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和人格因素在教学中的效能研究小学教师教案效能感和人格因素在教案中地效能研究摘要:由班杜拉地自我效能感发展而来地教师教案效能感,在教案中有其显著地功效.教师地人格因素也必然影响着教案效果.教案效能感与人格因素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必然地联系.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教案效能感; 人格因素有效地教案活动,受两方面地因素地影响.一方面是客观因素,例如,教案环境、教案目标、教案设计、教案方法等.另一方面是在教案过程中起作用地主观因素,包括学生地特点,例如智力、学习策略等;教师地特点,例如教师地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地态度、教师地教案效能感等等.已有地研究表明,有关教案地客观因素和教师及学生两
2、方面地主观因素,都在教案中起着重要地作用.教师通过教案设计,将课程转化成学生地活动、作业和任务,因此,教师地教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地特点,确定学生所能接受地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教师会有不同地判断,会采取不同地态度和方式,从而影响到教案地效果.因此,教师自身在教案活动中起着相当关键地作用.教师地教案效能感以及教师地人格特征在教案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 班杜拉地自我效能感教师地教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地能力地主观判断.这一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地自我效能感概念.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地著名心理学家班
3、杜拉最先提出来地.它指地是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行为地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们地行为由两种因素决定:先行因素和结果因素.结果因素是指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所得到地结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地强化.例如:孩子主动打扫了房间后,家长给了他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就是孩子打扫房间这个行为地结果因素.苹果强化了打扫房间地行为,使得孩子对打扫房间这一行为所导致地特定结果强化苹果)产生了推测和期望,从而使孩子做出该行为地概率增加.良好地、受欢迎地结果因素会增加行为发生地概率;相反,消极地,不受欢迎地结果因素会减少人们做出该行为地概率.先行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们地自我效能感,它指地是人
4、们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种行为地能力地推测和判断.它意味着人们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导致某一结果地行为.如果人们确定自己能够完成某种行为,才有可能选择进行该行为;反之,人们如果确定自己不能完成某种行为,则不会去从事这种行为.例如,儿童上课时,他知道他能听懂老师所讲地话,并能获得他希望地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地听讲;相反,若他觉得自己不能听懂教师所讲地话,他就有可有不再听课了.班杜拉等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效能感能够发生变化,而自我效能感地变化会引起行为地改变.自我效能感地变化表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不同效能感导致人们选择不同难度地任务;第二,不同效能感使得人们在面对困难任务时
5、地坚持性不同;第三,不同人判断自己有效能地领域广泛性不同.也就是说,当人们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行为活动时,他就会产生较高地自我效能感,并进行该行为,即便遇到困难和和阻力,由于人他地效能感高,也会继续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标.而当人们怀疑自己从事某一行为地能力时,他就会产生较低地自我效能感,通常会选择逃避进行该行为,以避免可能地失败后果对于自我价值、自尊和自信地削弱和否定.由此可见,有较高地自我效能感地人通常敢于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完成活动并达到目标.而这种良好地结果,又加强了他地自我效能感,形成一种良性地循环.而较低自我效能感地人,由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从事某种行为,也就不愿意采取行动,不
6、去做也就做不成,做不成就更不想做,如此这般,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可见,自我效能感在人们行为和自我调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在各领域地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视.班杜拉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地差异性,所需要地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一个人在不同领域中地自我效能感也不同.所以班杜拉认为不存在一般地自我效能感,只存在与特定领域相联系地自我效能感.效能感在教育领域中地研究主要集中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教师教案效能感,及其对学习成绩和教案水平地影响方面.研究表明,学生地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地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地关系.而越来越多地学者逐渐注意到教师地效能感对教师教案水平及学生学习成绩有着重要
7、地影响.教师地教案效能感越来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地问题.二、 教师地教案自我效能感及其研究现状上文已经提到教师教案效能感地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即班杜拉地自我效能感理论.事实上,教案效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中地应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地组织者、领导者.研究表明,效能感高地教师能创设积极热情地、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地师生关系,建设民主活跃地、热烈地课堂气氛,按照课程发展地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教案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效能感低地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不愿与学生进行交往,不愿采用新地教案方法,教案方法古板、单调,没有控制和管理教案情境地随机应变能力.可以将教案效能感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案效能感
8、和个人教案效能感.一般教案效能感是教师对于教与学地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地作用等问题地一般看法和判断.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对教育能否改变学生,改变多少地一种看法.对教育持乐观态度地教师,通常其一般教案效能感较高,他们认为教育可以改变学生行为,也可以改变学生成绩;而一般教案效能感较低地教师则通常对教育表失望和悲观,他们认为教育无用,对学生无计可施.可以说,一般教案效能感地两上极端对于教师本人都不是很好.若一般教案效能感过高,则教师持有教师万能论地观点,认为教育无所不能,但在实际教案中必然存在着教育无法解决地问题,这与教师地观点相矛盾,使得教师容易受到挫折,自信心受到伤害.而一般教案效能感过低,教师
9、持有教育无用论地观点,必然导致教师不愿投入精力于教案中.个人教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案效果地认识和评价.也就是教师对自己是否具有改变学生地能力地主观判断.个人教案效能感高说明教师在改变学生方面充满信心,会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对学生地教育;而个人教案效能感低地教师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学生,产生“无力感”,通常采取被动地、消极地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最早研究教师教案效能感地是armor和berman,他们在“教师效能感评估研究”中发现,教师地教案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地重要预测变量.到目前为止,国外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教师教案效能感不同是教师在教案效果上出现差异地一个主要原因.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
10、和学习成绩地能力地主观判断和他们地教案效果之间密切相关.我国目前也已经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研究了教案效能感.三、 教师地人格因素及其研究现状人格是指由人对现实地态度和他地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地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地相对持久地反应倾向.卡特尔认为特性是人格地因素.他用因素分析地方法把特性区分为表面特性surfacetraits)和根源特性source traits).表面特性是有一些互相联系地特性形成地,它表现了若干因素地重叠影响,它不稳定也不持久,对了解人格意义不大.根源特性是一些单一地因素,是人格地基本成分.经过多年研究,卡特尔提出了16种人格因素,并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11、).卡特尔测量了不同职业者地人格特点,如飞行员、作家等,发现不同职业地16种人格特性地相互关系是不同地.可见,不同职业地人具有不同地人格特性.教师是人类灵魂地工程师,研究教师地人格特性就更有实际意义.我国对教师人格因素地研究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多.虽然有很多经验性地研究,如对教师素质地研究等,通常并没有得到对教师人格特性地本质地结论.曾经有人对青岛市幼儿教师地人格特征进行了研究,使用16pf对幼儿教师施测,发现幼儿教师与一般女性在某些人格特征上确实存在差异.幼儿教师在乐群性a)、兴奋性f)、敢为性h)、敏感性i)、幻想性m)方面得分偏高,而在恃强性e)、紧张性q4)上地得分偏低.可见,幼儿教师确
12、定有其自己独特地职业特点.小学教师地人格特征地研究目前还没有得出一个本质地结论,没有一个可靠地结论来描述小学教师地人格特征,以及其人格特征对教案效果地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案能力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地发展起着重要地促进作用,其中包括对来自学生反馈信息地敏感性,对学生行为地调控能力等,这都与人格特征有着重要地联系.小学教师地人格特征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对小学教师进行这方面地研究和探讨是很多有意义地.四、小学教师地人格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学士王齐在撰写其毕业论文时,曾把来自北京市三所不同小学地96名任科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卡特尔14种人格因素测验”为研究工具,研究了小学教师地人格因素与
13、一般人地差异.14种人格因素分别是:a因素乐群性)、b因素聪慧性)、c因素稳定性)、e因素恃强性)、f因素兴奋性)、g因素有恒性)、h因素敢为性)、i因素敏感性)、l因素怀疑性)、m因素幻想性)、q1因素实验性)、q2因素独立性)、q3因素自律性)、q4因素紧张性).从研究结果中得到小学教师地人格因素在a因素、b因素、c因素、e因素、g因素、i因素、l因素、q1因素、q2因素、q3因素、q4因素上与一般人地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说明小学教师外向、热性、乐群、和蔼可亲、与人相处、合作与适应地能力较强,不斤斤计较,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参加或组织种种社团活动a因素).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
14、,学习能力强b因素).情绪激动,易生烦恼,容易受环境地支配,不能面对现实而时时会急躁不安.这似乎与我们平时所体会地并不同,我们地印象中教师应该是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各种难题.而在本研究中小学教师地稳定性是低于一般人地,对于这一结果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探讨,会考虑到小学教师面对地是小学生,而小学生通常都很难管教,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有什么事情都要告诉老师,而教师每天要面对地就是这些琐碎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心浮气躁,情绪不稳定,况且小学教师在社会上并不如中学教师受重视,所以有可能心情压抑,导致情绪不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学教师在因素c上会分数较低了
15、,小学教师谦逊、服从、通融、恭顺,通常行为温顺.小学教师对于人群或社会没有绝对地责任感,缺乏较高地目标和理想g因素).在敏感性上,小学教师较为敏感,感情用事,较女性化,不喜欢接近粗俗地人和做笨重地工作.小学教师通常随和,易于与人相处,无猜忌,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目前小学教师还持有保守地、传统地观念和行为标准,通常无条件地接受社会中很多相沿很久而有权威地见解,不愿尝试探求新地境界.小学教师多自立自强,当机立断,能够独立完成自己地工作计划,不依赖他人.有时,也会与人有矛盾冲突,可能存在适应地问题.小学教师有时也会感到未能在职业中发挥本身地才智潜能而感到心神不安,会感到疲乏.由此可见,小学教师有其
16、独特地人格特征,当然有地特征对于这个职业是必需地,但也有地特点是需要进行改变地,例如,当前社会需要地是能不断创新地人才,而不是墨守成规地“权威”,小学教师在实验性上得分偏低,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地体会社会地需要,还只是用老一套教法来教案,他们地q1因素是需要提高地.五、小学教师教案效能感与人格因素地相关经过相关研究,发现教师教案效能感地总分及个人教案效能感与c因素、g因素、i因素、l因素、q1因素、q3因素等人格因素存在着非常显著相关.一般教案效能感与g因素和l因素存在着显著相关.可知,情绪越稳定成熟地,能以沉着地态度应付现实各种问题地,有恒心,做事尽职有始有终地教师其教案效能感就高;理智地,着
17、重现实地,客观,坚强,重视文化修养地教师教案效能高;无猜忌,合作,体贴人地教师地教案效能感高;具有批判意识,不拘泥予现实,喜欢考验一切现有地理论与事实地,不轻易判断是非地教师地教案效能感高;知已知彼,自律严谨,能合理支配自己地感情行动地教师地教案效能感高.从以上地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地教案效能感与人格因素是存在相关地,这对于选拔教师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地结论.并且,目前对教师教案效能感地研究多着手于不可控地因素上,如所任科目、教龄、性别、学历等,这些研究得出地结论只能是一种解释性地,而要想真正提高教案效能感,单从这几方面是不够地,这些因素地影响也是无法控制和干预地.但对于人格因素与教案效能感地研究
18、来说,人格具有可塑性,经过培训和调节,人格是可以改变和塑造地.既然某些人格因素与教案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地相关,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些人格因素对教师加强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地教案效能感,对于教师本人地人格成熟也有帮助,对学生地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都会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并不只是研究了小学教师教案效能感与人格因素地相关,还为今后进行这方面地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地基础.参考文献1 郭占基、何先友.自我效能理论与教案实践.心理科学.19926):1091102 高建江.班杜拉自我效能地形成与发展.心理科学.19926):39433 龙君伟、徐琴美.bandura地效能预期理论述评.心理科学.199
19、922):3463494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地理论及研究现状.心理学动态.1999.71)5 王德华.班杜拉地自我效能理论述评.东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5):981016 周国韬、戚立夫.人类行为地控制与调节班杜拉地自我效能感理论述评.东北师大学报教科版).19984):38447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8 衷可定、申继亮、辛涛.小学教师教案动机地结构特征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27319 俞国良、辛自旨、汤鉴噔、俞晓东等.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313510辛涛、林崇德、申继亮.教师教案监控能力与其教育观念地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364011 左吉玉.青岛市幼儿教师人格特征初探.心理科学.1998.22):47412辛涛.论教师地教案效能感.应用心理学.1996.22):424613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地研究.教育研究.199410):162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