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调研报告.docx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文化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平顶山文化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平顶山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
我市文化资源丰厚,特色优势明显。
平顶山文化底蕴深厚。
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诗人元结的故里,是世界刘姓、叶姓的祖籍地。
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
近期,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顶山市取得了一次经过11处的好成绩,名列全省第五。
截止当前,平顶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25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273处,位居全省第四。
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世音得道证果之地、汉传观音文化源头。
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
平顶山是汝官瓷发源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
在平顶山境内的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
叶县县署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发生在平顶山市叶县。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市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所辖的汝州市为河南曲剧发源地、“汝瓷文化之乡”,宝丰县为“曲艺之乡”、“魔术之乡”,鲁山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特别是以来,平顶山市共获得了12个文化名片,其中由平顶山市文联申报的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分别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牌命名。
1.深厚而丰富的观音文化
平顶山深厚而丰富的观音文化是以香山寺为开始的,平顶山香山是观音得道正果圣山,平顶山香山寺是观音得道正果圣刹,研究专家从八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括论证:
唐代高僧有认定,千年文物有证据,史志文献有记载,历代朝廷有肯定,乡风习俗有佐证,民间传说有渊源,学术研究有共识,交流传播有认可。
这些论证构成了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证据体系,有力地说明了平顶山香山寺和平顶山观音文化的根源性和底蕴深厚性。
香山是平顶山一座历史名山,位于平顶山新华区与宝丰县交接处。
平顶山历代史志文献中均有记载。
“中国南来两千里,自汴而西数百里,放一山东出,为香山也”。
“嵩岳之南,去汝州宝丰县二十余里,三山并列,其中峰壁立万仞,巍然突出者香山也!
”其东边山脉为东西走向,绵延30公里,自东向西有焦赞山、马棚山、平顶山、洛凫山、擂鼓台、龙山,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其中擂鼓台海拔505米,是其中的最高峰。
其西红石山海拔322米。
南部丘陵区有应山、舒山、凤凰山、九里山等山峰,海拔均在130~200米之间。
追溯到明末清初,包括香山在内的这一段山脉还是“万柏森耸,蓊郁青翠”,“郁木翠林,芳草遍野”。
是不可多得的清净修行之地。
后来植被遭到毁坏,现在正处于恢复过程中。
香山寺就座落于香山山峰上,历史上香山寺长期归属汝州和宝丰管辖,史志文献多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
它东距老城区16公里,南距新城区3公里,周围有行政乡焦点、薛庄、周庄、闹店、李庄乡,与龙门口、郏山阳、边庄、连庄、上曹庄、下曹庄、王庄、张沟、大张庄等村庄毗邻,外连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在古代,位于香山西南十里之外为宛洛古道,而山北十几里便是汴洛要道,与洛阳、汝州、南阳、襄阳和荆州贯通,为交通要塞,实际上处于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荆襄文化相互交融的通道上。
香山寺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区域,历来是都洛阳王朝的京畿之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香山成为中原佛教最先向外辐射发展的地区。
历史选择了平顶山香山寺。
“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
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是观音菩萨修道之地,为天竺佛教圣地之一。
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来到中国。
中国最早的香山即父城香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香山)。
元好问在《东游略记》中《梁县香山寺记》中载,“该寺建寺之初,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山川甚似彼方香山。
”遂仿照天竺佛教圣地香山,建寺供奉观音菩萨,初名“香山菩萨寺”,后简称“香山寺”。
香山寺所在火珠山也时称“香山”,因此,香山与香山寺是“真香山”、“真香山寺”。
在民间,亦有香山得名的其它优美传说。
香山寺具体建于何朝,史无明确记载,平顶山市地方史家经过多年研究,根据方志记载及碑刻资料,根据现存香山寺建筑模式、建寺地理环境及佛教发展史背景,综合考证得出结论:
河南平顶山香山寺始建东汉末期,大约在光和年间,时间上晚白马寺百余年,迄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香山寺的创立是东汉佛教发展的结果。
今平顶山香山寺仍具有东汉寺院建筑模式曼陀罗式特征。
平顶山香山寺1800多年来,毁建废兴,历经兵火战乱和自然灾害,宋、元、明、清多次扩建至今仍保持着以塔为寺院中心的汉代佛寺建筑模式特征,这是香山寺建于东汉时期的实物证据。
2.底蕴深厚的书法文化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特别是平顶山的书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大家云集,墨典众多。
在汝州市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汝瓷博物馆里,乌黑铮亮的石碑上镌刻着《汝帖》。
仔细观看,碑上镌刻着先秦八种金文及八十六种秦、汉、三国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书法共一百零九帖。
这些字帖各显风采,郑国大夫皇颉的字写的潇洒俊逸,孔圣仲尼的字写的浑厚肃穆;“酒仙”刘伶写得自由奔放;而唐王李世民写的字则意兴天来,字外风云……逐帖看去,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整体。
清河南巡抚毕沅在她的《中州金石考》中说:
“真宋石之鸿宝也。
”《汝帖》的内容珍贵而又丰富:
有夏、商、周铜器款识、岐阳石鼓文,有大篆的创造者周宣王太史的文,还有为秦始皇东巡六块刻石之一的秦刻芝芣的手迹;有李斯、程邈、诸葛孔明的手迹;有晋武帝司马炎、宋明帝刘彧、齐高帝肖道成、梁武帝肖衍、陈武帝陈霸先的五朝帝王书;还有竹林七贤书、王羲之父子三人书、南朝十臣书、北朝胡晋十二人书,还有太宗、则天、玄宗的唐三朝帝后书等。
这些书法巨匠的手迹都在《汝帖》中兼收并蓄。
啊!
《汝帖》就像一个微型的书法陈列馆,又像一部简易的书法发展史,它在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它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据《直隶汝州志》记载,中国潭州、绛州、泉州三大名帖,是由更具权威的“淳化阁法帖”翻刻而来,而《汝帖》则是“泽潭、绛、泉诸帖之优者荟萃成文”。
据考,《汝帖》除源于已知的“淳化阁法帖”外,还从“元祐法帖”里选入了一部分;其余的有从汉碑、孔庙碑集字而成的,也有从散存各地的单行石碑中摹入的。
《汝帖》的作者就是这样东鳞西爪,把只字片语集成此洋洋大观的。
在鲁山一高,有个颜碑亭。
打开亭门,颜公撰文并手书的元结墓碑立于中间。
碑高七尺,宽二尺半许,厚有八寸,整篇悼文并序刻在碑的四面,人称四面碑。
悼文开首,气度非凡,寄托着颜公对友人元结的万端感慨和千般哀思:
记述了元结的忠于国家社稷,英勇杀战的戎马生涯。
行文简洁,情意激昂,气贯长虹,看后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文章好,书法更好。
颜真卿无愧是中国古代独创一体的书法家。
她自幼苦攻书法,拜当时著名书法家张旭为师,承袭了东晋王羲之的技法,吸取了欧阳询、虞世南、祩遂良、薛稷四大书法家的艺术精华,开创了出类拔萃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颜体”。
不但当时名冠书坛,而且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结墓碑,是颜真卿于七七二年六十三岁时写的。
她把真、草、隶、篆四体合一,使颜体达到了高度纯熟阶段。
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气势磅礴,刚劲有力,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字字钢筋铁骨,字字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
是颜体的代表作品。
叶县有一套12通的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石碑,碑名《幽兰赋》。
《幽兰赋》原文,系唐人韩伯庸的应举之作。
顾名思义,幽,偏僻也,兰,草名。
一种名贵的草称为“君子兰”。
这篇赋,是赞颂生地偏僻、不被人们鉴赏的兰草,它虽然不被人们理睬,但不卑不馁,仍繁华茂盛、姿态端方,含芳吐秀,香气馥郁,不为世尘污染,显出“君子”的品格,不负“君子”盛名!
——这,显然是文人骚客们孤芳、清高的抒怀,但也不无积极的寓意。
《幽兰赋》碑每通高2.08米,宽0.60米,厚0.18米,字为行书。
由于这是黄庭竖在晚年历尽坎坷而受到皇帝的爱怜、提拔、奉皇帝敕诏而书,其诚惶诚恐的心情及凝聚的力量可想而知了。
因此此书的特点与前期比,在飘洒俊逸的基础上更加苍劲有力,奇崛脱俗,堪称她的“闪光”之作,不愧为中国书法宝库中的瑰宝!
有位名人说过:
一副好的书法作品,不啻一位良师益友。
虽然它与你无言以对,但它能够使你赏心悦目,可任你随意陶醉而得到美的享受、使你领略到一种生活的真谛。
《幽兰赋》碑就是这样一位无言之师,无怪乎大凡来参观者皆惊叹不已,为之五体投地。
公元1099年11月,汝州香山寺主持怀昼禅师请新任知州、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蒋之奇至寺撰写《香山大悲菩萨传》后,次年九月又邀翰林学士承旨侍读修国史,蔡京至香山寺将《香山大悲菩萨传》用楷书写出,刊刻成碑,置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券洞内,流传至今。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是今天世间保存不多的蔡京楷书精品,弥足珍贵,受到书法界的高度重视,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曾专邀此碑拓片在欧洲展出,享誉海内外。
苏东坡碑林,在三苏祠堂东一门之隔,1997年开始筹划,落成并对外开放,是继湖北东坡碑林后在东坡纪念地兴建的以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以东坡诗、词、文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碑林。
碑林收入的诗词都是苏轼的名作,共103篇,有石刻300多块,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一百位书法家用风格各异的字体书写了一百篇,形成了百家高歌大江东去的宏伟场面,可谓洋洋大观,气势磅礴。
尧山与兰亭有着“尚贤”与“集雅”的奇妙联系。
墨子的《尚贤》,为世人留下了“尚贤集雅,大道风华”的人文精神。
(二)平顶山市打造文化名片的做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文化名片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借助丰厚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
1、精心梳理和总结平顶山特色文化
一是立足平顶山作为“工业大市”的特性,围绕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城乡文化建设的特色与成就,香山寺历史上曾几度辉煌,几度衰落,直到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才真正被重新认识到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香山寺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高起点,高水平,大规模,大手笔保护开发香山寺,甚得民心,无不拍手称快。
市委、市政府围绕“文化强市”的文化理念,把观音文化的挖掘、研究、整理、保护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力争把平顶山市建设成“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充分凸显文化的力量。
,由市政府牵头的香山寺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规划建设5.5平方公里的香山寺风景区,香山寺由原来的50亩扩建为300余亩,总投资2个亿。
当前,山门、牌坊、大悲正殿、天王殿已建成对外开放。
大香山路已通车运行。
这些年来,平顶山市成立了平顶山市观音文化研究会,并出版发行了《华夏风情。
观音文化》专刊。
组织创作出版了《大道通天》、《千手观音》、《香山寺历史文化研究》、《香山寺,中国观音文化源头》、《平顶山<香山大悲菩萨传>研究》、《观音出生修行得道实考》、《千手观音故乡考》、《观音菩萨传》等近千万字的学术专著和文学艺术作品,海内外媒体曾集中宣传报道了平顶山的观音文化以及研究成果。
2、精心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工程
以“传承、保护和弘扬”为目标,开展了全国统一部署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平顶山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梳理。
一批专家获评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3、认真规划整体文化品牌建设,提出打造“一轴两翼”文化旅游品牌设想
建设“文化鹰城”,自然离不开历史古迹。
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夏商周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炎黄文化、龙文化;以鲁山、宝丰豫西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以刘累、墨予、沈诸梁(叶公)、张良、三苏、牛皋、牛金星、自朗、李绿园、徐玉诺、崔琦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香山寺、风穴寺、佛泉寺、妙水寺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刘姓、叶姓、应姓、黑姓、粱姓等为代表的姓氏文化:
以石人山、昭平湖和汝州温泉等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文化;以汝瓷、王忠富泥塑、李富财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
以宝丰魔术、郏县铜器舞、叶县霸王鞭、鲁山高装故事、汝州和鲁山的打铁舞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又一重点。
当前,以洛平漯高速公路为轴,以鲁山、郏县为两翼,涵盖汝州、宝丰、叶县和市区的文化文物旅游网络已初步形成;风穴寺、三苏坟精品景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叶县县衙博物馆文化文物内涵不断丰富,知青纪念馆、豫西革命纪念馆、佛泉寺的建成开放,香山寺、汝官窑遗址博物馆、临沣古寨的保护利用、鲁山楚长城、应国文化园文化文物旅游项目也都正在加紧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