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69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7

分,每题1分)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变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2.春秋战国时期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日益遭到破坏,其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私田增多C.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   D.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3.史学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根本性的重大变革。

主要是因为它()

A.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维护了周礼的权威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保障了平民利益不受损害

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5.“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           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摆脱柔然威胁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减少改革阻力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8.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战国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10.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B.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宋神宗态度犹疑,摇摆不定               D.冗官冗员的现象仍继续存在

12.标志着蒙古汗国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加快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是()

A.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B.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农桑立国的方针

C.改变视居庸(关)以北为内地,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D.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

13.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辖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14.明朝一条鞭法实施以后,我国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B.税收只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两种形式

C.税收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D.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对经济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15.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施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货币地租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

这是因为()

①维护了官僚特权     ②减轻了农民负担     ③增加了国家收入    ④减少了税收舞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B.都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18.“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间主要矛盾的变化是()

A.由德法矛盾到美日矛盾B.由英德矛盾到美日矛盾

C.由英美矛盾到美俄矛盾D.由英德矛盾到英美矛盾

18.在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三大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A.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B.争夺战争赔款

C.争夺对国际联盟的领导权D.争夺地区及世界霸权

20.对签订《凡尔赛和约》目的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B.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C.惩罚和削弱德国D.惩罚和削弱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

2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22.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前,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勒贝说:

“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饥饿的人民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一个被强奸的人民不仅自己的一生幸福落了空,而且他也会欺骗强奸他的人。

”这表明()

A.德国不会在和约上签字B.工人阶级反对结束战争

C.“和约”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D.德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

23.《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4.巴黎和会历时半年多,会议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

A.会议期间协约国发动对苏俄的战争B.德国、奥地利等国没有参加会议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利益争吵不休D.美国没有实现争霸目的而态度消极

25.一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目的是()

A.为了反对日本独霸中国B.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为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D.同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26.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建立国际联盟C.重新瓜分世界D.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7.美国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是()

A.与日本争夺远东地区B.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C.扩大占有海外市场D.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2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A.出于反共反苏的目的订立B.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

C.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掠夺之上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29.威尔逊认为:

“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召开华盛顿会议C.签订凡尔赛和约D.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

30.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

“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这段材料说明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

正的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31.《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

的种子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3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对20世纪20年代资本丰义世界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缓和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各国事务的影响

C.使欧洲和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变化D.促进了欧洲的和平,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4.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①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②一战后的和平思潮③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

领”④巴黎和会的召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35.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战败国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D.赞

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36.《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是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

A.领土问题B.

军事问题C.殖民地问题D.赔款问题

37.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

A.英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B.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D.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

38.“一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

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D.国际间经济化交流的组织

39.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

“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

”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40.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C.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D.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

41.下列各项符合国际联盟盟约基本规定的是()①国联成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②国联会员国应实行裁军③对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国联会员国应加以制裁④对一战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2.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43.下列关于《五国条约》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定B.它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

C.它的签订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是美国外交的胜利D.海军军备竞赛问题获得彻底解决

44.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以下各项不能体现该结论的是()

A.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B.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C.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势头D.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45.美国拆散英日同盟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英日在远东的势力,便于美国在远东的扩张B.向英、日显示美国在经济上的雄厚实力

C.反对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D.勾结英、日共同对付苏联

46.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

A.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

关系B.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

C.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

D.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47.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参与签订B.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精神

C.日本在华的侵略权益受到打击D.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受到尊重

48.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

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49.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0.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1.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

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的挑战

52.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53.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五国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

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

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5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损失不包括()

A.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精神B.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

C.忧心仲仲,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D.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56.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电讯联盟B.万国邮政联盟C.国际联盟D.联合国

57.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第Ⅱ卷

二、材料题(共43分)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

(三)……自由地、坦率地和公平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

(十一)……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由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

(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互相保证。

——摘自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四条:

各缔约国主力舰替换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

合众国525000吨、英帝国52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吨、日本315000吨。

——摘自《五国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的战胜国是怎样“调整”德国殖民地的?

(5分)

(2)材料一、二说明“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绝对自由”?

(5分)

2.对华盛顿会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它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应肯定这次会议的积极作用。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选择一种观点简要说明。

(17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

“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

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6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6分)

 

试卷答案

(2018至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共57分,每题1分)

1-5BAADB6-10ADCDD11-15ABDDD16-20BCDDC21-25BCDCC26-30DBDDD31-35CCDAB36-40CDADD41-45ADDDA46-50BDADC51-55BCCCD56-57CD

二、材料题(共43分)

1、(10分)

(1)以“委任统活”的形式加以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归英法,太平洋上岛屿归日本。

凡尔赛和约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竟规定将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转让给日本。

(5分)

(2)各式各样主力舰吨位即实力大小,实际上决定了各国制海权和海上航行权利的大小,实力弱小的国家绝不可能和实力强大的国家有相同的领海及海上的绝对自由。

(5分)

2、(17分)

(1)同意第一种观点。

美英等国部分解决中国问题是为了同日本争夺远东霸权,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3分)中国许多正义的要求遭到无理拒绝,“尊重中国主权”只是一句空话;(5分)美英为了自身利益,强迫中国对日妥协;(5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斗争和中国代表力争的结果等。

(4分)

(2)同意第二种观点。

《九国公约》明确了尊重中国主权的原则,限制了日本的侵华行动;(3分)山东问题的基本解决,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这是以往没有的;(5分)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延缓了其侵华进程;(5分)中国之所以未全部收回主权,主要是由于自身国力弱小,弱国无外交。

(4分)

3、(16分)

(1)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方法:

阶级(阶层)分析、一分为二。

(2分)

结论:

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2分)

(3)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造成社会动荡。

(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