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1721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docx

截污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特点……………………………………………2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3

第三章质量监控和保证措施………………………………………5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18

第五章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计划……………………………………21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22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25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28

第九章工程防护及保修措施………………………………………31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特点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标段截污干管工程起点为县游泳管,终点至昙石村龙眼园,里程由K1+190.42~K2+613.96,全长1423.54米。

主干管均为混凝土满包DN800钢筋混凝土管,支管为混凝土满包DN500、DN400和DN300管。

检查井共计52座,其中承压井(钢筋混凝土)36座,溢流井(钢筋混凝土)5座,截留井(砖砌)9座和2座普通检查井。

 

第二节工程特点

本工程管道埋深均为1.2米,管道坡度为千分之一。

由于无地质勘察资料,其土质可能多为淤泥、粘土和流沙。

局部地区不排除有坚石可能。

由于排放口一直在排放污水无法排干,建设方要求2009年1月中旬完成该段管道,工期只有70天,再加地形限制和诸多因素妨碍施工,因此任务重、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施工中需合理划分施工段,科学组织劳动力。

 

第三节交通条件和服务设施

本工程处县城内,有相对便利的运输网,但由于河道内施工场地的特殊性木材料不能直接运至施工地点,需二次转运。

本工程采用碎石混凝土基础,回填材料相对比较少。

电力由施工方自行考虑,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在施工时处理电路来源和购买数台大功率发电机,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第二章施工总部署

将整个标段分为七个部分。

每200米分配一个作业班组,负责该段施工除技术外的所有作业。

以上两段组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遵循“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法则来组织施工,使相关的施工阶段做到衔接紧密、穿插有序。

由于上游一直有来水,排放口又一直在排放污水,河道放水时无法放干。

因此在河道较低处(河底最低处有些位于中间,有些位于一边)用编织袋装上粘土及竹笼围堰进行引流,河床较窄且淤泥较多为保证放水不间断,需在施工两段分别围堰或埋管引流。

污水排放口同样用粘土围堰进行引流,同时为保证沟槽的干燥用临时管道将污水引流至河道中央围堰。

低洼、水凼用大功率抽水泵进行抽水,排至河道中央围堰。

河道放水。

从11月10日每天安排一定人力负责放水,无法放干的地段采用大功率抽水机抽水。

由于工期紧迫,工程安排应尽可能加快工程进度的施工方法,包括安排夜间施工。

 

第三章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

第一节管道施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管道施工方法

3.2.1管道施工测量放线

依据设计图纸和业主交桩资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建设方及监理和设计方共同定位放线,

(1)在施工测量放线之前对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测量仪器工具校核准确,精度符合国家标准。

(2)开工之前核对永久性水准点并建立临时水准点;施工之前对业主(监理)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核对并补设中间桩和中心控制桩。

(3)测定附属构筑物的位置。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标定检查井等设施的位置并在这些位置的中心桩处,标明其名称、编号、里程等。

在施工时管道中线上的各点将被挖掉,为了便于恢复中线,在管道中线控制点(特别是转角处)的延长线上设置中线控制桩;在各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垂直于中线方向设置控制桩,这些桩设在不被施工破坏、引测方便而容易保存的地方。

(4)管道中心线位置复测及定位桩补设完毕后,对管道中线两侧的地面、河道等进行水准测量,以确定出管道沟槽的实际开挖深度,并标识与其他标段接头的位置等。

(5)对所有测量做好详细记录,标注在相关图纸上,做到清晰、准确,并妥善保管,

同时报请项目监理确认。

(6)项目监理在现场对上述各种测量及记录进行核查时需做的任何附加测量,我方人员将积极予以配合,直到监理满意为止。

(7)按照下表对上述测量进行闭合,若误差不在允许的范围内,则重新进行测量。

 

测量允许误差范围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水准高程闭合差

±√12L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

±√40n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1/3000

直线丈量测距两次校差

1/5000

8)测量过程中实施测量控制双检制,确保排水管路及构筑物的测量定位及标高的准确性,管道的标高控制是关键,由专人负责原地面高程的复核和沟槽底标高的控制。

3.2.2管道沟槽开挖

由于我段管道埋设均在河道上,且河岸两侧均为河堤和民房,机械无法到达施工场地,全线使用人工沟槽开挖。

(一)一般土方沟槽开挖(4米以内)

(1)沟槽开挖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开挖。

(2)开挖前,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沟槽深度,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荷载等资料,确定沟槽方案和地下水排除控制的具体方案,一般情况的土石方浅沟槽坡度系数m=0.50(见规范)。

(3)开挖过程中要常测量,勤复核,检查平面位置、标高和边坡是否正确。

(4)沟槽边缘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的机械离沟槽上部边缘大于2米,堆置高度不超过1.0米。

在垂直沟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可加大,软土地区不在沟壁边堆置弃土。

(二)淤泥软土橡皮土沟槽的开挖

淤泥软土橡皮土沟槽的开挖应考虑淤泥软土向沟槽内滑移和橡皮土在上面的土体取掉后下层土因逐渐卸载而产生回弹等不利应因素。

由于淤泥很稀自动滑向沟槽和河道较低处阻断放水通道,因此淤泥层开挖引流时其断面特别大,挖出的淤泥不能滑向放水通道,加之河床宽度只有6—20米较窄,因此在施工时需沿河道围堰将核对改为单侧排水,淤泥的开挖方式主要采用人工采用铁楸、锄头开挖进行。

人工开挖时如果淤泥较深应采用大放坡,沟槽底的宽度比非淤泥沟槽底净宽度大0.6米,以便于排水。

淤泥沟槽开挖坡度系数一般取m=1,如淤泥下面为土方或石方则按照土方或石方的坡度放坡并在土方或石方与淤泥的交界处分别向沟壁二侧退0.5米形成一个防止淤泥流向沟内的台阶。

人工开挖时淤泥沟槽开挖的底面净宽度为一般土石方沟槽底净宽度+0.6米。

由于沟槽开挖采用全人力,为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沟槽开挖时河面淤泥不得滑向沟槽,在沟槽的表面两边设置木桩(木桩间距为0.6米,距沟槽壁≥沟槽深度,在木桩范围内的泥沟应清除掉)并用编织袋装上粘土档在木桩外面以阻止淤泥滑向沟槽。

冬、雨季施工和挡墙软基处,基槽分段开挖,挖好一段铺设一段带状块石混凝土基础。

并在沟槽两侧围堰,筑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河水流入沟槽,同时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的情况,以防止沟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排水管道基础施工前必须复核坡度的标高,一般在沟槽底部每隔4m左右打一样桩,用样桩控制挖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

(三)流砂沟槽的开挖

流砂的开挖工具可采用铁楸,流砂沟槽开挖的底面净宽度和坡度系数同

(二)淤泥软土橡皮土沟槽的开挖。

沟槽开挖遇到流砂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围堰将河水改道,使流砂段处无表面水。

(2)采用井点降水,使水位降至沟槽底0.5米以下,使动水压力的方向朝下,沟槽底面保持无水状态。

(3)沿沟槽外围两边打板桩深入沟槽底面1.5米。

(4)软基采用块石混凝土换填(厚度<1米)和抛石挤淤。

(四)水下沟槽的开挖

(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河道水深二米左右,故可采用编织袋围堰,用编织袋装1/2---2/3容量的粘性土用以围堰将河水改道,使开挖段无表面水,并及时抽掉渗透水,围堰时先用塑料薄膜将水隔断后在上面围堰,同时在粘土袋之间填粘土,背水侧坡度I=0.5,迎水侧坡度I=1,流速较大时,外围可用竹笼装砂石。

(2)抽排水,根据围堰及渗水的大小确定抽水设备。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开挖断面。

(五)很穿建筑物沟槽的开挖

由于本段的地形特殊原因,由四段管道横穿建筑物底下而过,因空间狭窄,所有工作均由人工进行。

(六)沟槽排水处理(淤泥、流砂地段)

本工程采用槽内明沟排水,在沟槽旁随同挖方一起设置集水井。

并沿沟槽底的两侧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排入河道中央围堰。

排水沟离坡脚0.3m(避免水浸泡沟壁引起沟壁垮塌),断面取0.3×0.3m,坡度略大于1‰,集水井隔30m左右设置一个,一般土质集水井的直径为2—3米(淤泥、流砂地带集水井的直径应根据水量选用)。

深度比沟槽深1—2米。

(七)软基础的处理

遇淤泥流砂橡皮土软基础时,应通过设计、监理、建设方现场即时处理。

3.2.3管道基础及管道砼包裹

(1)浇筑管道混凝土基础时,应将管下部两侧腋角部分的混凝土浇筑密实。

采取加强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2)浇筑带状块石混凝土基础支模时应注意:

(a)选用木模板,土质好也可原槽浇筑。

(b)模板制作应便于分层浇筑时的支搭,接缝严密,防止漏浆。

(c)平基模板沿基础边线垂直竖立,内打钢钎,外侧撑牢。

(d)模板支设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浇筑带状块石混凝土基础注意事项:

(a)验槽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减少地基扰动的可能性。

(b)严格控制平基顶面高层,允许低于设计高层10MM,不得高于设计高层。

(4)浇筑管座混凝土注意事项:

(a)浇筑之前,平基应保持毛糙,冲洗干净。

(b)管身与平基接触的三角区部位,应先填好捣实。

(c)浇筑管座混凝土,应二侧同时进行,以免将管子挤扁,振捣时,振动棒不得接触管身。

3.2.4沟槽回填

(1)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要立即进行回填,回填高度根据现场定,一般回填至原有河床面。

(2)由于机械无法抵达河道上,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均采用人工回填。

(3)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等杂填土,回填土中不得有石块、砖及其它硬物体,开挖沟槽时取出的石块应粉碎后填在沟槽中间.

(4)沟槽回填从管道、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取限位措施。

3.2.5质量检验

3.2.5.1管道密闭性检验

管道安装完毕且经过检验合格后,进行管道的密闭性检验,管道密闭性检验采用闭水检验方法进行。

(1)确定试验管段

试验管段总长度1423.54.米。

由于管道分段安装,每两个检查井为一试验段。

(2)确定试验水头

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壁加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试验步骤

1)将试验段管道两端的管口封堵,管堵如用砖砌,必须养护3-4天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向闭水段的上游管口注水。

2)试验管段灌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小于24h,使管道充分浸透。

3)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开始时,观察管道的渗水量,直到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

4)记录有关水量、液位或渗漏量,渗漏量的单位为每天每公里管线每毫米管径升。

不考虑检查井的渗漏量。

测试排水管道的渗漏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管道24h的渗水量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

Q=0.0046D式中:

Q――每1KM管道长度24h的允许渗水量(m3),D――管道内径(mm)

3.2.5.2回填土质量检验

(1)回填土要分层夯实,分层检验。

在每层表面以下2/3厚度处取样,测回填土的

干密度,取样数量不少于下列规定:

A.管沟底部土层,每50m一处,每处做两个测定。

B.管区填土,每50m一处,每处做两个测定。

C.对压实质量可疑处适当增加检测数量。

(2)回填夯实的相对密度的压实系数的实测值,其合格率应控制在90%以上,低于设计要求压实度5%者不得超过10%,否则为不合格。

3.2.6余土外运

由于施工场地在城区内,应做到文明施工,余土外运时不能抛撒。

运至建设方指定地方,由于外运机械不能到达河里,所有外运石方及淤泥(包括围堰从其他地方运至河内的粘土袋)需通过搭设便道(便道间距100米)人工转运至车上(运距600米内)后汽车外运。

3.2.7钢筋混凝土井室的施工

3.2.7.1工艺流程

钢筋检验、制作

不合格处理

顶板立模

池壁立模

底板立模

3.2.7.2材料和半成品,按规范规定进行检测试验,混凝土拌场设于建设方认可的不影响城区人民生活工作的地方,车辆配合并通过人工达设便道用小推车人力将半成品运至施工需要地方。

3.2.7.4施工方法

3.2.7.4.1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前,首先进行测量放线,按照施工平面图的定位尺寸,将溢流井的定位控制点设在固定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同时按照本工程给定的统一使用的水准点引测高程控制点,用以控制其开挖深度。

由于机械无法抵达河道上,井的基坑采用人工开挖,专人控制量测开挖深度,并预留基础以上20厘米的土方,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3.2.7.4.2井底板混凝土的施工

底板混凝土连续一次浇筑完成,其施工的关键是:

确保底板各部轴线位置及高程符合标准要求;钢筋位置(特别是底板内的预埋池壁、隔墙的插筋),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渗标号符合标准要求。

垫层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初凝值以后进行底板放线工作,用全站仪利用中心点定出池壁的轴线,以中心点为基础按图纸要求用墨线弹放出池体的内外壁立模的尺寸线。

在钢筋绑扎之前,专业工程师与钢筋工相互配合用墨线弹放出钢筋的分布线。

钢筋工再按分布线进行钢筋绑扎之前,要详细检查钢筋的直径、长度、钢筋编号。

钢筋绑扎按图纸与规范进行,与底板相连的池体立筋不设搭接,一次绑扎至池顶。

为了防止作业人员的踩踏,在钢筋绑扎时搭设底板钢筋同型号铁马凳或走道板。

钢筋在绑扎前应进行除锈,绑扎完毕后经过“三检”以后,报请监理检查验收。

3.2.7.4.3池壁钢筋混凝土施工

(1)施工顺序

清除池壁钢筋上水泥浆→施工缝凿毛→绑扎池壁钢筋→钢筋验收→安装池壁模板→验收→准备工作→浇筑池壁混凝土→养护→拆除池壁侧模→继续养护。

(2)钢筋绑扎

1)水池底板钢筋混凝土初凝以后,可进行池体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制定钢筋绑扎方案,确定绑扎路线,绑扎工艺,确定钢筋的编号、直径、长度以及锈蚀情况。

2)钢筋绑扎采用20-22号铅丝绑扎,绑扎时,横向钢筋的搭接长度按施工规范执行,搭接长度符合GB50204-2002的规定。

3)钢筋的保护层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块控制,内外层钢筋用S形钢筋支承控制。

4)钢筋绑扎完毕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3)模板支立

1)施工前,根据模板的支搭高度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进行模板设计,对模板的刚度、强度、稳定性进行计算。

2)模板的支搭高度一次支到顶板腋角下20-30cm左右。

3)模板选用国标钢模板,对拉穿墙螺栓固定(也可用止水片),对拉螺栓中间焊接80×80的止水板。

4)模板的支撑采用四排碗扣式脚手架,后排每隔5m采用斜撑支承,脚后架横杆与钢模板之间用可调丝杆顶撑,脚手与斜撑均埋入地下200mm,并浇注混凝土固定。

模板内外加固采用φ51×3.5钢管作骨架,为了保证井室混凝土的截面几何尺寸,内、外钢模板之间采用对拉螺栓相连接,模板加固内钢楞采用φ51×3.5钢管,间距250mm。

5)固定模板的拉结螺栓分为3段,中间混凝土内的一段为两端带丝扣的内拉杆,其长度较结构混凝土厚度小60mm,两端为工具式外拉杆。

在浇筑混凝土后6-12小时(视气温情况而定),拧出重复使用。

3.2.7.4.4顶板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拆除池壁模板→清理池底→放线(测定池顶各部高程控制线)→支搭池顶支架及模板→池壁顶部施工缝凿毛清理→绑扎顶板钢筋→支搭池壁与顶板腋角的外模板→验收→准备→浇顶板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

(2)顶板模板

模板支架采用工具式支架系统,支架立柱下端螺栓支座可调整高程,支架柱头采用可调早拆柱头系统。

柱头摆放行架或方木,顶部铺放钢模板,柱头及边角部分局部铺放木模,以补齐全面顶板。

支撑杆纵横间距为1.5米,梅花形布置,支承调整高度为3500mm,支承横向用φ51×3.5钢管拉接,以保证稳定性,横向拉杆上下间距为1.5米。

整个水池钢模板的支承系统要通过混凝土的浇注压力和外部荷载进行计算,以验证支承可靠,依据顶板钢筋混凝土的重量,经过结构验算,以上布置安全可靠。

(3)顶板钢筋

1)顶板钢筋应根据配筋情况设置架立主筋,用双层钢筋的内层筋作为架立水平筋,排架立筋的间距一般为60-80cm,在钢筋绑扎时搭设顶板底层钢筋同型号的铁马凳,间距一般为60-80cm。

2)钢筋保护层的垫块位置应与排架的立筋位置相对应。

3)绑扎后的钢筋直径、接头做法、间距,特别是保护层厚度应认真检查与调整。

在以后的工序操作中应注意保护钢筋,以防变形,直到浇筑完毕。

(4)顶板混凝土浇筑

1)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操作脚手板,禁止踩踏钢筋,防止钢筋变形。

2)顶板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顶板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拆模强度时,准许拆除支架。

4)顶板支架搭设与拆除过程中,应有足够的斜向支撑,以保持其稳定性。

拆除时应先上后下、逐层拆除、随拆随运,按指定地点码放。

3.2.8材料及半成品的就位

由于河道场地的特殊性所有工程需要材料不能直接到达使用地点,管道和混凝土的就位使保证工期的关键。

(1)管子的就位

厂家将钢筋混凝土管和各型号钢管运至河道旁后,组织吊车吊放管子,由于河道有拦杆、树间距仅4米、栏杆上有通讯线路和高压线、人行道上有行人、公路上有车辆,吊放管子时应将高压电线上的电停掉,同时专人负责安全。

间距100米搭设一便道,通过便道人工转运至河里的沟槽处,需从水面上运输过河的管道,可以通过船、轮胎、滚筒、绞联等人工拖运过河。

(2)混凝土的就位

搅拌场分别设置在矮子坡、南门桥等,搅拌后的混凝土人工用手推车(运距1000米内)推至需要的地方,沿栏杆设置流槽,将混凝土从流槽到入沟槽内。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1计划开竣工日期

计划开工日期:

2008年11月15日

计划竣工日期:

2009年1月25日

总施工工期:

70日历天,实际开工日期以项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开工日期为准。

1.2进度计划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效果,统筹安排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和工期计划。

1.2.1进度计划安排的原则为“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

尽量缩短土方处理部分施工工期,为排水管、井工程打开工作面。

工期紧迫的情况下,必须以“倒计时”的方式,以“大滚动、大流水、动态管理”为指导,采用“二级网络、五级计划”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工期预警系统,基本要点是以业主提出的指令性计划为前提,一级网络为目标,形象控制为框架,子网络为保证,小流水为补充,阶段计划为辅助,保证计划的连续性、均衡性和可实施性。

1.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表一)

闽侯县中心城区污水配套管网截污干管工程2标段

管道工程施工计划横道图

本工程总工期为70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08年11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9年1月25日

日期

项目

11月份

12月份

1月份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施工准备

管道及检查井施工

现场清理及验收

 

第二节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一.指挥机构迅速成立及时到位

为加快本工程的建设,将由项目部负责施工,对内指挥施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络。

项目部主要成员不动,从而可以迅速行使职能。

二.施工力量迅速进场

实施本合同的施工队伍,认真熟悉图纸,迅速进行施工准备。

由于地形所限,无法使用机械开挖,人员可迅速进场,确保工程按时(或提前)开工。

三.施工准备抓早抓紧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复核图纸,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重大施工方案,积极配合业主及监理单位进行测量工作。

四.施工组织不断优化

及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设计、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有利于施工生产

 

第五章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本着优质、高效、安全,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的宗旨,在公司内部抽调有类似工程丰富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建闽侯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截污干管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管理任务,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施工员1人,专职安全质量员1人,材料员1人。

以全面履行施工承包合同及对业主的承诺。

二、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

按照项目管理原则,在我公司范围内抽调责任心强,有污水处理厂管道工程施工经验,专业配套的各类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和项目队,承建本项目的施工任务,共七个班主,每班至少50人。

三、机械配置计划

该项目配铲车2台,人工破碎机四台,发电机五台,抽水机20台,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目标及主要安全生产指标

1.1安全生产目标

以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为载体,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为中心,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方针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在负责施工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安全工作的原则,努力实现创建地市级安全标准工地的安全生产目标。

1.2主要安全生产指标

无重大伤亡事故,消灭重伤、交通、电力机械设备、火灾、爆炸、中毒事故,项目全

员轻伤负伤频率控制在1.2‰以下。

第二节安全保证体系

2.1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在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陈忠良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现场安全施工和消防保卫工作。

(2)建立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3)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要形成全员管理及全过程管理的体系,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去。

(4)在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中,对工程对象预先进行分析,找出安全控制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并成为向项目队交底的重点内容,依据这些措施落实材料、器具、检查人员和检查方法。

(5)安全工作必须贯彻施工的全过程,从工程开工、施工过程、工程竣工,根据各阶段的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6)实行项目经理部一级专检,各综合项目队二级管理的方法,各施工作业班组自检完成后,报请各项目队专职安全员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经检查合格签字后交项目经理部安全监察员进行专检,安全监察员具有安全否决权,任何未经安全检查的工作,均不得进行。

(7)在项目经理安全组织下,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

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参建员工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的各项规定等。

(8)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监察员及各项目队的安全员,利用安全活动日,坚持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讲评,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9)在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