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4129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绥棱县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绥棱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4页,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1、12小题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答案】B

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

A.机动车辆

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3.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联系错误的是

A.露的形成──液化;放热

B.霜的形成──凝华;吸热

C.河水解冻──熔化;吸热

D.湿衣服晾干──汽化;吸热

【答案】B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

5.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溢出水最多的是:

(已知ρ铜>ρ铁>ρ铝)(  )

A.放铜块的杯子B.放铁块的杯子

C.放铝块的杯子D.溢出的水一样多

【答案】C

6.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答案】B

7.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

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

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1:

1   

B.2:

3   

C.4:

9    

D.9:

4

【答案】C

8.下列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

C.要使蒸发加快,只有增加液体表面积

D.各种液体都有确定不变的沸点,其温度数值只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答案】B

9.在公园,小明看到盛开的桃花非常美丽,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对其拍照,发现取景框中的像太小,这时他应该

A.远离桃花,同时使镜头前伸

B.远离桃花,同时使镜头后缩

C.靠近桃花,同时使镜头前伸

D.靠近桃花,同时使镜头后缩

【答案】C

10.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1.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min后物质处于气态

【答案】AB

12.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铅球、铜球和铁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D.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答案】A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

13.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的错误的,它是______。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

【答案】

(1).27.2mm。

(2).25.2mm

14.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引起的。

【答案】

(1).反射

(2).直线传播

15.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树干击打发出有节奏的乐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乐音是由树干的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入人耳。

【答案】

(1).振动

(2).空气

16.有一实心铜块的密度是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答案】

(1).一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kg

(2).8.9

17.日常生活中使用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内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

【答案】

(1).压缩体积

(2).凝华(3).液化

18.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

【答案】

(1).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km/h

(2).12

19.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_____km/h.

【答案】

(1).10

(2).36

20.一瓶氧气气体在使用过程中用去了原来质量的

剩余氧气的密度________。

(填: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变小

21.《信·中国》是中央电视台2018年开年推出的大型人文艺术类创新节目,由60多位艺术工作者和演员担当信使。

我们能区分这些艺术工作者的声音,是他们的______不同;这些信使深情念读,有时高亢,有时低婉,这其中高亢”是指声音的______。

【答案】

(1).音色

(2).响度

22.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___m。

小鸟看到湖里有一条鱼,它看到的位置比真实的位置要_____(填“深”或“浅”)

【答案】

(1).虚

(2).反射(3).6(4).浅

23.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_运动.

【答案】

(1).火车

(2).西

24.有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400g、60g,体积分别为16cm3、50cm3、12cm3.在A、B、C三个金属球中,若只有一个是空心的,那么________球是空心的.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答案】

(1).C

(2).8×103

25.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的重力,将一个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_______kg.(ρ钢=7.9×103kg/m3、ρ铝=2.7×103kg/m3)

【答案】54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4分)

26.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答案】

2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答案】

(1).0.1

(2).3.80

2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和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选填“>”、“<”、“=”)

【答案】

(1).刻度尺

(2).秒(停)表(3).

(4).变速(5).

2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2)该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从而确定___________。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

【答案】

(1).大小

(2).像的位置(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4).靠近(5).不变(6).不能(7).虚

30.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

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认为把水加热至沸腾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______________。

【答案】

(1).94

(2).不变(3).98(4).低于(5).烧杯里面的水装少一些

31.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

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

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_上,游码拨全标尺左端______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天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_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测得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43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_g/cm3(保留两位小数);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1).水平桌面

(2).零刻度线(3).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4).81.6(5).0.93(6).大

32.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1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

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如图2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

(3)实验中,燃烧

蜡烛逐渐变短,光上的像逐渐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4)当蜡烛距凸透镜17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是______、______的实像。

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

(1).10.0

(2).同一高度(3).上(4).下(5).倒立(6).放大(7).投影仪

四、综合应用题(32题8分,33题7分,共15分,计算过程中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3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平均速度是多少m/s?

(保留一位小数)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27.8m/s;

(2)600m

34.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三次,记录如下:

试求:

(1)液体的密度ρ;

(2)容器的质量m0;

(3)表中的m′。

液体的体积V/cm3

5

8

7.8

10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10.8

12.8

m′

【答案】

(1)

(2)5g;(3)1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