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249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docx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试题真题考题最全版1详解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1.肺痨(虚火灼肺证)

病机: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

滋阴降火

代表方: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鉴别:

①虚劳:

肺痨具有传染的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其发生发展的传变规律。

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要是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②肺痿: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肺痿,两者与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痿的晚期出现干咳、咯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2.血证--便血(脾胃虚寒证)

病机:

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肠胃。

治法: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代表方:

黄土汤加减。

方歌:

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鉴别:

痔疮:

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止便血不难鉴别。

3.胁痛(肝络失养证)

病机:

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治法:

滋阴柔肝。

代表方:

一贯煎加减。

方歌:

一贯归川,沙枸麦地。

鉴别:

悬饮:

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诊浊音,或兼见发热,不难鉴别。

4.胃痛(瘀血停胃证)

病机:

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鉴别:

①腹痛:

腹痛是以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

②胁痛:

胁痛以胁肋部疼痛为主,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

肝气犯胃的腹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为主。

③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病人,为当胸而痛,多为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重,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5.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

病机: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

六君子汤加减。

鉴别:

同38。

6.版本①胸痹(气阴两虚证)

病机:

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代表方: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鉴别:

①真心痛: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已,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②悬饮:

悬饮和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以缓解。

③胃脘痛:

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版本②胸痹(心肾阳虚证)

病机: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闭阻,血行瘀滞。

治法: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鉴别:

同6.

7.便秘—实秘(热秘)

病机:

肠腑燥热,津伤硬结。

治法: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

麻子仁丸加减。

鉴别:

同17.

8.内伤发热(气郁发热证)

病机:

气郁日久,化火生热。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代表方:

丹栀逍遥散加减。

鉴别:

外感发热:

感受外邪而引起,起病急,病程短,初期多伴恶寒,得衣不减,热度较高,热型随病种变化,初期兼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实证居多。

9.消渴--上消(肺热津伤证)

病机:

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

消渴方加减。

鉴别:

①口渴症:

口渴饮水的一个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尤其以外感热病多见。

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症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②瘿病:

该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症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肿大与消渴有别,切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

10.心悸(心阳不振证)

病机:

心阳虚衰,无以温阳心神。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鉴别:

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11.腰痛(瘀血腰痛证)

病机:

瘀血阻滞,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歌: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鉴别:

肾痹:

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

12.水肿—阴水(脾阳虚衰证)

病机: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

实脾饮加减。

方歌: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消甚夸。

鉴别:

同51.

13.黄疸--阴黄(脾虚湿滞证)

病机:

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代表方:

黄芪建中汤加减。

鉴别:

同53。

14.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证)

病机:

肺病及肾,肺肾具虚,气失摄纳。

治法:

补肾纳气。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鉴别:

哮病: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15.痢疾(湿热痢)

病机: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损伤。

治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

芍药汤加减。

方歌:

芍药汤中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

鉴别:

泄泻: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痛。

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泻痢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病情减轻。

16.腹痛(湿热壅滞证)

病机: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

大承气汤加减。

鉴别:

①腹痛:

腹痛是以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常伴恶心嗳气等症状。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

17.①便秘—虚秘(气虚秘)

病机:

肺脾气虚,传送无力。

治法:

益气润肠。

代表方:

黄芪汤加减。

鉴别:

同23.

②血证--血尿(脾不统血证)

病机:

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

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鉴别:

同20.

18.泄泻(肾阳虚衰证)

病机:

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代表方:

四神丸加减。

鉴别:

①痢疾: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症,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痛、或无腹痛。

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②霍乱:

霍乱是上吐下泻的病症,特点为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泻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吐下之后常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转筋、腹中绞痛。

若吐泻剧烈可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喉。

而泄泻一般预后良好。

19.腹痛(瘀血内停证)

病机:

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

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歌: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及煎尝。

鉴别:

同16.

20.淋证(血淋)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代表方:

小蓟饮子加减。

方歌: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

鉴别:

尿血:

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鉴别要点为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痛感,血淋之小便滴沥疼痛难忍。

21.心悸(水饮凌心证)

病机: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

苓桂术甘汤加减。

鉴别:

同10.

22.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证)

病机: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

方歌: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有奇功。

鉴别:

①口僻:

俗称吊线风,主症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无半身不遂或神智障碍等,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闭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发病。

②厥证:

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神昏时间短暂,常伴四肢厥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

③痉证:

以四肢抽搐、相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发病时可伴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

痉证神昏都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多在起病前神昏,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④痿证:

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迟缓,但痿证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剔肉润多见,而中风瘫痪起病急骤,以偏瘫为主。

痿证无神昏,中风有不同程度神昏。

⑤痫症:

起病急骤,突然昏仆,与中风类似,但痫症为阵发神志异常疾病,猝发仆地,口中作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中风仆地无声,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

痫症之神昏时间短暂,移时可自动苏醒,醒后如常人,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神昏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多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23.便秘—虚秘(阳虚秘)

病机:

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治法:

温阳通便。

代表方:

济川煎加减。

方歌: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鉴别:

肠结:

两者都为大便秘结不通。

但肠结多为急症,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24.胃痛(肝气犯胃证)

病机: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歌:

四逆散加陈皮、香附、川芎。

鉴别:

同4。

25.胃痛(脾胃虚寒证)

病机:

脾胃虚寒,失于温阳。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

黄芪建中汤加减。

鉴别:

同4。

26.①癃闭(肾阳衰惫证)

病机:

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治法: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

济生肾气丸加减。

鉴别:

同55.

②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

病机:

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肝阳风动。

治法:

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鉴别:

①眩晕:

头痛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而眩晕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上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②真头痛:

是头痛之特殊重症,特点为起病急骤,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病情凶险。

27.血证--吐血(胃热壅盛证)

病机:

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

十灰散合泻心汤加减。

方歌:

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

鉴别:

同35.

28.消渴--下消(阴阳两虚证)

病机:

阴损及阳,肾阳虚衰,肾失固摄。

治法:

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加减。

鉴别:

同9.

29.喘证(痰浊阻肺证)

病机:

中阳不运,聚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

桑白皮汤加减。

鉴别:

同14.

30.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病机:

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鉴别:

同22.

31.胸痹(寒凝心脉证)

病机: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闭阻,心阳不振。

治法: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和当归四逆汤加减。

方歌: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

鉴别:

同6.

32.腹痛(中虚脏寒证)

病机: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代表方:

小建中汤加减。

鉴别:

同16.

33.呕吐(外邪犯胃证)

病机:

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

疏泄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

方歌: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障除。

鉴别:

①反胃;同属胃部病变,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

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

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

②噎膈:

两者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

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34.水肿--阳水(风水相博证)

病机:

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

越婢加术汤加减。

鉴别:

①鼓胀:

而这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恍白,腹壁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肝脾肾功能失调导滞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②阴水和阳水: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

发病急,每成于数日之内,肿从面目至全身,从上至下,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表证,属表实,病程短;阴水病因为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虚,病缓,肿从踝始至全身,肿处皮肤松弛,凹陷不易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

35.血证--咳血(燥热伤肺证)

病机:

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

桑杏汤加减。

鉴别:

吐血:

自胃而来,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部不适或胃痛,恶心等,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咳血由肺而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有咳嗽。

胸闷、喉痒等症,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36.消渴--下消(肾阴亏虚证)

病机:

肾阴亏虚,肾失固摂。

治法:

滋阴固肾。

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

鉴别:

同9.

37.感冒(风寒束表证)

病机: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

辛温解表

代表方:

荆防败毒散加减

鉴别:

本病与诸多温病早起症状相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期,但①风温:

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或高热,汗出后热虽暂将,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表现,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②时行感冒:

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感冒气候变化时发病可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38.哮病--发作期(冷哮)

病机: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方歌: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鉴别:

①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②支饮:

支饮亦可表现为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时间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差别。

39.咳嗽(风热犯肺)

病机: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

桑菊饮加减

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鉴别:

哮喘:

哮喘以咳嗽,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等为症状特点,常突然起病,迅速缓解,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而咳嗽临床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喉间哮鸣等症状,不难鉴别。

40.胁痛(肝胆湿热证)

病机: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治法:

清热利湿。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鉴别:

同3.

41.①眩晕(气血亏虚证)

病机:

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方歌: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与,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枣姜益心脾。

鉴别:

同45。

②眩晕(痰浊中阻证)

病机: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方歌: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鉴别:

同45.

42.消渴—下消(肾阴亏虚证)

病机:

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

滋阴固肾。

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

鉴别:

同9.

43.咳嗽(风寒袭肺证)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鉴别:

哮喘:

哮喘以咳嗽,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等为症状特点,常突然起病,迅速缓解,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而咳嗽临床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喉间哮鸣等症状,不难鉴别。

44.血证--尿血(下焦湿热证)

病机:

热伤阴络,血渗膀胱。

治法: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代表方:

小蓟饮子加减。

鉴别:

同20.

45.眩晕(肝阳上亢证)

病机:

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

平肝潜阳,清风息火。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鉴别:

①中风: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扑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②厥证: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亡。

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扑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46.泄泻(湿热伤中证)

病机:

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时常。

治法:

清热利湿。

代表方:

葛根芩连汤加减。

鉴别:

同18.

47.泄泻(食滞肠胃证)

病机:

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治法:

消食导滞。

代表方:

保和丸加减。

方歌: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来福苓半夏

鉴别:

同18.

48.头痛—外感头痛(风湿头痛)

病机:

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

羌活胜湿汤加减。

方歌: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

鉴别:

①眩晕:

头痛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而眩晕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上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②真头痛:

是头痛之特殊重症,特点为起病急骤,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病情凶险。

49.不寐(痰热扰心证)

病机:

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加减。

鉴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于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50.郁证(痰气郁结证)

病机:

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

半夏厚朴汤加减。

鉴别:

①虚火喉痹:

以中青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刺激而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有咽干、灼热、咽痒,症状与情绪无关,过劳及外感易加剧;梅核气多见青中年女性,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感与情绪波动有关。

②噎膈: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感主要在胸骨后,吞咽困难日渐加重,食管镜可有异常发现。

51.水肿(湿毒浸淫证)

病机:

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鉴别:

同34.

52.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

病机:

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

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歌:

补阳还五芪归芎,桃仁赤芍加地龙。

鉴别:

同22.

53.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证)

病机:

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治法: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代表方:

茵陈蒿汤加减。

鉴别:

①阴黄;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②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和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

54.感冒(暑湿伤表)

病机:

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加减

鉴别:

同37.

55.淋证(热淋)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代表方:

八正散加减。

鉴别:

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痛,每日尿总量正常,癃闭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癃闭复感湿热可并发淋证,淋证日久可发展成癃闭。

56.胸痹(气滞心胸证)

病机: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鉴别:

同6.

57.阳痿(湿热下注证)

病机:

湿热下注肝经,宗筋经络失畅。

治法:

清热利湿。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加减。

鉴别:

早泄:

是同房时阴茎能勃起,但射精过早,射精后阴茎痿软的病症;阳痿是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行正常性生活。

早泄日久可致阳痿。

58.小儿泄泻(脾虚泻)

病机:

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代表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

鉴别:

同15.

59.产后发热(血虚证)

病机:

产后失血伤津,阴血骤虚,阴不敛阳,阳虚外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