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905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docx

起重机单项吊装作业指导书精

#1机桥式起重机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本工程汽机房行车梁A列与B列上安装两条平行行车轨道,根据桥式起重机选择轨道型号QU100,轨道质量符合国家技术要求。

将轨道逐根吊至吊车梁顶部指定的位置上,以厂房柱与柱之间伸缩缝为起点向两边进行安装,检验合格后固定轨道。

轨道验收后安装由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并供货的两台80/20-25.5吊钩桥式起重机(行车,其额定起重量大钩为80t,小钩为20t,跨度25.5米。

整台桥式起重机由桥架、小车(装有主起升和副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司机室和电气设备等几大部分组成。

为指导该起重机吊装作业和相关负荷试验工作,特编制该作业指导书。

行车主要参数

起重量80/20t

跨度25.5m

整机工作级别A3

主钩起升高度30m

副钩起升高度32m

最大轮压282kN

大车轨道QU100

电源3PH50Hz380v

吊装时主要吊装件重量如下:

驱动侧大梁:

19000Kg(含行车装置、主动车轮等

从动侧大梁:

18000Kg(含从动车轮等

小车:

15500Kg

司机驾驶楼900kg

1.2.主要工作量

1.2.1.大车轨道检查

1.2.2.设备二次搬运

1.2.3.设备检查清理

1.2.4.起重机吊装组合

1.2.5.负荷试验

1.2.6.负荷试验所需重物二次搬运

二、编制依据

2.1《同煤阳高低热值煤热电项目2×350MW机组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2.2华北电力设计院提供的《吊车梁平面布置图》等图纸和吊钩桥式起重机厂家所提供相

关技术资料

2.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

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发电机组篇DL5190.3-2012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1版电力工程部分中的有关规定

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14

2.7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力建设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2.8中国能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2.9电力施工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教材《起重技术》

2.10《XJC650履带吊性能表》

2.11《起重机安全规程》GB6067-2010

2.12《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GB/T10183-2005

2.13《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5905-2011

2.14《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Q0002-2008

2.15《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Q7016-2008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认真研究图纸,结合现场实际,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技术、工艺、施工规范及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油品易燃、易爆的特点,变速箱加油前做好防火隔离措施,并备足消防器材;在起重机吊装和负荷试验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做出可靠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全体施工人员签字记录。

3.2施工工器具准备

注:

各测量工具均为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3.3施工机械准备

3.4施工场地准备:

本次吊装作业使用场地为空冷施工附近区域(如附件1所示,作业前需对该区域平整夯实并清理,保证吊机作业需求。

3.5人员准备

四、吊装前检查工作

4.桥式起重机吊装前需要进行的工作

4.1对已经施工完毕的钢吊车梁进行测验,确保其符合如下要求:

4.1.1中心线的位置对设计定位轴线的偏差≤5mm;

4.1.2吊车梁的跨中垂直度要≤h/500(h为梁的高度;

4.1.3吊车梁的侧向弯曲矢高≤L/1500且不大于10mm(L为梁的长度;吊车梁的垂直上拱矢高≤10mm;吊车梁两端支座中心对定位轴线的偏移≤5mm;

4.1.4同跨间同一横截面吊车梁顶面高差在支座处≤10mm,在其它处≤15mm;同列相邻两柱间吊车梁顶面高差≤L/1500且不大于10mm(L为梁的长度;相邻两吊车梁的接头部位:

中心错位≤3mm,顶面高差≤1mm;同一跨间任一截面的吊车梁中心跨距的偏差应≤10mm。

4.2对已经施工完毕的吊车轨道进行测验,确保其符合如下要求:

4.2.1厂房同一断面处两轨道顶部标高差在柱子处≤10mm,其它处≤15mm;

4.2.2相邻两柱间轨道纵向不平度≤1/1500B(B为柱距,全行程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10mm;

4.2.3每根轨道的纵向中心线与设计基准线的偏差,轨道中心不直度偏差均≤3mm;轨距与设计尺寸偏差≤5mm;轨道顶面横向不水平度≤1mm;两轨接头处横向错口值不大于1mm;

4.2.4两轨接头处高低差不大于1mm;

4.2.5轨道中心对吊车梁腹板轴线的偏移≤t/2(t为腹板厚度;

4.2.6车挡腹板中心线与吊车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偏差不得大于2mm。

4.3对桥式起重机已在制造厂组装好的结构的几何尺寸按厂家的规定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确保其符合以下要求:

4.3.1由车轮的中心量出的主梁跨度偏差不得超过5mm;

4.3.2主梁上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3.3桥架对角线偏差不得大于5mm;

4.3.4桥架的旁弯度应小于17.3mm;

4.3.5同一断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不得大于7mm。

4.4对桥式起重机的各机械部套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下列要求:

4.4.1各传动装置应没有松动且转动灵活,减速机齿轮应转动灵活且没有异音;

4.4.2走轮悬空,用手旋转各传动机构,走轮和各传动构件应旋转灵活,无卡涩;4.4.3齿轮箱应无渗漏,手孔盖及垫料等应严密;各部分铆钉、螺钉应齐全、紧固;

4.4.4各滚筒、吊钩滑轮和车轮等部件经外观检查应无伤痕、裂纹等影响安全的缺陷,如果有则作记录,严重时联系制造厂处理;

4.4.5相连接的各传动轴应无弯扭,允许晃度为1mm;

4.4.6各轴应转动灵活,吊钩、滑轮及传动轴的轴承应清洁间隙应符合要求加好适当的润滑油并严密封闭各注油装置齐全畅通;

4.4.7各传动齿轮、联轴器等外露的传动部件,均应装设保护罩;

4.4.8小车车轮的跨度偏差≤3mm。

通过对照查阅普通钢丝绳主要数据表[(GB1102-726×37+1],我们选定使用钢丝绳直径为28mm,钢丝抗拉强度为1670Mpa的6×37+1钢丝绳,其破断拉力为386KN,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5.1安装驾驶室先将驾驶室安放在厂房固定端的组合场地面上,要确保放平放稳且方向正确。

5.2吊起大梁将其移至驾驶室上方,注意方向,使安装后驾驶室装在A列侧,且驾驶室门朝向正确。

5.3按图示方法借助连接角钢、钢板等将驾驶室连接在行车大梁上,此项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5.4驾驶室安装完成后将大梁吊装就位,就位时要使大梁大车车轮落在轨道上。

5.5就位时要保证大梁之间间距能使中部端梁顺利安装。

5.6连接中部端梁,把紧高强度螺栓或穿入连接销并锁死,必要时借助吊车及倒链。

5.7复查小车轨距为4400±2mm,两条轨道平行且在同一平面。

5.8将经过检修的,各传动装置、齿轮、轴承等均符合要求的小车起吊就位。

5.9按照附图一及附图二示方法将钢丝绳绕在滚筒上,注意钢丝绳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

当吊钩从安装高度落至设计所允许的最低位置时,滚筒上仍应缠有多于2圈的钢丝绳,起重钩在最高位置时滚筒上应能容纳全部钢丝绳。

5.10电气人员进行电动机检修、配电柜安装、滑线安装、开关、限位器安装及接线等。

(电气盘柜等可以在地面进行就位安装检查起重机的制动部分,应动作灵活无卡涩。

5.11安装走台栏杆,通往驾驶室的梯子、栏杆,电气检修室,齿轮、对轮罩壳等。

(走台栏杆、梯子等要提前绑扎在大梁上随大梁一起起吊

5.12对起重机的各个润滑点进行清理、润滑。

六、负荷试验

6.1试验前检查及准备

6.1.1对行车轨道、行车机械及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其牢固程度、绝缘程度、安全装置及制动装置灵敏程度、动作方向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试车。

6.1.2检查起落大钩的各档调节控制装置,保证其能灵敏准确地控制。

6.1.3确保起重机的过卷限制器、过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等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并经试验,确认灵敏准确,对于限制位置作出标记。

6.1.4检查并清除屋顶、屋架上悬挂的索具、行车梁上的杂物和轨道的油脂等。

6.1.5准备足够的重物做负荷实验,重物可选用其他吊车上的配重块。

6.1.6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钩的张口并记录。

6.2空负荷试验:

6.2.1走轮悬空,用手转动各机构的制动轮,使最后一根轴旋转一周时不得有卡住现象。

6.2.2用手旋转各传动机钩,走轮和各传动构件应旋转灵活,无卡涩。

6.2.3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各机构运转正常。

小车运行时,主动轮要在轨道全长接触,被动轮与轨道的间隙≤1mm,间隙区间的累积长度≤2m。

同时要检查各限位开关的可靠性。

6.3静负荷试验

6.3.1在两侧行车轨道上各放置水准仪标尺来测量轨道的变形;同样在小车的轨道上也用同样方法来测量箱形梁及小车轨道的变形量.

6.3.2在行车的大梁中心处各悬挂一线坠到10m平台来测量大梁的变形。

6.3.3小车停在大梁的中间,定出测量基准点,先起吊5T的负荷,如无异常,则逐渐加负荷

至额定负荷(80T,离地面100mm,悬空10min,测量线坠的下移量。

6.3.4与此同时读取行车轨道及小车轨道的变形量(线坠的下移量应与小车轨道的变形量相同,若数值不同,则应通知厂家协商解决。

6.3.5线坠的下移量减去轨道的下移量即为行车大梁的下挠度。

(下挠度值由厂家提供

6.3.6卸去负荷,测量大梁有无永久变形和异常。

6.4超负荷试验

6.4.1额定负荷试验无异常时即可进行额定负荷1.25倍的静负荷试验,方法同前,卸去负荷后测量下挠度,应无永久变形。

6.4.3检查大钩无裂纹、张口应无变形。

6.4.4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应检查设备及轨道的整体情况,应满足以下要求:

焊缝无撕裂;刚件无变形;钢丝绳无出油、拉断现象;机械无噪音、无振动;轴承温度正常。

6.5动负荷试验

6.5.1起吊额定负荷的1.1倍的负荷,大钩反复上升、下降,然后分别启动运行机构同时走大车小车,做正反向运转,累计时间不少于10min。

各机构动作灵敏、工作平稳可靠、限位开关和联锁保护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6.5.2在整个过程中,电气部件亦应运行正常。

备注:

负荷试验后要出示详尽真实的桥式起重机负荷试验记录

七、质量保证措施

7.1质保措施:

7.1.1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并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及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7.1.2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施工前对其进行考核,知其确有该项操作能力后,方可持证上岗。

7.1.3保证施工测量的精确度,施工前应对所有量具进行校验,由职能部门标识后方可使用,并定期复检、记录。

7.1.4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前一道施工工序没有完成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同时要严格执行四级验收制度。

7.1.5起吊桥式起重机大梁时至少应捆扎两处,捆扎处应有衬垫物,捆扎点应在走轮或大梁梁身处,不得在走台或机械零件部位。

7.1.6搬运桥式起重机大梁时时应用拖板或平车并应放平垫实,不得直接在地面上架辊拖动。

7.1.7行车负荷试验前,要会同质检部门、监理检查验收设备及安装情况,同意后才可进行试验。

7.1.8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要求真实、准确。

八、安全保证措施

8.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生产负责人:

苏义生技术员:

闫龙安全员:

曹子勤质量员:

裴卓玮

8.2安全保证措施

8.2.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正确穿戴好必需的个人劳保用品(如劳保服、劳保鞋和安全帽等,劳保和安全用品穿戴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使用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前,必须作例行检查。

8.2.2施工现场采光良好,道路畅通,卫生清洁,消防器材齐全,并设置隔离措施,在吊装区域和负荷试验区域附近醒目位置悬挂警示牌。

8.2.3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与安全作业规程,严禁酒后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8.2.4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及试验人员必须绑扎安全带,安全扣扣在相应的安全绳上,安全绳安装正确。

在高空作业的人员移动时要采取相应的可靠的安全措施。

严禁在高处抛、掷工器具或其它物品,作业场所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严防高空落物。

8.2.5设专职起重工负责起重指挥,他人不得向吊机司机发指挥信号。

大件吊装时不得有碰撞现象,履带吊应有工况安全保证,在梁两端应绑有麻绳。

起吊时统一指挥,吊具、索具等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起重工作区域内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或通过。

起重工指挥信号应清晰明确,吊机司机对不明信号须拒绝作业。

8.2.6吊装作业和负荷试验全过程时必须设专职监护人员,发现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及时制止,施工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并更改处理。

8.2.7施工中互相提醒和监督,做到“三不伤害”。

严格遵守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工作规定,做到文明施工,做到“三清”。

8.2.8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见附件1

8.3安全生产目标:

零事故、零违章,达标排放,创建一流施工现场。

8.4成品保护

8.4.1要严格遵守安全文明施工条例,杜绝野蛮施工和违章作业,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8.4.2所有设备要带包装运到位,然后再拆除包装、清理就位,在就位吊装的过程中,棱角处加半圆管、与钢丝绳接触处垫木板或胶皮保护,发电机穿转子绑绳子时加胶木条保护。

8.4.3随设备到货的仪表、垫片等小零件要收回库房妥善保管。

8.4.4有的精加工面清理时,不得用扁铲、刮刀等尖锐工具刮削。

8.4.5如设备上的仪表、温度、压力引线已安装,在检修设备时要先通知有关单位配合,不得盲目拆除。

8.4.6设备上的水位计、油位计在试运前加装保护罩。

8.4.7在施工中严禁踩踏设备、管路的保温层。

8.4.8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在施工时注意保护土建专业的成品,不得碰撞墙、柱及地面,不得随意开孔穿洞。

九、环境保护措施

9.1环保目标

9.2环保管理和教育

9.3学习公司《程序文件》与《管理手册》,并根据要求制定本单位的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环境因素的辨识与评价,并综合汇总。

9.4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9.5对固体废弃物按环保要求分类存放,加强成品保护意识。

9.6环境因素辩识与评价(见附件2

十、应急预案

10.1成员

组长:

苏义生电话:

138********

副组长:

王海洋电话:

187********

紧急疏导组:

闫龙电话:

187********

紧急抢救组:

杜汉卿电话:

187********

紧急抢险组:

令狐江峰电话:

138********

10.2紧急事故救援小组成员分工

组长苏义生负责在施工现场发生意外或紧急事故时,及时电话报救,组长苏义生为电话报救第一责任人;如其有事不在现场,则王海洋为电话报救第一责任人,如此类推。

紧急抢救组,负责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对伤员开展自救,使伤员的伤势不至于进一步恶化。

紧急疏导组,负责清除现场阻碍救护车辆的道路,疏散围观群众到安全地点,确保道路畅通,加强

警戒保证在调查人员到达之前,对发生事故的现场原始状态进行保护,待事故调查人员对事故现场调查取证完毕后,对现场进行清理,由副组长王海洋负责。

紧急抢险组:

应在副组长王海洋的负责下,对事故现场实施排险工作,提供紧急抢险物资、设备、应急照明。

事故调查小组成员由:

苏义生、王海洋组成,负责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由苏义生负责。

10.3应急准备

(1技术准备

根据本工程塔吊施工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的每一步骤,按照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方案要求,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要使全员对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心中有数。

(2物资准备

对进场需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机具必须按照国家、地区规定要求进行核定和检验,确保其牢固可靠、适用。

(3防护设施准备

对施工工作范围危险区进行警戒、设警戒线、挂安全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看护;对需动火的作业,充分准备好干粉灭火器备用;对于光线弱的情况,备全照明应急设备。

11.4施工现场的急救步骤

(1电话报警

事故发生第一时间,要立即报告,救护小组迅速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同时电话求救,拨打电话报告时,不要惊慌,必须讲清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让救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讲清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特征,单位名称,负责人姓名、电话;报告程序:

逐级也可越级。

(2现场疏导、自救

在电话报救的同时,由各小组紧急就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伤员或财物进行救护,有次序地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疏散群众,清理救护通道。

10.5现场救护注意事项

(1火灾

A.救护人员要注意自我保护,使用灭火器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烈火、浓烟的熏烤而受到伤害。

B.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C.必须穿过浓烟时,采用用水浸湿的衣物披裹全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浓缺氧导致窒息。

D.当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灭火,如被火困室内,可用浸湿的衣物堵塞门缝,有水时

可用水降温,等待救援。

E.如在火灾现场出现烧伤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由救护小组人员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初步检查伤员伤情,视其神智、呼吸等情况采取初步止血、止痛、防止休克、包扎伤口等措施,经现场人员临时处理后,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2高空坠落

严重创伤出血及骨折人员,由救护小组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医院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及时、正确地采取临时性清洁、止血、包扎、固定和运送等措施:

A.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绷带止血法。

先抬高伤肢,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伤口表面,再进行清理。

B.止血后,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覆盖,再用干净的绷带或布条包扎,可保护创口、减少出血,预防感染。

C.对于肢体骨折现象,可借助夹板、绷带包扎来固定受伤的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可减少伤痛,预防休克。

D.经现场临时止血、包扎的伤员,在救护车到达后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在搬运伤员时,救护人员要特别注意:

在肢体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或畸形变化,就表示有骨折存在,宜在止血、固定、包扎后再移动,以防止骨折端因移动振动而移位,继而损伤伤处附近的血管神经,使创伤加重;对于开放性骨折,应保持外露的断骨固定,若有外露的断骨回到皮肤以下时,应告知医院救护人员;在移动严重创伤伴有大量出血或休克现象的伤员时,要平卧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路上要避免震荡,在移动高空坠落伤员时,因有椎骨受伤的可能,一定要有多人抬护,除抬上半身和腿外,一定要有专人护住腰部,这样才能不会使伤员的躯干过分弯曲或伸展,切忌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单背运伤员,使已受伤的椎骨移动,甚至断裂造成截瘫,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E.护送伤员的人,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受伤经过,如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所受暴力的大小等现场情况。

高空坠落受伤还应介绍坠落高度、伤员先着地的部位或受伤的部位,着落时是否有其他阻挡或缓冲,以方便医生诊断。

(3触电

A.触电者伤势不重,神智清醒,但内心惊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救护人员则应注意保持触电者的空气流通和保暖,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有恶化现象时,赶快送医院救治。

B.触电伤势较重者,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存在,救护人员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温暖地平卧,使空气流通,并解开其衣服以利呼吸。

C.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救护人员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

D.如果触电者有外伤,救护人员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温开水清洗伤口,设法止血,用干净的绷带或布类包扎,同时送往医院救治。

E.伤亡事故的报告

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国务院493号令规定要求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执行。

F.抢救人员

发生伤亡事故后要立即抢救受伤人员,第一时间内受伤人员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工作。

G.保护现场

发生伤亡事故后要保护好现场,事故现场是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重要环节,现场的原始状态以及现场痕迹、物证,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后果的客观反映,它同造成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现场痕迹、物证的勘察分析,有助于找出事故的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制定预防措施。

从事故发生到有关部门的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前,一般都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由现场紧急疏导小组人员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防止受自然条件或人为有意无意的破坏,在事故现场区域范围内,设置警戒区,派组员看守,或用绳索、撒白灰、拉警戒带等方法标示出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护范围。

更不允许无关部门进入现场勘察,在采取抢险、急救措施时,要派组员做好现场变动记录和进行拍照等。

H.现场清理

清理现场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取证完毕,完整记录在案后进行,由组长组织小组人员进行清理。

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借口恢复施工而擅自清理现场。

(4伤亡事故的处理

发生事故后,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应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认真组织调查、分析,查明原因,追查事故责任人,妥善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及时提出防范措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拟写伤亡事故报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结案,并将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10.6应急响应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

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项目部安监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1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人员,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2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项目部安质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3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11.7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

119医疗救护:

120

交通报警电话:

122匪警电话:

110

注意:

本公司在该项目的应急预案服从工地项目部的管理!

附件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附件3:

行车平面吊装布置图:

龙门吊轨道

附件4:

行车立体吊装图:

附件5:

650t履带吊负荷性能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