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728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编学案专题13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常考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偶考点:

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

1.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2015·福建高考,30C)(  )

提示 ×。

中华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是一元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2011·海南高考,15④)(  )

提示 ×。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2011·北京高考,24①)(  )

提示 ×。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4.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2013·江苏高考,24D)(  )

提示 ×。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政府不提供文化产品。

5.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014·江苏高考,20③)(  )

提示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6.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015·江苏高考,23①)(  )

提示 ×。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7.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2014·山东高考,31③)(  )

提示 ×。

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经济发展,但不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8.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2014·天津高考,11BCD)(  )

提示 ×。

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未必高;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基础和表现的关系。

9.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2015·全国Ⅰ,9④)(  )

提示 ×。

校训宣传并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应重在践行和行动。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历程

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发展——汉代、强盛——隋唐、扩展——宋元明

表现与

见证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

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前挂后联] 中华文化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中华民族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6)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基本

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时代

特征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必要性及意义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途径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思维发散] 多角度把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文化的社会作用角度: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华文化角度: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激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③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5)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命题角度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③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正确;④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A。

[方法技巧]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区别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独特

见证或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命题角度二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

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

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

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

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

“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 谣言属落后文化,针对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首先要增强对落后文化的辨别眼力和抵御能力,其次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同时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

答案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感悟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中华文化主要考查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

2017年高考,要重视结合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各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动,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精神,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从命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2017年高考,要重视结合工匠精神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体现,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在效率速度和创新时代则有些过时了,其实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

在当下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其内涵十分丰富: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

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

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要追求质量,而非粗制滥造,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1)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

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解析其合理性。

(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如何使“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答案 

(1)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

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而工匠精神也有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要求;它们在本质上有共通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神的支撑,需要信仰的力量。

(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具有反作用原理);要重视精神的作用。

工匠精神能够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既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也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守工匠精神,有助于实现客观规律和能动性的统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倡导工匠精神,发挥群众智慧,能够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3)坚持劳动光荣,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与道德素养,倡导诚实守信,坚持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意识。

解析 第

(1)问考查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的角度分析。

(2)问要求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属于宏观设问,可以从意识的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群众观点等分析。

第(3)问开放性较强,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答题思路]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创新

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1.正确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比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区别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表现

形式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一是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二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明显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特征的邪教文化;三是日常生活中,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黄赌毒”等

对待

措施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共同点

都是糟粕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都不是我们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2.净化文化环境、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的原因、措施

原因:

(1)必要性: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重要性:

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净化文化环境,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措施:

(1)国家角度

①要加强管理,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②要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文化企业角度

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努力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②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3)个人角度

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必由之路和宏伟目标

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②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②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要求

①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

②必须对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在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文化价值,确立自身的文化地位

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措施

内容

地位

坚持根本目标:

培育“四有”公民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把握主要内容: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前挂后联] 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9)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0)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命题角度一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1.(2015·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

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

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由于受“小圈子”影响,人们去吸毒,可见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故①正确。

面对“小圈子”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提高辨别能力,抵制腐朽文化,故②正确。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个人主动参与的过程,个人可以防止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排除③。

材料强调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排除④。

命题角度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2016·北京高考)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

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国是家、善作魂、诚立身”,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②应选;表达主题深受大家喜爱,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应选;故答案是C。

①的表述错误,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④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动力应该是社会实践。

感悟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策等,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有关知识综合考查,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命题角度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2014·四川高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