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80KB ,
资源ID:100047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047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doc.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doc.docx

1、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doc1、社发展进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早起,平均和批判空想社主三个阶段;2) 19世纪30-4()年代。马恩创立科社3)从科社诞生到1917年,在马恩的 领导下,许多国家建立了社政党,制定纲领和政策(2)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1)列宁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 胜利地理论,理论指导俄十月成功2) 1917年十月,推翻资产政权,建新社制度。1921年列宁提出逐步建设 社(3)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本国特色社,使社制度得到完善。1)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 社国认识到苏弊端,改革2)当今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社国,不断

2、探索,突破传统苏联模式,不断创新,2、科社在马的地位。马恩创立哲和经不是目的,而为探讨和研究人社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产生发展和建设规律提供依据。科社在哲和经础上研究社会尤其是资社发展趋势所得出的关于社的结论原理1)马由 哲学、政经、科社组成2)马哲辩唯历唯,自然界社会 思维3)政经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科社是以马 哲和政经,唯观和剩值为础依,论证无产人类解放发展规律,为无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指明并使其认识到变资 木主义为社会主义的条件和正确途径。5)三部分是整体不可分,没有哲础,没有政经科学依据,不会有科 社;而哲、经以科社为落脚点和归宿点。起点哲,中介经,终结科社。科社核心。科社指导,哲和经成为

3、认世和改世的思想武器。3、空社发展历程及其特,&?空社是随资生产方式的出现及矛盾暴露产生, 随资生产方式发展及矛盾激化而发展。资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阶段。空 社经历初、中到高。1) 16-17世纪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弊端:思想与传统反封建压迫区别;文学 游记的形式2) 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私有制罪恶根源;理性主义和人性论,法律条文,暴力革命;工场 手工业生产,绝对平均和禁欲3) 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家唯物论证了社取代资的必然。提出了实现道路和方法,大工业基础,资制度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1)空社历史功绩:第一,对资制度深刻揭露和

4、批判,提供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地研究资的材料。政治资制度不合理性。经济上, 资经济发展的弊端。思想道德资的虚伪与腐朽。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主张和天才猜测,为科社提供思想 材料。消灭私有实行公有;实行按需分配或按劳分配原则;提倡政治民主;(2)历史局限性:客观背景: 产生于资矛盾未充分暴露,无产斗争尚未成熟。理论基础:理性,唯心。首先未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无法 论证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其次未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找不到变革资的正确途径,主张阶级调和。再次未找到实现社的依靠力量。因此,空社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的产物。条件不存在时,必然被科社所代替。5、唯

5、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和科社诞生。1)唯是社 摆脱空想为科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马恩批判地吸取辩和唯物思想,形成了辩证唯物。首先唯揭示了生力和 生关的矛盾是人社发展动力。其次唯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唯揭示了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实现社的阶级力量(2)剩是第二块石。马恩把唯物史观运用于研究资经济运动规律, 并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积极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首先,剩揭开了资剥削的秘 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其次,剩揭示了社代是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必然。再次,剩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 位和历史使命总之,剩的创立是马划时代的功绩。唯和剩发现,克服了空社弊端使社成为令

6、人信服的科学。6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马、恩在创立科社,一方面理论同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848年2月,宣言发表,标志着科社理论创立。完整阐述科社基本原理。一科学地论证 资必然灭亡、共必然胜利规律。二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地位与阶级特性使它成为资制度的掘墓人 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第三,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四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 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为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政 党。为了实现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宣言明确地阐述了共产党的基本策略原则。首先,无产阶级政党要处 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

7、间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同其他工人政党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著作。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 言的问世,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7、,区对科社贡献。1)、1848年革命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二,不断革命理论。三,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巴黎公社的 完善科社理论。总结巴经验,把科社发展到新高度。3)、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发表,标志着科社理论体系 最后确定。4) 1883年马逝世。恩继续完成马未竟的工作。一、丰富和发展无革的战略和策略原则;二、探 索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三、提出农业社会

8、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四、对资发展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10、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在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2)科学的阐 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力量。3)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后,正确的解 决了革命的敌我友问题。4)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5)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6) 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步骤。7)系统的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理论:1)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可能性。2)关于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9、。3)关于对资 本家的改造。4)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形式。6)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 原则。11、俄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要求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把全部剩余农产品交给国家,农民不得私自 处理,实际上是没收农民的余粮和农产品。2) 把所有工业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3) 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由国家设立的分配机构统一供应。4) 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2) 政策转变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特殊的战争环境下的产物,但它在内容上和实施的时

10、间上 都超出了支援战争所必需的限度。余粮收集制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种剥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工业国有化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和限度,造成生产管理混乱。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 提高。所以,1921年春,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俄国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苏 维埃政权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到,必须改变现行的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面对1921年春的严峻形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果断 的实现了战略转变。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 新经济政策内容:1) 在农村,用粮食税代

11、替余粮征集制,税额在春耕前公布,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的余粮,用来交换必 要的工业品和其他物资,国家允许并支持小农经济发展。2) 在城市,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并且将一部分国有化了的小企业退还给原 企业主,由私人经营,或采取租赁制等措施,将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3) 在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私人经营中小型商业企业,使国营商业与私人商 业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产品的流通,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 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根据一定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实行企业租让制,以 便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

12、理经验。4) 在分配上,改变平均主义供给制,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和奖金 制度。12、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5-121)答:(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的转变: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夏,英、法、德、口、美等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勾结俄国国内反动势力,妄图把刚刚诞生德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这危机关头,苏俄 成立了一列宁为首德国防委员会,果断地采取了被成为战时共产主义地紧急措施:1.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要求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把全部剩余农产品交给国家,农民不得私 自处理,实际上是没收农民的余粮和农产品。2.把所

13、有工业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3.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由国家设立的分配机构统一供应。4.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2)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21年春,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答规 模地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 到,必须改变现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故立即废止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在农村,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税额在春耕前公布,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的余粮,用来交换 必要的工业品和其他物资,国家允许并支持

14、小农经济发展。2.在城市,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并且将一部分国有化了的小企业退还给 原企业主,由私人经营,或采取租赁制等措施,将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3.在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私人经营中小型商业企业,使国营商业与私人 商业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产品的流通,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 活需要;加强同资木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根据一定条件同外国资木家签订合同,实行 企业租让制,以便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4.在分配上,改变平均主义供给制,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和奖 金制度。(2

15、)列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构想:1)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列宁分析了俄国过渡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认为当时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 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木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等五种万分,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为 此,他纠正了战国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商品经济社会并试图取消商品和货币的错 误,强调要大力发展商品交换,这是在一个小家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列宁还指出,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木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首先,列 宁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其次,列宁认为应借鉴和吸收世界上资本主义

16、 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2) 关于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为了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等弊端,列宁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 国家机关代表工人群众管理企业的间接民主制度,转向寻求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间 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工人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3)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实现这声文化革命,首先要消灭文盲,但不只是消灭文盲,它的 根本任务是要建设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总之,列宁根据苏维埃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出去一些特殊条件

17、下的特殊政策,对照办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理论确实反映了经济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木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目前的现 代化建设事业,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特征及评价。( 123-129 )答:(1)形成: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形成的o 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夏时 期宣告结束。同年12月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国家工业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苏联用从1928年到 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同 时苏联也形成了重工业过度、农业和

18、轻工业过轻的畸形经济结构和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2) 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并不是基于农业发展木身的要求,更不是基于农民的要求,而是为配 合国家工业化运动而实行的一种措施。为积极配合工业化运动,在1929-1934年里完成了农村生产关系 的巨大变革,其速度与规模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3) 随着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基本完成,苏联建立起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农业经济体制。4) 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也存在一些“左”的错误和偏差。5) 随着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管理 体制迅速走向集中。6)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形

19、成的同时,苏联的政治体制也加快了走向高度集权的步伐。7) 工业化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制推行,一度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党群关系紧张,斯大林采取“残 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法,是政治领域内本来就不甚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愈加受到削弱和破坏,权力 I I趋集中,逐步形成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党政军权集中于政治局和书记处甚至一个人手中的政治 格局,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原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国际环境险恶;其次,由苏联自身社会实施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所决定;再次,在实践上缺乏 经验;最后,从理论影响来看,对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的设想存在某些教条主义

20、的理解。宗 旨,苏联模式的建立是当时苏联国内外条件相互作用和党内外各种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斯大林在其 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从根木上说,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2) 特征:经济体制特征事高度集中,主要表现: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在经济结构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在经济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地指令性计划地部门管理体制;第四,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完全排斥商业和市场的作用;第五,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但平均主义色彩浓厚。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特征是高度集权:第一,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第二,实行日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第三,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

21、,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表现在:第一,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第二,在思想文化领域,采用行政强制的管理方式,形成了高度的舆论一律。(3) 评价:其历史功绩主要是:1) 它使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理想变成现实,较成功的解决了一个处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的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战争危险廿益迫近的形势下,如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难题。2) 它经受了第二次卅界大战的严峻考验,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 大贡献。3) 它促进了苏联战后的各项建设,使苏联一跃而为世界强国,再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吐盛的生命力 和巨大的优越性。4) 苏联创立的社会主义新型

22、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并以立法的形式肯 定、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则;苏联模式第一次尝试对社会大生产进行全面计划管理,并取得了 成效,积累了经验,也提出了问题。同时它也是促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的重要原 因之一。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苏联模式I I益显示出它严重的缺陷和弊端主要是:1) 在政治上集权过多,民主不足。2) 在经济生活中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动和动力。3) 管理机构庞大、重叠,官僚主义蔓延和管理阶层的特权,造成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3、155-159 )答:(1)时代背景:20世纪8()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两件大事:一是发生了苏东巨变;二 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突飞猛进。这时中国面临着如下挑战:1)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3)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绩效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衰败。(2)社会历史条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59-161)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4、的经验教 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实力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 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从产生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大体经历了一下儿个阶段: 第一,拨乱反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开辟;从1978年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 党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1979年3月,邓小平初步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科学的思

25、路。同年9月,叶剑英代表党中央讲话,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并开辟了一条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日 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的初步形成;十二大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主

26、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城市改革开始提上LI程,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也促进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第三,改革的深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十三大以后,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形成了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 动局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和 经济秩序混论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做了总结,I门I答了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使全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7年9月,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

27、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8年载入宪法。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163-167 )答:(1)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按内容的逻辑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邓小平坚持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地精髓,来观察和处理当今世界发生地一切问题,来 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遇到地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二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紧围绕“

28、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正确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阶段、任务、目标、发展动力和发展 战略等。第三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力理论的基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次突破,为解决“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木理论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三块基石。第四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力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理 论、关于对外开放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等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现阶段在 经济、政治、文化

29、以及外交等领域进行现代化建设地基本要求,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 和基石在各个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力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基木原理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 们在学习和运用中,要始终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全面地准确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地科学体系。(2)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成就,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

30、,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 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对世界上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 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 教育、文化等方面,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问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地发展道路、发展阶段、 根木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战略、领导核心、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 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31、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的科学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将随 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1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177-179 )答: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总 结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理论,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 出的重大战略思想。(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基于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提出来的。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后,世界各国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拉美 陷阱”,部面临这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会出现不同

32、的结果:搞得好,经济社会持续 快速平稳发展;搞得不好,会激化矛盾,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受挫。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的发展 阶段,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树立科学发展观,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避免走弯路。(2)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分析而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与日然的 和谐发展问题更为严重,还有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头重、一头轻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城乡差距、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 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或者加刷的。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 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人曰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 建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3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而提出来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