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docx
《现代教育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合理操作
院系:
太原师范学院中校区计算机系班级:
1002班
学号:
2010151208姓名:
李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上出现了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进行的教育信息化,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锋,教育信息化是一次教育革命,所以我国在教育领域实现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得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0年1月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中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10月25日召开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会议。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很好的整合是我们现今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
课程整合的层次,伴随着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各个学科的认识水平以及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在国外的中学各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这个数字化学习首先要求课程学习过程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internet网络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密切结合时,可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其次,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也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还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再者,课程学习知识是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重构和创造的一个过程。
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密切结合时,可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二、我国目前对于信息技术的实施程度
远程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国家整体教育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网络虚拟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如何采取有效地方式去河里应用远程网络与当前在校学习的各种课程有机的相结合;再者,面临越来越普及的电脑市场,更多的家庭已经具备了购买和使用远程网络的能力,相关学校对其的重视度也愈加明显。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对全国各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策略”表明:
东部沿海地区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远远强过对西北部的各地区学校,特别是对于很多大型、超大型城市,在与国外更多的接触和交流中当地的居民和政府更多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缺点,这是一种民众间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整体的民众教育更有所帮助。
然而,目前西北地区更多地是自给自足的教学模式,在经历的改革初期,当地大型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效应显现,促进了地区与国际的经济结合和发展,这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和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及普及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新型模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国家整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校积极补贴资金和技术传递,进一步扩大了国家各地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范围,有机地结合中国5000多年传统文化教育,扩大自己本身的教育优势,促进教育能力的高效化,提升教育成绩的水平,合理有效地做好:
教好学生,做好教育的目标!
三、关于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教育的各自利弊
(一)、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
1、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
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
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原理公式,微观的化学反应现象具体化,并宏观地展现出来,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
传统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与沟通。
学生们必须知道他们应该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
学生们需要去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以获得学习的动力,并将之应用到他们的个人生活中去。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即是要向学生解释这一切,并随时给予指导。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促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进行构建,在中国古老的文明史上,大量的教育形式和模式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实现,虽然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思想造成很大的障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原中国的教育模式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
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尝试现代信息教育的好处,但他们做出了目前甚至将来都无法超越的伟大事件。
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传统教育仍然有我们目前所不能抛弃的优点。
在应用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合理认清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方才能将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现代信息教育的利与弊
1、因特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从学校教育上升到网络教育——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信息网络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近十年才兴起的、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不必到教室去授课,学生也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通信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进度改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满足了社会普通性和个体独立性学习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目前,网络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念大学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
当然,人们网上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文凭,而是训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解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使学制变得更加灵活。
网络教育更加接近社会需要。
网上学习不限于专业课程,还要接触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
2、教育模式的改变:
师生之间从情感交流到网络交流——可能致使教育目的的动摇。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即是要向学生解释这一切,并随时给予指导。
但是电脑和因特网将会改变这种交流方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无需直接面对面,彼此只是通过通信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不再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不再有心灵火花的撞击,不再有由于相处而产生的师生情谊。
这种长期的冷面无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接受道德与理想教育的兴趣,对前途产生迷惘的情绪,失去行为规范,学校也就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虽然信息网络技术将会逐渐取代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它却无法代替教师教给学生所有重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如理想、纪律、责任以及协作精神等。
因此,信息网络可能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从而动摇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是很多人所不愿看到的,毕竟一个优异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应该有所成就!
3、因特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填鸭式教学到交互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交互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
首先,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会免费,或者廉价连通因特网,创建网站,开辟一块“网上园地”来开展讨论学习,通过这种虚拟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据此能够随时调整教学难度,变更学习内容,或者改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利用信息网和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善教学效果;再次,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交互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由学生们自己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主题的相关信息,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然后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个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
可以肯定,这种利用信息网络实行的交互式教育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学习不再是苦事、难事,而是一件令他们乐而忘返的趣事。
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利于对社会整体民众的教育,也促进了科学和人文的发展!
4、从获得知识到获取信息:
学习内容的改变。
对于教育而言,信息网络带来了新的技术。
在这个新的技术环境中,教育工作者不再提出学习的原因。
他们的责任仅是提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寻找一些采用新的应用技术的学习方法。
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学习本身的含义将会改变:
学习不再意味着理解与知识,只是给予信息,信息则会被误作为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影响,学习不再是理解与知识的结合,而变为仅仅是获得信息。
如果将来果真如此,那将是现有教育的彻底改变或终结。
事实上,信息根本无法替代知识。
知识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概括。
而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关于客观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描述。
信息是原料,人类在接受了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大量信息,通过实践活动和大脑的思维活动,将这些信息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新的认识,这种经过加工、孕育后的信息就成为知识。
或者说,知识是同类信息的深化、积累,是优化了的信息的总汇和结晶。
由此可见,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更无法取代知识。
而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寻求知识和理解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然而,在因特网上,信息已经代替了判断力。
学生们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网上信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却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下,这跟检索机器有何区别?
这又是现代信息网络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如何有机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而是网络环境下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对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教学模式。
目前看来,在现阶段甚至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在中小学中、尤其是小学中,不可能开展真正的网络教育。
它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网络教育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主。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自学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等。
这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认知能力来看都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不懂得自己应该学些什么课程,怎样一步步地学下去,学习中碰到困难怎么解决,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能不能坚持学下去……再加小学生受到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等等一连串问题。
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点拨与调控是难以解决的。
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做到自主、自制与自控,至少要到初中以上。
所以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整合方式,它是为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进行网络学习和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加速教育事业现代化,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信息化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好必要的基础。
因此,现阶段我们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的实质正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这两种教育,在传统的教学论理论、课程教学法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等多元理论相互渗透、融合下的对接、交互与整合。
从而构成了一种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的特殊交叉态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教育环境的变更:
是以局域网(校园网或教室网)与广域网(互联网)相结合的网络环境,但是它是以局域网(校园网)的学习方式为主。
第二、教学形式的升华:
是以课堂形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所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第三、教学结构的构建:
是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相结合,但是它是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第四、教学资源的应用:
是以书本知识学习与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相结合,但是它是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为主。
第五、以传统的教学论理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有机结合:
充分发扬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多元理论为指导,但是它强调以现代学习理论为主要的指导理论。
所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开展的“整合”研究,正是集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具有既不同于传统教育,又不同于网络教育的特殊性,是一个跨时代的教育和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的时间里这种教育模式会持续更新,最终成为适合广大民众能够使用的新型教育形式!
五、结语
学习《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一学期以来,接触和认识到未来教师行业的转变,作为目前处于过渡阶段的师范大学生,我更应该努力掌握和学习信息网络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新型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开发做出准备,同时致力于研究和补充这种教育模式的进步,以期待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模式,充分结合我国传统教育长处,发挥现代信息教育的优势,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育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