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381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

生物试题

1.奶酪是由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乳汁浓缩而成的营养品。

检测得知,牛乳汁中含有乳糖、乳脂、酪蛋白、抗体等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并鉴别出酪蛋白或抗体

B.乳糖可被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运输方式吸收

C.乳脂在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内质网中合成

D.抗体在乳腺上皮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细胞中的糖类、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酪蛋白和抗体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利用双缩脲试剂不能鉴别出酪蛋白或抗体,A错误;乳糖属于二糖,不能被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B错误;乳脂属于脂质,在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内质网中合成,C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浆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原理、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功能,明确乳糖等二糖和多糖只有被水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知道乳脂、酪蛋白和抗体的化学本质。

2.研究发现,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分泌细胞具有“去分化”的能力,这对高等脊椎动物在不同器官中和受伤情形下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更为普遍的贡献。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分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

B.受伤的细胞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去分化”形成的干细胞在受伤情况下的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分泌细胞“去分化”时,细胞内有些蛋白质的合成将会中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坏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干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分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A错误;受伤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细胞的衰老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去分化”形成的干细胞在受伤情况下的再生,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分泌细胞“去分化”时,有些基因不能表达,因此细胞内有些蛋白质的合成将会中断,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到位。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细胞的全能性的体现,是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全能性。

3.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若A代表CO2释放量,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C.若A代表CO2释放量,若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不移动

D.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B点下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坐标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详解】若A代表O2吸收量,则随光照强度的增大,从外界吸收的O2量逐渐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生成的O2被有氧呼吸所利用,所以光合作用是从O2吸收量减少开始的,即在D点之前光合作用已经进行,A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则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因此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可能是CO2浓度,若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B正确,C错误;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B点则上移,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过程,明确光照强度为零时的纵坐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强度大于零时的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

在此基础上,分析题图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易错提示:

理清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的关系,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A.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林德曼——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学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A正确;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荷兰科学家温特做了以下实验:

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向未放胚芽鞘一侧弯曲生长,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不弯曲,不生长,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C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5.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

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D.“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免疫赦免”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

【点睛】“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

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

6.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灿实验室及其合作者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并据此提出一个新的“分子指南针”分子模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

B.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

C.同位素标记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

D.复制和转录一样,都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本质、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磁受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的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而成,A错误;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两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B错误;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同位素标记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只有两条,C正确;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基因的内涵、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A酶和B酶(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A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催化反应效率。

(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80℃条件下,B酶活性为0,试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pH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左右,其中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

(4)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3).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4).50(5).A酶和B酶的活性(6).A酶(纤维素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作用机理及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相关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详解】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A酶可通过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催化反应效率。

(2)依据曲线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可推知: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在80℃条件下,高温使B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B酶活性为0。

(3)如果要探究pH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因变量为A酶和B酶的活性,温度等无关变量应控制在适宜条件下。

题图显示:

在温度为50℃左右时,A酶和B酶活性的活性最高,所以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

(4)A酶是某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适宜条件下,试管中加入的A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失去催化纤维素水解的作用,所以不能催化一段时间后加入的纤维素水解为还原糖,几分钟后再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

【点睛】依据题意和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推知:

该题涉及到的实验目的有二:

①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②探究pH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再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找出相应的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酶的作用机理及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结合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8.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1)河流的净化作用体现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稳定性(填“抵抗力”或“恢复力”)。

(2)若要测定生活污水污染后,河流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常用计数方法是____。

(3)河流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

(4)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及净化作用,是否体现了群落演替现象?

人类活动对演替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抵抗力

(2).血细胞计数法(3).自我调节(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5).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6).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详解】

(1)河流生态系统可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具有净化作用,体现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2)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若要测定被生活污水污染后的河流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常用的计数方法是血细胞计数法。

(3)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具有净化作用,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分析图示可知,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导致溶解氧增加;②含碳有机物减少而导致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5)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及净化作用,体现了群落的演替现象。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题的解答,其关键在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即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O2与水生生物有氧呼吸消耗O2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分析图示信息不难发现:

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与藻类数量的增加和细菌数量的减少密切相关,进而分析藻类数量的增加和细菌数量的减少原因即可。

9.重庆火锅以“辣”出名。

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产生“热辣辣”的感觉。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香草酸受体。

该受体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激活。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_______________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形式传导。

当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时,如果喝热饮,会____________(填“加重”或“减轻”)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

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____。

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喝大量冷饮。

吹低温空调加快了散热,同时在低温的刺激下,经下丘脑调控作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含量增加。

下丘脑调控二者分泌的途径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1).香草酸受体

(2).局部电流(3).大脑皮层(4).加重(5).散热(6).不同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体温调节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

(1)依题意可知:

香草酸受体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激活。

由此可知,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2)出汗时,人体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

低温的刺激下,经下丘脑调控作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可见,低温的刺激下,下丘脑调控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途径不同。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

(2)的解答,解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络。

10.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有的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

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

(1)“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不含乙醛脱氢酶(ALDH),饮酒后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增加,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两次后,可得到_______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

(3)如下图是有关喝酒“红脸”与“白脸”的部分遗传系谱图。

已知I2和II9体内两种酶都不含,且都是纯合子,II7两种酶都含有。

①控制乙醇脱氢酶(ADH)的基因(A,a)与控制乙醛脱氢酶(ALDH)的基因(B,b)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1、I4个体基因型分别是______,II6与II7结婚后生出喝酒“红脸”儿子的概率_____。

【答案】

(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2(3).遵循(4).两对基因分别位于4号和12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上(5).AabbAaBb(6).1/6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示意图为主线,综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DNA复制、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等相关知识。

【详解】

(1)题图显示:

基因A控制乙醇脱氢酶(ADH)的合成,基因b控制乙醛脱氢酶(ALDH)的合成。

“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不含乙醛脱氢酶(ALDH),其体内产生的乙醛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凡是以突变链为模板合成的乙醛脱氢酶基因均为突变型,凡是以正常链为模板合成的乙醛脱氢酶基因均为正常型。

再结合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该基因连续复制两次后,共得到4个该基因,其中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有2个。

(3)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题图显示:

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4号和12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已知I2和II9体内两种酶都不含,且都是纯合子,所以I2和II9的基因型均为aaBB。

在此基础上分析系谱图可知:

“红脸”人II5为AaB_,“白脸”人II6为aaB_,因此“白脸”人I1的基因型是Aabb,进一步推知II6的基因型是aaBb。

已知II7两种酶都含有,则II7为A_bb,而II9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红脸”人I3和I4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II7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概率依次是1/3和2/3。

II6与II7结婚后生出喝酒“红脸”儿子的概率(1/3Aa+2/3×1/2Aa)×1/2Bb=1/6。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不会判断“白脸人”、“红脸人”与基因组成的关系。

由题意“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没有乙醛脱氢酶(ALDH)”和图示信息准确定位:

“红脸人”为A_B_,“白脸人”为aa__或A_bb,据此可将各种脸色的基因型分析清楚。

难点在于对突变型该基因概率的计算,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并学会画草图辅助分析是关键:

11.[生物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物质。

下面是某生物实验小组分离土壤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因为他们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先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_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

从培养基的用途上分类,刚果红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答案】

(1).葡萄糖苷酶

(2).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3).液体(4).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5).红色复合物(6).透明圈(7).鉴别

【解析】

【分析】

由题文信息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先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3)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据此,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刚果红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从培养基的用途上分类,刚果红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点睛】①培养基及其种类

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12.[生物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和②必需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

(2)重组质粒除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以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

(3)检测到_________________说明转基因克隆猪已经成功。

水母的基因能够在小猪体内成功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特性,能在转基因克隆猪亲子代中,稳定维持和表达最关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一般繁育良种动物方式相比较,胚胎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6)图示过程中运用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前三个缺一不可)(3).克隆猪体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4).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5).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转基因克隆猪染色体DNA上(6).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7).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过程①和②分别表示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必需用到的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

(3)转基因克隆猪已经培育成功的标志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克隆猪体内成功表达,此时能够检测到克隆猪体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

由于生物界中的不同生物共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