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新闻稿件.docx
《民间新闻稿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新闻稿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间新闻稿件
1.新年风俗调查新闻稿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
本报专门进行了编辑整理,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阳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2.跪求一篇新闻稿
博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组委会副主任(张春林)(2007年9月2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秋高气爽、瓜果飘香、收获喜悦的美好季节,我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
今天,在这里举行“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新闻发布会。
受博州党委书记史少林同志、博州党委副书记、州长乔吉甫同志的委托,代表博州党委、博州人民政府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各位给予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喜迎新中国成立58周年和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博州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决定联合举办“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
下面,我就本届那达慕草原节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的沿革“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游戏”,是蒙古民族传统的文体娱乐活动。
它是蒙古民族在每年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千里奶香的季节里,聚集在一起,通过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文体活动,欢庆表达喜悦心情的一种娱乐方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点。
博尔塔拉州是新疆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那达慕”这一具有久远历史的传统盛会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这一活动成为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的民族政策,弘扬蒙古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优秀传统,促进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草原盛会;成为一年一度全州性的集民俗、文化、体育、经贸、旅游为一体,各民族同欢共庆的盛大节日。
2000年,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被自治区确定为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
2002年以前,每年的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均于7月间,在风景秀丽、美丽如画的赛里木湖畔举行。
为保护赛里木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举办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更多群众参与的草原盛会,2002年自治州在博乐市南城区建成了全疆最大、功能齐全的赛马场,作为那达慕草原节的主会场;2006年又建成了规模宏大、设施一流的博州综合体育馆,成为那达慕草原节的分会场之一。
节庆活动的举办时间也改在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银棉似海的金秋季节。
活动内容也在一些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蒙古族的江格尔说唱、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等专场娱乐活动,弘扬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今的那达慕草原节,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构成,既不失传统的魅力,又富有时代气息,自然景观与草原文化相映成趣,古老风情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已成为博尔塔拉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庆典。
那达慕草原节每年都突出体现一个主题,如2000年神州世纪游、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2002年中国民间艺术游、2003年中国烹饪王国游、2004年中国百姓生活游等。
在连续成功举办“那达慕”草原节的基础上,2006年9月,我州成功举办了自治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一步扩大了“那达慕”草原节这一传统活动的影响。
今年,按照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和“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宣传口号,本届“那达慕”草原节冠名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旨在依托“那达慕”草原节这一平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博州。
二、“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的主要内容“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一是举办大型的开幕式和组织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在大会开幕式上将举行共18个方队入场式和大型文艺表演,演职人员达1000余名;节庆期间将举办戏曲表演、江格尔演唱、阿肯弹唱、麦西来甫等四个民间文化专场展演及闭幕式文艺演出;同时还将邀请自治区杂技团来博在各县市、阿拉山口口岸、农五师进行巡回演出。
二是举办多项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本次体育项目比赛设竞赛、表演项目两大类。
竞赛项目为速度赛马、赛走马、速度赛骆驼、摔跤、拔河、射箭等11个大项50个小项。
表演项目有姑娘追、民族健身操2大项。
体育项目比赛共有来自博州两县一市、阿拉山口口岸和农五师代表队的500余名运动员参赛。
三是大力开展以“观赏那达慕,和谐博州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节庆期间将积极组织区内外旅游团队来博参加“那达慕”草原节和“博州游”活动;与乌鲁木齐市旅游局联办的“乌市万人游博州”民俗线路推介系列活动将在节日期间达到高潮;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举办2007年博州电信杯“农(牧)家乐”美食大赛表彰会和自治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暨展销活动。
四是召开经贸活动座谈会。
以节庆活动为契机,我州将举办博州经贸招商洽谈、项目推介会,向国内外客商、游客推介博州地缘、资源优势,展示博州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加强经贸往来,全方位提升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这一传统节庆活动的影响力。
三、“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的主要特点:
。
3.最有感触的一个新闻报道
湖北“一女养八老”演绎现代“孝子”故事新华社武汉2月5日专电(记者沈翀、张先国)又到春节,乡村的冬天格外冷。
天还没亮,刘青枝起床,用冻裂的手一瓢一瓢舀起冰凉的河水,淘米、洗菜、刷锅……9点,都忙停当了,这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云华村的普通农村妇女,跟往常一样独自端着小板凳在屋檐下歇会儿,默默地听着老人们与亲戚聊天,不时给他们加些茶水。
10点不到,刘青枝又开始准备一大家子的午饭……刘青枝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种地养家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凄苦、付出、忍耐则勾勒出了她的生命体验。
没有我照顾,这些老人怎么办“她太不容易了。
”见过刘青枝的街坊们看在眼里,有些人甚至边说边抹眼泪,“这个女人命太苦,心又太好,自己受的委屈往肚里吞,伺候着8个老人过得舒舒服服。
”
上世纪60年代,刘青枝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兄弟三人只有她一个子女。
娘家6个老人再加上公公、婆婆,8个老人的起居生活压在刘青枝瘦弱的肩膀上。
不得已,结婚时她与丈夫达成了“结婚不离娘家”的协议。
刘青枝说:
“丈夫也很理解我的苦衷。
当时,娘家6个老人的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我要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怎么办?
”于是,刘青枝开始娘家、婆家两头跑。
过年了,先到婆家吃年饭,再到娘家吃。
料理6位老人的日常起居也落在刘青枝的身上。
不等老人提,她总把老人春夏秋冬四季的换洗衣服、鞋袜、被褥都得收拾得妥妥当当,遇上哪位小病小痛,宁可自己受饿,也一定给老人端上好吃的鸡蛋面条。
三妈生病时,怀孕的刘青枝硬是用板车把老人拖到医院。
刘青枝就这样每天连轴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照顾老人,好吃的都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和丈夫就着些咸菜吃白饭,生怕多吃了。
在父亲中风时,她日夜守护在床前,不嫌脏、不嫌累,尽心尽力照顾好父亲吃、喝、拉、撒,给父亲擦洗、翻身、按摩,把父亲打理得干干净净,服侍得舒舒服服。
刘青枝说:
“婚后6年我一直待在娘家,那段时间挺难的。
二叔、三叔胃癌,二妈中风、三妈也生病,要人照顾也特别花钱,种田根本不够家里的开销。
”这段时间,小两口的积蓄全部用光,还欠了一身的债。
家里唯一值钱的两头还未长肥的猪仔卖了,送患上胃癌的三叔到省市多家医院诊治。
家里唯一的耕牛也卖了,给去世下葬的二叔购买棺木。
看着孩子的艰难,刘青枝已经中风两次的父亲竟然偷偷拄着拐杖去附近收购鸡蛋挣钱,路上再次中风,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临终时父亲流着泪,抓着刘青枝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
“枝儿,难为你了,难为你了……”。
丧夫丧子自己再苦也不能苦着老人5位老人先后去世后,刘青枝与母亲以及4个子女一起回到了婆家云华村生活。
为尽快还清债务,丈夫到村办工厂打工,她自己独自承担起25亩地的耕种任务,还得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起居。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时,悲剧降临到刘青枝的身上。
2001年6月,刘青枝的丈夫在营救落井村民时,落井身亡。
悲剧并没有结束。
2004年6月,二儿子转业。
刘青枝说:
“回来后,儿子总说父亲走时不在身边,于心不安,又说当兵去了没照顾家里。
每天总是抢着干活,糊一身泥,到门前水塘洗洗,不知被什么东西咬住腹部,流了很多血,当时就不行了。
”
说起这些遭遇,刘青枝总是轻描淡写,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尽管如此,她眼里还是不断渗出泪水,双手合拢放在腿上,低下头,叹口气。
生活总得继续。
从此,刘青枝更累了也更沉默。
她得耕地,冬天种油菜夏天种稻子,维持家里的基本开支;她得侍候3位老人,问寒问暖,带老人看病;她得照顾两个在上学的孩子,添些衣服,挤出孩子的生活费。
刘青枝说:
“老人年纪大了,孩子在读书,都不容易。
我宁愿自己多受苦受累,也得让老人们晚年平安幸福,这是为人子女的责任。
”但毕竟是女人,常年的辛劳以及营养不良使刘青枝过早地衰老,浑身病痛。
她说:
“做事特别难,年轻时干活落下了病根,手使不上劲,只能跟别人换工,别人帮我家耕地我帮别人家插秧。
三个老人都70多岁了,重点的东西我也提不动、挑不动。
有时只好请人帮忙,但又于心不安。
”说到这儿,刘青枝眼眶里又有泪水,她说自己想到了丈夫、想到了儿子,“丈夫原来参加自卫反击战,块头大魁梧得很,过去重点的活都得靠他,扛挑都行。
”
年过古稀的母亲因心疼女儿太辛苦,曾独自一人回刘家去,怎么劝都不愿意回来,她说:
“我们拖累了孩子一辈子,你看她几时换过新衣,我于心有愧啊。
丈夫、儿子去世了,还得照顾我们,她不说,我也知道她心里苦得很。
”
但是,刘青枝硬是跪着把老人接回来。
对公婆刘青枝也尽心尽力,二老偶有身体不适,她赶紧去卫生院问医拿药,端茶送水,嘱老人把药服下。
婆婆说:
“我们的吃、喝、穿、用,孩子的读书费用全靠她。
”公公说:
“我家媳妇没得话说,就是太凄苦,有什么办法?
”只希望老人、子女都平平安安如今的刘青。
4.古骆越文化的新闻稿怎么写
范文
人民网百色4月15日电4月12日至15日,为期四天的2016年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田阳县拉开帷幕,一系列精彩活动引来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在古老的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民族开天辟地、无所不能的创世始祖。
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
布洛陀文化是壮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内涵包括壮语、麽教、稻作文化、壮族干栏、壮族传统服饰、壮族民间祭祀、壮族传统婚俗、壮族民间故事、壮族山歌、壮族铜鼓、壮锦、绣球、唐皇、师公、壮族传统节日等等。
据悉,田阳敢壮山壮族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是壮民族始祖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和祭祀地,也是广西最大、最早的歌圩所在地,自2006年布洛陀口传史诗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壮族原生态文化已成为我们壮乡重要的文化品牌。
相较于以往,今年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在陆续举办布洛陀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主题晚会、山歌比赛、祭祀仪式等活动的同时,田州古城景区和敢壮山景区还进行贝侬泼水大狂欢、“唯民族、才世界”壮乡千人广场舞、全天候山歌对唱等特色活动。
作为民俗活动重要一项,今年的壮族始祖布洛陀祭祀大典颇为壮观,祭祀仪式上演了同根民族万把香火敬祖公场面,来自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四省(区),台湾地区以及泰国的壮侗语系同根同源的壮族、布依族、水族、黎族、侗族、傣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八个民族34支朝拜队数万名群众,在敢壮山下共同进行着盛大的公祭及民间朝拜。
与此同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田阳壮族舞狮技艺也将在活动期间精彩亮相。
据了解,活动中除了田阳壮族舞狮艺术团带来的“双狮戏球”、“狮子上金山”、“刀尖狮技”、“狮游梅花桩”等专业表演外,来自田阳民间的7支业余舞狮、舞龙队也将为游客们献上了精彩的舞狮、舞龙表演。
在敢壮山等景区,抢花炮、抛绣球及传统美食、商品展销等活动现场也游人如织,山歌如潮的独特景观让到场的几十万游客充分体验到了壮族等传统民俗,一系列互动活动更在游玩中促进了外界对于布洛陀文化的深入了解。
近年来,依托“文化名县”等发展战略,田阳县在布洛陀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等方面进展明显,不仅通过建设布洛陀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而且规划建设以敢壮山为主景区的壮民族文化产业园,实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新突破。
5.描写记者的句子
一、今天是记者节,不管你是不是记者,我都祝你节日快乐,愿你好运连连登上《人民日报》的头条,你的事业辉煌走上“新闻联播”,你的家庭和谐轰动“快乐大本营”,你的生活幸福永远“天天向上”!
二、有疑惑请立刻告诉我,找时间来个《焦点访谈》。
有困难请马上说出来,一定给你个《今日说法》。
今天是记者节,欢迎你步入《星光大道》,《向幸福出发》。
这就是记者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的记述也往往会出自记者之手。
四、记者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记者就是一镜头,哪里危险哪里钻;记者就是传声筒,哪里新鲜事儿都能传;记者就是一个黑包拯,走到哪里哪里平安。
五、天阴下雨不能阻,手拿摄相记实录,勤劳认真把稿写,传遍街巷报信息,为国为民把汗擦,不屈不服报黑暗,扩大信息传播速,知天知地知人民,祝国祝家祝记者,送情送礼送祝福。
记者们节日快乐。
六、用责任捍卫尊严,用事实反馈民生;用心灵感悟生命,用良知编撰人生;用笔头抒写伟大,用勤劳缔造传奇。
记者节,祝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开心永远!
七、一段视频见证了真实背景,一个镜头定格当事人物,一个标题揭开本来面目,一段评论反映了社会焦点。
记者节到了,向敬业爱岗的记者朋友们致敬,祝你们节日快乐!
十一、时代造就了优秀的战地记者刘白羽,而他自身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崇高志向以及敏锐犀利的艺术感觉、深厚广博的文学积累又使其新闻写作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不论是否有主观上的刻意追求,刘白羽的新闻作品呈现出新闻与文学联姻、历史和现实对话的特点,为中国军事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增添了新的色彩。
时代造就了优秀的战地记者刘白羽,而他自身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崇高志向以及敏锐犀利的艺术感觉、深厚广博的文学积累又使其新闻写作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不论是否有主观上的刻意追求,刘白羽的新闻作品呈现出新闻与文学联姻、历史和现实对话的特点,为中国军事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增添了新的色彩。
十二、“记者”的称谓折射着神圣与荣光,记者的职责蕴涵着公正与刚强!
我们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要无私奉献;我们从事了记者这个职业,就要敬业爱岗!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敢于铁肩担道义;为了社会的信任,我们乐于妙手著文章!
——要问记者想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情怀和理想!
十三、用声音播报时事,用镜头传递真相,用笔杆描写民生,用汗水浸润职业辉煌,记者节,向广大记者致敬,你们辛苦了,愿你节日快乐,幸福到永远!
十四、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的新闻由我来为大家报道:
今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记者节,祝愿我们的记者幸福快乐,身体健康,招财进宝,招的钱永远都花不了!
十五、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变化多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变数,而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记者的笔和镜头让世人知晓的,这就是记者的天职。
我是怀着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追求与崇敬的心情走上这条道路的。
我知道做好上下沟通、左右衔接、全面覆盖是记者必须做到而且必须做好的,这其中的意义和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十六、我们是记者。
我们以采掘新闻为天职。
我们传播新闻,让住在小村庄小市镇里的平民像国王一样,享受知道的权利。
尽管真相永远在他处,我们虽不能至,但我们心向往之。
十七、既。
6.端午节新闻通讯稿100字
通讯稿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必须将会做三个活动就是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这些都是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在被流放期间,因看到自己祖国被侵略,仍对祖国怀有不忍舍弃之情,于是就在五月五日这天写下绝笔《怀沙》之后,他就抱石投江身亡。
相传他死后,人们都纷纷到江边划船寻找,并有渔夫拿出为他准备的食物投入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后不去咬屈原身体;也有医师拿出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用雄黄酒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到屈原。
也有一些人,为了给屈原的食物不被蛟龙所食,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如同现在的棕子。
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这么多年我们之所以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高尚的人格。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佳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伟大祖国之士的敬爱之心情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每一个传统佳节。
最后,共青团记者团真诚祝愿大家端午佳节快乐,也祝愿大家
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7.端午节新闻稿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必须将会做三个活动就是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这些都是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在被流放期间,因看到自己祖国被侵略,仍对祖国怀有不忍舍弃之情,于是就在五月五日这天写下绝笔《怀沙》之后,他就抱石投江身亡。
相传他死后,人们都纷纷到江边划船寻找,并有渔夫拿出为他准备的食物投入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后不去咬屈原身体;也有医师拿出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用雄黄酒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到屈原。
也有一些人,为了给屈原的食物不被蛟龙所食,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如同现在的棕子。
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这么多年我们之所以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高尚的人格。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佳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伟大祖国之士的敬爱之心情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每一个传统佳节。
最后,共青团记者团真诚祝愿大家端午佳节快乐,也祝愿大家
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8.新闻稿怎么写
通讯一般可分为: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
2主题要明确。
就是说你到底想要向读者广播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意图。
3材料要适当。
有了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去组织材料。
往往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被访者常常会给你提供许多素材,在这许多素材当中,实际上有许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从一地鸡毛中,逐一甄别,合理取舍,最后遴选出你所需要的材料。
4角度要新颖。
有了材料,就要选择成文的角度。
一件事情发生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比如,2005年,周家湾居委有一名归侨摔伤了,由于老归侨家庭经济很困难,老婆和女儿全有精神疾病,所以也没人照顾。
这种情况下,街道侨联就发动大家捐款,并且把这件事报到区侨办,区侨办又报到市侨办,结果,上级部门也捐款了。
当时街道要我去写一篇报道,本意是想写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如何捐款帮助老归侨度过难关。
我去了以后,发现了另外一个细节,就是老归侨的家人都送进了精神科医院,家里很乱。
老归侨住院期间也没人照顾。
在这种情况下,居委干部轮流去服侍老归侨一家。
我认为,从捐款的角度写太普遍,没有新意,于是我就选了居委干部这一角度,再在写的时候,把大家捐款的事一并写进去,结果被新民晚报刊登了,而且被评为当年上海市社会新闻三等奖。
5标题要别致。
通讯稿写好了,未必有人看。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量太大了,没有人有时间有耐心一篇篇新闻看过去,都是挑着看。
所以你写的新闻要想脱颖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
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别致的标题,使你的文字被读者的法眼选中。
当然,一个好的标题对文章来说,有时候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画家拿了一幅画来给《龙华社区》报投稿,那幅画是一幅风景画,但没有主题。
大家知道,没有主题的画,对普通居民来说一般是很难看懂的。
我仔细看了以后,发现,画面中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
所以,在刊登的时候就想给他添一个主题,起初的时候想用“搀扶”为标题,用了以后觉得没有诗情画意,就改为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结果,画家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说,这样一来把画的主题就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次,是世博会前夕,妇联搞了一次摄影比赛,一位居民送了一幅摄影作品给我看,照片上是一位电工正在中国馆前安装路灯,我灵机一动,给照片取了一个主题,“我为世博增光”,增光用引号引起来,实际上就是谐音,结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END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题文一致。
有很多人的标题和文章是不对应的,就是说标题是标题,文章是文章,两者毫无关系。
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人人都想把标题设置的更好,而在设置标题的时候,脱离了文章的主题。
比如说,街道曾经有这么一篇通讯,是写街道市政管理方面的。
文章内容是写街道拆了多少违章,种了多少绿化等等。
结果他的标题是“传承千年文化,打造魅力龙华”。
文章通篇读下来,我没有看到半点文化。
但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应景的标题,因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加强文化建设”。
显然这个标题是题不对文的。
要易读易懂。
标题不要太晦涩难懂,因为读者是普通大众,不是专家学者,太晦涩太难懂就偏离了新闻普众性的要求。
有些人喜欢表现自己有文化,有学问,故意在标题上拽一拽,用一些难懂的不常见的生僻字或冷僻的诗文。
当然,不是说是文不能用做标题,是不能用冷僻的诗文。
我记得十年前,我还在当老师的时候,我们一个办公室的十五位老师(包括语文老师),没有人看懂当时上海教育报的一篇新闻的标题(具体的标题我已经忘记了,但这件事记得很清楚),这样的标题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取。
我对这种现象用时髦的话来说,叫装。
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来当做标题。
所谓有表现力,就是只要一看标题就会令人内心产生激动、感动、愤怒、讨厌等心理反应。
比如说,韩寒早年写的文章《穿着棉衣洗澡》,这个标题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听起来就让人好奇,觉得穿着棉衣洗澡,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吸引读者去读这篇文章;还有以前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样的标题,一听就让人揪心;前几天解放日报的《医疗过度:
一次心脏病就装了7个支架》,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