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842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docx

部编版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国学名句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戏答元珍》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

3.培养学生的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惆怅()颐()和园渲()染

2.重要词语

(1)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其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胸有成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浮光掠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代表画作:

《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答案:

1.chóuchàng yíxuàn

2

(1)惆怅:

伤感,失意。

(2)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3)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

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李可染

合作探究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2.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3.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4.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5.“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6.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答案:

1.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2.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3.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4.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

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5.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6.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

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

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拓展延伸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答案: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

“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

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

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

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

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

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

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

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当堂测试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惆怅(chóu)赋予(yǔ)夔门(kuí)

B.渲染(xuàn)柏树(bǎi)颐和园(yí)

C.暮霭(ǎi)真挚(zhì)掠影(lüě)

D.朝霞(zhāo)熟悉(shú)沁园春(qì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各自祟高关键B.灵魂真挚辉惶

C.朴素惨淡有赖于D.碧空观查扬州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体会。

答案:

1.C解析:

C项中的“掠”应读lüè。

2.C解析:

A项中的“祟”应为“崇”;B项中的“惶”应为“煌”;D项中的“查”应为“察”。

3.B解析:

B项中的“逢场作戏”,原指卖艺人遇到合适的演习场地,就开始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有时也指一种轻浮的生活态度,含有贬义,不合语境。

课外阅读:

(2019·山东临沂中考卷)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是青山,是故人,是美丽异木棉

苏西

①某一日午前,站在美丽异木棉的树下,抬眼看她们的样子——昨夜西风紧,树下又纷纷扬扬落下许多花儿来。

厦门秋日正午的阳光还热着呢,红花瓣在绿草地上有些萎蔫。

②有朋友开车经过,见我路边闲闲站着,停了车,问我:

“你在做什么呢?

”我指了指美丽异木棉的树,答:

“我看看花……”他开车扬长而去,大概会笑我无所事事?

伤春悲秋这种事情,在厦门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只因为这一城花开,从不停歇,“悲”的念头一升起,便被美丽的花影树生生压下去。

⑧美丽异木棉,别名“美人树”“南美木棉”,与木棉同科不同属,来自南美洲的阿根廷。

大部分人以为它是时下开得热阔的洋紫荆,这真是美丽的错误。

美丽异木棉与洋紫荆的区别最明显是叶子不一样:

洋紫荆的叶子是大大的羊蹄形,而美丽异木棉的叶子是细长形的掌状复叶,并且酒瓶状的树干长有一圈圈圆形的大刺,不小心可是会被刺伤的。

④据说美丽异木棉的花有红、白、粉红、黄色,甚至这几种颜色的花会出现在同一课树上,可惜我在厦门只见到淡紫、粉红的花色一有些奇怪的是,花色稍深的,树冠上几乎没有叶子,而花色浅的,花与叶同在。

⑤美丽异木棉的花开,定格住我心中最美的厦门之秋。

明净的蓝天之下,看着这一树的花儿,开得单纯自如,风过时悄然落在绿草地上,有不会被打扰的静美之态,想起张爱玲写的: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⑥同这不是一个传奇的年代,即使有传奇故事发生,也很快地湮没在时代急于求成的嘈杂中。

每个人都忙着朝前赶路,忙着追逐各自的目标。

有几个人,会在赶路和追逐的时候,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开花落呢?

⑦当然,在这样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在和美丽异木棉相处的刹那间,我应当是快乐的。

文明都会成为过去,而大自然的花儿不用理会文明的升或沉,它们自有它们的生存定律。

⑧但近日的某一个黄昏,幕色中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眼前的一树美丽异木棉,竟然生出中年人的愁绪来。

想起最近重读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电影记录》:

“人生识字忧患始”’,自觉以后,就是在艰辛的漫漫长程中修行的事……海明威的寂寞与死亡,契诃夫的悲悯,谷崎的异色美,屠格涅夫的贵族品格(非阶级的),每人都有一套的。

⑨恰好看到朋友在杭州的初秋,于西泠印社的四照阁里看刘海栗八十八罗所书赵一鸿那句“高阁山光仍四照,故人石壁亦三生”,也感慨“人生识字忧患始”,他说刘海粟的“故人”指的是整个旧山河吧。

⑩我便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冬日,大学毕业数年后重返京城,在所住酒店的大堂看到启功八十三岁所书的“暂时流水当旧地,随处青山是故人”,当下悲愁暗生。

在北方飘雪的旧地,故人要离乡去国,告别时心如明镜,明白恐怕再见无缘。

谁是流水,谁又是青山呢?

人世一途,暂时与随处的无奈,由不得你不接纳。

⑾也是一个冬日,从北地归返厦门,看到满城的美丽异木棉,瞬间便觉得接回厦门的地气。

厦门还是秋天呢。

写信和北方的友人描述此情此景,友人回说他最近也想念南方。

我又想,其实南方于我,也并无太多可留恋之处。

倘真要说留恋,大概还是留恋这从来不萧索的花草植物,这一树树到冬日也开不败的美丽异木棉吧。

看花的时候会恐惧孤独,也确是心境衰老的开始。

但选择另一条路,也未必就不孤独。

人之一生,大约总是和孤独交战的一生。

⑿可是啊,美丽异木棉一开花,好像就抓住了秋天,那些花影织成的经纬,是沉思,是默念,是“若得其情,哀矜勿喜”,那迎着秋日太阳的光线抖弄开的碧云天与艳丽花,似乎可以在某些哀愁之时,化为抚慰的宝光闪现,眼前是一整个秋天。

⒀固也是最好的时光了。

(选自《散文选刊》2019年第5期总第416期)

4.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及内容提示填空。

段落

内容

①-⑦自然段

某一日午前,看到美丽异木棉落花,引发人生思考

⑧-⑩自然段

⑾-⒀自然段

5.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以②③两个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词句说说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那迎着秋日太阳的光线抖弄开的碧云天与艳丽花,似乎可以在某些哀愁之时,化为抚慰的宝光闪现,眼前是一整个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是青山,是故人,是美丽异木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⑴近日的某一个黄昏,看到美丽异木棉,生出中年人的愁绪来。

 ⑵也是一个冬日,看到满城的美丽异木棉,瞬间便觉得接回厦门的地气。

5.有朋友开车经过,见我路边闲闲站着(记叙),停了车,问我:

“你在做什么呢?

”我指了指美丽异木棉的树,答:

“我看看花……”(描写)他开车扬长而去,大概会笑我无所事事?

伤春悲秋这种事情,在厦门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只因为这一城花开,从不停歇,“悲”的念头一升起,便被美丽的花影树生生压下去。

(议论)整个第二段都是以说明为主。

6.画线句子借异木棉的花叶在秋天的特性,表达自己的人生思考:

人生有起落,人生有离别,人生有衰老,但我们不要沉湎于这些无谓的失落和悲伤中,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要知道欣赏时下的美景,这样无论何时,你都能拥有一个完整美丽的人生。

7.因为作者是借美丽的异木棉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

青山之于流水,是流水的漂泊;故人之于时下,故人是远离的背影;美丽的异木棉是秋天最后的美景……作者于异木棉悟通了自己关于人生的漂泊,人生的别离……所以用《是青山,是故人,是美丽异木棉》

 

总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