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015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docx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1011讲巩固练

第10、11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城邦的特点

1

古希腊公民政治的重要性

2

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3

雅典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4

五百人会议的影响

5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6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维护人身名誉

7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特点

8

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9

罗马法的发展

10

古代罗马法蕴含近代法治观念

11

罗马法律的权威根植于历史传统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

希腊诸邦,虽有它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解析:

A 材料“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A项正确。

B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C、D两项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合

题意。

2.(2018·河北衡水摸底)亚里士多德指出:

“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

”他意在表明古希腊(  )

A.公民政治的重要性B.民主政体的普遍性

C.民主决策的便捷性D.城邦政体的多样性

解析:

A 材料“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反映出多数公民决议的重要地位,是古希腊公民政治的体现,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体现。

3.(2018·河南洛阳二模)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

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不仅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连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也成为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

这说明雅典(  )

A.民主政治利于公民的言论自由

B.借助喜剧形式完善民主政治

C.民主氛围提升了公民创作热情

D.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解析:

A 材料中“连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也成为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说明梭伦改革之后民主政治的自由促进言论的自由,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随着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而不断完善的,与喜剧发展无关,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戏剧发展繁荣和公民创作的情况,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经济状况,D项错误。

4.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

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

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

这反映了(  )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解析:

C 根据材料,不论陪审员的选举、审判时的程序,还是审判结果的产生,都最大限度体现了公正、民主的原则,C项正确。

但过程的民主是否能保证结果的民主公正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A项雅典民主为公民享有,奴隶不在保护范围内;D项雅典法律体系并不完备,且材料无体现。

5.有学者认为,雅典的五百人会议较之四百人会议“不在人数的增加,而在于成分的变化”。

该学者观点说明了五百人会议(  )

A.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B.增强了公民民主观念

C.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D.巩固了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

D 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性的五百人会议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其特权,故A项错误;增强公民民主观念的是陶片放逐法、津贴制度等而非五百人议事会,故B项错误;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的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津贴制等措施,故C项错误;以地域性的五百人会议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会议,有利于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结构方面巩固和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和程度,故D项正确。

6.(2018·辽宁抚顺一模)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选票)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

这反映出(  )

A.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

解析:

B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法官判案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大,反映出古代雅典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B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法官审判案件时拘泥于形式,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A项错误;“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说明民主原则并未贯穿司法过程,C项错误;雅典司法审判易受情感左右,但不能说明以情感为主要决定因素,D项错误。

7.(2018·山东聊城一模)《十二铜表法》规定:

“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这说明,古代罗马(  )

A.推行严酷刑罚B.限制言论白由

C.维护人身名誉D.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

C 材料“以文字诽谤他人”“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处死刑”表明古罗马法重视保护人身名誉权,C项正确。

8.(2018·湖南衡阳一模)《十二铜表法》规定:

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

这说明罗马法(  )

A.旨在维护贵族利益B.有了刑法与民法的区分

C.蕴含着自然法精神D.有效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解析:

B 由材料“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根据是否主观故意分别处以不同的判罚方式,说明罗马法有了刑法与民法的区分,B项正确;A、C并非材料主旨,D项“有效”说法错误。

9.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

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

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

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断完善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

D 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反映出保护物品所有者的权利,D项正确。

依据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材料反映罗马法的继承,而非完善,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合理的,B项错误;C项非材料主旨,故排除。

10.(2018·湖北天门期中)罗马帝国时期,“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

“这种平等的基础”是指(  )

A.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缩小

B.自由民和臣民的差别消失

C.公民和自由民的差别消失

D.公民和臣民间的差别缩小

解析:

C 罗马帝国时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解决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矛盾,万民法产生,罗马公民和自由民之间的差别消失,C项正确。

11.(2018·吉林长春一模)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

“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

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

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

”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标志着人文精神的兴起

解析:

B 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等信息可知盖尤斯主张皇帝的法治权力来自于人民,蕴含着近代的民主法治观念,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C项错误;古希腊智者运动标志着人文精神的兴起,D项错误。

12.(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

“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

”这段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

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根植于历史传统

解析:

D 材料“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反映了罗马的传说强调法律权威,说明古罗马的法律至上意识来源于历史传统,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

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

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

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

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

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

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

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

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

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进步之处。

解析:

(1)问,“汉代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得出宽法缓刑;材料一“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得出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根据材料一“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得出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

“古罗马特点”根据材料二“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

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得出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根据材料二“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得出对酷刑的限制严格。

(2)问,“汉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作答。

“古罗马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进行作答。

“共同的进步之处”结合材料,可以从时代性(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人道性(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两个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1)特点:

汉代:

宽法缓刑(或“逐渐废除某些酷刑”“逐渐废除某些肉刑”);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如答“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加深”之类亦可)。

古罗马:

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或“罗马法逐渐发展完善”);对酷刑的限制严格(或“酷刑只是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

(2)背景:

汉代:

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古罗马:

伴随着扩张,罗马统治区域扩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内外贸易的发展。

共同的进步之处:

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

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

邓小平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

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

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

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

——整理自联合早报网

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要求:

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表明观点,根据材料中“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得出作者认为政治制度是多样的,其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因此对其优劣的评价要遵从材料中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为标准。

然后要结合中西民主政治产生的不同历史条件及影响分析其各自的优劣,在评述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观点:

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评价其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论证:

①古希腊靠海多山的自然条件和小国寡民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直接的、原始的民主政治。

②中国地处内陆,大河流域孕育了小农经济,其分散性的特征使其需要强大政权的保护,集权政治应运而生。

③民主政治符合希腊当时的国情,推动了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因此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④集权政治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保护和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因此集权政治对古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