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246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docx

完整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卷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

读2007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高于北方B.第二阶梯高于第三阶梯

C.东部低于中部D.安徽高于湖南

解析:

读图可知,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低碳区和相对低碳区,而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相对高碳区。

因此,南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答案:

A

2.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B.能源需求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D.环境承载力高

解析:

乙省为广东省,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较低,所以该省成为低碳区。

答案:

A

3.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技术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解析:

甲省为山西省,油气储量少,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影响较小;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该省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煤炭产业链的延伸虽然有助于提高附加值,但也有可能加重环境污染;随着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

C

  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读我国a、b两经济区(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a、b两经济区(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有利于三大经济区(带)的合作,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有

①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力度 ②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与互惠互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自然资源、人口的均匀分布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④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中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图中a、b两经济区,横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但不能加强中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应该是东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也不可能均匀分布。

答案:

A

5.下表为图示地区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Q”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和与海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分别是

   地区

Q

地区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

广东

1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

广西

0.42

1

0.84

0.92

0.85

0.91

0.92

0.71

0.91

云南

0.27

0.84

1

0.89

0.69

0.77

0.66

0.54

0.60

贵州

0.47

0.92

0.89

1

0.91

0.94

0.89

0.69

0.75

四川

0.76

0.85

0.69

0.91

1

0.96

0.93

0.88

0.71

湖南

0.58

0.91

0.77

0.94

0.96

1

0.94

0.82

0.74

江西

0.54

0.92

0.66

0.89

0.93

0.94

1

0.81

0.88

福建

0.82

0.71

0.54

0.69

0.88

0.82

0.81

1

0.61

海南

0.32

0.91

0.60

0.75

0.71

0.74

0.88

0.61

1

  A.滇 桂B.闽 粤C.湘 川D.琼 赣

解析:

根据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可知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一定是数值小的省,为云南(滇);与海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一定是数值大的省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答案:

A

  西气东输管道通过了我国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沿线地貌单元交错、地质条件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是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

由于管道施工、伴行道路的建设等对原始地貌及植被的破坏,会对管道沿线的水土流失起到加剧作用,因此,管道沿线的水土保持任务十分艰巨。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经过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轮南至哈密段B.嘉峪关至武威段

C.靖边至临汾段D.郑州至南京段

解析:

靖边至临汾段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C

7.根据管道沿线所经地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式和防汛固沙工程措施。

下列措施适宜在新疆推广的是

A.草方格固沙B.修建截水墙、挡土墙

C.修建排水沟D.浆、干砌石结构的护坡

解析: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新疆地区以沙漠和草原景观为主,因此为防止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适宜采用草方格固沙的工程措施。

答案:

A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Ⅰ所示甲、乙、丙、丁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Ⅱ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Ⅱ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Ⅰ所示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解析:

根据图Ⅱ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Ⅱ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乙地。

答案:

B

9.治理图Ⅱ所示地区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C.禁止放牧D.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

图Ⅱ所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导致的。

因此,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是合理的措施。

该地区自然植被为草原,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禁止放牧不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应为合理放牧。

答案:

B

  读黄河三角洲钓口地区1986~2004年海岸线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区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解析:

此处地处于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高,干旱季节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极易出现土壤盐碱化。

答案:

C

11.影响图示地区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C.河流流量大减D.人为破坏大堤

解析:

海岸线明显后退,说明泥沙淤积数量减少。

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所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影响该地海岸线变迁。

答案:

B

  渭干河流域位于天山山脉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水量较大的河流之一。

该流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全靠灌溉,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

读渭干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四县,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

A.拜城B.新和C.库车D.沙雅

解析:

新和县位于山前冲(洪)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有渭干河流经,且渭干河在新和县上游汇集了众多支流,径流量较大,加之夏半年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条件最好。

答案:

B

13.渭干河曾经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但目前已无水流入塔里木河中。

推测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大幅度减少,蒸发旺盛B.地质灾害频繁,河水下渗量增加

C.水利设施的修建,过度引水D.人们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渭干河流域位于气候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结合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征可判断,导致渭干河目前没有汇入塔里木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剧,水库及引水设施的修建、大量引用河水致使渭干河干涸,以及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存在渠系严重渗漏、大水漫灌、工农业生产单位耗水量偏高等问题。

答案:

C

  区域城市规模(通常指某类城市人口总量)分布主要有三种模式:

首位分布模式(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比起其他相邻位次城市的差距大得异乎寻常的分布)。

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即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

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是过渡分布模式。

读图,完成14~16题。

14.根据材料和图分析,首位分布模式、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和过渡模式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甲、丙、乙D.乙、甲、丙

解析:

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最大的是乙,因此乙表示首位分布模式;而甲图中,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因此甲表示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则丙表示过渡模式。

答案:

D

15.区域城市规模分布为乙模式的国家,其位序为“1”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是

A.城市交通拥挤B.城市劳动力缺乏

C.城市空心化D.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解析:

位序为“1”的城市人口规模远大于位序为“2”的城市,说明该地区人口过度集中在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易出现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答案:

A

16.丙模式

A.位序前三位城市规模差异较小B.城市化水平较低

C.人口集中在位序第1位的城市D.无“城市病”问题

解析:

丙模式中,位序1、2、3的城市人口规模差距较小,通过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其他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

A

  鹤岗是一座老工业基地,也是欠发达地区,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其自身发展也处在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2011年鹤岗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的支持给鹤岗注入了活力,“抢抓新机遇,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成为鹤岗重铸辉煌的当务之急。

据此完成17~18题。

17.鹤岗市的优势资源是

A.铁矿B.有色金属矿C.煤炭D.铜矿

解析:

鹤岗市是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城市,煤炭资源丰富。

答案:

C

18.鹤岗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兴建工业园,压缩农业生产B.禁止开采资源以减少污染

C.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D.扩大资源开采和深加工,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

鹤岗市工业园要适度,不会大规模建设,为了保障粮食生产也不会压缩农业生产。

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不能禁止,也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要有计划地开采。

可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

C

  读小明用三种电脑软件绘制的台湾岛地形图,完成19~20题。

19.小明与同学一起利用1992~1994年间绘制的1∶50000土地利用调查图和2005年拍摄的卫星遥感图,分析台湾某城市土地利用的变迁趋势。

他们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B.RSC.GISD.数字虚拟技术

解析:

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是GIS的功能。

答案:

C

20.小明他们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的初步结果如下。

这些初步结果中,可信的是

①道路的面积减少约10% ②耕地减少约4% ③建设用地增加约15% ④林地变化较小,河流、湖泊等水体面积大致未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耕地可能被占用,成为建设用地,道路会增加,所以道路减少是不可信的。

答案:

B

  右图为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卫星云图照片。

读图,完成21~22题。

21.获取该云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B.GPS

C.RSD.WPS

解析:

获取该云图主要是卫星遥感,为RS技术。

答案:

C

22.GIS技术在该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救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选项能够借助GIS技术实现的是

①预测该天气系统精确的发生次数 ②预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 ③预测该天气系统的影响范围 ④预估该天气系统造成的损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该灾害性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发生的次数受多种因素影响,GIS技术目前很难做到精确预测发生的次数。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4分)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和A地区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1月均温

7月均温

土层冻结期

年降水量

A地区

-20℃

21℃

8个月

600毫米

(1)简述乙图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

(2)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②河流

(3)写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两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

答案: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分)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

(2分)

(2)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2分)

春汛和夏汛(2分)

②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1分)

无明显汛期(1分)

  (3)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2分)

共同点:

商品农业、现代农业、密集农业。

(答出两点即可,2分)

24.(15分)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能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花江示范区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分布面积达88.07%,曾经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岩石裸露面积高达80%以上。

1997年森林覆盖率面积只占示范区3%,水土流失面积占80%,基本上无农业生产条件,仅靠石缝中浅薄的土壤进行原始耕作;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石漠化程度高,山高坡陡,无水资源赋存条件。

(1)分析花江示范区石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分析花江示范区基本上无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原因。

(3)说出甲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4)试提出打造“生态化”宜业、宜居的贵安新区的合理性措施。

答案:

(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秋季;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崎岖不平,山高坡陡。

(4分)

(2)山地多,平地少,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地表水相对缺乏;土层薄,土壤贫瘠。

(3分)

(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地面沉降、环境污染等。

(4分)

(4)新区规划与建设应融入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谐协调布局各功能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任答四点,合理即可,4分)

25.(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涪江为嘉陵江的支流,涪江流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

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

涪江流域物产丰富,上游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下图为涪江流域示意图。

(1)说明该地区资源构成的主要种类。

(2)涪江流域中游河段(江油至遂宁段)是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地区之一。

试分析原因。

(3)简述涪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充足的热量资源和生物资源。

(3分)

(2)中游地区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历史悠久,人口和城市集中,经济较发达,水利建设投资大。

(6分)

(3)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4分)

2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双转移”是广东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

下图是广东产业转移示意图。

(1)说出广东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据此概况产业转移具有的规律。

(2)雷州半岛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60~70公里,地形起伏和缓,近90%的面积为海拔20~30米的台地和冲积平原,年降水量在1400~1800mm之间,但干旱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试分析其缺水的原因。

(3)东海岛面积286平方公里,拥有世界罕有的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深水大港的地理条件,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中,东海岛重点发展钢铁、石化及其下游产业。

试分析东海岛发展相关产业的区位条件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方向:

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

规律:

由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低的地区转移。

(4分)

(2)面积小,河流流程短(且独流入海);地势低平,蓄水困难;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入海径流多;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现有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低。

(4分)

(3)区位条件:

工业用地充足;岸线长,航道深,通航条件好(有利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产品市场广阔。

(3分)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工业经和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差距。

(任答三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