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9782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质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课题:

《寓言四则》

主备人:

审核:

初一语文备课组

课时:

1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重难点:

 学生根据了解的寓意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了解文学常识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文本

(一)阅读寓言,叙述故事。

【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做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揣摩文中赫耳墨斯的心理,体会寓意。

 试根据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在下面两个括号内填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  )问道:

“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

“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  )又笑着问道: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三)品味赫耳墨斯的三次问话,引入描写方法的问题予以解决。

 1.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1)分析三问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明确〕 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只值一个银元后“笑”着问,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时,大大出乎意料,语气急切。

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2)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不起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 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四)品味文中三次答话,引入对比手法的问题予以赏析。

 三次答话,简洁有力,加以品味,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适当补充。

 (

五)略读文章,简单概括。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生动描述,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告诉我们:

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

 〔明确〕 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

 

(一)资料助读【生快速阅读材料,了解作品相关信息。

 吕不韦(?

—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人。

先为大商人,后被秦庄襄王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串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二)读准字音

 【字音、语气、节奏】

 先是教师范读,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接下来让学生大声地读,要求字正腔圆。

(三)读通

 分两步走:

一是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接下来用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检测:

 1.翻译重点词语:

 

(1)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道,议论。

 

(2)闻之于宋君:

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

宋君,宋国国君。

 (3)问之于丁氏:

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向、对。

 (4)常一人居外:

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然后组内交流。

(四)读懂。

 1.质疑: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

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言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质疑: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具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5)小结:

《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寓言的本意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即说明了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的道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具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更不能以讹传讹。

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

 

第三课时

 

(一)文常助读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其书发扬黄老之幽隐,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读准字音

 【字音、语气、节奏】

 先由教师范读,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接下来让学生大声地读,要求字正腔圆。

(三)读通

 一是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字词:

 

(1)崩坠:

崩塌,坠落。

 

(2)晓:

开导。

 (3)只使:

即使。

 (4)中(zhòng)伤:

打中击伤。

 (5)四虚:

四方。

 (6)躇步跐蹈:

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7)行止:

行动和停止。

 (8)舍然:

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二是同桌之间,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提示:

不是重译原文。

同桌复述后,一学生展示,一学生边讲,师边板书,疏理情节。

(四)读懂

1.杞人“忧”什么?

“忧”到什么程度?

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用原句回答】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讨论后明确:

由表及里。

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讨论后明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讨论后明确: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

讨论:

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讨论后明确: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4、课堂总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

《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代很远,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

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

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教师点评及备注:

 

教师点评及备注:

 

教师点评及备注:

 

教师点评及备注:

学生问题:

教师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