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108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

2011.9.24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浩瀚蹂躏(lìng)水渍(zhì)汗流夹背

B.自艾(yì)猝然(cù)褶皱望眼欲穿

C.窒息(zhì)沮丧敷演奄(yǎn)奄一息

D.厄运浮躁(zào)辗转入不敷(fū)出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队伍行进不足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__________地支撑起前蹄……

(2)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_________的,将不会是我!

(3)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___却很冷淡。

(4)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A.顽固寂寞反应掀开B.顽强寂寞反应揭开

C.顽强寂寞反映揭开D.顽固寂寥反映掀开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C.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说病句。

D.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4.将含蓄也是苏州的美“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A)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B)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

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

(C)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

(D)苏州的美还显现出它的多样性。

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陈志勇

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

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益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

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

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

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

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

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

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

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方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

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

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

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

“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

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5.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唐时期,从大型佛经翻译活动中涌现出一系列的佛教译著,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B.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C.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D.译书带来的西学的传播,让中国与世界日益接轨,这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

6.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反向中国传入西方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C、严林”译著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学东渐很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给思想界注入生机。

D.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译书群,其译书种类、数量逐渐增多,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发轫于介绍外来宗教,时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后是基督教。

B.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甲午战败后,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文明的启迪,开始由被动接受而走向主动编译。

D.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段,完成第8-10题。

杨大眼

后魏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

少有胆气,跳走如飞。

高祖南伐,李冲①典选征官②,大眼求焉。

冲不许,大眼曰:

“尚书不见知,为尚书出一技。

”便以绳长三丈,系髻而走。

绳直如矢,马驰不及。

见者莫不惊叹。

冲曰:

“千载已来,未有逸③材若此者。

”遂用为军主。

稍迁辅国将军。

王肃初归国也,谓大眼曰:

“在南国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今见,乃不异人眼。

”大眼曰:

“若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亡魂丧胆,何必大如车轮!

”当代推其骁果④,以为关张不过也。

【注释】①李冲:

字思顺,陇西狭道人,任吏部尚书等职。

②典选征官:

挑选出征的官员。

③逸:

超越。

④骁果:

勇猛刚毅。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见者莫不惊叹莫:

没有

B.稍迁辅国将军迁:

搬迁

C.当代推其骁果推:

推崇

D.以为张关不过也过:

超出,胜过

9.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系髻而走

A.聚室而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学而不思则罔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0.下列对杨大眼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身怀绝技B.善于自荐

C.眼如车轮D.勇猛果敢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

(2)便以绳长三丈,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

(8分,每空2分)

(1)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曹操)

(2)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

(《浣溪沙》苏轼)

(3)陆游《书愤》中写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的句子是:

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长使英雄调满襟,这两句表达对乍人志士壮志未酬,中途身故的痛惜与同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

(18分)

放 牛

李汉荣

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那时我并不知道父亲这样做的心情。

现在我想:

一定是贫困艰难的生存把他的心打磨得过于粗糙,生活给他的爱太少,他也没有多余的爱给别人,他已不大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

我当时不懂得这简单的道理。

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

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

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我的小脑袋就想:

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他面前,我更是小小的。

它大约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

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

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

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

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我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

牛要背我回家。

A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

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等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

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

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它已经瘦得不能拉犁,人们就让它拉磨,它走得很慢,人们都不喜欢它。

有一个夜晚,它从牛棚里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

第二天有人从山下看见它,已经摔死了。

当晚,生产队召集社员开会,我也随大人到了会场,才知道是在分牛肉。

B会场里放了三十多堆牛肉,每一堆里都有牛肉、牛骨头、牛的一小节肠子。

三十多堆,三十多户人家一户一堆。

我知道这就是老黑的肉。

老黑已被分成三十多份。

三十多份,这些碎片,这些老黑的碎片,什么时候还能聚在一起,再变成一头老黑呢?

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

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

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13.通读全文,依照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对老黑的感情。

(4分)

害怕惊恐—_______—暗暗佩服—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A句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B句运用了反复等修辞手法,请结合这两种修辞手法,分别品析A、B两句的表达效果。

(6分)

15.分析文中老黑的性格特点。

(4分)

16.作者说: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近几年来,手机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中学生的爱用品。

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

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不久前,某中学下达了手机“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

某中学初三

(1)班开展了以“我看手机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为次活动分别设计一个选题和活动标语。

(2分)

选题:

_________标语:

_________

18.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

(3分)

[材料一]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用途

玩游戏听歌

攀比

发短信聊天

便于和父母联系

问同学作业

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

[材料二]

据了解,武汉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

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

学生攀比成风。

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

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

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结论:

________

19.你的同桌汪鹏经常上课躲着玩手机游戏,你这样劝说他:

(3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的一次讲话中说: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第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阅读以上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九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A(lìng—lìn;zhì—zì;夹—浃)

2.B

3.A(语序不当)

4.B(根据句意上下语境和语言逻辑等B项最恰当)

5.D(A主要作用有误,原文是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主要目的应是“传播宗教”。

B促成了西学东渐有误,西学东渐由此推开帷幕。

是在明清时期,应是“促进了西学东渐”。

C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有误,主要目的应是传播宗教。

6.A(A答非所问,因为当时还没有进入西学东渐时期)

7.C(A“先是”“然后”有误,文中没有提及有明显的界限;B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文中找不到依据。

8.B(调动官职)

9.A(A顺承关系,BCD均为转折关系)

10.C

11.①千载以来,没有见过这样奇异的人才。

“逸”“材”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各1分)

②他便用三丈的长绳系在发髻上飞跑,绳便像射出的箭头那样快,那样直,马都撵不上。

(“髻”“及”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各1分)

12.

(1)老骥伏枥

(2)休将白发唱黄鸡(3)镜中衰鬓已先斑(4)出师未捷身先死

13喜欢信任,感激涕零,悲恸欲绝,怀念感激.

14.A句:

“贴近”“怕”“跟着”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亮体贴入微、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特点,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我”在摔伤膝盖需要帮助之时,得到援助后惬意、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我”对老黑的感激之情。

B句:

“三十多堆”“碎片”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曾是人们忠实朋友的老黑,死后被分尸的触目惊心的惨状,强烈地表现出我对人们自私、冷酷、残忍的愤怒抗议,对老黑惨死的悲悯痛心。

15.

(1)善良(或“仁慈”等):

老黑体贴我“这”,见我离它很远,怕“我”迷路,停下来等“我”。

(或老黑见“我”摔伤膝盖,主动驼我回家。

(2)温顺(或“忠厚”等):

老黑从不使牛脾气,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用尾巴帮助我“我”爬上陡坡。

(3)聪明(或“机智”等):

老黑靠鼻子能找到隐藏的草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

(4)自尊(或“刚烈”等):

老黑自知瘦弱得不能拉梨了,人们都嫌弃它,对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了,它宁肯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苟延残喘地活着。

16.

(1)作者儿时曾有过两个月的短暂的过牛经历;

(2)但在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里,老黑的善良、忠厚的性情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尤其是老黑刚烈自尊的举动深深震撼了作者,在这三十多年里,牛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激励着作者。

17.共2分,选题1分,标语1分。

示例:

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手机进校园与中学生的学习

示例:

遵守学校规定,让手机远离校园

18.共3分,能归纳整合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得3分,能概括一则材料的信息只得2分。

示例:

绝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都不太正当,而且使用手机造成了攀比现象。

19.共3分,称谓1分,劝说的内容2分(可针对手机的利与弊说)

示例:

汪鹏父母给你买手机是希望你方便与他们联系的,而你却用来玩游戏,这样违背了他们的初衷,还影响了你的学习。

你还是不要上课玩手机了好吗?

20.略(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