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8732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docx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旧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问题解析精选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

走向统一的因素:

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各国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旧制度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秦国实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条件。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

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试简述“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1)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政治方面:

①刺史制度。

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②察举制度。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形成,对中央集权不利。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

东汉光武帝对诸侯控制也很严。

又如经济上,两汉实行编户制度。

(2)这些措施有力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等。

两汉选拔重用大批人才,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两汉强盛局面出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3)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

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

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

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二)原因:

——实际是提问外交频繁的原因,根据一般的原理不难得出答案。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交通)。

5、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

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

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

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

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

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王羲之、祖冲之)

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相同点:

南北方都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局面。

佛教广泛流行——石窟艺术和宗教画流行。

(一)说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1)两汉、魏晋时期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2)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隋炀帝时期建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期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制度。

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3)北宋乡、省、殿三级考试制度形成定制。

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录取名额增加。

(4)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极端。

(5)近代以来。

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制。

7、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特点,及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的趋势,呈现该趋势的原因和后果。

(一)特点:

(1)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于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汉唐元各朝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3)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

(二)趋势: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

原因:

(1)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腐朽。

(2)外因是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的到来。

(三)后果:

阻碍了我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从而进一步受到西方的侵略。

8、三国两晋南北朝与唐朝,佛教为什么都能广泛传播?

魏晋到隋唐,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

(一)原因

(共同点)①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②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

(不同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易受宗教信仰:

唐在社会条件较为安定下,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政策。

(二)深远影响

(1)政治: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空前盛行,大多数皇帝贵族大臣信佛;②在政治上势力很大。

(2)经济: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受皇帝和贵族供养和民间"布施",经济势力大。

(3)思想:

①因佛盛行,加重人民负担,不断有人反对佛教;②范缜《神灭论》揭穿统治者利用佛教欺骗,是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4)科技:

①隋唐时有了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②僧一行作世界上最早关于子午线测量工作。

(5)对外:

①玄奘西游;②鉴真东渡

(6)建筑:

南北方大量寺院和佛塔

(7)艺术:

①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②千佛洞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8)文学:

佛教对当时诗歌也有一定的影响

9、对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和议)的评价,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是

(一)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二)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说明理由(注:

两种观点都可得分,回答的主要方面应重点回答)

(一)积极方面:

结束了南北长期的战争状态,出现了南北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结束战乱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有利于女真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二)消极方面:

南宋是在镇压抗金力量,断送了收复中原的形势下达成的,其目的是维护妥协派的统治;南宋以大量的岁币换取苟安,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困难;南宋统治更加腐朽,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中国再度形成南北分裂的对峙局面,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10、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有何突出特征?

其中三大发明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这些伟大发明未得以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科技发展情况从动力、环境、机遇等方面考虑。

(一)特点:

与有开创性、开放性;领先于世界

(二)条件:

(1)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

(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三)原因

这是由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11、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为什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必然逐渐汉化?

条件

(1)完成本民族的统一,建立政权,并尽可能使政权封建化。

(2)发展生产,增强实力,特别是增强军力,乘中央政权力量虚弱之时发动进攻,入主中原甚至统治中国。

(3)入主中原后,必须废弃本族落后的生产方式,采取汉族封建化的经济政治制度。

(4)必须联合汉族地主阶级,联合统治。

(5)必须打碎本民族的部落组织,使本族和汉族杂居相处,以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融合。

(6)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原因: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考虑

12、中国古代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对于自然经济下的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力是当时生产力的主体,是小农经济的支撑。

人丁,是封建国家赋役制度的具体承担者。

人口的多寡和国土的多少一样,是当时社会的治乱、国力盛衰的标志。

但是,到了清朝,由于摊丁入亩、战乱减少等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人多地少,盲目垦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这一后果一直影响到现在。

(二)中国史籍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人口资料。

先秦时约在一、二千万左右;西汉平帝时约五千九百余万;

东汉初两千七百余万;东汉中期约五千万;

唐初一千万;开元时期五千万;

明朝永乐时期四千五百万;清初三千万;清乾隆初年一亿四千万;道光时期四亿一千万。

其发展趋势呈周期性变动,人口增长呈马鞍型,其频率和王朝盛衰、更替相同。

(三)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因素有

第一,国家多人身控制的程度;

第二,与疆域的增缩和统治范围的变化有关。

第三,与封建统治的深化有关,统治稳固时,人口统计相对真实,隐匿人口现象减少。

第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观念有关系。

13、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的?

平定准葛尔贵族、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平定三藩之乱,推行改土归流;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反击沙俄的侵略。

(1)平叛、

(2)设置机构(将军辖区、办事大臣、驻藏大臣、台湾府)(3)册封

14、元明清三代我国经历了六百多年的统一,而且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试说明这种局势出现的历史必然原因。

这一时期出现哪几方面威胁这一局面的问题?

各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必然原因:

(1)我国境内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与汉族差距缩小。

(2)我国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3)秦汉以来我国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4)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边疆地区。

15、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

明清时期空前强化,进入近代走向衰落,政治民主化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新中国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清朝前期,清政府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概括指出清朝后期专制统治衰败的主要原因。

(3)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经历了从思想到社会运动再到制度变革的过程,试结合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

(4)我国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1)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2)主要原因:

①西方列强的入侵。

②人民革

命和改革运动打击。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或生产方式的变化)。

④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诞生(或阶级结构的变化)⑤西方的传播和新思潮的萌芽。

⑥清政府的腐

败。

(3)①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思想家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是民主化思想

的最初酝酿②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则是将思想变为制度变革的社会运动。

③进入20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立宪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辛亥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制度的革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

(4)①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人国

家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6、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有那些具体表现?

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是怎样进一步地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的?

(3)试分析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

(1)①北宋时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欧洲,便利了欧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②南宋时,我国的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