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精选.docx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精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精选
政治必修3大题总结
1.辨析: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不重要。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门类。
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
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2010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十二五”各项规划的编制之年,文化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包含其中。
2010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目前,中央各部门先后组织专家学者与规划编制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召开各种座谈会,热议“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方向。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竞争力,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③文化塑造人生,健康的文化产业发展能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材料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
材料二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次由英文版翻译成中文,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
这部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读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读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4.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5.辨析:
中国文化创新的出路在于全面向西方学习。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世界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因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因此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⑤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⑥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6.有人认为:
“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该加以抛弃。
”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这要求我们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③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④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创新就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⑤加强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⑥总之,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7.野外的猩猩会依靠它们的智力“发明”复杂的取食技术,有的时候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从而得到其他大部分雨林居民得不到的食物。
和“发现”新事物相比,它们更精于彼此模仿、相互交流,从而形成独特的群体生活。
在不同的地方,猩猩会使用不同的筑巢技术,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抓握食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冬天,它们常去泡温泉,为对方捉虱子。
结合材料思考,上述现象是文化现象吗?
为什么?
不是。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猩猩的行为仍然出于它们的本能,不具有人的实践的特征,所以材料中所展示的各种现象不属于文化。
8.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都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情感,都是全人类的财富。
9.1964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一封信上,批注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个字。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文化创新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守旧主义”。
这就是“古为今用”。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面对外国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封闭主义”。
这就是“洋为中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于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就要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10.材料一根据西班牙某基金会于2007年在中国居民中所做的调查:
中国人对西班牙的了解非常之少。
同样的,西班牙人对中国人也缺乏了解。
为促进中西交流,两国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材料二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
《周易》、《老子》、《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
18世纪,欧洲近代的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中国,掀起“西学东渐”的热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结合材料谈谈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中西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文化间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沟通,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两国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各自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无论是“东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都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创新。
11.材料一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及相关服务的总产值已经突破40000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在美国,这个数字是9000亿美元,占社会总产值的30%以上。
美国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传播在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
材料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元老艾伦·杜勒斯曾说过:
“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
”“通过电视和电影院中的广告节目、连环漫画、杂志广告,美国公司对墨西哥底层普通百姓思想的影响,毫无疑问,比墨西哥政府和墨西哥教育制度的影响更为持久。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当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②西方国家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仍然处于优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差距仍然明显。
我国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渗透的背后是文化霸权主义。
②美国企图通过强大的新闻、舆论控制力,通过电影、电视、音乐等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③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上也面临发达国家的挑战和渗透。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12.佛教是诞生于南亚地区的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异质。
在经过冲突、融合后,佛教于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实现了中国化。
此后,中华文化形成以儒教为主体,儒、道、佛三教并存,三教合流的态势。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以及增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佛教传入中国后,正是由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所以能够与儒、道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1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是担心,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流失?
集体主义是否必要?
协作的精神是否弱化?
汶川一震,涤荡了我们心头的尘埃,震醒了人们内心的信念。
它让我们看到,美德仍在,传统没丢。
“5·12”,像一块巨型磁铁,凝聚起共御天灾的合力;“5·12”,也像一面特殊的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请回答: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含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意义: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和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团结起来、自强不息,最终经受住了巨大的挑战。
14.材料一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俄罗斯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
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1)材料一中反映了各国共同注重什么精神的教育?
对我国而言为什么要弘扬这一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各国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15.当前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现象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辨析:
当代中国,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
题目看到了这一点。
②但是,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导致产生落后文化的重要原因。
③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也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加剧。
④所以,题目的判断是片面的。
1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请回答:
什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7.一位在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人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有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他在信中这样说: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上过高中或读过大学的人枪杀并焚烧。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的请求是:
请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度教育但却像文杰曼那样的屠夫。
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科学文化修养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②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③人们的道德素质不是自然提高的,道德修养也不是随着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而自然提高,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加强自身修养的途径来提高;道德修养重在自律和自我反省,如果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材料中一些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却从事法西斯暴行,就在于深受法西斯主义思想毒害,思想道德扭曲,乃至丧失人性。
④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对你有何启示?
(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这启示我们,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
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19.近年来,一股传统文化热潮正在神舟大地涌动。
祭孔大典举办规模不断扩大、与日俱隆;《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于丹《〈论语〉心得》等国学书籍热销;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孔子研究院和国学院,《儒藏》等国家图书工程开始编撰;孔子学院不仅传播汉语,也把中华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在民间,少儿读经班、国学班不断涌现,传统服饰在北京、上海、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青年人中受到追捧······这一切都表明,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请思考:
我国出现传统文化“热”的原因是什么?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我国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热适应了这一要求。
④传统文化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⑤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煤对传统文化作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⑥传统文化借助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从过去为少数人掌握,到今天走入大众文化的领域,为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求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的意义。
①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
②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1.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于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有人说,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红色旅游”是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方式。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都有哪些突出表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2)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井冈山斗争中,无数革命者为崇高理想而浴血奋战。
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
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自身的言行树立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体现了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的完美结合。
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2.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持续创新绝不是一件易事,这更使得迪斯尼的成功充满神奇的色彩。
迪斯尼公司不是在用“砸碎一个旧世界”的思路来引导整个公司持续创新,而是有一个系统化的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指导员工,不断进行5%的改进与改良,以此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