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81.72KB ,
资源ID:100174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174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化导学设计方案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化导学设计方案概论.docx

1、信息化导学设计方案概论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教师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相互协作的能力。学校也将变得更像寓教于乐的天地,在这里可以了解社会的功能,学习解决处理小组协作所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课程更为有趣,更有吸引力,更有个性化,学校不再枯燥,而变得更为有趣,人人向往!Roger C. Schank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与特点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2、。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一)知识/信息时代的教育目的观一般说来,教育目的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使个体获得奉献社会的本领;二是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三是促进个体履行公民的责任;四是传递传统文化,使传统得以赓续。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目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

3、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却发生了变化。在知识/信息时代,这些目标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超越了我们的习惯性的应答。一系列崭新的、打上了时代烙印的教育需求随之产生,使教育目的发生了重构,如表1所示:表1 :教育目的重构传统的目的知识/信息时代的应答奉献社会知识行为,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运用知识工具的支持,实现自我的潜能履行公民责任参与和知晓民主决策实现传统的赓续多元文化的比较,并从多元文化中获得认同1、奉献社会:在知识/信息时代,要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新技能,特别是知识行为技能。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时,我们便参与到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全球化经济

4、、信息、技术、政治、社会和生态的互动关系之中。在这个高度复杂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生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2、开发个人的天资潜质:越来越多的人从强力知识工具计算机和远程通讯软硬件中获得巨大的的益处。这些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和消闲的质量。作为人们思考/传播/交流的“放大器”、“储存库”和“感官的延伸”, 这些工具正成为我们每个人天资潜质开发的“强力工具”。3、履行公民责任: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获取信息的通道。这些通道能使我们能接触范围更广阔的问题、事实、意见和交流,但却未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民主决策过程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与此同时,对如何作为一个明智

5、的信息消费者,如何辨别和过滤扑面而来的信息问题,也未能予以足够重视。越来越多的商业媒介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的控制能力,这种情形迫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媒介“食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努力地、仔细地从丰富的日常媒介“菜单”中作出选择。4、实现传统的赓续:信息技术带来了崭新的生存时空观和文化教育传播观,随着全球化的流动、交流、合作等等现象的迅猛发展,每个开放型的国家都面临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冲突、交融与平衡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在一个跨文化的社会中和谐发展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单一 的所谓优势文化的色彩将受到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多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形成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彩虹。现

6、在每个国家、每个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传统中建构和保持文化认同,在学会认同的同时,学会理解、包容和容忍他人的文化传统与认同。(二)知识/信息时代的人才观现实表明,人们在知识/信息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技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甚至是更为基本的3R(读、写、算reading、writing、arithmetic)技能。大量相关研究说明,在知识/信息时代,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主要包括七大方面,如表2所示:表2 七Cs:知识/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七大技能(七Cs)所包括的技能批判性思维与行为 (Critical Thinking-and-doing)问题解决、研究、分析、项目管理等等

7、创新(Creativity)新知识的创新、“至善至美”的设计方案、讲故事的艺术性等等协作(Collaboration)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团体构建等等跨文化理解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超越民族间的隔阂,跨民族的知识和组织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 制作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体计算机素养(Computing) 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和知识工具生涯与学会自立 (Career & Learning Self-reliance)处理变化、终身学习和生涯调适1、批判性思维与行为:在知识/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须能:(1)界定复杂、交叠、劣构领域的问题;(2)有

8、效运用电子的和非电子的工具与专业知识,用于研究和分析问题;(3)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过程;(4)具体操作和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5)评估行动的结果;(6)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解决方案。此外,掌握流畅的设计过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研究方法都很重要。同时,要掌握所涉及领域的专门内容或知识,明白这些专门内容或知识,经常发生显著的变化,应当不断地“实时”更新。对于“实时”学习来说,在线信息数据库、与专家联系的快捷电子邮件、在线课程等等,都是一些很有帮助作用的支持工具。2、创新:创新活动的领域、行为、技能表现非常广泛。像诸如对旧问题提出新的解答方案;发现新原理和发明新产品;创造传播或交流新观念

9、的新方法、新途径;发现处理复杂过程、管理不同性质群组的创新型方法和途径等等,都是知识时代所珍视的技能。3、协作:通常说来,小组协作是解决复杂问题、创造复杂工具、产品和公益事业的唯一选择因为多种智力的交互作用是其根本。从合作、协作到协商、达成共识,这些有效的技能和协作小组工作模式,将是知识时代工作的一个必备特征。4、跨文化理解:作为小组工作的必然扩展,为了有效的工作,知识工作者必然要在不同的种族、社会、组织、政治和学科知识文化之间建立起沟通协作的桥梁。随着跨文化社会、全球化经济、技术规范的全球化和平面化的“网络”组织模式的日益发展,跨文化的技能将显得越来越有价值。5、传播:针对不同的受传者,知识

10、工作者需要掌握运用不同的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今天,媒体种类之多,适用性之广可谓林林总总文字报告、电子文档、印刷杂志文章、电子文章、印刷书籍、电子书籍、印刷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电话广告、移动电话、网络电话、语音信箱、远程营销、传真、寻呼机、网页、电子邮件、邮政邮件、传单、仿真、数据库、多媒体演示、幻灯、投影、软盘、磁带、录像带、CD、DVD、收音机、电视、网络电视、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等。知识工作者将永远要面对:如何面对特定的受传者,选择恰当的媒体,传播恰当的信息;永远要面对如何尽可能有益/有效地做好等等这些问题。6、计算机素养:在知识时代,每个人都必需超越基本的计算机素养,走向更高水

11、平、更高层次的数字化素养,并且能熟练地运用多种计算机辅助工具,来完成日常生活的任务。无庸置疑,在知识/信息时代,那些掌握了知识工具的人,比起那些缺乏这方面素养的人来说,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要更加成功。7、生涯与学会自立:在一个就业或受聘日益走向“自由随意”的时代,在一个暂时性工作和合约性工作日益增长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需有能力管理自我的生涯之路,不断地学习新技能。在知识/信息时代,由于大多数工作越来越走向高技能、基于项目的工作(这些工作与低水平的服务工作或工厂流水线工作相对),处理从一个项目走向另一个项目所带来的系列的、不断变化的能力;迅速学习每个项目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的能力,无论是对

12、于职业的生存,还是终身学习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三)知识/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特征屈林和霍德(B.Trilling & P.Hood,1999)认为,有效培养知识/信息时代所需的技能,需要相应的教育计划,教育计划需要有效地将信息/知识工具和日常学习形式统合起来。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教学活动特征与工业时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如表3所示:表3 工业时代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教学活动特征比较工业时代知识/信息时代教师制导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和顾问教师作为知识源教师作为合作学习者以课程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僵硬的学习计划表进行学习开放的、弹性的和按需学习的形式主要是基于事

13、实的学习主要是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的、抽象的原则和概述现实的、具体的活动和反思练习和操练探究和设计规则和程式发现和创造竞争性的方式协作性的方式着眼于课堂着眼于社团描述性的结果开放性的结果遵奉规范强调创造性的发散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计算机作为所有学习的工具静态的媒体演示动态的多媒体交互限于课堂的交流无限制性的、世界性的交流规范导向的测验评价专家、指导教师、同伴和自我导向的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分析,他们认为(1999):1、许多适应工业时代学习的规则和程式,已不能适应知识时代的学习需求,基于项目、问题、探究、设计、发现和创造性的学习,更适应时代的需求。2、如果没有适应知识/信息时代的全方

14、位的变革,我们在方法变革上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又会很容易地滑回到传统的、习惯的工业时代的行为模式之中。3、对于上面工业时代和知识/信息时代的每一栏学习特征的比较,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个连续统,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综合的。4、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实践与现代关于人类是怎样学习的理论完全一致。从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学习,到基于协作和社团的学习,从强调情境中真实学习到日益强调的基于学习者自我激发的学习,这些学习实践,得到了现代学习理论的有力支持。5、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推动我们走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方法来说是重要的催化剂,但是,我们必需永远记住: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是实践模式和结

15、果,而不是工具。6、至关重要的是,新型的学习模式对职业的发展,包括职前和在职的教师来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很多方面,它意味着教学活动的重新定义,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虽然对儿童的最佳培育、关心、同情和塑造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但是,知识/信息时代的新要求,给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原则和学习行为。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它与传统的学习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以及经典的CAI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的设计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一)建构主学习方法义与传统学习方法特点比较 乔纳森(Jonassen,1999)认为,建构主义学

16、习方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表4所示:表4 建构主学习方法义与传统学习方法特点比较比较项目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传统学习方法知识观知识是在行为活动/经验中建构的、逐渐显现的、情景化的、分布式的知识是传递的、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的、稳定的、现成的、非情景化的现实观心智/思维活动的结果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存在意义观反映个人的观点/经验的理解外部世界的反映符号观建构现实的工具用于描绘或表现世界学习观知识建构、解释世界、建构意义、劣构的、真实的经验的、阐释反思的、重视过程的知识传递、反映教师所知、良构的、抽象符号化的、接受保持回忆的、重视结果的教学观反映多种观点、递进的复杂度、发散性/多样性的、由下

17、至上的、归纳式的、认知学徒、模拟、指导、探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简化知识、抽象原则、重视基础、从上至下的、推演式的、重视符号表征系统(规则/原理)的应用、讲授的、监护的、教师支配/控制的、个别化的、竞争性的(二)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特点的比较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它在教学设计思想上与以行为主义特点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如表5所示:表5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之特点比较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设计过程是顺序的、客观的和线性的。设计过程是递归的、非线性的,有时甚至是混沌的。制定计划是自顶向下的和有规则的,包括一个带行为目标的严格行动计划,并且按计划有组织地顺序展开设计过程

18、。制定计划开始时概念还不清晰,随着开发工作进展而渐趋详细。开发工作应该是合作性的,设计小组人员一起工作,产生一个共同的意愿。教学设计专家对设计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设计专家不存在。懂得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开发者是必需的,但不是一般的教学设计专家。复杂任务被分解为子技能并被顺序地教授。教学重点是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发展理解。教学重心在于授递由专家选定的事实与强化技能。计算机被用来扮演传统教师的角色:信息发送者、评价者、学习记录者。所用教学手段是为了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获取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知识的条件。终结性评价(参见第八讲)至关重要,因为它检验学习材料是否行之有效。形成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参见第八讲)重要

19、,因为它能够提供有助于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客观性数据是教学过程各部分的要素,从确定起点行为到事后测试。主观性数据可能最有价值,因为许多重要目标无法仅用客观性数据来评估。许多时候,其他类型的评估方法(诸如电子作品、面谈、观察、重点小组、口头征询)会比定量数据更宝贵。(三)经典CAI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较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电子作品的制作,但它与经典的CAI又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经典CAI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从广义上讲属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但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表6所示:表6 经典CAI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特点之比较比较项目经典CAI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设

20、计核心教学内容设计,以课件开发为中心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内容单学科知识点交叉学科专题主要教学模式讲授/辅导探究/研究型学习模拟演示资源型学习操练练习合作型学习教学周期以课时为单位以单元为单位(短至一星期,长至学期或学年)教学评价依据行为反应依据电子作品集(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作学

21、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22、是否合理:(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与模式一、信息化教学/学习要素信息化教学/学习活

23、动模式多种多样,如基于资源/问题/项目/案例的学习、CSCL、CSILE、操练与练习、个别授导、教学测试、教学模拟、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探究型学习、虚拟学社、微型世界、协同实验室、计算机支持讲授等等,有的重教,有的重学,共同构成了信息化教/学的绚丽风景。对这些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尝试从以学为中心的角度,考察并抽象概括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对其要素的认识,有利于整体把握信息化学习情景,并根据具体的需要,灵活设计各种信息化教学/学习过程。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问题/主题/项目、信息化学习策略和信息化评价/反思(一)问题/主题/项目:是指学习者学习或探究的对象,是建构的指向、思维聚

24、焦的核心。对学科教学来说,这实际上学习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指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把当前所要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转换为问题/主题/项目,也是学习的基本内容,学习者围绕它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或研究型课程来说,问题/主题/项目的涵盖范围或来源就更广泛了,与学生素质发展相关的社会、科学、文化、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等等,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发展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信息化学习的问题/主题/项目。但是问题/主题/项目的选择或组合,要注意其是否对学习者有挑战性、吸引力,是否有跨学科性、情景性和适应性(亦即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

25、平)。(二)信息化学习策略:是指达成对问题/主题/项目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示范、量规创建/说明、资源/技术支持、活动方式设计、自我管理、学习指导/建议等。(1)围绕问题/主题/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案例,增进学生的经验感受,让学生比较问题/主题/项目的学习与案例所提供的经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获得一些必要的启迪。(2)告之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形式及其评价的标准(一般是用结构性的评价工具量规),让学生对所要达成的标准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应当允许多种学习结果形式、提供多种评价量规。(3)针对问题/主题/项目学习的特点,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技术。当然,支持问题/主题/项目的学习资源

26、/技术可以多种多样,传统的/现代的,电子的/非电子的,有效能工具/信息搜寻工具/交流工具/认知工具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信息化学习却应当把资源/技术支持重点放在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的基础上。(4)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特别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协作/交流活动,重视展开以技术支持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5)自我管理是指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获取他人支持等方面的控制。时间管理是指制定学习时间、计划、目标等;环境管理是指寻找适合自我学习风格的场所;努力管理是指把握学习过程中的心境、努力、内省和坚持不懈、自我强化;获取他人支持是指寻求教师、伙伴、小组、专家、社区人员等方面

27、力量的帮助(6)在教学单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建议,当学习者遇到疑难时要予以必要的帮助,当学习者遭受挫折或信心不足时,要予以必要的激励。教师应当做好指导者、激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帮助学习者达成意义建构。(三)信息化评价/反思:信息化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使学习者学会从反思中学习。其评价活动是与学习过程共始终的,亦即学习者一开始进入具体的学习活动,评价也就开始了,它与传统的评价不同,不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进行评价。信息化学习也重视结果的评价,但要求学习者说明结果产生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一般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现(比如电子文稿

28、、电子演示稿、调研报告、图形/表、模型等等)。在最终评价时,学习者展示和说明他的学习结果,教师/学习者按照预先提出的量规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量等方式。既要评价个人的学习绩效,更要评价小组的学习绩效。这种评价不但能使学习者“知其然”,更能使学习者“知其所以然”,训练和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思维能力;不但能注重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更能使学习者注重协作学习,发展学习者的独立精神和合作能力。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66:信息化教学/学习三要素图1 信息化教学/学习三要素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宗旨是通过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创设适应学习者内在学习

29、需求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展。这种设计要求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体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精神,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合起来。(一)有意义的学习在建构主义看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之中,学校最根本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理解新事物/现象的心智模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设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亦即学会学习)。于此,教育技术就是要为学校教育实现这些目标服务。有意义的学习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特性,这五个特性既是教育技术运用的目标,也是评价教育技术运用效果的标准。教育技术的运用应当有效地支

30、持积极的、建构的、目的性、真实的和合作的学习。1、积极的(主动/自觉)特性:真正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习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习者投入到某项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中去(而不是被强迫),由他们去从事对象化的活动,与环境互动,并且反思对象化活动的结果。2、建构的(阐释/反思)特性:建构是指对学习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阐释和反思,形成意义。3、目的性(反思/自律)特性: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目标导向的(Schank,1994)。在任何学习情景中,技术都应当首先能促进学生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然后在各方面支持他们的学习。基于技术的学习系统,要求学习者能清晰阐释他们的学

31、习行为、所做的决定、使用的策略,以及他们所发现的答案。当学习者能清晰地阐述他们的所学、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所做的决定时,他们将能获得更多的理解,能更好地将他们所建构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4、真实的(复杂/情景化)特性:以往,教育者最大的失误就在于过分地简化知识(观点),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更容易地传递给学习者。其实,这样做,不仅割裂了知识与情景的联系,而且还剥离了知识(观点)的情景线索和相关信息。把知识提取成“最简单化”的形式,以便学习者学习起来更容易,看似为学习者考虑,实则大谬不然。试想,如果知识脱离了现实情景,学习者学习的是什么呢?现实世界是单一性、确定性的吗?事实并非如此。知识(观点)的意义决定于其所依托的情景。5、合作的(协作/交流)特性:小组/团体的协作/交流,有益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有益于学习者学习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在小组协作/交流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以及完成的方法,展开交流性的协商,共享多元,相得益彰。从中,学习者可以学会多种看世界的角度,学习多种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以往我们过分地强调了独立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习的本性协作/交流学习。(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信息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