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354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上江中心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第2题:

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美苏等国围绕基金配额、黄金配额减免、银行配额等问题展开博弈。

在美国支持下,苏联正式跻身国际金融体系四强之列。

苏联同时承认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领导地位。

这表明()

A.苏联有意加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B.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离不开苏联的配合

C.苏联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D.美苏在政治上是对抗关系,经济上是合作关系

第3题:

19.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成了政局动荡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C.传播了启蒙思想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第4题: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

“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

此中国之民气也。

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

”容闳在这里

A.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了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第5题: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第6题:

《史记·蒙恬列传》云: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第7题: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不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制度完善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但经济仍然发展

第8题: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9题: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第10题: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11题:

下列史学家中以进化论史观为导向阐述中国历史演变的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刘知幾

D.梁启超

第12题: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

,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第13题: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

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

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第14题:

蔡元培在1916年说:

“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第15题:

有学者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

材料反映了(  )

A.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B.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C.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

D.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

第16题:

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至1987年的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

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竖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

这“两大突破”与中共十三大相关的是

A.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突破了党内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D.进一步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17题:

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

A.晋察冀       B.陕甘宁       C.冀鲁豫       D.晋冀豫

第18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第19题: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

“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

”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第20题:

《通典·田制》规定的授永业田:

“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                

B.以发展军事为主要目的

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对特权阶层存在双重性

第21题: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第22题:

1844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75年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随即在其他各国首都也纷纷设立使馆。

这表明当时中国

A.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外交走向近代化

D.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第23题: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

“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

”这反映出宋朝

A.宗族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

C.理学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貌

第24题:

《礼记》中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思想。

殷周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第25题:

梁启超指出“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事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

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于中外也。

这表明梁启超

A.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进行深刻反省             B.认为辛亥革命是戊戌变法的继续

C.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               D.主张以暴力革命挽救民族危亡

第26题: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第27题: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第28题: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29题: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

“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元朝设置行省制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立军机处

第30题:

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烂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第31题:

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

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

这样做有助于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第32题:

“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

”材料现象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善   B.我国民主实现了全民公决

C.政治协商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   D.基层民主政治得到了扩大

第33题: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

……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

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对华武力干涉              

D.该战役以我军胜利告终

第34题:

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的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

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

B.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D.1871年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第35题:

恩格斯说: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特权和压迫。

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材料体现了启蒙运动(  )

A.人民主权原则                     

B.社会契约原则

C.自然法则                         

D.分权制衡原则

第36题: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

“家庭就是社会的雏形,统治者是父亲,子女是人民,婚姻家庭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前任意解释自由的人,要按照与自己不同的原则行事,听从自己的喜好之前要请教自己的理性。

”这表明卢梭

A.主张自由婚姻的神圣至上

B.赞赏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

C.崇尚符合理性的家庭关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第37题:

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

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

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

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第38题: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2)十月革命胜利

(3)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东欧社会主义模式

A.

(1)

(2)(3)   B.

(2)(3)(4)   C.

(1)(3)(4)    D.

(1)

(2)(3)

第39题:

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

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

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

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第40题:

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

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

材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为解决二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

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C.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D.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第41题:

晚清实业家张謇认为:

“发展实业重点应当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但实际情况是纺织业发展迅速,而钢铁业一筹莫展。

当时中国钢铁业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尤其是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投资多、周期长、利润少,私人不愿意投资  D.中国缺乏铁矿石资源

第42题:

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

“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

”此话并不意味着

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         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第43题:

费正清提出: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具有

A.半殖民地性质 

B.半封建性质   

C.不平衡性   

D.先天不足

第44题:

史料记载:

“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

A.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第45题:

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

刘邦意在()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46题: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47题: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出:

“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场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

”这反映出

A.中国是战后“冷战”的中间地带

B.美国战败是保留实力的结果

C.“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D.中苏同盟是美国所忌惮的

第48题:

1842年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

上表为不同书籍关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的原因”的历史叙述。

据此可知

A.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B.近代国人未能正确理解蜡像展出的用意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林则徐的忠正勇毅受到中英两国的尊重

第49题: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

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再强化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早期启蒙开始兴起

第50题:

有学者指出: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第51题:

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

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德国统一的完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

第52题: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第53题: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第54题:

十二生肖,是先民借用自己熟识的动物称谓来命名、计时,标记出生年月的综合性民俗事项,是跟随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不变的生命符号之一。

俗语说:

子鼠人丁旺、丑牛粮满仓;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慌;辰龙天上飞、巳蛇洞中藏……材料中透出的信息不包括

A.折射出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B.反映了早期人们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出和谐共处的自然观

C.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古代唯一的计时方法

D.表达着美好的祝愿并传达着人们的精神寄托

第55题: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第56题: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

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

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

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

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第57题:

马克思指出:

“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B.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C.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第58题:

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

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

第59题:

被历史学家称为法国无产阶级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B.二月革命

C.里昂工人起义             D.六月起义

第60题:

邓小平在会(注:

指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

“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材料所说的“新话”

①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运用价值规律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第61题:

27.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第62题:

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

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

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

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A.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B.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D.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第63题:

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表明新中国

A.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B.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出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