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989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docx

当代文学期末习题经本人整理方便考试翻阅

当代文学

1.重写文学史2.伤痕文学3.反思文学4.改革文学5.寻根文学6.先锋小说7.新写实小说8.开拓者家族9.张洁10.《人到中年》11.张承志12.《爸爸爸》13.《红高粱》14.马原15.余华16.朦胧诗17.高行健18.《车站》19.《随想录》20.《哥德巴赫猜想》21.现实主义冲击波22.女性小说23.新生代小说24.《白鹿原》25.文化散文26,天安门诗歌运动27.第四次文代会28.《班主任》29.那五(邓友梅)30.零余者

1.寻根小说的特点和作家的创作倾向

2.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

3.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4.王蒙新时期的创作成就

5.刘心武小说的创作成就

6.陆文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7.汪曾祺高晓生乡土小说的比较

8.张洁小说的创作风格变化

9.邓友梅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10.冯骥才小说的创作成就

11.张贤亮小说的创作特点

12.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13.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14.张承志小说的创作特点

15.莫言小说的创作特点

16.《随想录》的创作特点以及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17.90年代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

18.90年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倾向

19.199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倾向

20.新生代小说的创作类型

21.《白鹿原》的史诗风格

22.19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

23.1990年代出现“散文热”的原因以及表现

24.“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及局限。

25.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

26.矛盾社会剖析小说《子夜》的特点。

27.《家》到《寒夜》的比较

28.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29.简析文学研究会的主张

30.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特色。

31.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32.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点

33.简析“乡土写实小说”产生的原因、特点

3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风格

35.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36.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37.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38.简析《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3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40.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41.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2.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43..简析新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44.

1.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鲁迅小说的深刻性。

2.试论阿Q性格。

3.“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如何理解这句话?

试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论述之。

4.试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两方面论述鲁迅小说的成就。

 

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标志。

3、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4、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5、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6、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7、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8、《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原题为《旧事重提》。

9、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10、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11、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

12、茅盾《子夜》标志现代长篇小说成熟,人物:

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冯云卿、林佩瑶。

13、巴金:

初期《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初步显示巴金小说善于描写家庭题材以及作品充满激情的特点。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创作达到成熟和高峰境地。

后期优秀作品《寒夜》。

1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1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16、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17、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8、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9、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0、鲁迅前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1、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22、进化论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23、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左联,并任常务委员。

24、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25、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农民和知识分子

26、《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八篇。

27、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

28、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

29、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野草》。

它在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

30、闻一多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

31、闻一多的新诗集只有两部:

《死水》和《红烛》。

一、名词解释

1、重写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学术思潮,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的专栏。

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阐释。

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对现代文学史写作的一次自觉反思,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观念论”和“主体论”讨论在文学史领域的延续和深化。

2、伤痕文学:

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3、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的一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4、改革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5、寻根文学:

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

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6、先锋小说:

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出现了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便是以马原的《拉萨和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为肇始的“先锋小说”潮流。

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有的人将其归入现代派小说之中,但更多的人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7、新写实小说:

又称“新写实主义”,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他们热衷于对现实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8、开拓者家族:

作家蒋子龙工业改革题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系列,以《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为代表。

还有车篷宽、高盛五、牛宏等一系列未脱离乔光朴模式的人物。

这些人物总体上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

在工作上敢于开拓,有着正直高尚、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

他们成为了当代工业改革家的代名词。

9、张洁:

是位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精神的女作家。

1937年生于北京。

文革结束后,以《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步入文坛。

作品注重探索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既有理想主义的高蹈,又有关注现实的思索,更有女性意识的不断深化与张扬。

10、《人到中年》:

作家谌容的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品。

主要描写中年女医生陆文婷因长年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肌梗塞、基金死亡的悲剧。

揭示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在庄严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和不胜负担的工作重担、生活重担之间的矛盾困扰。

作品尖锐而深刻地提出了人才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以及知识分子政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把中年问题加以升华,提到人生价值这一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高度,使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性和尖锐性。

11、张承志:

1948年生,回族,籍贯山东。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生院。

1981年毕业,现为自由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老桥》《北方的河》《错开的花》等。

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等。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理想主义的光彩。

一方面,他把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作为自己创作的母题与基调,另一方面,他的作品还渗透着凝重的历史感和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热烈的情思。

12、《爸爸爸》:

是韩少功的重要作品,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中篇小说通过塑造丙崽这个艺术形象,把人物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以批判的立场对整个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深省。

不停留在表面的伤痕、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人性作无情的剖析,对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能够找出共通的心理黑暗,抓到人性共通的问题,发人深省。

13《红高粱》:

莫言代表作之一。

写了一个并非新颖又是极其简单的抗日故事。

作品以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生命意识作为基调,对整个农民的心理进行原生态的描写,交织着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

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

14、马原:

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

辽宁锦州人。

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以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为界,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以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创作。

之后发表了一系列在叙事方式上极具先锋性的作品。

他的小说出现了既非虚构又非写实的特点,所叙述的故事往往是不关联的片段。

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

15、余华:

浙江人,当代作家。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

余华小说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他的"冷漠叙述"。

其先锋性和颠覆性明显地体现在他所惯常实用的文类性颠覆。

代表作《现实一种》《死亡叙述》《鲜血梅花》《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16、朦胧诗:

新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是以舒婷、顾城、杨炼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等;曾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

17、高行健:

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新时期十年的话剧作家。

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引起较大反响。

以《绝对信号》引起广泛关注。

在探索戏剧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主张。

强调"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戏剧是剧场的艺术",必须"承认舞台的假定性",因而应该强调剧场性;承认戏剧中的"叙述性","不受实在的时空的约束",根据剧作的艺术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时空关系"。

代表作《车站》《现代折子戏》《彼岸》等。

18、《车站》:

戏剧作家高行健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无场次多声部的戏剧。

剧情发生在城郊一个公共汽车站。

剧中不同的主人公为了不同的目的赶车进城。

从生活的现实逐渐进入抽象的境界,最终达到荒诞。

作品以公共汽车作为象征,将生活的不合理、不公正乃至生活的荒诞表现的淋漓尽致。

剧作明显受到《等待戈多》的影响。

19、《随想录》:

作家巴金晚年所著散文集,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完成,共150篇,合42万字。

作者以时间顺序编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成为新时期乃至当代最为重要的散文创作成果之一。

是巴金“以散文的形式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竖起的又一座丰碑”。

20、《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的代表作。

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第一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陈景润也成为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

作品以写人物尤其是当代新人形象为主,主题取向的主旋律意识也颇为鲜明。

它最先关注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

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1、现实主义冲击波:

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在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人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

他们的创作仍有着对于人的生存本质的勘探、对于个体生存困境的表现的特色,但他们小说的当下性特征和情感性特征显然得到了强化,艺术表现上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为90年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的可能性。

22、女性小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已经开始自觉的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

这一批女作家包括了穿越80年代和9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作品具有典型的私语化倾向,同时还有结构性女性写作倾向。

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这一类的小说作品被称为“女性小说”代表有王安忆《长恨歌》陈染的《私人生活》、徐坤的《白话》等。

23、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亦称"新状态小说"、"晚生代小说",是指朱文、韩东、鲁羊、徐坤、刁斗、李冯、王彪、述平、邱华栋、毕飞宇、刘继明等一批年轻作家创作的作品。

他们的创作以当下生活为题材,将个体的生存状态置于显著的地位,描述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挣扎与奋斗,表现人生的坎坷与艰难。

深刻地展示了现代人的复杂内心。

在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形态和人生观念时,作家们着重突出了对欲望的书写。

代表作邱华栋的《闯入者》、毕飞宇的《雨天的棉花糖》、韩东的《障碍》等。

24、《白鹿原》:

陈忠实第一部长篇小说。

以渭河平原上白鹿村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围绕白、鹿两家几代人的争夺和冲突,全方位地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存状态,勾勒出一幅凝重深厚的社会历史画卷。

作品显示了陈忠实驾驭宏大叙事的非凡能力。

结构完整而对称,内涵丰富又不滞重,是90年代中国文学一部难得的长篇佳作。

25、文化散文:

在80-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

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他们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26.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

主要利用旧体诗的形式,表达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

诗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

1977年以后集结出版,使得“天安门诗潮”中的文学精神得以迅速广泛传播。

“天安门诗潮”也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悲愤”式悲剧文学审美形态的滥觞。

27.第四次文代会:

在新时期文学初期,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吃全国文艺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者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

《祝辞》指出:

“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么写”,“不要横加干涉。

”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8.班主任:

《班主任》为刘心武1977年底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小说,被誉为是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开端。

小说通过一位中学班主任老师的眼光,对在“文革”文化中长大的中学生的心灵予以审察,作品塑造了谢惠敏、宋宝琦两个心灵被扭曲的形象,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思考。

《班主任》的突破在于它的批判意识、启蒙意识和忧患意识。

29.那五(邓友梅):

邓友梅所作描写民俗的中短篇小说。

小说描绘了一个清代落魄贵族子弟的生活遭际。

小说从那五的家世衰败写到这个人物游手好闲、寡廉鲜耻的浪荡一生以及这个废人荒唐的“遗少”生活,使人们看到了黑暗一隅中的肮脏和腐朽,从而感喟封建黑暗势力对人的戕害。

小说在一连串的线型故事情节中展开了人物的命运描写,情节富有传奇性和戏剧性,人物兼有悲喜剧特征。

更重要的事与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不可剥离的融合物是极为浓郁的风俗画描写,展示了一种对国民劣根性的抨击。

30.零余者:

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简答与论述

1、寻根小说的特点和作家的创作倾向。

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

(1)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3)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寻根小说作家的创作倾向:

综览寻根小说,这一批作家对自己所寻的"根"究竞是什么,"文化"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等并不甚了然,其对"根"或"文化"的态度也较矛盾,概括地说大致有这样三类:

一是持肯定态度。

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邓友梅的《烟壶》、《那五》,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等。

以阿城的《棋王》为例。

《棋王》写了一个"吃"和"下棋"的故事,作品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凭借着极其简陋的"吃"和"下棋",亦即物质与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动乱的年代。

作品中的那个十年动乱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动乱年代的一种,而"吃"和"下棋"贯穿其中,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民族的韧性。

作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二是持否定态度。

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大刘庄》等。

韩少功本来是要从民族文化教育中寻找美质的,他在《文学的"根"》一文中曾经呼吁"绚丽灿烂的楚文化哪里去了?

"然而他在《爸爸爸》中所寻出的却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深植的一个丑陋不堪的"老根":

丙崽。

丙崽是一个白痴,却被全村人奉若神明,他的胡言乱语导致了全村人在一场大战中伤亡惨重。

作者在这里批判了我们这个民族常常将自身的命运交付给某种荒诞而抽象的异己物,进而导致了整个民族行为常常陷入一种无理性的盲动之中。

三是持辩证态度。

代表作有冯骥才的《神鞭》,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土地与神》等"葛川江"系列小说。

《神鞭》中的主人公"神鞭"曾经打遍天津无敌手,这是我们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但在八国联军的枪炮面前,"神鞭"却不堪一击。

于是主人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神鞭,投入了北伐军,练就了双枪神枪手等等。

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唯物辩证的历史态度,以及一种历史乐观主义。

2、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

创作特点关键词:

消解、颠覆、解构

(一)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

读者很难得到通常小说有关因果,本质的暗示和有关政治、道德、人性之类意义。

它们对于内容,意义的解构,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流的关注,归根结蒂,不能与中国现实语境、与对于文革的暴力和精神创作的记忆无涉。

(二)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与传统小说竭力创造与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相反,马原明白指出他的小说就是一种编造,“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是经常在小说中出现的句子。

(三)在文体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他们关注的是故事的形式,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

在讲故事时,只是平面化地触及感官印象,而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实事世界的联系。

贡献:

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强化了作家对于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的挖掘。

不足:

结构凌乱,不太适合读者阅读,形成主义的局限日趋明显,走向疲惫。

3、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的“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

新写实采用的现实主义的笔调,却疏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论,消解了故事中的典型性格。

《单位》、《一地鸡毛》中的主要人物像小林夫妇、老何、女小彭、老孙等,都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随便抓出来的。

既没有加工改造,也没有赋予他们典型性格。

二是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显示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新写实主义的作品中环境是肮脏的、充满腐烂气息的。

像《单位》中的厕所、老乔身上的狐臭。

这些意象中的肮脏显然有别于《受戒》中金黄色的芦苇丛;《《一地鸡毛》中偷水的行为没有人会觉得美。

三是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如刘震云的小说《塔铺》《新兵连》都以不动声色的叙述显示出官本位对于农民子弟的影响。

在他的小说《单位》《一地鸡毛》中,作者用平淡的语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叙述开来。

既不着意歌颂什么,也不讽刺某人物的某种行为,表现出一种客观冷峻的风格

新写实小说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

"

4、王蒙新时期的创作成就

王蒙在新时期文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