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766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docx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种类及措施

2.1裂缝产生原因

2.2裂缝种类

2.3防止裂缝措施

2.3.1控制混凝土浇捣温度的措施

2.3.1.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方法

2.3.1.2改善混凝土配比

2.3.1.3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2.3.1.4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2.3.1.5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2.3.2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2.3.3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

3大体积混凝土浇捣

3.1确定混凝土浇筑流程原则

3.2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

3.3混凝土输送及泵送要求

3.4混凝土的浇捣要求

3.5混凝土二次振捣要求

3.6混凝土表面收头要求

3.7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3.8混凝土试块制作要求

4混凝土测温点的布置

5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我国尚无严格规定,一般值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

小边尺寸在1米以上的结构。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有过规定:

“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因为结构平面尺寸过大,基础约束强,基础的温度应力愈大,易产生裂缝。

我国的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允许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种类及措施

2.1裂缝产生原因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从施工角度主要是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存在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使其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温度应力。

一旦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即出现裂缝。

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如下: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

混凝土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越大,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越不利。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条件的影响。

外部约束应力是占主导地位。

减弱约束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手段。

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

混凝土内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收缩。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如受到约束,则产生温度应力。

2.2裂缝种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种:

1)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使得混凝土温度上升,但混凝土由于内外散热条件不同,使得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造成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

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裂缝。

2)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温度逐渐降低时,由于降温变形加上混凝土内多余的水份蒸发引起的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产生拉应力。

当应力大于混凝土此时的抗拉强度时产生贯穿裂缝。

2.3防止裂缝措施为了控制裂缝的开展,应着重从控制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改善约束程度和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2.3.1控制混凝土浇捣温度的措施

2.3.1.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方法

自约束裂缝控制计算:

现浇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中心温度高,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温度低,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收缩时,外部混凝土质点与混凝土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约束,使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到自约束产生压应力。

σt=1×E(t)×α×ΔT1

3×(1-ν)σc=2×E(t)×α×ΔT1

3×(1-ν)

E(t)=Ec×(1-e-0.09t)

式中:

σt、σc──分别为混凝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N/mm2);E(t)──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α──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1/℃)ΔT1──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ν──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0.20。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由上式计算的t如果小于该龄期内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则不会出现表面裂缝,否则则有可能出现裂缝,同时由上式知采取措施控制温差△T1就有可有效的控制表面裂缝的出现。

大体积混凝一般允许温差宜控制在20℃-25℃范围内。

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施工似采取的施工方法,裂缝控制方法,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和已知施工条件,先计算混凝土的最大水泥水化热温升值,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通过计算,估量混凝土浇筑后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缩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厚度大于1m)贯穿性或深进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造成的。

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二维时),一般用约束系数法来计算约束应力,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σ=-E(t)×α×ΔT×S(t)×R(1-νc)

ΔT=T0+(2/3)×T(t)+Ty(t)-Th

E(t)=Ec×(1-e-0.09t)

Ft(t)=0.8×ft×(lgt)2/3

式中:

σ──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2);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Δ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如为降温取负值;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长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时,△T值按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括浇筑入模温度)与当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负值,则表示降温;

T0──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

T(t)──浇筑完一段时间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h──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的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年平均气温(℃);

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一般取0.3-0.5;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当为岩石地基时,R=1;当为可滑动垫层时,R=0,一般土地基取0.25-0.50;

νc──混凝土的泊松比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Ft(t)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Ft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根据实测温度值和绘制的温度升降曲线,分别计算各降温阶段产生的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将其累计成为总拉应力。

弹性地基基础上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各降温阶段综合最大温度收缩拉应力,按下式计算:

降温时,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β×L/2)]×ΣEi(t)×ΔTi(t)×Si(t)n=i

降温时,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K=ft/σ(t)≥1.15

式中σ(t)──各龄期混凝土基础所承受的温度应力(N/mm2);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取1.0×10-5;υ──混凝土泊松比,当为双向受力时,取0.15;

Ei(t)──各龄期综合温差的弹性模量(N/mm2);(按浇筑前裂缝控制公式三计算)

Ti(t)──各龄期综合温差(℃);均以负值代入;Si(t)──各龄期混凝土松弛系数;cosh──双曲余弦函数;约束状态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

β=Cx/(H×E(t))1/2

H──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式结构的厚度(mm);Cx──地基水平阻力系数(地基水平剪切刚度)(N/mm2);

L──基础或结构底板长度(mm);

K──抗裂安全度,取1.15;

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保温法温度控制计算:

(一)保温法温度控制计算混凝土采取保温养护,是在春秋气温情况下,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延缓收缩和散热时间(即使后期缓慢地降温),使混凝土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同时降低变形变化的速度(即使缓慢的收缩),充分发挥材料的徐变松弛特性,有效的削减约束应力,使小于该龄期抗拉强度,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并超过允许界限(一般是20~25℃),已导致开始温度裂缝,而采取在混凝土裸露表面适当的覆盖材料。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

δi=0.5×h×λi×(Tb-Ta)

λ×(Tmax-Tb)

式中δi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

h结构厚度(m);

λi结构材料导热系数(W/m.K);

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W/m.k;

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Tb---混凝土表面温度(℃);

Ta---空气平均温度(℃);

K---透风系数%

(二)蓄水法温度控制计算蓄水法进行温度控制系在混凝土终凝后,在结构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由于水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因而可在一定时间内,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在20℃以内,使混凝土在预定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的抗裂强度,从面达到抗裂控目的。

(1)混凝土表面所需的热阻系数计算公式:

R=X×M×(Tmax-Tb)×K

(700T0+.28TcQ(t))

(2)蓄水深度计算公式:

hw=R×λw

式中R混凝土表面的热阻系数(k/W);

X混凝土维持到预定温度的延续时间(h);

M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系数(1/m);

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Tb---混凝土表面温度(℃);

K透风系数,取K=1.30;

700混凝土的热容量,即比热与密度之乘积(kJ/m3.K);

T0---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开始养护时的温度(℃);

T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Q(t)---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水泥的水化热(kJ/kg);λw---水导热系数,取0.58W/m.k。

底板或长墙的伸缩缝间距计算:

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

1/2

Lmax=1.5(H×Et/Cx)1/2×arch×(|at|/(|at|-εp))

εp=0.5×ft×(1+ρ/d)×10-9式中:

Lmax板或墙允许最大伸缩缝间距(m);

H板厚或墙高计算厚度或高度(m);(当实际厚度或高度H≤0.2L时,

取H即实际厚度或实际高度;当H>0.2L时,取0.2L)

L底板或长墙的的全长(m);

Et底板或长墙的混凝土龄期内的弹性模量(N/mm2);(见浇筑前

裂缝控制计算公式三)

Cx反映地基对结构约束程度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N/mm3);(查

表)

T结构相对地基的综合温差,包括水化热温差,气温差和收缩当量

温差(℃);

εp混凝土的极限变形值;

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ρ―钢筋配筋率;d――钢筋直径;

结构位移值计算计算书:

结构位移值计算公式:

U=αT×SinH×(β×X)

βCosH(β×L/2)

β=(Cx/H×Et)1/3

式中U地下结构任意一点的位移(mm);

x任意一点的距离(mm);

Cx反映地基对结构约束程度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N/mm3);

H板厚或墙高计算厚度或高度(m);

L底板或长墙的的全长(m);

Et底板或长墙的混凝土龄期内的弹性模量(N/mm2);(见浇筑前裂缝控

制计算公式三)

2.3.1.2改善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选用中低标号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使混凝土减少升温。

为此,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多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试验资料表明,在混凝土内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由于粉煤灰具有一定的活性,不但可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形,具有“滚珠效应”而起润滑

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并可增加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另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初期混凝土处于高温条件下水化作用快强度增加较快、较高;但后期,随着混凝土龄期增长,温度降低,水泥水化作用慢慢停止,后期强度增长就缓慢。

掺入粉煤灰后可改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其早期抗拉强度及早期极限拉伸值均有所降低。

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强度的龄期为90天或180天。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采用等量取代法。

对于不同种水泥,粉煤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取代水泥的最大限度为硅酸盐水泥50%、

普通硅酸盐水泥40%、矿渣硅酸盐水泥30%、火山灰硅酸盐水泥20%。

当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5cm时最大限量相应减少5%。

为了发挥水泥最有效的作用,粗细骨料有一个最佳最大粒径,宜优先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置混凝土。

石子规格上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优良的石子,可减少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泌水和水泥用量。

但当骨料粒径增大后,容易引起混凝土的离析,故需优化级配设计,施工中加强搅拌、浇筑、振捣等工作。

细骨料以采用中、粗砂为宜,可减少水泥用量。

当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为弯管和锥形管时,混凝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此时混凝土内的砂浆量不足,便会产生堵管现象。

所以在级配设计时适当提高一些砂率是必要的,但砂率过大将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满足可泵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砂率降低,尤其是对高强度混凝土。

砂石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

当砂石含泥量过大时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同时也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

因此混凝土中砂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2%以内;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

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加入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功能可分为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等14种外加剂。

2.3.1.3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使用较多的外加剂有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

减水剂分为木质素璜酸盐类、多环芳香族璜酸盐类、水溶性树脂璜酸盐类、脂肪族类。

对于普通减水剂不适合在5度以下时单独使用,对于高效减水剂不适合在0度以下单独使用。

减水剂加入量过多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对于高效减水剂则会引起泌水,故减水剂掺量应根据供货单位的推荐掺量、气温高低、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应加强初期养护。

引气剂种类有松香树脂类、脂肪醇璜酸盐类、皂甙类等,一般与减水剂混合使用,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

不适合预应力混凝土。

引气剂一般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3-5min较合适。

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含气量损失较大,故振动时间不宜超过20s。

缓凝剂种类有糖类、木质素璜酸盐类、无机盐类。

缓凝剂适用于摄氏5度以上情况。

混凝土浇捣后应及时抹压并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终凝以后应浇水养护,当气温较低时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膨胀剂的种类有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类-氧化钙类、氧化钙类。

混凝土内掺入膨胀剂后,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可在钢筋的约束下形成预压应力,可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但膨胀剂主要解决早期的干缩裂缝和中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对于后期的温度收缩是难以解决的,只有靠配筋和构造措施加以控制。

膨胀剂会使混凝土地早期水化热提高,为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其内外温差一般宜小于25摄氏度。

2.3.1.4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产生的水泥水化热,减少水泥用量,在根据结构实际承受荷载情况下(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承受的设计荷载,在较长的时间后才施加其上,只要保证28天后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复算并取得设计和质量检查部门的认可后,可采用f45,f60,f90,替代f28作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这可使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70kg/m3左右,混凝土水化热升温相应减少4-7摄氏度。

根据工程试验数据表面,同时在混凝土内掺加具有缓凝作用的粉煤灰和木质素磺酸钙28天后强度增长最佳。

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要专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证明28天后强度能继续增长。

2.3.1.5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总升温和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控制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同样很重要。

因石子在混凝土中的重量最大,而水的比热最大,故石子和水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砂次之,水泥最小。

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的有效办法就是降低石子的温度。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经运输、卸料、泵送、浇筑、振捣、平仓等工序后的温度为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得超过35摄氏度。

2.3.2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为了减少升温阶段内外温差,防止产生表面裂缝;给以适当的潮湿养护条件,使水泥水化热降温速率延缓,减少结构计算温差,防止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和产生温度裂缝。

2.3.3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

2.3.3.1合理配筋

当混凝土的底板或墙板厚度为200-600mm时,可采取增配构造钢筋,使构造筋起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配筋应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如直径为φ6-φ14的钢筋,间距为150mm。

全截面的配筋率控制在0.3-0.5%之间为好。

受力钢筋能满足变形构造要求时,可不再增加温度筋。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筋对控制贯穿性裂缝的作用较小。

但沿混凝土表面配置的钢筋提高混凝土面层降温的影响和干缩。

2.3.3.2大体积混凝土底部设置滑动层

由于边界存在约束才会产生应力,大体积混凝土底部可通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减少边界的约束影响,从而减少约束应力。

具体可通过设置底板防水层及其水泥砂浆保护层的方法设置。

2.3.3.3避免应力集中在洞口周围、变断面转角部位、转角处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会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

为此,可在空洞四周增配斜向钢筋、钢筋网片();在变断面处避免断面突变,可做局部处理时断面逐渐过渡,同时增配抗裂钢筋。

3大体积混凝土浇捣

3.1确定混凝土浇筑流程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流程,需根据工程不同的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能力以及施工场地条件和气候等因素灵活确定,其最根本的原则是尽量保持浇捣面上混凝土的连续供应,禁止出现施工冷缝。

首先需熟悉施工图纸,明确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与水平施工缝的位置和每次浇捣混凝土的分块位置,并计算每分块混凝土的大体方量。

在取得了这些方量数据后,可计算出单位长度上混凝土的浇筑的方量,然后可确定使用泵车的数量。

对于混凝土浇捣的流向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原则上为场地内部向工地大门方向。

泵车和搅拌车尽量靠近工地主要施工道路停放。

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混凝土时,应预先规定各自的输送能力、浇筑区域和浇筑顺序。

应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统一指挥。

在泵车使用方面,在现场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悬臂汽车泵。

在使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及近浇筑。

当夏季气温较高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较短,可适当增加泵车的数量,加快混凝土浇筑的速度。

3.2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

1)钢筋工程已经通过验收并且已经办好隐蔽验收单,模板已经通过验收并办好技术复核单,复核时重点应复核轴线、标高、埋件、预留孔以及模板截面尺寸等,其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4-2002的规定,如为地下室底板外墙施工缝处按设计要求布置止水带;

2)模板内垃圾全部清理完毕,模板已经浇水湿润;

3)安装已经完成所有预埋砼内的钢管;

4)已经通过项经部公司的验收;

5)已经通过监理的验收;

6)施工力量已经组织好,施工机具已经准备好,混凝土连续供应可以得到保证,已经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且记录在案。

3.3混凝土输送及泵送要求

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的特点、混凝土浇筑的方案进行布管。

管道布置时尽量减少弯头,配管线路要最短,新管要布置在泵送压力最大处。

管线应布置的横平竖直。

输送管的接头应严密,有足够的强度,并能快速装拆。

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混凝土泵送前先泵送与混凝土内除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泵管内壁。

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

同时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进行泵送。

混凝土搅拌后应及时送到浇注地点如发现有离析沁水现象,应在入模前进行二次搅拌。

在高温环境下,要注意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增加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值的估算值。

一般放大2cm左右。

一般大体积混凝土的基础向下泵送,应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开,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了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阀门。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时应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捣,收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的间隙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方量大时间长,难免会发生塞泵意外等情况。

当混凝土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防止堵泵。

当泵管堵塞时,应采取下列方法排除:

当轻微塞泵时,可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搅拌和泵送或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将混凝土击松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

如严重堵泵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出混凝土堵塞物后,方可接管。

重新泵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后,方可拧紧街头。

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应正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应及时告知混凝土搅拌站。

3.4混凝土的浇捣要求

在振捣过程中由专人指挥。

每次必须按要求一次连续浇捣完毕,严禁出现冷缝。

在浇捣过程中由专人指挥,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保证混凝土搅拌站与浇捣点的联系。

如大体积混凝土需要结浆,浇捣前接浆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接浆砂浆采用与浇捣混凝土同等级强度的水泥砂浆,接浆层的厚度为5cm。

接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接浆工作时间不宜过早,宜在砼浇捣之前五分钟左右进行,接浆采用人工塞锹办法操作,严禁泵送接浆,以防止接浆物超厚。

操作人员应该持证上岗,振动范围必须明确,不得扯皮。

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时可按1:

6~1:

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每泵浇捣区域范围内不得少于四只振动棒。

每次振捣以40厘米为宜,振动上层砼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砼内5-10厘米,以使上下层砼有效结合。

振捣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振捣每点以20~30秒为宜,并且应看到砼表面成水平,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汽泡,表面泛浆为佳。

在浇捣砼时,严禁振动棒振动钢筋。

对于粉煤灰混凝土浇筑时,不得漏振或过振。

振捣后粉煤灰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明显的粉煤灰浮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