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讲座完整文本版.docx
《《会计职业道德》讲座完整文本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讲座完整文本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职业道德》讲座完整文本版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章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和职能。
通过它,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气氛,维护国家的稳定,促进国家的进步。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依法治国,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以德治国同样重要。
因此,法治和德治并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一、道德的含义
所谓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即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和规范。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它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但是,道德也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
它规定了人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允许做,哪些不允许做。
道德是具体的和发展变化的。
道德受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而发展变化。
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都会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形成与社会发展类型相适应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原始社会的道德:
主要是维系氏族的整体利益。
互助、平等、正义是原始社会主要的道德准则和观念。
奴隶社会的道德:
主要是维系奴隶制社会积善成德绵道德。
维护奴隶制度、人身隶属制度,如我国的忠、礼、智、仁,西方社会的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封建社会的道德:
适应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
如我国的“三纲五常”,西方的爱、信等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维系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主要内容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自由、平等、博爱。
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
核心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基本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营业奉献。
二、道德的特征
(一)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道德的社会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在时间上,道德和人类社会共始终;
其二,在空间上,道德广泛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并广泛干涉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社会、单位和家里都受到道德约束。
(二)道德具有自律性
道德主要领先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而非他律性。
(三)道德具有特殊性
公民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前两者,有的仅存在于社会舆讼、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之中,并无明确的表现形式。
如文明礼貌、肋人为乐。
而职业道德一般具有明确的、成文的标准。
如为人师表、救死扶伤等等。
(四)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
这种继承性,有时是积极的,如“孝敬父母”等。
有时是消极的,如一些封建的礼教、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等。
三、道德的职能
道德通过对人们思想动机和行为的约束,来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调整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抑制腐败,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道德一般具有调节、教育和认识等职能。
(一)道德的调节职能
道德的调节职能是指道德具有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
调节职能是道德的最主要的职能,它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达到道德的高境界,以解决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关系中的冲突,维持和稳定社会秩序。
道德的调节职能并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进行的,它与其他的社会调节职能,如法律、政治、宗教等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二)道德的教育职能
道德的教育职能是指道德具有教育人们认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义务的能力。
通过长期的教育,促使人们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唤起人们的道德自觉性。
(三)道德的认识职能
道德的认识职能是指道德具有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善恶、美丑、是非的作用,并树立行为模式和行为典范,帮助人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认识、选择和掌握道德知识,通过反复实践,把客观的道德知识转变为个人的内心信念和良心,正确指导和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
各种职能的关系:
道德的各种职能,其功能不同,但三者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教育职能来自个人的外部教化,认识职能是个人自身的修养,调节职能是对具体心理和行为的指导和纠正。
三者的共同目标是全面实现道德的社会作用。
四、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
1.道德具有长远性的特点。
最初以风俗习惯表现的道德起源于原始社会,并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社会形态。
而法律随阶段、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2.道德具有自觉性特点,而法律则是强制性的。
法律是代表统治阶段意志的。
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道德行为本身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3.道德有广泛的社会性特点。
它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启蒙于社会各个领域,人们可以在不同场合,利用不同方式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予以谴责。
法律则是只有人们产生了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时才能干涉。
4.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具有特殊的规范性的特点。
主要体现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而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表现形式具体。
5.道德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在任何一个国家,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此外,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不同,文化素质不同,道德观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呈现多层特点。
而法律是只有统治阶级的法,没有被统治阶级的法。
6.道德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道德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变化速度要慢,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而法律是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改变而改变。
五、道德的作用
1.能促进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2.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
如通过宣传李素丽的先进事迹,可以使人们对职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而腐朽落后的道德则把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视为“耻辱”,把不劳而获视为光荣,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有利于统计阶级的政治统治。
政治与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政治制约着道德,道德也影响着政治,它们是融为一体的。
道德对社会,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当一定的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代表的阶级为推动社会前进而努力的时候,这种道德对社会的发展就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反之,则起到消极阻碍作用,如男尊女卑。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职业道德的含义:
即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必要条件。
而职业道德与职业联系在一起,各种职业利益和职业关系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充分条件。
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由于生活在同样的职业环境中,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活动条件,受过相同的职业训练,往往使他们产生相同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操,形成了特殊的职业风格和作风、特殊的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和职业纪律,以维护本职业的信誉和尊严。
就是在这种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职业人员都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随着职业实践活动规模的扩大,职业道德内容不断补充和扩大,如市场经济商业信用要求“诚信”。
职业道德分类:
我国传统的职业道德,大体分为八大类,即:
官德、医德、师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艺德。
如我国古代的“智、信、仁、勇、严”为将之德,不分老幼贵贱,一视同仁,对待病人为医之德等。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基本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特点有:
1.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
且易懂、易记、易操练。
如军人的服从命令、不怕牺牲,带有很强的职业特点。
2.职业道德继承性。
同样一种职业行善积德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如医生的“救死扶伤”,教师的“为人师表”等,都是公认的世代延续的职业道德准则。
3.职业道德具有实践性。
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正是由于职业道德总是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因而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实用性使得职业道德更容易成文,甚至纳入法律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不同的职业道德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各种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其共同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以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
它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从业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诚实守信。
它是职业道德的精髓。
指从来人员说实施、办实事、不说谎、不欺诈、守信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3.办事公道。
是指从业人员廉洁公正,不仅自己清正廉洁,办事公正,还要秉公执法、不偏不倚。
4.服务群众。
是指从来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了解其需要,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5.奉献社会。
奉献是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求从来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第三节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随着会计职业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早在远古时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会计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工作,会计职业道德也开始萌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会计职业活动要求逐渐明确,会计关系日益复杂,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
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说过,“会计当而已矣”。
其中的“当”字的意义之一是:
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行事,当收则收,即不可少收或多收。
当用则用,即不能少用或滥用。
总之要力求适中、适当、适可而止。
可见,早在那个时代就渗透着依法理财、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在我这封建社会,经济对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要求。
早在我国秦代,就已把廉法公正作为财计官吏品德修身的标准。
要求公家款项不得私用,否则就是盗窃。
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制度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一般不具有强制性。
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思想立法”,它已经超出了“应该怎样做”的界限,踌入“必须这样做”的范围。
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通常对那些最低要求赋予强制性。
当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许多非强制性内容仍然存在,而且也在发挥着作用。
如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等。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爱岗敬业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
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补充非常重要。
(二)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三)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四)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一)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两者联系密切
1.两者作用相互补充。
会计法律是总体规定,起强化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是具体规定,起教化作用。
2.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是、职坚持准则。
3.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对会计职业行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后来制定的会计法律收取这些基本要求,便形成了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保障。
(二)两者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
在一个社会里,只有一种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它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而会计职业道德很多来自于职业习惯和约定俗成,它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2.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而不能离开行为过问动机,具有很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求调整内在的精神世界。
3.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是具体、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条例。
而会计职业道德既有明确的成文的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
即使是那些成文的会计职业道德,表现形式也缺乏具体性的准确性。
第二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虽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所改观,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仍不容乐观。
会计职业道德的某些方面仍有较严重的缺欠和失范,给社会公众带来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序上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会计行为。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有关规定:
财务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作了较为具体、全面的规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对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及其他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会计人员需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提高到了法律规范的高度,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
”会计人员因不遵守职业道德,情节较轻,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一种标准。
根据我国国情和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应包括受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八方面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首要前提。
(一)爱岗敬业的含义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本职岗位,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不同岗位,其“忠”的表现不同。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委托人的利益负责,同时还要维护被审计单位的权益,在必要的情况下保守商业秘密。
在企业中,会计人员受雇于经营者,从服务企业内部的角度尽职尽责的履行会计应有的职能,职保守秘密、向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支持、发挥内部监督职能、抵制不当的开支、防止其他部门成员对企业资产的侵占等;另一方面,当对企业的忠诚与更高的社会正义发性冲突时,则会计人员应该选择符合更高社会正义的忠诚。
例如,尽管保密是会计人员起码的道德要求,但是他们有权披露企业故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秘密,这是更高层次上的“忠”,而不仅仅限于某一具体的岗位职责。
敬业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
敬业和爱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两者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
“敬业”的基石是“爱岗”,不“爱岗”就谈不上敬业。
相反,“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如果会计人员没有敬业精神,就做到刻苦耐劳,兢兢业业,不刻苦钻研业务,就无法具备与其职务相对称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更谈不上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国家和企业承担责任。
会计职业道德中爱岗的意识是通过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所表现出来的。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这种爱岗意识所造成的。
(二)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缺乏正确认识,在工作中或迟或早地会表现出“懒”、“惰”、“拖”、“贪”的不良行为。
2.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爱”是“敬”的源泉。
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会计事业。
3.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4.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例如有的单位在审核凭证环节,要求“八审八看”,在管理货币资金时,严格遵守“八不准”。
(不准挪用和贪污公款,不准坐支现金或白条入库,不准签发空头支票或远期支票,不准超额库存现金,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改用转账支票而改用现金,不准用现金购置未经批准的专项审批商品,不准出借账户。
)
5.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要忠于服务主体、社会公众和国家。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意思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诚恳老实,有信无欺。
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最重要的品德。
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品德是带着会计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也是“以德治国”方略的的基础工程。
(一)诚实守信的含义
(二)诚实守信指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
没有诚实,就根本无道德而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实是道德的基石。
诚实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含义:
真实反映,正确记录。
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职业和会计人员,应将“诚”字当作工作的第一要务,真实客观地提示了其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
《说文解字》云:
“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实”。
表明真实正确的计算。
诚实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诚实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诚实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需要,诚实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具有深远影响。
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发出的承诺。
会计人员应以信立业。
举例:
我国会计界诚实守信的典范当属会计大师潘序伦先生。
潘序伦先生是我国近代会计学奠基人之一。
他在1923年和1924年分别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7年回国后一直从事会计职业。
潘先生较早地创立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并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潘先生将“立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潘先生人如其言,虽然在国民党腐败政府统治时期,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发挥多大作用,但潘先生还是坚持以信立业。
他在积极从事会计实践的同时,还努力兴办会计教育事业,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并以“立信”作为校训,“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守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守信是会计人员对社会、对人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恪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守信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需要;守信关系到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秘密种类:
秘密主要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三类。
商业秘密:
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权人采用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种类:
一是不能向竞争对手公开的秘密;二是对投资者保守的秘密;三是对内部人员应保守的秘密。
会计人员保守秘密的重要意义:
保守秘密是维护权力人利益的需要;保守秘密是维护会计行业利益的需要。
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注册会计师对执行业务知悉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
“会计人员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
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泄密的后果:
会计人员如果泄露了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仅会对本单位的利益产生威胁,也将会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会计人员将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整个会计职业的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保守秘密的基本要求:
第一,不该问的不问。
对于无须详知的商业秘密信息(如产品配方、程序、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等),会计人员不能以工作需要的名义,要求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相关资料,也不能推测、散布领导的意图;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产品的生产、运输等情况也不得有意探听。
会计人员需要了解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状况,应该以满足财务管理的最低需要为限;
第二,不该说的不说。
会计不能以其特殊岗位为资本,妄加揣测、推断企业的经营前景和内容等管理情况,并大肆传播,影响外部看法和内部稳定;
不在工作岗位以外的任何场所谈论、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
除法律规定或经单位领导同意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单位内部的会计数据和相关资料;
除已经公开的资料或经过规定的程序审批,在文件、报告、文章中不得使用单位的财务数据;不能对外炫耀或故意出卖在工作之中所了解的非财务类型的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
如已有无形资产的使用情况、军工武器的生产等;
第三,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决保守秘密。
任何商业秘密对特定的对象均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如生产技术、市场占有率、客户来源等对竞争对手,上市公司的信息对股票投资者,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对被管理者,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这些特定的对象,有时候为了达到经济目的,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诱使会计人员透露相关信息。
会计人员要坚持原则,抵制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定不移地站在国家、集团利益的立场上,做到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无意(聊天、讨论)泄密。
会计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对权力人的利益保护十分重要。
但在实践过程中,会计人员可能会处于保守秘密与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两难选择之中。
下面我们看一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困惑:
某注册会计在2002年1月对一家摩托生产公司甲企业进行了2001年的年终审计,得知该企业在2001年下半年亏损严重,如果短期内无法扭转局面,可能马上就要宣布破产。
该注册会计师在2002年2月份又参与了对一家工商银行上年度经营状况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账面记录有甲企业的长期贷款500万元,坏账准备只是按5‰提取。
由此可知,工商银行对甲企业将可能破产的信息一无所知。
现在,注册会计师知道这笔款项完全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最多收回20%。
面对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很想告诉工商银行这笔款的实际价值只有100万元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客观公正地评价工商银行的资产和经营状况,但又怕泄露甲企业即将破产的消息,因为如果说明了坏账原因泄露商业秘密。
这位注册会计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
素有“铁算盘”之称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廉洁自律的含义
廉洁是指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利用职权损公肥私。
自律是指行为主体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自律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会计行业自律。
在美、英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会计行业自律机制严格、健全,因而其职业声望很高。
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职业道德守则》。
在我国,中注协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初步完善。
其他中国会计团体的自律机制尚未完善,任重而道远。
二是会计人员自律。
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是靠其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实现的。
可以说,会计人员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无需强制。
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把那些清正廉明、秉公执政的官吏,称为“清官”。
廉洁自律在会计职业中的特定含义:
廉洁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不贪污、挪用公款,不监守自盗。
这也是由会计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会计是替单位理财的职业,不是为自己理财的职业。
不廉洁就谈不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