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车身的装饰设计在近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不可分。
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城市公交车车身,大多做了商业广告,这种流动的广告载体宣传效果很好。
车身装饰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举行重大活动的宣传、公益广告等。
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专请设计师为奥运车的车身装饰进行专业设计,让游客从车身装饰上了解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车身装饰的方法、类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分析、归纳设计的方法和元素,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制作方法的指导,制作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车子车身装饰有不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思维。
本课选择观光车、出租车、校车、公交车和学生作业的照片,使学生对车身的装饰设计有直观的了解,提供装饰形式与方法的参考。
2.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
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
教学过程
1.揭题。
出示课题:
《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
(2)出示一组图片: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
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
学生答:
(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
(4)教师小结:
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
教师提问:
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
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
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
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
(3)教师提问:
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公共汽车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型,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许多事物已不仅仅满足实用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兼顾美观。
公共汽车站是生活中常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外观设计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审美取向及文化底蕴。
联系实际从实用、美观和人性化角度思考,激发学生的联想,从欣赏和感受中拓宽创作思路。
本课是一堂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
在本课的左页刊登了三个风格不同的公共汽车站,通过不同视角展示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教材中的“想一想”能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张不同顶篷设计草图能引导学生把纷繁的设计想法最终落实在纸上,在绘图的同时要考虑制作时使用哪些材料。
三个形态各异的站牌,让学生了解局部设计也不容忽视。
时代在进步,公共汽车站牌也与科技相结合。
同龄人的作品展示中,既有设计图又有模型,学生在创作过程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公共汽车站设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公共汽车站。
难点:
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导入:
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郊游。
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
我们要经过三个公共汽车站才能到达目的地。
(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图1、图2、图3,提问:
这三个公共汽车站各有特点,你觉得这三个车站中,哪一个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
哪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
说说理由。
(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汽车站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体现人性化设计。
②造型美观,色彩醒目。
③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
(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公共汽车站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公共汽车站包括站牌、蓬顶、座椅、广告位。
(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设计一座公共汽车站。
(4)展示并讲解小组作品的设计意图。
3.按图选材,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
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镂空等制作方法。
4.学生作业,展示作品。
(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
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
我们设计的公共汽车站适合放在什么地方?
(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
)
5.课后延伸。
(1)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图4、图5、图6),发表评论。
手绘校园招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
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分析
1.编写思路。
六年级学生对招贴应该不陌生。
商业招贴在超市、商场等地随处可见,手绘的招贴也常在校园活动中出现,我们的生活和这些招贴息息相关。
让学生了解招贴,可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生活,懂得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方法,并参与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去。
选择手绘的方式来设计校园招贴,主要是因为手绘方法简便、迅捷,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学校使用,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高。
学习手绘校园招贴既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教材中出现的招贴画图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特点等。
教材中还出示了一组文字的不同装饰方法、书写步骤,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研究范例。
学习建议的提出让学生明确招贴画绘制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明确设计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
(2)难点:
招贴画编排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麦克笔、软笔、彩色铅笔等)。
(教师)收集、制作三张校园手绘招贴。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
这学期学校要举行游戏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
学生回答,教师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
2.欣赏、探究。
(1)教师:
出示三张手绘招贴,问:
“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
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
(2)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插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
3.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
4.欣赏同龄人作品。
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
5.学生作业。
为校园活动手绘一张招贴。
要求:
(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麦克笔等)完成。
(2)编排要有创意。
(3)时间20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
6.评价。
标准:
(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
(2)编排有创意。
(3)信息一目了然。
方法:
(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
(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说说创意,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
请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
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请柬,俗称请帖,是为邀请宾客而发出的书面通知。
请柬既是我国的传统礼仪文书,也是国际通用的社交联络方式。
请柬在社会交际中被广泛应用。
一些公务活动包括召开较隆重的会议需要请柬,人们在结婚、祝寿、生育或举行其他庆典活动时,为邀请亲友赴宴或与会,也常常需要请柬。
发请柬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表明邀请者的郑重态度,所以请柬在款式和装帧设计上应美观、大方、精致,使被邀请者体会到主人的热情与诚意,感到喜悦和亲切。
本课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
教材中有五个内容。
左边五幅不同的请柬,让学生感受针对不同场合对象要使用不同形式的请柬。
另一页有三个基本内容——请柬的文字格式、请柬的四种样式以及四张不同风格的学生作品。
文字格式告诉学生请柬有一定格式,不能随意乱写。
同时旁边展示了四种不同的请柬样式,使学生明白,规整的文字格式不能改变,但可以在请柬的样式上大胆想象,帮助学生完成请柬的个性化设计制作。
右下角的照片充分印证了请柬在生活中的用处。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请柬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请柬的相关资料或不同请柬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1.认识请柬。
(1)导入:
老师要邀请几位同学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想用一个礼貌周到的方法来通知他们,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用送请柬的方法显得礼貌而又郑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3)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的请柬,提问:
生活中在什么场合我们会用到请柬?
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请柬设计》。
(5)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请柬进行分析,谈谈请柬上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时间、地点、邀请方等信息准确完整。
2.欣赏作品。
(1)欣赏范作:
①国务院请柬;②音乐会请柬;③儿童游乐园开幕请柬。
提问:
这三张请柬在设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国务院的请柬简洁明了,体现大国风范;音乐会的请柬内容突出;儿童乐园的请柬设计活泼有趣,体现出了童趣。
)
(2)提问: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分析,教师小结:
请柬的形式与内容、装饰和风格都要和谐统一。
3.设计制作。
(1)学生分析讨论请柬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
折、剪、刻、画(见下图)等。
(3)教师提问: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4.学生设计制作。
(1)教师提出要求:
为本班的班队会或自己的生日聚会、个人画展等活动设计一张请柬。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5.作业展示。
(1)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略作评价。
(2)把请柬送到想邀请的同学手中。
我的小学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回忆和观察自己的小学生活,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
2.尝试用绘本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美好记忆,并学习简单的册页、绘本制作。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中的快乐与伤心都是自己人生的精彩历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珍惜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中学时代就要来临。
回忆小学生活,总是充满着无限感慨,六年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有欢乐,有感动,也有忧伤……它们都是学生正在经历着的,也是最熟悉的题材。
这一题材的表现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希望经过这节课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兴趣,将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入艺术创作中。
绘本是书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字与图画结合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通过绘本创作可以让孩子轻松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把每个人画的小学生活制作成绘本,共同分享快乐与回忆。
2.重点、难点。
重点:
描绘小学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难点:
了解绘本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活。
三、课前准备
(学生)小学生活的照片、画笔。
(教师)图片、范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中学时代就要来临。
在你的小学生活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拿出自己带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什么时候?
什么事?
照片中的人什么表情?
什么动作?
(2)闭上眼睛回想,在你的记忆中哪一刻是最动人的?
请你也把它“拍”下来。
说一说或演一演当时人物的动态。
3.欣赏。
(1)徐启雄的《雨后雨花开》和冯远的《大业》。
4.说说你最喜欢的描写小学生活的图书或者杂志。
5.欣赏学生绘本。
(1)如何设计封面?
(2)里面画了些什么内容?
用什么方法画的(线描或色彩)?
是怎么装订成册的?
(3)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装订绘本?
用胶水粘、用线缝、折页、用钉或螺丝穿孔后用线系、用订书机订……
6.作业。
(1)画出你印象最深的学校生活场景。
(2)合作制作一本绘本,画上小学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7.展示讲评。
画展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策划画展、布置画展的基本知识与过程,锻炼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有条理地策划并布置画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设计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3.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参观画展,体验自豪感,并互相学习,获得审美愉悦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愉快的小学生活快要结束了,六年美术学习留下很多美丽的作品,这是我们的学习成果。
让我们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给同学、老师、母校留下一份美好的纪念。
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布置画展需有一个统筹规划:
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根据场地设计展览的布局,包括展示区、休息区、参观路线等;要提前将作品进行装裱;作品的悬挂要适合参观者的视线角度;还要准备好展览标题、前言、标签、海报、引导牌或指示图、邀请卡等;还可以设几位讲解员或引导员。
设计一个完善的展览方案很重要。
这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协商,合理分工,然后一起动手布置。
2.重点、难点。
小组合理分工、合作,有系统、有条理地策划并布置画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一学期的作品,水彩笔、双面胶、彩纸或水粉颜料。
(教师)照片、展板、学生作品。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适宜放在学期结束之时,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布置画展,展示自己的作品。
)
1.提问导入。
(1)提问:
你看过展览吗?
它给你什么印象?
(2)多媒体展示:
上海美术馆的展览招贴
上海博物馆门口的展览招贴
杭州举办的毕加索画展
西湖美术馆举办的“蔚蓝海岸”中法艺术交流展览
(3)小结:
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一个成功的画展应该注意些什么?
展览的海报、陈列方式、主题……
2.讨论思考。
画展要吸引观众,就要讲究展示的艺术。
小组讨论,你认为我们的展览怎样才能吸引观众?
①主题海报:
主题鲜明,用生动活泼的美术字亮出自己组的展示主题。
②陈列的场地:
在教室内外选择场地,并确定相应的陈列方式。
③陈列的方式:
在墙面粘贴、桌面平面陈列(但需装裱和粘贴标签)。
④标签设计:
小巧可爱,上面要有作者、作品题目、材料和展示团体的名称。
3.分工合作。
(1)以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策划并布置一个主题画展,看哪一组的展览最吸引人。
4.参观评选。
评选优秀展示组,并请优秀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和经验。
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为绘画史谱写乐章的画家,是他们不懈的创新,开辟了中国画的新纪元。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入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
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的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2.重点、难点。
重点:
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
三、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
”“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
”“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
”(学生各抒己见。
)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
“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
“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
”(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
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
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
“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3.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
(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
(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
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
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
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4.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创新。
教师小结:
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
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5.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墙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红墙,清新古朴的江南白墙,与山水石景巧妙相容的园林墙,四合院的影背墙,少数民族的图案墙,还有各类广场上的文化墙,时下流行的攀岩墙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使我们感叹:
原来生活中不曾留意的墙竟然蕴涵如此丰富的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走近墙、了解墙,感受墙不同的艺术美,让学生对本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墙文化有个初步了解,这是本课教材编写的目的之一。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体会、讨论、探索等形式初步了解墙的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也可以拓展教材,让学生以墙为主线,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材提供了几幅精彩的学生泥塑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身边易取易得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美观实用的“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出美术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
感受墙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三、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厚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相关资料、作品实物。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篆体“墙”字,让学生们猜是什么字?
(我们祖先创造出的“墙”字是象形字,它蕴涵了墙最初的功能和用途。
)
(2)知识抢答:
①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在哪儿?
②你还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墙?
③你知道墙还有哪些功能和用途?
④说一说你所见过的有特色的墙。
(开展小组抢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欣赏各种艺术风格的墙。
(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
2.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1)第一小组研究:
画家们是如何表现美术作品中的墙的?
(2)第二小组研究:
中国古建筑中的墙(故宫墙、园林墙、影背墙)有哪些特色?
(3)第三小组研究:
现代文化墙运用了哪些美术表现方法?
(4)第四小组研究:
如何把墙的设计元素引入现代室内设计中?
(材料和点、线、面等构成元素。
)
(5)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总结。
3.艺术实践。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墙(例如文化墙、背景墙等)进行设计创作,在厚纸上画出设计稿。
(2)将画好的墙剪下,动脑筋用各种方法使墙立起来。
(纸是平时美术课上常用且可塑性非常强的材料,而学画设计稿和制作立体手工作业是新课标对小学美术第三学段的基本要求。
)
4.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1)举行“墙”的展示会。
(2)评价标准:
①造型是否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