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依标托纲:
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自主回顾:
1.内力作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3.列出三大类岩石及代表岩石。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的判读方法
合作探究: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①花岗岩②石灰岩③砾石层④页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页岩地区B.砾石层地区C.石灰岩地区D.花岗岩地区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A、D、G、B、FB.B、E、D、A、F
C.G、B、A、E、DD.G、F、B、D、A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6.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D.重熔再生
反思总结:
跟踪练习: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
4.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5~6题。
5.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①地壳物质循环②碳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循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8.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B.②C.③D.④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9~10题。
雨花石
昆石
太湖石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是石灰岩
9.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10.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
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石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
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1: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2: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1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2图中________(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___(岩石)。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2分)(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2分)( )
A.板块碰撞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5分)
12.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
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3分)
(2)学生乙自豪地说:
“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
”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分)
(3)学生丙说道:
“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
”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
(12分)
自助餐: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
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5.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挪威的峡湾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D.沙漠的风蚀城堡
6.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亚马逊平原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D.撒哈拉大沙漠
7.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
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答案
合作探究:
1选B,2选C。
第1题,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石灰岩、页岩为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砾石层不是岩层。
第2题,诗句所描述为喀斯特地貌,多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3选C,4选C。
第3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是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D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
第4题,沉积岩地层下老上新,形成顺序G早B晚;岩浆穿透沉积地层G、B,形成岩浆岩A;变质岩E是岩层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在岩浆岩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岩浆穿透变质岩形成岩浆岩D。
5、6.A,B。
第5题,地幔是岩浆的源地,因此A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E喷出型岩浆岩,B则为侵入地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
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直接转化为岩浆的C是变质岩。
第6题,②是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代表变质作用。
跟踪练习
1.B 2.A3.D 4.C5.A6.D7.A 8.B9.D 10.B
11.答案:
(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3)沉积岩 (4)A (5)B
(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12答案:
(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自助餐:
(1)D
(2)C 第
(1)题,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说明。
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下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图中的序号按形成先后排列为:
④①③或④①②(③和②不能确定先后顺序)。
第
(2)题,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
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3.C 4C 第3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
第4题,图中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4.B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