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来代替后浇带新.docx
《整理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来代替后浇带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来代替后浇带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来代替后浇带新
关于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的函
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东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研究院
我公司承建由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济适用住房项目,。
由于该工程面积大(建筑面积10.45万m2),工期紧(地下室按业主要求提前在2016年2月8日前(春节前)前投入使用)。
所以对整个工程进度我司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和编排,发现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对完成工期有直接影响。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设置了四条后浇带,在底板、负三层、负二层和首层垂直对其,各层贯通,并应在混凝土施工后60天才可封闭,宽度为1m,具体部位为:
1、A栋和附楼之间:
①~⑫轴交X轴偏南5.3m;
2、附楼和B栋之间:
①~⑫轴交S轴偏南1.9m;
3、B栋和附楼之间:
①~⑫轴交L轴偏南3.9m;
4、A栋和附楼之间:
①~⑫轴交G轴偏南2.3m。
由于是后浇带,因此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后60天才可封闭。
与工期总体进度要求相矛盾,而且在地下室底板设置后浇带给地下室渗漏也带来了隐患。
因此我司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各地的案例建议地下室结构将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降低地下室渗漏机率、缩短施工周期。
一、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增设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依据:
1、根据住建部2009年6月16日颁布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第4.0.3、4.0.4、4.0.5、4.0.6条规定可以以设置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
同样可以满足混凝土对温度收缩应力的要求。
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3条:
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
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非沉降后浇带可在两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28d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待两侧混凝土中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再浇筑。
膨胀加强带一般按照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设置。
膨胀加强带宽度宜为2m,应在其两侧用密孔钢(板)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
膨胀加强带分为连续式、间歇式与后浇式三种形式。
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4条:
应根据结构长度,按表4.0.4选择构造形式和浇筑方式。
膨胀加强带之间的间距宜为30m~60m.条文说明:
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设计。
补偿收缩混凝土基本能够补偿或部分补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因此与一般混凝土相比,用于释放变形和应力的后浇带可以提前浇筑,为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应该在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下再浇筑后浇带。
后浇带详细构造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的第5.2节的要求。
采用普通混凝土施工时,关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的规范要求也不相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该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在条文说明中认为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个月后施工比较合适。
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由于可以补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根据大量的工程实例,28d可以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旨在提高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的技术措施。
施工中采用膨胀加强带的目的是代替后浇带,进一步简化施工工艺,所以一般设置在后浇带的位置。
为了有效发挥膨胀效果,增加长度方向的膨胀绝对量,所以其宽度应该比后浇带更宽一些;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抗”的措施,在连续施工的混凝土结构中,为提高其抵御收缩应力的能力,增设一些附加钢筋。
膨胀加强带的结构与后浇带基本相同,但是在较厚的板中,一般不用设止水带。
图4.0.3-1、图4.0.3-2和图4.0.3-3是工程实践过程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部分节点构造示例,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更合理的构造形式。
其中图4.0.3-1、图4.0.3-2和图4.0.3-3是板式结构中三种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
图4.0.3-1是连续浇筑混凝土时的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2是与先浇筑混凝土相接时采用的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3是一种类似于后浇带的后浇筑方式,除大体积混凝土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外,一般可以在浇筑完两侧膨胀混凝土的任何时候回填浇筑。
墙体一般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7d~14d后回填浇筑。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有“抗”与“放”两种措施。
设膨胀加强带方式属于“抗”,后浇带或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方式属于“放”,同时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膨胀加强带体现了“抗”与“放”的结合。
对于地下结构及较薄的构件,以“抗”为主较为有利;对于地上结构及厚大构件,结合采用“放”的措施较为妥当。
表4.0.4 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方式和构造形式
图4.0.3-1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
1——补偿收缩混凝土;2——密孔钢丝网;3——膨胀加强带混凝土
图4.0.3-2 间歇式膨胀加强带
1——先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2——施工缝;3——钢板止水带;4——后浇筑的膨胀加强带混凝土
5——密孔钢丝网;6——与膨胀加强带同时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图4.0.3-3 后浇式膨胀加强带
1——补偿收缩混凝土;2——施工缝;3——钢板止水带;4——膨胀加强带混凝土
3)《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5条 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补偿收缩混凝土应采用双排双向配筋,钢筋间距宜符合表4.0.5的要求,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表4.0.5 钢筋间距
b附加钢筋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屋平面形体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和凹角处的楼板、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体浇筑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宜加强配筋。
2)在出入口位置、结构截面变化处、构造复杂的突出部位、楼板预留孔洞、标高不同的相邻构件连接处等,宜加强配筋。
条文说明:
补偿收缩混凝土主要用于避免或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裂缝,并不承担提高承载能力的任务,所以配筋率按现行设计规范取值。
改善配筋方式,分散配筋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膨胀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一些薄弱部位增设附加钢筋,能够发挥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效果,抵御有害裂缝的产生。
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而言,均衡配筋可以保证在需要补偿收缩的部位产生均匀有效的膨胀,因此强调在全截面双层配筋。
4.0.6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用于地下结构或水工结构的结构自防水时,在施工保证措施完善的前提下,迎水面可不做柔性防水。
条文说明:
补偿收缩混凝土用于地下工程防水是其最重要的技术特点,不仅能够提高防水能力,而且可以节约柔性防水材料、缩短工期,因此是一种节能节材的优质建筑材料。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集结构承重——防水于一体的抗裂防水材料,国外称其为不透水混凝土,根据《UEA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工法》YJGF22-92以及众多地下室和水池的工程实践提供的范例和经验,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不做外防水。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寿命远比柔性防水长,只要严格施工,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完全可以达到结构自防水的效果,并且具有防水与建筑结构寿命相等的优点。
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补偿收缩混凝土有显著的裂缝“自愈合”能力,对因施工不当产生的微小裂缝,即使一些渗水的裂缝,在水养护一段时间后,由于膨胀性水化产物堵塞裂缝可以将断裂的两个表面胶接为一体,这个性质对地下防水工程非常有益.
2、根据王铁梦教授著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第7.9、7.10条的阐述完全可以取消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来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
3、按照《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0.5条对配筋的要求,查阅本工程所设计的楼板配筋只要在加强带处增设适当的水平温度筋完全可以满足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要求。
二、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增设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的基本原理:
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超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可以利用UEA(HEA)混凝土外加剂补偿收缩的原理,采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
UEA(HEA)混凝土膨胀剂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其主要成分是无机铝酸盐和硫酸盐。
水化后生成膨胀结晶体—水化硫铝酸钙,这种产物能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能,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0.2~0.7MPa的预应力,它能抵消或部分抵消由混凝土干缩、蠕变及温度等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在混凝土超长结构中,根据混凝土水平法向力σx分布曲线,设想在应力量大地方施加较大的膨胀应力σc,而在两侧施加较小的膨胀应力,全面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可控制有序裂缝的出现,从而取消后浇带。
三、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措施
(一)膨胀加强带的设置膨胀加强带一般设置在原设计后浇带的位置。
为了有效发挥膨胀效果,增加长度方向的膨胀绝对量,所以其宽度应该比后浇带更宽一些,膨胀加强带宽度通常宜为2m。
(二)、膨胀加强带做法
膨胀加强带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在膨胀加强带两侧用密孔钢丝(板)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之间,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上。
2)带内增设10 %~15 %的水平温度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上,水平温度钢筋垂直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进行分布,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2. 0 m ,并固定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上。
3)带内采用设计强度等级比相邻非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带内膨胀剂的掺量比带外高2%。
(带内混凝土外掺12 %(占胶凝材料总质量),带外全楼面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0 %(占胶凝材料总质量))。
从而提高最易开裂部位的混凝土的膨胀率,消除该部位混凝土内的拉应力,避免开裂。
4)本工程膨胀加强带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带内混凝土外掺12 %(占胶凝材料总质量) 膨胀剂,比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高2 %(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0 %) 。
附图:
5)根据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屋面膨胀加强带应选用间歇式施工方法施工。
(三)、 膨胀加强带施工要点
1配合比
1.1原材料
(1)水泥:
强度等级不小于32.5,本工程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
(2)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6~2.9,含泥量小于1%;
(3)石子:
5mm~31.5mm 连续级配碎石或碎卵石,含泥量小于1%;
(4)粉煤灰:
二级分选粉煤灰;
(5)膨胀剂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的规定。
膨胀剂应单独存放,并不得受潮,不得与水泥等其他材料混放。
本工程拟选用UEA(或HEA)混凝土外加剂。
1.2UEA(或HEA)泵送混凝土要求
(1)坍落度:
出机坍落度16cm~18cm,经1h后为14cm~16cm,以满足泵送要求;
(2)凝结时间:
4h~6h;
(3)限制膨胀率:
水养14d,膨胀率大于0.03%;1.3UEA(或HEA)设计参数
(4)胶凝材料总质量:
B=C+UEA(或HEA)+FA(C为水泥、UEA(或HEA 为防水剂、FA为粉煤灰)。
(5)带内UEA(或HEA)掺量:
UEA(或HEA)=UEA(或HEA)/B=12%。
混凝土配合比经过试配合格后才能使用,并按JC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技术规程标准执行。
1.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设计所需要的强度、膨胀性能、抗渗性、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要求。
配合比设计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进行。
2 混凝土的拌制与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和混凝土搅拌站对使用的输送和计量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现场加强管理,有明确的生产记录,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1)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
(2) 定期校验计量设备,水泥、粉煤灰、用水量、UEA(HEA)、减水剂计量误差不得超过±1%,石子不得超过±2 %。
(3)投料顺序为:
砂、石、水泥、UEA(HEA)、粉煤灰、水,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 s~60 s。
(4)由于砂、石材料的含水率经常变化,因此拌和混凝土应以坍落度为准,施工现场严禁更改配合比所设计的含水量。
(5)现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留取混凝土试块。
3 浇筑和养护
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
a、浇筑前应制定浇筑计划,检查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部位应清理干净。
b、 当施工中遇到雨、雪、冰雹需留施工缝时,对新浇混凝土部分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出现混凝土已硬化的情况时,应在其上铺设30mm~50mm厚的同配合比无粗骨料的膨胀水泥砂浆,再接着浇筑混凝土。
c、超长的板式结构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时,应根据所选膨胀加强带的构造形式,按规定顺序浇筑。
本工程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浇筑前,应将先期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充分湿润。
d 、水平构件应在终凝前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三次抹压。
2)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
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4d.对水平构件,常温施工时,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铺湿麻袋等方式。
b、在冬期施工时,构件拆模时间应延至7d以上,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再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
四、根据以上依据及及采取以上措施完全可以以增设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
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达到无缝施工是一种新工艺。
该工艺有以下优点:
(1)结构受力合理。
(2)取消后浇带,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对于有防水要求的结构砼,提高了其整体防水性能。
(3)简化施工工序,缩短工期。
后浇带一般需经40-60天才能回填,采用本技术减少了施工对后浇带处理这一繁琐的环节,大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4)解决了后浇带施工缝处常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
表6.0.2 每立方米混凝土膨胀剂用量
以上建议及措施请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尽快研究答复,以便我司有计划的安排施工,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物品质生理生化与检测技术试题
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姓名:
马尚宇学号:
S2009180
一、名词解释或英文缩写
1.完全蛋白质与不完全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
completeprotein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即为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
incompleteprotein不含有某种或某些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2.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processingquality包括磨面品质(一次加工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
磨面品质指籽粒在磨成面粉的过程中,对面粉工艺所提出的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
食品加工品质指将面粉加工成面食品时,给类面食品在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对小麦品种的籽粒和面粉质量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及对这些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
营养品质:
nutritionalquality指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对人(畜)营养需要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包括营养成分的多少,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和平衡。
3.氨基酸的改良潜力
(氨基酸最高含量-平均含量)/平均含量×100
4.简单淀粉粒和复合淀粉
简单淀粉粒:
小麦、玉米、黑麦、高粱和谷子,每个淀粉体中只有一粒淀粉称为简单淀粉粒。
复合淀粉:
水稻和燕麦中每个淀粉质体中含有许多淀粉粒,称为复合淀粉粒。
5.淀粉的糊化作用和凝沉作用
糊化作用:
淀粉粒不溶于冷水,若在冷水中,淀粉粒因其比重大而沉淀。
但若把淀粉的悬浮液加热,到达一定温度时(一般在55℃以上),淀粉粒突然膨胀,因膨胀后的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就变成粘稠的胶体溶液。
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也有人称之为α化。
淀粉粒突然膨胀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又称糊化开始温度。
凝沉作用:
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
6.可见油脂和不可见油脂
可见油脂:
经过榨油或提取,使油分从贮藏器官分离出来,供食用或食品加工等利用的
油脂,如花生油,菜籽油等。
不可见油脂:
不经榨取随食物一起食用的油脂,如米、面粉、肉、蛋、乳制品等含有的油脂。
7.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己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它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
是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必依靠食物供应的脂肪酸,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8.沉淀值和降落数值
沉淀值:
sedimentationvalue小麦在规定的粉碎和筛分条件下制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悬浮液,经固定时间的振摇和静置后,悬浮液中的面粉面筋与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在酸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形成絮状沉积物,然后测定该沉积物的体积,即为沉淀值。
降落数值:
fallingnumber指一定量的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和水的混合物置于特定黏度管内并浸入沸水浴中,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搅拌混合物,并使搅拌器在糊化物中从一定高度下降一段特定距离,自黏度管浸入水浴开始至搅拌器自由降落一段特定距离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s)即为降落数值。
降落数值越高表明的活性越低,降落数值越低表明α-淀粉酶活性越高。
9.氨基酸化学比分和标准模式
氨基酸的化学比分:
食物蛋白质(Ax)中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等量标准蛋白质(Ae)中相同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即为化学比分。
标准模式:
FAO/WHO根据人体生理需要在100g优质蛋白中氨基酸应该达到的含量(g)。
10.面筋和面筋指数
面筋:
wheatgluten面粉加水揉搓成的面团,在水中反复揉洗后剩下的具有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主要成份是谷蛋白和醇溶性蛋白,是小麦所特有的物质。
面筋指数:
优质面筋占总面筋的百分比。
代表了面筋的质量,与面团溶张势,与拉伸仪的拉伸面积和面包体积都显著正相关,面筋指数低于40%和高于95%都不适合制作面包。
二、简答题
1.简述品质测试中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精密度越高。
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精密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
但不能绝对认为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因为系统误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没有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
可以说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当已知或可以推测所测量特性的真值时,测量方法的正确度即为人们所关注。
尽管对某些测量方法,真值可能不会确切知道,但有可能知道所测量特性的一个接受参考值。
例如,可以使用适宜的标准物料或者通过参考另一种测量方法或准备一个已知的样本来确定该接受参考值。
通过把接受参考值与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水平进行比较就可以对测量方法的正确度进行评定。
正确度通常用偏倚来表示。
2.简述作物品质的控制因素、制约因素和影响因素。
作物品质的控制因素主要是生物遗传(遗传因素)、品种特性(非遗传因素)等。
作物品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栽培(土壤结构和耕作栽培方法)、气候(降雨和数量、光照度和温度)等。
作物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病虫害(锈病、腥黑穗病、根腐病和赤霉病)、收获(收获延后、收获期雨淋、热损伤)、贮藏(霉变、虫蛀)等。
3.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质电泳各用什么方法,简述主要步骤。
麦谷蛋白电泳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SDS-PAGE技术。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是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而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集团。
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只取决与分子大小。
主要步骤如下:
样品提取制胶电泳(恒流)检测(染色、脱色和保存)
(1)样品提取
①从待测的小麦样品中取一粒种子,用样品钳夹碎,倒入已编号的1.5ml离心管中,在管上标明重量,待测。
②按1:
10的比例加入50%异丙醇提取液(mg:
μl),在60-65℃水中水浴20-30min。
③第一次水浴后。
取出离心管,放置在室温条件下提取2h,期间振荡几次。
④将离心管1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再按1:
10比例加入50%异丙醇提取液进行第二次水浴。
⑤第二次水浴后,室温下提取2h,1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⑥按1:
7的比例加入HMW-GS样品提取液,搅拌均匀,至于60-65℃水浴2h,中间振荡1-2次。
⑦提取液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4℃冰箱保存备用。
(2)制胶
①擦板:
先用自来水将板的正反面洗净擦干,然后用酒精和Repel试剂将玻璃板内面擦拭干净。
②封槽:
将玻璃板底部先用凡士林封住,擦干净后再用橡皮膏粘紧。
③灌胶
第一步:
按分离胶贮液所需比例配分离胶,然后灌胶,将板倾斜一定角度防气泡出现,灌完分离胶立即在胶的表面加正丁醇压平。
第二步:
待分离胶与正丁醇之间形成明显界限后,用滤纸吸出正丁醇,把配好的浓缩胶倒入分离胶上面,灌胶后立即插入样品梳。
(3)加样
①10000rpm,10min离心备用样品液
②待浓缩胶交联后小心取出样品梳,用弯管注射器迅速冲洗样品孔2-3次,所用冲洗液为稀释1倍的电极缓冲液。
③样品孔内加电极缓冲液,用50μl微量注射器点样,每样品孔内加8μl样品提取液,两端加标准样品。
(4)电泳将玻璃板装入电泳槽,对于16×20cm玻璃板,在恒流条件下电泳14h。
红线插电源正极,黑线插电源负极。
(5)染色
电泳完毕,把浓缩胶切去,用充分吸水蓬松的毛笔在胶的一角小心挑起,靠重力作用小心取下胶板,放入塑料盘内,加入400ml10%三氯乙酸染色液和10ml考马斯亮蓝。
(6)脱色、照相
将染过色的胶放在自来水中脱色即可,脱色时间越长,蛋白带越清晰。
醇溶蛋白电泳使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A-PAGE电泳。
其原理如下:
A-PAGE电泳使用相同孔径的凝胶、相同缓冲系统的样品缓冲液,为连续电泳,只用分离胶,不用浓缩胶,使用恒压电泳。
主要步骤如下:
样品提取制胶加样电泳染色脱色保存
A-PAGE电泳时,样品称重夹碎放入0.5ml的离心管中按1:
5的比例加入提取液,振荡提取。
电泳时,采用恒压500v,恒温15-18℃电泳。
电泳时间一般为45-55min,时间的确定为甲基绿迁移至底板所需时间的4倍。
,染色需要过夜,脱色时使用蒸馏水脱色。
连接电源时,接线与SDS-PAGE电泳接线相反,电泳槽黑线(负极)连接电泳仪正极,红线连接电泳仪正极。
4.简述A、B、C型淀粉粒的形成过程。
A型和B型淀粉粒在发育时,子粒中先形成A型淀粉粒,而后再形成B型淀粉粒,不论A或B型淀粉粒,在其发育的过程中,都是首先形成小淀粉粒核,随后淀粉分子在核表面的沉积形成成熟淀粉粒。
在花后4d或之前,最初的球形淀粉粒开始在淀粉体中形成,并成为A-型淀粉粒的核,核再通过葡聚糖聚合体的逐步积累而生长,最终形成A-型淀粉粒。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