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练习题.docx
《高二历史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练习题
第28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典型例题】
例120世纪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高新技术不包括
A电子计算机B遗传工程C相对论的提出D航天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一种科学理论,不属于高新技术行列。
【答案】C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正式诞生在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B
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B
3.促使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的直接原因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B工程建设计算的需要
C军事和战争的需要D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C
4.国际互联网问世于
A1959年B1969年C1979年D1989年B
5.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地点是
A1993年日本B1993年美国
C1999年德国D1999年英国B
6.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
A1990年B1993年C1999年D2000年B
7.我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的时间是
A1990年B1993年C1999年D2000年C
8.克隆的意思是
A仿制B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
C自然条件下的无性繁殖D动物的无性繁殖B
9.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开端是在
A1945年B1947年C1957年D1961年C
10.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是
A苏联宇航员加加林B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C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D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A
11.登月第一人指的是
A加加林B阿姆斯特朗C奥尔德林D列昂诺夫B
12.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是在
A20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18年D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航天发展年鉴
1883年:
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1926年3月16日:
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1934年:
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1942年10月3日:
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1957年6月:
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1号",标致航天时代的开始.
1958年1月31日:
美国成功发射其第一颗卫星"探险家1号",发现了范亚伦辐射带.
1960年7月29日:
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2月16日:
美国用世界上第一具固体燃料四级运载火箭发射"探险家9号"成功.
1961年4月12日: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11月26日:
法国第一枚人造卫星A-1升空.
1969年1月15日:
苏联飞船"联盟4号"和"联盟5号"完成世界上首次载人飞船的相互对接.
1969年7月16日:
美国用"土星5"运载火箭发射"阿波罗11号"成功;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
1970年2月11日:
日本在内之浦发射其第一枚卫星"大隅号"成功.
1970年4月21日:
中国在酒泉用"长征1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
1972年12月7日:
美国"阿波罗17号"成功登陆月球,这是"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任务.
1977年9月5日:
美国发射了星际探测飞船"航海家1号".
1979年12月24日:
欧洲空间局从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了第一枚阿里安运载火箭.
1981年4月12日:
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并于14日乎安返回地球.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在酒泉发射成功"神州1号"无人飞船,绕地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
材料二:
载人航天
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
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
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识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
载人航天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载人航天系统由载人航天器、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网等组成,有时还包括其他地面保障系统(如地面模拟设备和航天员训练设施)。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圈,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此后,载人航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主要解决把人送入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的目的。
在此之前先发射了不载人飞船和生物卫星,用以验证载人航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载人航天成功。
接着发射载人飞船,航天员在飞行中完成了手控定向、姿态调整、观测地球和对地摄影等活动,并进行了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和广泛的技术试验。
第一阶段的载人航天证实了人在过载、失重、真空和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有效地工作。
②主要是发展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如飞船的轨道机动飞行,两艘飞船在空间交会和对接以及编队飞行,考察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设备和能力,同时也进行其他科学研究工作。
在这一阶段,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和美国航天员E.H.怀特穿着航天服走出飞船,在太空进行了活动。
1967年1月27日当“阿波罗”号飞船在肯尼迪角进行例行试验时,因突然着火,美国3名航天员死亡。
1967年4月23日苏联的“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时,由于降落伞故障航天员..科马罗夫死亡,这些是载人航天所出现的重大事故。
③发展实验性航天站,进一步考察人在太空环境条下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利用空间独特环境从事多种学科研究和应用实验,诸如生物学、医学、天文学、材料和工艺试验和地球资源勘测以及军事活动等,同时也为建立实用航天站积累经验。
参加这一阶段活动的有供航天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航天站,有运送航天员并能返回地球的载人飞船,也有供应航天站燃料和航天员生活必需品的运货飞船,如苏联的“进步”号货船。
截至1984年4月共有221人次在太空中飞行,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的最长时间是236天22小时50分钟。
共发射了87艘载人飞船和9个航天站。
载人航天器按飞行和工作方式可分为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按乘坐人员多少,又可分为单人式飞船和多人式飞船。
按运行范围,可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
航天飞机既可作为载人飞船和航天站进行载人航天活动,又是一种重复使用的运载器。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的主角,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专门训练。
材料三:
载人飞船
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
它是运行时间有限,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一般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航天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
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资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
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飞船和“联盟”号飞船。
与此同期,美国也相继研制成功“水星”号飞船、“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等载人飞船。
后者是登月载人飞船,把人送上了月球。
载人飞船具有多种用途,主要是:
①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各种载人航天技术,如轨道交会和对接和航天员在轨道上出舱,进入太空活动等;②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③进行载人登月飞行;④为航天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⑤进行军事侦察和地球资源勘测;⑥进行临时性的天文观测。
载人飞船一般由乘员返回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登月飞船还具有登月舱。
返回座舱是载人飞船的核心舱段,它是飞船上升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返回座舱不仅和其他舱段一样要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经受再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
轨道舱是航天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服务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
对接舱是用来与航天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的舱段。
对接舱除对接锁紧机构外,还有气闸舱,航天员可由此出舱进入空间。
应急救生装置保障在应急情况下,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或转移到其他航天器上。
它也是载人飞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人员能够进入太空和安全返回地面,载人飞船有以下主要分系统:
①结构系统;②姿态控制系统;③轨道控制系统;④无线电测控系统;⑤电源系统;⑥返回着陆系统;⑦生命保障系统;⑧仪表照明系统;⑨应急救生系统。
与无人航天器相比,载人飞船因有人直接参与航天活动而在技术上有一些特殊的问题。
①环境控制:
乘员生活和工作的舱段在结构上要求严格密封,舱内需要采取环境控制措施。
环境控制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舱内和航天服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吸收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例如呼出的二氧化碳,代谢作用产生的热量和水蒸气等),控制舱内环境中含有的少量有害物质和臭气,提供航天员所需的氧气量、通风量、用水并处理废物。
②应急救生:
载人飞船的救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分离座舱和载人机动装置等在航天器各个飞行阶段采用各种不同的应急救生手段:
上升段采用弹射座椅或救生塔;返回段采用弹射座椅或分离座舱;轨道上营救时,由另一载人飞船靠近出故障的飞船,并与之对接,把乘员营救出来,或航天员乘坐载人机动装置飞到另一载人飞船上去。
③人工控制:
由人参与操纵和控制飞船,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处理预料不到的应急情况,为此载人飞船都设有手动控制装置。
因自动系统失灵而靠手动方式返回地面已有实例。
此外,为便于航天员工作,载人飞船上还设有仪表照明、目视观测和话音通信等设备。
④安全返回:
为确保乘员安全返回,除靠热防护层和座舱温度控制外,载人飞船或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必须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同时还要求较高的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
⑤高可靠性:
为了保证高可靠性,载人飞船的各系统和设备均要进行可靠性设计,关键部件采用备份系统(双备份或三备份),飞船须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和模拟飞行试验,以排除隐患。
飞船的设计还要保证航天员在必要时能够维修和置换有故障的设备。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认识宇航有关知识。
写一篇相关的知识性介绍文章,或者相关的小论文。
13.答案略
【能力测试】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
“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纪念碑,是人类在发展计算技术的历程中,到达的一个新的起点。
“埃尼阿克”计算机的最初设计方案,是由36岁的美国工程师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
美国军械部拨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由莫奇利负责。
总工程师由年仅24岁的埃克特担任,组员格尔斯坦是位数学家,另外还有逻辑学家勃克斯。
“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
这台耗电量为140千瓦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当“埃尼阿克”公开展出时,一条炮弹的轨道用20秒钟就算出来,比炮弹本身的飞行速度还快。
埃尼阿克的存储器是电子装置,而不是靠转动的“鼓”。
它能够在一天内完成几千万次乘法,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