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详细解析.docx
《中考科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详细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详细解析
选择题训练
(一)
建议时间:
30min
1.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将一小片pH试纸湿润后放在玻璃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测定某溶液的pH
B
制取蒸馏水时,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C
先将胶头滴管挤压,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
保证滴管的胶头部分也充满液体
D
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稀释浓硫酸
2.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盐酸
D.生石灰
3.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4.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CuSO4、NaCl、Zn(NO3)2
B.MgCl2、Na2SO4、NaOH
C.CaCl2、NaNO3、Ba(NO3)2
D.H2SO4、NaNO3、NH4HCO3
5.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采用“转换法”的是()
A.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B.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时,通过U形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
D.探究两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6.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个体
B.在动物的生存斗争中,一定是体型较大的个体获胜
C.不同种生物之间有生存斗争,同种生物之间没有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7.下列关于实验中选择的实验试剂及用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做“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可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C.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D.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8.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
C.②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
D.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每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平坦
D.闭台等高线的中心肯定是山地
10.如图为物质转化关系,其中“→”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则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A.H2O2、O2、H2O
B.NaOH、NaCl、NaNO3
C.CuO、Cu、Cu(NO3)2
D.Na2CO3、CO2、CaCO3
11.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
下列对如图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B.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bc段膈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C.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
D.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25℃
12.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溶液
1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绳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及其他阻力,小球可在A、B间来回摆动。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在B处受力平衡
B.细线对球的拉力和球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将保持静止状态
D.若小球摆到B点的同时细线断开,小球将保持静止
14.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装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
B.用装置④收集CO2时,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在f处放置燃着的木条
C.用KMnO4制取并粗略测定O2的体积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g-h-i
D.用Zn和稀H2SO4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d-e
15.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恰好处于水面下。
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乙所示。
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温下降到0℃的过程中,若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则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沉底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4℃时最大
16.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
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
树突→细胞体→轴突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母体→胎盘和脐带→胚胎
17.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
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Cl- 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Na+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18.同一台显微镜,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同一血涂片,出现图甲和图乙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目镜一样,可先利用图乙的物镜进行对光操作
B.如果物镜一样,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短
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则乙视野亮度大
D.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
1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位置如图,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地球位于甲处时,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
B.地球位于乙处时,杭州处在秋季
C.每年的清明节,地球大致运行在甲和乙之间
D.地球从丙运行到丁的过程中,杭州白昼时间在边长
20.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易溶于水,易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下列有关高铁酸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B.用高铁酸钾处理后的水中含大量高铁酸根离子(FeO42-)
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是+3价
D.用高铁酸钾净化过的水,pH升高
21.一个人先后两次用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水平面前进相同的距离。
关于推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2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23.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s内,该物体做匀速运动
B.物体在2~6s内受到的拉力为6N
C.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5N
D.在2~6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90J
24.“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
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2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B.电源电压为14V
C.R1的阻值是20Ω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B、制取蒸馏水时,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B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能防止空气使药品变质,不是保证滴管的胶头部分也充满液体,胶头部分与液体不能接触,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吸热、放热的原理进行分析,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根据热胀冷缩,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U型管内液面无明显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U型管液面无明显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3.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
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A错误;
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过程①细胞数量增加,形态结构不改变,是细胞分裂,过程②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是细胞分化,C错误;
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详解】
A、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CuSO4在水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MgCl2、Na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且在水中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D、H2SO4、NH4HCO3结合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5.C
【解析】
【分析】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详解】
A、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A错误;
B、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B错误;
C、利用压强计中U型管压强计两侧的液柱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即将压强的大小转换为U型管中的高度差,采用的是转换法,C正确;
D、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D错误。
故选:
C。
【点睛】
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转换法等。
6.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个体,A正确;
B、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不一定获胜,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B错误;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不仅同种生物之间有生存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也有生存斗争,C错误;
D、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7.C
【解析】
在做“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正确;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所用的试剂是碘液,正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是0.9%,故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用0.9%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错误;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正确。
8.C
【解析】
【分析】
(1)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图中①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⑥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详解】
心脏的结构如图:
对照此图和题干图可知:
A、①是上、下腔静脉,将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故A选项错误;
B、④左心室连通⑥主动脉,二者之间有动脉瓣,故B选项错误;
C、②右心房与③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②右心房流向③右心室。
故C选项正确;
D、⑤与左心房相通,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⑥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故D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应注意血流方向、肺静脉和肺动脉中流动的却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9.C
【解析】
【详解】
【分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是半圆,每条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是整圆,赤道最长分别向南北方向递减。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平坦,越密的地方越陡峭。
【解答】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不符合题意;
B 每条经线长度相等,但每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分别向南北方向递减,B不符合题意;
C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平坦,越密的地方越陡峭,C符合题意;
D 闭合等高线 如果是从外向内递减的话中心是盆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0.B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可与氢气生成水,水可电解生成氧气,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氧气,丙为水,符合转化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氯化钠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而硝酸钠与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硝酸盐,钠盐和硝酸盐不会形成沉淀,因此该反应不能实现,甲为氢氧化钠,乙为氯化钠,丙为硝酸钠,不符合转化关系,B符合题意。
C.氧化铜可与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可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铜可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铜,硝酸铜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甲为氧化铜,乙为铜,丙为硝酸铜,符合转化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甲为碳酸钠、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碳酸钙,符合转化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1.B
【解析】
【分析】
(1)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
(2)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3)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4)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详解】
A、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如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加,A错误。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正确。
C、胃液呈酸性,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C错误。
D、37℃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37℃,D错误。
故选:
B
【点睛】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12.B
【解析】
A、微粒之间有间隔,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体积,不符合题意;B、1克酒精加1克水中,酒精完全溶解形成溶液,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符合题意;C、通常情况下,在1克食盐中加1克水,食盐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食盐的水溶液的质量小于2克,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2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解析】
【详解】
A.小球在B处后,接着再往回摆动,所以小球此时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细线对球的拉力和球的重力都作用在小球上,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0,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将保持静止状态,故C正确;
D.若小球摆到B点的同时细线断开,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竖直向下运动,故D错误;
14.D
【解析】
【详解】
A、用装置①制取
时,应先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④收集
时,空气从e端被排出,故检查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e处放置燃着的木条,选项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利用装置⑤收集氧气时,氧气从h端进入,g端将水排出,选项错误;
D、洗气时,遵循长管进,短管出的原则,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选项正确。
故选:
D。
15.A
【解析】
【详解】
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总是漂浮,其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总是悬浮,其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总是下沉,其所受的浮力等于F浮=ρVg,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液体的密度ρ越大,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当烧杯里盛有6℃的水时,小球恰好悬浮,小球的密度与此时水的密度相等;根据乙图图示可知:
4℃时水的密度最大,6℃时水的密度比0℃时水的密度大。
当水的温度从6℃降到4℃时,水的密度增大且大于小球的密度,因此小球的状态由悬浮变为漂浮,但小球受到的浮力仍等于小球自身的重力;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水的密度减小。
分为两种情况:
在水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的状态由漂浮变为悬浮,小球受到的浮力仍等于小球自身的重力;在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的状态由悬浮变为下沉,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自身的重力;综上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
A.先不变,后变小与分析相符;
B.先不变,后变大与分析不符;
C.先变大,后变小,沉底后不变与分析不符;
D.先变大,后变小,4℃时最大与分析不符。
16.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动脉与心室相连,把心脏里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静脉与心房相连,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与身体各处进行物质交换。
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胎儿的发育和营养需要的各种养料和氧气: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详解】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在导管中,沿“根→茎→叶”运输,A正确;血液由心脏的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再汇集成静脉,流回心脏的心房,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错误;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C正确;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
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
各种养料和氧气的运输方向: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的结构、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和胎儿的发育过程的等知识点,涉及的内容多,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
(2)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离子守恒,一定有Na+,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a+、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