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1678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4个字,读准多音字“蒙、好、行、似”;借助注释及生活实际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4.积累运用,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抓住关键语句,运用“品读、对比、联想、小练笔”多种方式,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和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感悟文中的重点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今天,我们学习草原,请大家齐读课题。

2、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指名读生词,随即指正错误)

3、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

(指名回答,预设a、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B、草原是美丽的。

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

C、草地是充满生机的。

……)

4、老舍先生也去过草原,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资料。

(出示课件,指名读)他写的草原也非常的有韵味,让我们去领略一番吧。

2、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正确。

2、检查自读效果,指名读文,及时正音。

3、初读感悟。

同学们,你觉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预设: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美丽的,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的人是热情好客的……)

3、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让我们继续走进草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草原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书,标注。

3、师生交流,预设:

a、“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空气和天空,空气清新,天空明朗。

师:

看到了这样的草原,作者的心情怎样?

(愉悦)他想做什么?

(高歌一曲)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草原之歌吧!

(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b、“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写的是羊群,它的特点是美,美如白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

”这句话写的是小丘,他的特点是柔这两句话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和小丘写的如此形象生动,让人陶醉。

让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读文)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

生2、我看到了悠然自得正在吃草的羊群。

3、我看到了一副五彩缤纷的中国画。

师评:

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说的很精彩。

我已经陶醉在这幅画里了。

4、师:

作者在这种境界里,既惊叹,又舒服,还想吟诗,这是为什么?

生1、被美景打动了,沉醉其中了。

生2、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新奇。

师:

作者会吟一首什么样的小师呢?

(出示课件)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5、师:

在这种境界里,被陶醉的不仅有作者,还有骏马和大牛。

(出示课件)看,他们在做什么?

(生: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师:

“回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指导:

回味是亲身体味)师:

想象一下,他们会有那些乐趣呢?

要求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说一说。

(预设:

骏马飞驰在草原上如闪电般,痛快淋漓;大牛悠闲自得的在草原上散步,如草原的主人,在欢迎着远客。

6、同桌之间简单的交流。

7、指名回答

8、师小结:

同学们真的就如一匹匹快乐的骏马,在美丽的草原上奔驰,和那里的天,那里的地,那里的羊群,小丘融为一体,变成了一副美丽的中国画。

让我们带着这种美丽的心情有感情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总结写法,积累背诵。

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作者初到草原,先写了明朗的天空,又写了碧绿的草原,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

2、是啊,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就能使文章既清楚、又有条理。

3、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4、积累好词好句也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就请同位两个合作着来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导背诵:

学生开始自由背诵。

5、请学生上台展示背诵。

五、小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草原的景美,人更美,老舍先生一行人初到草原,会受到草原人民怎样的欢迎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曾经学过许多描写景物的文章,学生知道学习这样的文章要积累优美词句,同时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效果分析

小学课文《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

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

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本文的特点一是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二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感知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工具,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

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是感知、理解、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加强阅读实践。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要求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中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阅读文本进而让学生感知、理解、感悟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本学习字词、交流感悟理解文本,感受并体会文本中蒙汉两族人民深情厚谊、感悟到爱草原、爱蒙古族人民、爱祖国的情感。

在阅读中,结合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按序观察、感知、想象画面场面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联想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以及夕阳西下依依惜别时的场景。

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ǜtǎnɡōulèxuànrǎn

()()()()()()

mǎtíxiūsèshuāijiāo

()()()()()()

lǐmàotiānyá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音节上打“√”。

迂回(yūyú)衣裳(shānɡshanɡ)

拘束(sùshù)渲染(xuānxuàn)

三、我会读,并能用带点的词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那么……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既……又……既……又……

课后反思

《草原》是老舍的一篇散文,全文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风景美与人情美,并且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是我上这篇课文要达到的目标。

在我看来,第一课时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五年级的学生要从“整体——部分——整体”地学习课文,所以第一节课的学习,对课文的结构以及内容要把握好。

我在处理第一课时过程中,揭题导入后,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在板书的词语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描写草原和草原的人的词语,学生很容易答道:

“一组是写景的;一组是写人的。

”从而顺势而导,理清文脉,“让学生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是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并且整体感知“美”。

课文比较长,第一课时我还进行了“朗读品析,感受美景”的环节,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且指导学习写景与抒情的语句,感受本文的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品读优美的语句时,通过想象品读,仿写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欣赏课件中的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

学生只有用心体会了,朗读时才能入情入境,才能带着画面感来读。

和以前教学第一课时相比,我觉得这样处理文本,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不管是篇的学习还是段的学习,学生的脑海中有课文“整体”的概念,有对句子、词语“部分”理解的概念,还有学完了一节课后对文章的写法的初步了解,我想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应该是这样的。

课标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

(一)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二)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五)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针对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在读书过程中理解词语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第一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三)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其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重点是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