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同步练习.docx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同步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同步练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1世纪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
下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可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
B.珠三角经济区应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移出,以降低生产成本
C.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D.有利于增加珠三角经济区就业机会
2.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合作体现了( )
A.开放性B.整体性C.差异性
D.同一性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
间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时
间
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2001-2005
-2.35
0.87
0.52
2001
-
2013
1.51
0.66
-0.08
2006-2010
-1.10
2.13
1.35
2011-2013
0.88
0.21
1.31
3.2001-2013年,“粵东西北”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加快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4.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C.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读珠三角城市区域城市化进程(1980~2008年)图,完成下列各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乡镇企业B.个体企业C.国有企业D.外资企业
6.图中显示的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影响有()
①重复建设造成巨大浪费
②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④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是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形象描述,下列产业属于“凤”的是()
A.服装加工B.普通玩具制造C.计算机装配D.精密仪表制造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三次产业曲线和城市化水平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
D.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9.对于该地发展特征的分析,合理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日趋下降主要是因为耕地逐渐减少,其产值越来越低
B.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地经济较为落后
C.该地第二产业发展目前正面临产业转移及升级等问题
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为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凭着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温州人走南闯北,开市场经济之先河,得机制灵活之先利,迅速完成了社会经济总量的原始积累。
同时,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陆续推开。
农民由造田到造厂造房直至造城造市,市民则办厂开店到办实业。
城镇搞“新街”,街道搞“新村”。
下图为温州市城市化生态环境方面各指标时间上的变化情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温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D.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11.温州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
A.城市环境质量与工业化进程极不协调
B.城市建设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
C.城市绿地在城市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大
D.城市环境质量出现明显下降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布局,实现了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图中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同学们各抒己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意见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13.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保证是
A.加强区域能源工业发展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D.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地区毗邻东南亚、靠近港澳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5.20世纪80年代两地共有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A.地理位置B.对外开放政策C.国际经济环境D.侨乡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17.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
C.地租水平D.距市场远近
湾区经济是一种滨海经济形态,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亮点,是滨海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
读湾区经济发展阶段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图中湾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是
A.海运便利B.腹地广阔
C.矿产丰富D.农业发达
19.与旧金山湾区相比
A.东京湾区经济效率更高B.粤港澳湾区制造业比重更大
C.纽约湾区信息产业更发达D.杭州湾区经济发展起步更晚
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20.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
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
21.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
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Ⅰ-Ⅱ-Ⅲ-ⅣB.Ⅲ-Ⅳ-Ⅱ-Ⅰ
C.Ⅳ-Ⅲ-Ⅰ-ⅡD.Ⅱ-Ⅰ-Ⅳ-Ⅲ
23.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的阶段是:
()
A.ⅠB.ⅡC.ⅢD.Ⅳ
24.该区域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政策B.科学技术进步
C.对外开放程度D.社会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是城镇化建设的主动力。
小镇的面积一般控制在10平方公里以内,人口规模拉制在3~5万人,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特色支柱性产业。
读2017年浙江和西北各省区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5.西北地区
A.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B.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C.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占主导D.对外开发程度高
26.与浙江相比,西北地区特色小镇数量少,其原因是
A.经济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B.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C.第一产业比重高,特色产业少D.劳动力素质低,人才匮乏
27.读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M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主要是
①临近港澳台地区,地理位置优越②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小,建设成本低
③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丰富廉价,且素质高④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迁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下表示意工业化各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下图示意深圳市1979〜2012年产业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深圳市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时段是
A.1979~1985年B.1985~1995年
C.1995〜2005年D.2005〜2012年
29.进入21世纪后,深圳市工业化
A.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B.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C.进人工业化高级阶段D.由工业化高级阶段转变到后工业化阶段
30.1979年到2012年,深圳市电力需求变化是
A.规模先增加后缩小B.规模呈减少趋势
C.夏季需求依然大于冬季D.冬季需求超过夏季
二、综合题
31.中原经济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特征,而且区内各地在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该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的崛起。
(1)简述郑州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原经济区的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特点,为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区域。
下表为“部分城市产业变化对比表”。
城市
改革开放初期优势产业部门
现有优势产业部门
东莞
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玩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
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
中山
纺织服装、灯饰制造、家具制造、五金制造等
新能源、医药、光电产业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是粤港澳产业合作的典型模式。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粤港澳产业分工逐步形成,经济融合加深。
材料三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
(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简述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通过东莞和中山,推测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
(3)简要概括“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模式下,珠江三角洲(粤)与港澳地区的各自优势,以及珠江三角洲(粤)未来发展方向。
(4)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区域间的融合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传统内燃机汽车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这些年来我国通过政府补贴、政策优惠等举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四川省区域资源基础好,拥有较完备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是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区域之一,具有很强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带动下,四川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吸引了吉利、大众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省内投资办厂。
下图为四川省水系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四川省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的主要种类,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四川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
(3)简述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2.A3.B4.C5.D6.D7.D8.B9.C10.B
11.B12.C13.D14.D15.C16.C17.B18.AB19.BD20.C
21.C22.B23.C24.D25.B26.A27.C28.A29.D30.C
31.
(1)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郑州科技力量强、经济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起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2)中原经济区范围较广,涉及到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等省;该区位于我国东西部之间,处于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带;位于东部平原向西部高原过渡、由湿润区向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由水田农业向旱作农业过渡。
经过几千年来的融合交流,形成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有华北平原文化、黄土高原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类型。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河南省产业特点:
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占比偏小。
其所在区域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因此中原经济区未来可以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2.
(1)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临近港澳、侨乡优势。
(2)由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前店后厂”模式下,港澳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珠江三角洲有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优势。
未来珠江三角洲将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和现代制造中心。
(4)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完善制度和政策、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等。
33.
(1)水能。
原因:
河流众多且流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天然气(矿物能)。
原因:
天然气资源丰富;生物质能(或生物能)。
原因:
地处亚热带的平原、山地和高原,生物资源丰富且平原丘陵区农业发达;
(2)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离东南亚、南亚等消费市场较近;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华中、华东等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相连,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政策支持;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我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