃波尔就任财政大臣,责任制内阁形成。 2、何谓责任内阁制: (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建,国家元首形式上任命;(2)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集体责任;(3)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由内阁承担;(4)议会如果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内阁或者集体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选出的新议会对内阁仍不信任时,内阁必须辞职;(5)内阁阁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如不是议会议员则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补选为议员。(6)国王真正“统而不治”2.英国议会和内阁易错点区分:(1)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行政

4、机构;(2)议会老大是议长,内阁老大是首相;(3)议会议员是老百姓投票选出来;内阁是由议会中多数党主持组建,不需再要选民投票;(4)英国议会相当于中国的人大,英国内阁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三、议会改革(1832年选举制改革)1.背景:工业革命(1760C - C1840 C)基本完成2.内容:取消“衰败选区”议会代表名额,将其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降低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复习与提升(不用抄)1.英国近代民主政制的作用对本国经济政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政治民主化对别国制度建设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对工业革命的发生起促进作用2、各派可以

5、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使政治斗争有序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作用3、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其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4、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影响2.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中国内阁权限(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强化专制走向衰落,阻碍社会发展【二】美国1787年宪法与总统共和制一、美国历史1.1620年,第一批欧洲人坐“五月花”号到北美,认为是美国历史开端2.

6、1775年,北美反英独立战争开始(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索,莱克星顿的枪声开始标志);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诞生;4.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北美实行邦联制;5.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通过6.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二、1787年宪法1. 制订背景:独立后的美国邦联(邦联政府只能讨要税款,不能征税),地方权力过大(权利地域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国家松散,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1787 费城 制宪会议 麦迪逊 “美国宪法之父”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2. 原则与制度:联邦制原则 :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妥协性)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分权制衡(三权分

7、立)总统共和制,人民民主原则(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总统、国会议员都选举产生(限制政府权利,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易错点: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制3.评价先进性: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最重要政治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保护了民主,防止了决策失误和贪污腐败 (3)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妥协性)、大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不彻底,南北战争),为美国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以后其他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性: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

8、被剥夺。(但后来通过修宪解决了这些问题)三、政治制度1.联邦制(地方):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等权力; 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但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和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人民; 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州法律; 各州自主选举产生本州议会、政府首长,联邦政府不得干涉; 联邦与各州并非中央-地方或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 联邦议会(国会)必有一院(参议院)由各州选派代表组成体现本州意志;2.总统共和制: 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3.三权分立(中央):

9、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执掌; 三者独立平等,相互牵制制约四、政党制度1.联邦政府成立后,出现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前者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后者主张扩大州权;2.1816联邦党解体3.18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4.1850年代,自由党分裂,部分加入民主党,部分与北方部分民主党联合创建共和党(1854),5.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6.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思维拓展(不用抄)完整理解美国“分权与制衡”很多同学会把“分权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其实,美国的“分权制衡”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外,还包括其他(从数学上

10、来说,“分权”除了“三权分立”外,还可以“二权分立”、“四权分立”、“五权分立”),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分权制衡”的完全涵义:(1)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2)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与制衡(3)联邦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4)军队国家化(军队中立):军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或个人,只属于国家,如果你不再是总统也就不再是三军统帅;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争议中必须保持中立沉默,如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争,你不能跳出来说“我坚决拥护共和党XXX的领导”。(5)文官集团与军队的分权与制衡:如果你是四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想做国务院的国务卿,那你就得先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军队里的所有职务;(6)政党

11、与政党的制衡:真正能防止贪污腐败、贿选集权的只能是另一个政党(两党轮流执政,不是交替)(7)媒体独立的分权制衡:美国媒体是独立的,社长主编不是行政任命,刊发播放内容不用事前审查,即便有问题也只接受司法诉讼,不会被行政首长停刊。(8)司法独立从“邦联”到“联邦”实际是从松散的国家联合体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转变,联邦制意义是加强中央集权【三】法国人权宣言和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一、过程1783.5法国三级会议召开1789.7.14 / 1689权利法案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804 - 1815拿破仑第一共帝国;兵败滑铁卢1848 - 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

12、52 - 1870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 - 19401870普法战争,1871巴黎公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确立)1789 法国大革命 1790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70 普法战争,第三帝国建立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法国大革命原因:1.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 政治:君主专制三级制激化社会矛盾3. 思想:启蒙思想(1600-1700)传播4. 国际:英资产阶级革命、美独立战争的影响5. 导火线: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同英国)三、第三共和国宪法(1)通过:1875 国民议会 一票优势 (共和派、君主派

13、)(2)政体:半总统共和制(议会控制总统)(3)评价:打击保皇派势力,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内容与美国不同处: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推断出议会权力大),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权力较小); 总统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四】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建立一、背景1.封建割据四分五裂阻碍德国发展(为什么要统一)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什么要立宪)3.普鲁士等邦国的推动二、过程1.俾斯麦“铁血政策”(以结束长期政治分裂为目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通

14、过三次王朝(丹麦、普奥、普法)战争统一德国(完全消除政治上众多小邦的封建割据)2.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三、评价1.促进德国发展,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外战争)残余,留下后患。易错点:德国宰相/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主宰议会权力,君权仍重德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世爵组成,不是民选,又叫有实权的上议院) + 帝国议会(秘密选举是好的,作用很小,其法案由联邦议会批准后生效,没有女性,公开直接选举)权力大于帝国议会。思维提升1.德国的政体具体来说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2.后续发展:一战结

15、束,德意志帝国战败,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因为宪法在魏玛这个地方制订,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建立纳粹专政,共和制名存实亡;二战后德国分裂;1990年重新统一,今天的德国实行议会共和制;3.容克:德语 Junker 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 16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4.“历史解释”指:对历史的分析与评价(主观),与之相对的是历史事实(客观,陈述)经济【一】新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条件时间:1400C前后1、原因(为什么做) 经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社会:“寻金热”+马可

16、波罗游记宗教:传播天主教直接原因(称“商业危机”):1450C奥斯曼土耳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2、条件(为什么能做成) 制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地圆学说),火药大炮武器的进步二、过程(1500c)1. 1487C迪亚士 (葡萄牙人)葡萄牙支持向东,发现好望角,过大西洋2. 1492C哥伦布(意大利人) 西班牙支持向西(本意去东方),发现美洲(以为自己到了亚洲),过大西洋3. 1497C - 1498C达伽马 (葡萄牙人)葡萄牙支持向东,到印度,过大西洋、印度洋4. 1519C -1522C麦哲伦(葡萄牙人)西班牙支持向西,船队环球航行,过大西洋、太

17、平洋、印度洋顺序:迪哥达麦葡萄牙支持往东,西班牙支持往西(浦东西西)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的影响: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性贸易体系开始形成2、 对欧洲的影响: “商业革命”商业兴盛、流通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扩大、商业运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之变(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黄金白银流入,物价上涨,地主地位下降,制度发展之变(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 西葡首先强大最先走上殖民扩张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商贸中心:地中海地区大西洋沿岸。3、 对美洲、非洲的影响:弊:(人死资源丢)土著居民被屠杀,资源和矿藏被掠夺

18、;利: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4、对亚洲的影响: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明)高产农作物(明朝番薯玉米等)的传入,优化饮食结构,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人口增长。【二】欧洲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葡萄牙1500C1.垄断从欧洲经非洲沿海到亚洲的海上贸易路线;2.中国澳门西班牙中、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荷兰1600C1.取代西、葡,成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国际贸易、金融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世界商贸中心是大西洋沿岸2.组建大型商业垄断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1600c-1750c后,自由贸易主义兴起被解散,主要从事亚洲殖民,性质是西欧对外殖民的工具,有贸易独占权与军队)3.

19、中国台湾英国1750C后1.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渐失海上霸权地位2.1651c克伦威尔航海条例(压制荷兰,以地方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发1652年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1650c确立海上与商贸霸权地位3.英法七年战争(1756c-1763c),1750c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一、三角贸易(殖民掠夺+种族灭绝+黑奴贸易)1500C-1800C:原因:1.(人死)西班牙等殖民者屠杀、奴役、疾病,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去,缺乏劳动力;2. (钱多)奴隶贸易利润高影响:1.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2.对非洲:劳动力丧失、加速落后、贫困;

20、滋生对黑人歧视3.对美洲:为美洲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美洲开发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产地。2、殖民掠夺扩张影响1.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2.对殖民地:A.灾难、落后、贫困; B.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3.对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变革)一、时间:1760 C - 1840 C英国首先完成二、背景:1.政治: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689权利法案)2.资金:国内(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扩张3.劳动力: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5.市场:工场手工业已经无法满足海外市场扩大

21、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市场扩大(是最重要、直接原因,推动力)三、过程1.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2.开始标志: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纺织业生产领域革命性变化,对原棉需求的增加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只增不减)3.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 美国:富尔顿汽船,英国:火车四、影响1.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巩固资产阶级统治2.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机器生产组织方式:手工工场工厂制(一工革)垄断组织(二工革)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相继 出现,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工业污染、生活条件差)3.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变

22、化,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比重增加。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3.社会关系: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各自发起政治运动,要求扩大权力(eg.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中等阶级要求更多参政权;欧洲工人运动)4.经济思想:从“重商主义”变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1819c)和马克思主义(1848c)诞生自由主义:1819c,政治自由迁徙自由,经济自由政府不干预经济,思想自由启蒙思想,言论思想自由;促进生活价值观变革,娱乐方式、理性休闲还有各种主义,eg:1830c女权主义;1840c民族主义5.1850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3、6.1850c-1900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 C - 1900 C)一、时间开始:1866 德国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完成:20世纪初二、成就1.电的广泛应用(发电厂、输变电技术、电灯、电车、电话、电影)2.内燃机(燃石油)的创制和使用( 煤气和汽油柴油内燃机;交通领域变革:汽车、飞机)3.化工技术的发展(化学合成材料)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三、特点一革(蒸汽时代)二革(电气时代)轻工业(棉纺织业)从重工业开始,成为主要部分英国多个国家(德国、美国)经验技术积累科技推动四、影响1.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诞生一系列新兴工业

24、部门3.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主要部分4.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帝国主义出现5.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形成四阶段开始1500C新航路的开辟拓展1600C-1750C西葡荷英等早期殖民扩张基本1760C-1840C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最终1870C-1900C第二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部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文化【一】文艺复兴(1300C-1600C)时间:1300C - 1400C(意大利,文学、美术三杰) 1400C-1600C(英国,莎士比亚)关键

25、词: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核心与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力量、欲望。强调人对现世幸福(“幸福在人间”)的追求和人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反对安于清贫说教,鼓励人创造财富。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外衣,实质是新资产阶级思想背景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政治:资产阶级形成壮大,在思想文艺领域展开反封建反教会斗争 思想:教会的贪腐与思想专制 历史: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与独特人才结构代表人物代表作(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文学三杰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传平等,主张个性解放

26、但丁神曲,中世纪最后、新世纪最初的学问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最早提出“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美术三杰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像”米开朗琪罗大卫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是宇宙精华灵长影响思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和理性,解放了思想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科技: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思想文艺繁荣奠基: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局限性:没有彻底摆脱宗教欺骗束缚;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与社会混乱;未形成完整体系,反封建但没有批判封建制度【二】宗教改革(1517C-1550C)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反对盲从教皇、教会说教,

27、崇尚精神自由与信仰得救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壮大教会:教会的贪腐与思想专制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过程: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反教皇、反天主教(本意不反被逼的),不反上帝,不反圣经,不反宗教圣经是拉丁文,神圣观点:因信称义虔诚信仰,灵魂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每个人可直接阅读圣经,不必盲目听从教皇教会说教简化宗教仪式影响同文艺复兴前三点削弱了天主教影响力,新教产生,摧毁了教会思想专治;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三】启蒙运动1600C-1700C1、时间:1600C英国;1700C法国、德国性质

28、: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理性”为武器的反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二、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壮大制度: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科技:自然科学(牛顿经典力学)的发展三、人物伏尔泰(法)抨击天主教会,并非废除天主教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开明君主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法治社会孟德斯鸠(法国)论法的精神,依法治国三权分立1600c英国,洛克提出(孟母三迁)国王行政权,议会立法权,法院司法权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法国)社会契约论1600c英国,霍布斯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说(政府若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反对废除

29、私有制主张民主共和制康德(德国)纯粹理性批判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要自由也要自律四、影响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传播自由平等。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如三权分立鼓舞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北美、亚洲(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成为人们思想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思想文艺繁荣重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把“人性”发展到“理性”(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发展到反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主张建设规范的法治社会(法制保障民主)最大特点: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民主制度构想=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体现19世纪以来世纪文学艺术一、各流派产生原因(时间重要):浪漫主义:1790 C-1830 C,人对新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失望,新社会并没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那样美化,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工人阶级生活悲惨。现实主义:1830 C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