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041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 实验题汇总复习.docx

高中高三实验专题实验题汇总复习

大专题实验

作者:

徐嘉佳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一、网络构架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探究类

验证类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观察类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提取和鉴定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调查类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二、知识点回顾

(一)观察类

考点:

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③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④染色剂和现象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1)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都颠倒的(虚/实)像,在纸上写“A”,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从显微镜中看到的标本位于左下方,应该向移动玻片,才能使标本位于视野中央。

(2)用显微镜显微镜观察时,有时会看到异物,异物最可能在三处、、

用排除法确定异物位置,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异物仍不动,说明,换目镜,异物消失,说明异物在目镜上。

(3)在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时有区别,用低倍镜时应先调准焦螺旋,再调准焦螺旋,看到的物象(大/小),细胞数量(多/少),用(大/小)光圈,(凹/平)面镜。

使用高倍镜时情况刚好相反。

(4)①细胞壁②液泡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染色体⑥核仁⑦支原体⑧噬菌体⑨核糖体⑩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以上用光学显微镜就能看到的是。

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是。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设法适当提高细胞环境温度,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B、为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用蔗糖溶液和清水依次处理洋葱表皮细胞

C、从低倍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只有当观察角度与赤道板相垂直时,才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排列特点

2、观察细胞质流动

(1)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则实际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是因为根细胞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

B、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会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和改变

C、细胞质的流动是以叶绿体的流动作为标志

D、植物细胞质流动,标志着该细胞同化作用的强弱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阳光强弱只改变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度

B、在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中,着色最明显的是染色体(或染色质)

C、一般情况下,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

D、细胞质流动的快慢与呼吸作用成正比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过程:

取材———————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2)解离:

用15%HCl和95%酒精浸泡洋葱根尖,作用是

解离时间不足,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解离时间过长,细胞过于柔软,不易染色和制片。

(3)漂洗:

用清水漂洗根尖10min,作用是。

(4)染色:

可以用、、试剂对根尖染色。

染色时间过长,周围组织都被染色,不利于观察,染色时间过短,染色体未被染色,也不利于观察。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择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过程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过程:

取材—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滴加溶液—高倍镜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滴加—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选材:

、、。

不能选分生区细胞和动物细胞

(3)质壁分离的用途:

判断1、、2、细胞浓度,3、未知溶液浓度。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D、用不同浓度的KNO3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对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4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

材料

上述四个实验中,细胞是活的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的是(填序号)。

细胞已经死亡的实验是(填序号)。

只能选择植物细胞做实验材料的实验是,

既能选动物细胞做实验材料,又能选植物细胞做实验材料的实验是。

 

(二)物质提取和鉴定类

考点:

①理解实验原理②掌握实验步骤③解释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1、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5)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过程:

切块——研磨——过滤——取样(2ml)——加入斐林试剂试剂——水浴加热(2min)——产生砖红色沉淀

(6)脂肪鉴定,实验过程:

切片——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滴加清水,

洗去浮色——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找到橘黄色颗粒

(7)蛋白质鉴定,实验过程:

浸泡——研磨——过滤——取样(2ml)——先加(2ml)试剂——再加(3~4滴)试剂——产生紫色

(8)实验室有四瓶试剂失去标签,但知道是:

清水、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

某同学用三氯乙酸(一种能使蛋白质变性的试剂)和碘液准确地鉴别出这四个瓶中的液体。

第一步:

取四种样品各1ml,分别滴加3~4滴的碘液,观察,只有1号样品变成蓝色。

第二步:

取四种样品各1ml,分别滴加3~4滴的三氯乙酸,观察,2号和3号样品变浑浊,1号和4号无变化。

第三步:

取1号和2号样品各1ml混合,37℃保温10min,加碘液后不变成蓝色。

因此判断,1号样品是,2号样品是,

3号样品是,4号样品是。

(9)在做蛋白质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但没产生紫色反应,最可能的原因是。

2、叶绿体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①提取色素,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和。

②分离色素,层析液能溶解色素并且易挥发,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也不同,在滤纸上出现四条色素带。

(2)过程:

①提取色素:

称—剪—磨—虑②分离色素:

制备滤纸条——画线(细、直、色素多)——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结果(胡叶飘飘)

(3)加SiO2的作用是。

加CaCO3的作用是。

(4)如果用老叶做实验材料,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将会。

若果忘记加CaCO3,滤纸条上将会。

若果在提取色素时加的酒精过多,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将会。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③分次加入少量的无水乙醇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DNA的提取和鉴定

(1)过程:

获得鸡血溶液——加清水,使细胞吸水胀破,核物质释放出细胞——过滤(留下滤液)——加2mol/L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mol/L,使DNA析出——过滤(留下虑物)——加2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过滤(留下滤液)——加冷却的95%的酒精,溶解蛋白质,使DNA析出——用玻棒卷出DNA——加0.015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加二苯胺——水浴加热——产生蓝色

两次加蒸馏水,三次加NaCl溶液,三次过滤(三滤卷定二苯胺——难)

(2)某实验人员在含有DNA的NaCl溶液(浓度0.015mol/L)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摇匀,一段时间后,并没有产生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3)能用番茄、草莓代替苹果做还原糖的实验吗?

为什么?

能用甘蔗、甜菜代替苹果做还原糖的实验吗?

为什么?

能用猪血代替鸡血做DNA的鉴定吗?

为什么?

(三)探究类和验证类

考点:

注重考查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等量原则)

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原理:

②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Fe3+的催化效率

(2)过程:

取试管,编号为1和2——过氧化氢溶液2ml——变量处理,1号试管中加新鲜肝脏研磨液,2号试管中加Fe3+——检测并观察实验结果,1号试管气泡而且产生气泡持续时间,插入卫生香燃烧。

2号试管气泡而且产生气泡持续时间,插入卫生香燃烧。

(3)为什么要用新鲜肝脏研磨液?

“新鲜”:

H2O2酶的成分是,容易失活,容易被分解。

“肝脏”:

肝脏细胞中有酶,滴加肝脏液,就相当于滴加。

“研磨“:

H2O2酶属于(胞内/胞外)酶,研磨后才能从肝脏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且能增加酶和底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要证明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的基本思路

(5)在图中,限制OA段的因素是,

限制BC段的因素可能是。

在图中画出酶的浓度增加一倍的曲线,底物浓度增加

一倍的曲线。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原理:

①淀粉和蔗糖是(还原糖/非还原糖),(能/不能)和斐林试剂反应。

②淀粉和蔗糖分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都属于(还原糖/非还原糖),(能/不能)斐林试剂反应。

(2)过程:

取试管,编号为1和2——1号试管中加2ml淀粉液,2号试管中加2ml蔗糖溶液——加α-淀粉酶——60℃保温5min——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结果:

1号试管,2号试管。

(3))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唾液中有可以催化淀粉分解,最适温度是℃左右,可以代替α-淀粉酶。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要先才能将酶和底物混合。

并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酶的活性,因为。

(2)取三支试管,各加入2ml淀粉糊,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试管内显

色。

接着在A试管中加入2ml胰液,B试管中加

入2ml煮沸的唾液,C试管中加入2ml唾液,保温在37℃左

右,15min。

A试管中的颜色。

因为。

B试管中的颜色。

因为。

C试管中的颜色。

因为。

(3)乳汁中有凝乳酶,能将乳汁凝固,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下面一组数据。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B、凝乳酶的最适温度肯定是40℃

C、将酶加温到50℃会发生凝乳现象

D、将乳汁冷却到10℃不发生凝乳现象

(2)如右图,a、b点所示酶的活性相同,但

原理不同,a点时酶的活性,

b点时酶的活性。

4、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原理:

植物受单一方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主要考查:

向光性(茎总向着光生长)、向重力性(有两层意思:

根生长,茎生长)。

(2)验证植物具有向光性实验设计:

第一步:

在黑暗中培养玉米幼苗,在第一片真叶未伸出时,选择(提示:

体现等量原则)的玉米幼苗。

第二步:

将幼苗分成3组,命名为A、B、C

第三步:

(实验变量处理),A组幼苗,B组幼苗,C组幼苗。

选用的是、对照的方法(填:

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

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第四步: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

A组幼苗,B组幼苗,

C组幼苗。

结论:

上述实验,除选用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外,还能选用作为实验材料。

(3)验证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实验设计:

方法一:

第一步:

选4粒饱满并且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

第二步:

(单一变量处理),。

用的是对照的方法。

第三步:

固定种子位置和装置,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

结果:

结论:

方法二:

将直立生长的植物放进暗箱中,然后将植物放倒,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

..

..

..

结果:

CA

结论:

DA

BA

①A点生长素浓度   B点生长素浓度(填:

<=>)。

相比之下,侧生长更快些。

所以根向地生长。

②C点生长素浓度   D点生长素浓度(填:

<=>)。

相比之下,侧生长更快些。

所以茎背地生长。

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1)原理:

①Na2SO3+H2SO4(稀)——H2O+Na2SO4+SO2

②不同浓度的SO2对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影响不相同

(2)实验过程:

第一步:

取3个玻璃罩,装入对SO2敏感并且长势相同的植物。

编号为A组、B组、C组

第二步:

(变量处理)A组,B组,C组。

选用的是、对照的方法(填:

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

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第三步:

光照、密闭环境下培养。

第四步:

结果:

A组幼苗,B组幼苗,C组幼苗。

结论:

(3)实验装置为什么放在向阳处,

为什么要连续观察。

(4)下列有关“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仅设计SO2浓度分别为14mg/m3和28mg/m3的两组实验做对照

B、选用黄瓜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黄瓜对SO2比较敏感

C、植物首先出现受的害症状是叶片褪绿而变成黄白色

D、实验过程中进行光照的目的是增强植物对的SO2敏感性

(四)、实习研究性课题

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实验步骤:

确定调查的遗传病——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记录表格和调查要点)——实施调查活动——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1)调查时,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的基因遗传病,下面四种性状中,不宜选择项进行遗传方式的分析,理由是。

A、是否卷舌B、身高C、ABO血型D、红绿色盲

(2)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3)人类遗传病发病率的特点:

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伴X显,伴X隐。

(4)在调查某种遗传病时,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的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病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材料一般:

生活周期,体形。

如:

果蝇、、

、。

(5)指出下面有关“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设计中的不妥之处:

性状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本人

血友病

 

2、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

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

两对形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

问题:

①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定律。

因为:

②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

选用和作亲本,杂交获得F1

第二步:

取F1植株10株,与进行杂交。

第三步:

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四种表现型比例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则不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某遗传实验小组用纯合的紫花香豌豆(AABB)和白花香豌豆(aabb)杂交,得到F1植株366棵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后代1650棵,性状分离比为9:

7。

同学甲认为F1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学乙认为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你认为同学乙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解释是,

由此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解释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实验结果及结论:

3、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植物激素有五种:

、、、、。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是指

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正在进行的部位,如:

茎尖、根尖、为成熟的和萌发的种子、正在发育的果实中。

主要作用是。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的果实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2)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下面结构:

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取样调查分为(一般适用于动物),

(一般使用于植物)。

(2)公式:

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个体数

如:

调查某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域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之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在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0只。

请估算该区域中田鼠的总数,种群密度。

因为捕捉过的田鼠下一次更难捕获,因此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

4、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小生态瓶制作的注意事项,生态瓶必须是密封且。

生态瓶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个成分、、、。

各成分间要有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

投放的生物生命力要,数量不宜过,以免破坏。

瓶中水量应为容器的4/5。

生态瓶应放到散射光下培养。

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极,抵抗力稳定性。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

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一)设计对照实验的三个原则和四个性质

三个原则:

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四个性质:

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1、体现对照原则,选择的对照的方式,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

(1)对照的方式:

①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实验组给于某些实验因素处理。

如:

“光合作用需要光“。

实验组:

黑暗处理。

对照组:

光照处理。

如:

“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实验组:

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②自身对照:

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

如”探究影响人身高的因素”。

“验证Mg是植物的必须矿质元素”。

③相互对照:

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得出结果。

如: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较过氧化氢酶的最是PH值”

④条件对照:

给实验组施以某种实验因素处理,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因素。

如:

“验证植物具有向光性”黑暗处理和单侧光照射属于条件对照,单侧光照射和均匀光照属于空白对照。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无S型活细菌产生。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蛋白质,无S型活细菌产生。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产生S型活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无S型活细菌产生。

A、B和C之间形成条件对照,C和D之间形成空白对照

(2)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法:

空白对照和条件对照有实验组对照组之分,自身组照和条件对照无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

方法一:

根据是否经过实验研究因素处理。

实验组:

经实验研究因素处理。

如:

“探究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组:

用SO2处理。

对照组:

无SO2处理。

方法二:

根据是否处于正常情况下来判断。

如:

“探究蚂蚁触角的作用”实验组:

无触角的蚂蚁。

对照组:

有触角的蚂蚁。

如: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实验组:

黑暗处理。

对照组:

正常光照。

2、体现等量原则:

除单一变量外,一切对实验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相等。

如:

试管等仪器的清洁度,适宜的温度、PH值,取生长正常,相似的幼苗。

3、体现单一变量原则:

(1)对单一变量原则的解释: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

这样才能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变量造成的。

无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一个观测指标,如:

“研究农药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在设计变量时,A组:

在有水草的溶液中滴加某农药,B组:

在有小鱼的溶液中滴加另一种农药。

没有体现单一变量原则。

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如:

“验证Mg是植物的必须矿质元素”培养植物应该用人工配置的培养液,成分明确,而不能用土壤,这是为了排除土壤中Mg2+对结果的干扰。

“验证肝脏能够合成肝糖原”在检测血液流经肝脏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时,应该用血清和斐林试剂反应,而不能用血液,这是为了排除红细胞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分为:

自变量、因变量(及观测指标)、无关变量

①自变量:

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和条件。

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

②因变量:

随自变量变化的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二者间是因果关系。

也是实验结果的观测指标。

③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应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如: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自变量:

CO2的有无,因变量:

有机物的积累量或加碘液后颜色的变化。

无关变量:

实验前叶片饥饿处理,用酒精为叶片褪色。

(3)教材中相关实验变量的归纳总结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观测指标)

无关变量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酶和Fe3+)

试管等用具的洁净度、环境温度、各试剂的量、反应时间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加斐林试剂,加热产生砖红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分解,加斐林试剂,加热后不产生砖红色

试管等用具的洁净度、水浴加热的温度、时间等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60℃、沸水、冰块)

溶液中淀粉的剩余量(加碘后颜色的变化)

保温操作、碘液的量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质壁分离(液泡失水缩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液泡恢复原状、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材料的选择、装片的洁净度和临时装片的制作等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①向光性:

光照不同(黑暗、单侧光、均匀光照)②向重力性:

改变幼苗的空间位置以改变重力影响

①:

②:

幼苗的种类和生长状况、培养条件是否相同等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的影响

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不同

①扦插枝条生根状况的差异

②果实发育状况的差异

③使用前后落花落果状况的差异

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SO2浓度的控制、观察时间等

(三)实验大题解题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