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814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docx

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计划书

 

创建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项目

 

 

 

北京欧华信良投资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项目概述…………………………………………………

第三章背景分析…………………………………………………

第四章项目规划…………………………………………………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六章节能环保…………………………………………………

第七章投资预算…………………………………………………

第八章风险分析…………………………………………………

第九章关于我们…………………………………………………

第十章结束语………………………………………………………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项目概述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牦牛全身都是宝。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吕氏春秋》载“肉之美

者,牦象之肉”,作为世界三

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

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

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

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牧户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实现我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三年的考察论证,我公司拟征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XX乡XXX处20000亩荒山草地,创建“高原有机牦牛养殖生产基地”。

该项目若能获得相关部门批准,我们计划用5—8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先后投资3亿元人民币,通过科学地规划设计和有效地经营管理,使之成为规模大、品质高、品种全、商品化程度最大化的高原有机牦牛养殖生产基地,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个阶段暂定为三年,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养殖规模的形成和垦荒复耕为主要目标。

在该阶段,将对区域内所有因金矿开采而被破坏的山林植被进行复垦;建设79920㎡的集办公、生活、圈养、储料、屠宰为一体的基地设施;养育2000头以上的优质牦牛。

第二阶段重点以进一步扩大牦牛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品种品质,健全养殖加工体系,开拓产品市场为主要目标。

该阶段力争养殖数量达到20000头以上,年出栏数量保证在10000左右,稳定占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主要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全面组建权威的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从牦牛的养殖到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体系。

在该项目实施中,我们采取集中牧养和公司加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以基地研发、养殖、加工为主,联合当地牧户,组织其免费代养,减少牧民经营投入,降低牧民经营风险,切实发挥促进牧民走上富裕之路的作用。

国务院于2011年6月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充分认识促进牧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牧区、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指导。

自2005年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曲麻莱县分别制定实施了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我公司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该项目获得批准后,我们将即刻组织由畜牧专家、牦牛养殖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组进驻曲麻莱县,务实、高效地开展项目计划的各项具体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积极维护与当地政府和藏族同胞的和谐友好关系,积极维护地区生态环境,积极维护地方经济利益,并始终将这三个维护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切实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高尚情操;实现先进技术与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为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贡献力量。

 

第三章背景分析

一、自然环境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三江源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

滚滚不息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发源于本县麻多乡约古宗列地区,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县境内,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

地理位置为东经92°56′~97°35′,北纬33°36′~35°40′。

境内高山、盆地、滩地相间,主要山脉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冬乌拉山。

面积5.25万平方千米,辖1镇5乡,县府驻约改镇。

人口3.2万人,藏族占97.6%,此外还有汉、回、土、满、蒙古、撒拉等民族。

曲麻莱人民勤劳勇敢,豁达乐观,民风淳朴。

境内宝藏遍地,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繁衍生息着白唇鹿、野牦牛、野驴、熊、豹等45种野兽类和66种野生鸟类;盛产冬虫夏草、红景天、雪莲、鹿茸、麝香、牛黄等121种名贵药材和蘑菇、蕨麻等;矿产资源有岩金、砂金、银、铜、铁、铅、锌、水晶石、煤炭、岩盐、盐湖盐等。

曲麻莱县已基本形成以县城(约改滩)为中心,以省道清曲公路为依托,连接国道109线与214线,辐射1镇5乡的公路交通网络。

青藏铁路在本县境内穿越185公里,并设有不冻泉和五道梁两个站。

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城市功能初具规模,商业、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曲麻莱县是青海省的

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畜牧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

基础产业。

截至2005年

初,牲畜存栏数达57万余

头,年产鲜奶4800吨、肉6203.04吨、

羊毛450吨、牛毛绒17吨

在畜产品资源开发、加

工和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

潜力。

曲麻莱县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地表水流极为丰富,楚玛尔河,色吾河,约古宗列曲等长江、黄河干流支系纵横交错,融会贯通。

长江水系年平均流量215.73立方米/秒,年总流量达69.03亿立方米。

黄河水系境内流程29.5公里,年

平均流量13.1平方米/秒,年总流

量4.13亿立方米。

光能资源十分

丰富,年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年

太阳辐射总量为640千焦平方厘米

以上。

该县已查明的各类中药材121

种,著名的有牛黄、熊胆、鹿茸、

鹿角、冬虫夏草、麝香、知母、雪莲等。

曲麻莱县又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主要有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雪豹、盘羊、岩羊、棕熊、猞猁和珍禽黑颈鹤、雪鸡、金雕、大天鹅等。

县东部分布着丰富的原始天然圆柏疏林,对水土保持、防风、护牧、固沙、涵养水源和栖息野生动物方面有着极具为有益的价值,还潜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就曲麻莱县所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来说,畜牧业是其支柱产业,畜产品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4,是青海省主要畜牧业产品基地。

2005年底各类牲畜存栏为277.86万头(只匹)。

2005年全州共生产牛羊肉35404.8吨,共产牛奶28818.08吨,绵羊毛1360.41吨,皮张466711张。

州内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羊、玉树马和山羊。

全州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02%,草场14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067万公顷,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2%。

境内草场以高寒草甸草场为主,相间分布高寒沼泽草场,西部有近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尚待开发利用,在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方面潜力巨大。

玉树州已基本形成了以结古镇为中心,以国道主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交通网路。

青藏公路214国道已全部实现黑色化,并可直达西宁、兰州、成都,州至县干线公路910公里,县乡公路里程1027公里,专用公路127.9公里。

2005年完成客运量22.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为13.7万人/公里。

玉树州的邮政网点已遍布全州六县;固定电话和移动通讯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州乡镇所在地和附近村镇,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两万门。

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3.65%和63.84%。

 

二、产品特点

利用地域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优势产业是我公司投资经营的基本宗旨。

做为世界珍稀物种之一,浑身是宝的牦牛,其肉质营养丰富、皮毛价值高昂,将为该项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牦牛的世界通用名为

雅克(yak),是藏语的音

译。

牦牛的叫声似猪、尾

型似马尾,所以又称它为

猪声牛或马尾牛。

西方国

家见其主产于我国青藏高

原藏族地区,因而也称

它为西藏牛。

据报道,牛的祖先Bosprimigieius,urus,与牦牛的祖先Bospoeohagus在亚洲的后上新世纪中属于同一祖先。

在更新世纪(200万年前)时期,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牦牛的祖先出现。

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面。

由于受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的制约,牦牛在4500年以前才开始了由野牦牛到家牦牛的驯化,比普通牛的驯化时间要迟得多。

    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

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

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

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

段。

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牦牛数量的准确统计数,根据资料概算,中国是牦牛主产国。

国外的牦牛,只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阿尔泰山和肯特山区;前苏联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山区等地;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区的泥泊尔、不丹、锡金、克什米尔等国和地区。

阿富汉东北部兴都库什山脉高山区和巴基斯坦北部高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间。

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

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

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温度可达-50℃;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

相对湿度55%以上。

无霜期90天(5—8月)。

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

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

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位研究西藏的西方专家指出没有牦牛就没有西藏的经济,牦牛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藏区人民饲养的能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一种多功能动物,象沙漠之舟——骆驼一样,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

牦牛具有肉用、役用、奶用等多种价值,其肉、奶等是具有半野生风味的天然食品,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都与牦牛习习相关,正如十四世班禅所言,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

我国是世界上饲养牦牛最多的国家,牦牛提供的奶产品,分别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区域中占该类产品的95%、90%和70%以上,牦牛分布的区域是我国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生态脆弱区。

因此,牦牛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青海省省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和压力之下,在广阔的川西北高寒牧区,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效能和牦牛业特点,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争地、争粮、争夺生存空间与自然资源的优势来发展牦牛业生产,加速牦牛资源的开发,对实现向节粮型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吕氏春秋》载“肉之美

者,牦象之肉”,作为世界三

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

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

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

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牦牛是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特有物种,被誉为“高原之舟”,它不同于内地的黄牛等其他牛,是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不但在体貌上有着巨大的差别,而且在肉质上也有显著的特点,这主要源自于它极端的生存条件。

它极能耐寒、耐粗、耐劳,能很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空气含氧量少、日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能在冬春冷季漫长、半年冰冻雪封、牧草生长期短、其他牛种难以生存的高寒草地生态环境里健康生长。

其肉质鲜美,具有高蛋白(比黄牛高5817%),低脂肪(比黄牛低6918%),低热量(比黄牛低1917%),多氨基酸(比黄牛多2种)的特点。

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1%~22%,脂肪含量2%~3%,乳干物质含量约18%,其中乳脂肪约7%,乳蛋白约5%,且无污染。

最为重要的是牦牛产品来自于无现代工业污染的高寒草原,是地道的“绿色食品”。

其生物学特性使它能加工多种特色产品。

经过分析化验发现,牦牛的肉质结构完全不同于黄牛,营养成分也有很大区别,牦牛肉的各项营养成分都远远高于黄牛肉(见下表)

牦牛肉、藏系羊肉与其他牛羊肉营养成分对比

项目

测重(g)

蛋白质(g)

脂肪(g)

热量(kj)

氨基酸种类

牦牛肉

100

20.0

1.6

410

18

黄牛肉

100

12.6

5.3

511

16

藏系羊肉

100

19.0

7.3

984

18

绵羊肉

100

11.1

28.8

1285

15

牦牛属地球之巅的高寒、无任何污染环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罕见的洁净未受任何污染、空气清洁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动物,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

目前,全世界存栏的牦牛为1400万头,其中95%集中在中国,在这当中又有超过50%集中在四川甘孜、阿坝州境内。

每年全世界牦牛出栏仅100万头,平均5500人才能供应一头。

作为藏文化中的图腾崇拜物,牦牛被称为“神牛”,黑牦牛代表着“神圣、正义、威严、力量、权威”,白牦牛是“吉祥、平安、善良、美好”的象征。

俗称“万能种”的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牛肉所无法比拟的,《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在当今港澳和西欧市场上,牦牛肉被誉为“肉牛之冠”。

牦牛肉以富含蛋白质和低脂肪而名列肉类前茅,是国际市场上稀少的高级肉类,它以名、优、稀、特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牦牛的肉经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为一道好的下酒菜,当然,酒要喝当地的青稞酒。

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

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红烧、清沌或凉晒成千巴等,其咪独特。

牦牛肉制作成五香牛肉干不仅是招待贵宾的上品,而且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

它既便于携带,又宜于长期存放,可供家宴或旅游途中食用。

五香牛肉干的主要原料,是

青海高原特产的新鲜牦牛肉。

法是将鲜肉剔除筋皮,以净肉加

白水煮熟后,再切成长一厘米、

宽一厘米、厚半厘米的小块,加

人花椒粉、咖喱粉、味精、料酒、糖、盐等佐料干炒,最后再烘干、

装袋。

由于制作方法考究,成品色鲜,营养丰富,即保持了牦牛肉的风味,又有香气浓郁,滋味鲜美,久吃不腻等特点。

近年来,到青海的客人和旅游者,争购青海牛肉干,当做一种有青海乡土特色的食品。

三、市场状况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通过研究表明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深红、嫩度适中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是一种优质健康的肉类资源。

但就日前来说,我国牦牛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产性能不高

牦牛受其分布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作用远大于人工选择作用,近代畜牧科学技术未能广泛引进推广应用,因此牦牛属于原始闭锁的牛种。

牦牛的生长迟缓、晚熟、体况随牧草生长季节而呈现“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曲线循环,群体繁殖率低、周转慢、产品商品率不高。

牦牛生长速度慢,一般3岁达到性成熟,4~5岁体成熟,导致牦牛肉口感差,不及快速育肥的黄牛肉鲜嫩可口,出栏周期也相对过长。

牦牛体格小,产肉性能低。

一般成年公牦牛活体重300kg左右,成年母牦牛活体重平200kg,屠宰率平均48%~50%,胴体重平均108kg,净肉率平均42145%~43192%。

母牦牛平均日产乳量1~2kg,年产乳量132~170kg,乳脂率6137%~712%。

繁殖性能也较低,公牦牛215岁左右有性行为,315~415岁后开始配种;母牦牛3岁左右初次发情,415岁以后配种率稳定,基本达到经产黄牛繁殖水平,一般3年2胎。

有学者指出从牦牛生产性能来说,把牦牛当作普通肉牛饲养没有经济效益,平均每头亏本约400元。

2、缺少划分等级的标准

由于没有专门的牦牛肉质标准,目前只能参照西方肉牛的分级标准对牦牛肉进行评价,这完全不能体现牦牛肉的真实价值。

同时,虽然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承担,制定出了我国优质高档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草案),但我国高档牛肉等级标准制定与颁布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牦牛肉的开发利用,以及我国高档牛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3、缺少牦牛肉行业标准

因为牦牛肉独特的营养特性,使得众多企业开始青睐这一资源优势,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各种规模的牦牛肉生产企业120多家,除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西部牦牛产业集团等外,还有许多小型企业。

对众多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产品质量和屠宰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实现牦牛特有资源的充分开发;另一方面,开发档次低,经营层次低,甚至将优质的牦牛肉混同于一般的牛肉,以简单的成品向外界推广,没有形成优质优价,扰乱了市场秩序。

4、牦牛产品缺乏精深加工

传统牦牛产品(风干胴体肉、原皮、奶、酥油及牦牛绒等),都未经过精细加工,品质粗劣,附加值开发不足,价值极低,浪费了珍贵的物种资源。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及商家生产方式的转变,出现了一些牦牛屠宰生产线,而且有些规模相当大,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有规模无效益。

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少,不能做到精细分割;其次,加工工艺相对落后,产品价值不能提升;另外,在产、供、销环节上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浪费许多机会,在有着很好的资源优势及市场前景的前提下,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5、牦牛肉加工发展不均衡

产业结构严重倒置。

国内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都集中在食品资源匮乏的东南沿海一带;而这些主力型食品企业主要以生产休闲食品为主。

休闲食品市场,早已成白热化状态,多数企业处于微利和无利润情况下。

而在食品资源丰富的西北一带,又缺少大量的投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具体可概括为三多三少:

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特产品少;肉多,肉产品少。

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188%,年人均仅仅118kg,与国外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0%相比,大企业缺少特色产品少,小企业缺少资金投入。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应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目前是通过牦牛本品种选育,牦牛杂交改良,野牦牛改良这三种方法为主要改

良手段,可有效提高牦牛产肉、产奶性能;解决繁殖性能低下的问题,提高繁殖水平。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育肥速度,缩短出栏时间。

4.2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

建立健全牦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督检验认证体系要充分发挥牦牛纯天然绿色食品的优势,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树品牌,创名牌。

在此基础上,建立牦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验认证体系,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让牦牛产业走向规模化,迫切需要制订牦牛肉标准,这样不仅可以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使牦牛肉国内外贸易有据可依。

4.3牦牛畜产品的精深加工

牦牛畜产品是指其肉、奶、血、皮等没有经过二级加工所得的产品。

牦牛畜产品应当列入珍奇野味、功能食品、绿色保健食品来进行加工,因为它是高原特有物种,在高寒的气候下,植被较薄,只能边走边吃,处于半野生状态,是经过自然选择的纯天然食品,又带有其他畜种所没有的稀有物质。

牦牛浑身都是宝,可以开发的产品很多,牦牛肉、骨、髓、脏器、头、蹄等等,还有血液等生物制剂的开发利用。

在现有基础上开发高档野味冷冻鲜肉、剔骨分割包装肉,精制卷装肉及少量熟食品,也可生产如牦牛肉干、牦牛肉脯、牦牛肉绒等高档干货;或者开发牦牛肉骨排、牦牛香辣酱;豆豉类,茄汁类,五香类牦牛肉软罐头,牦牛肉西式火腿肠,熏香型的烤牦牛肉;以及真空包装系列(酱牛肉、牛蹄、牛心、杂碎)等。

另外,发展中药膳牦牛肉食品产业也是一种可取的途径。

由初级加工向加工层次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突出牦牛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充分利用良好的牦牛资源,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创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消费市场首选出口国际市场,然后是国内高档

宾馆、饭店及超市,其次是大众市场。

4.4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科技在牦牛业产业化中的支撑作用发展牦牛业产业化,应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尤其要在生产、加工环节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在生产环节,要重点推广牦牛经济杂交改良技术、牦牛适时出栏配套技术,犊牛培育及优质牦牛肉生产技术、暖棚养畜及补饲育肥技术以及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等。

在加工环节,应注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更新我国陈旧落后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牦牛肉作为高档牛肉产品的竞争力,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总之,应全方位提高牦牛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在牦牛业产业化发展中真正起到支撑作用。

 

四、政策支持

牧区、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牧区和牧业的工作,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牧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于2011年6月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文件,对我国牧区、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充分认识促进牧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

“目前,我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牧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牧区是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牧区矿藏、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接续地。

牧区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任务。

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是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牧民收入的现实选择;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