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456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docx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2010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正因为有难度,更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出击,实现监管的动态化、精细化、系统化

  

  5月10日,我国首例食品包装质量安全消费维权案在北京开庭。

原告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诉称,在两家知名餐馆所购买的餐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人体具有极大危害。

  尽管此案尚未尘埃落定,但目前在我国的餐饮行业中,一次性餐盒的安全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每年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需求量约为150亿只,其中国家明令淘汰的发泡塑料餐盒占一半左右,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以来,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安全的监管取得了不小成效。

然而,近期以来,用植物油抛光大米,往面粉里掺漂白粉,在火锅里添“地沟油”……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屡屡浮出水面,而这些案件曝光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均由业内人士举报。

  联系到上述“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专业背景,人们不禁疑惑,如果没有业内人士的主动举报,是不是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就无从得知?

为什么这些破坏行业发展的“潜规则”,可以在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安然“潜伏”?

  不可否认,尽管近年来各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某些监管部门、某些监管环节仍然存在着“惰政”现象。

  首先,是主动性问题。

近些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众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经媒体曝光或业内人士揭露之后,监管部门才有所作为,“民不举,官不究”成为了某些监管部门缺乏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的真实写照。

如此缺乏主动性的监管,无异于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纵容。

  其次,是协作问题。

在我国,一条食品产业链由若干个行政部门分段监管,需要多部门相互协调,通力配合。

现实却是部门多、效率低。

比如,一头猪从喂养、出栏、运输、屠宰到销售,有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近10个部门在监管,有些监管领域交叉重合,有些领域却缺位错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门之间难免“踢皮球”。

 

  第三,是与时俱进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动态管理,不仅平时应主动评估食品产品的安全风险,还应及时制定、调整标准以适应社会发展。

然而,现实中,检查处置工作忙于应付,就事论事;一些食品标准,甚至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例如近日曝光的长沙“下脚料猪油”,虽然是在污水横流的小作坊炼制,却通过了权威部门的检测。

缺乏与时俱进的监管依据,不仅为事后执法带来难度,也使事前预防沦为空谈。

  应该看到,我国食品监管对象的数量多、品类杂,无证无照、季节性强的小作坊以及无证照餐饮点还大量存在,这些难点让食品监管成为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

但“难管”不应成为监管部门“惰政”的理由,相反,正因为有难度,更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出击,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动态化、精细化、系统化。

对于监管者来说,这不仅检验着执法的能力,更检验着执政为民的意识、科学发展的水平。

(责任编辑:

苏楠)

爱如潮涌 生生不息

  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5·12”震后出生在四川什邡罗汉寺的108个“地震宝宝”,来到出生地举行生日会。

108个天真活泼的身影,108个纯真无邪的笑脸让这座庄严宁静的寺庙热闹起来。

  CFP图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

两年间,从汶川到玉树,从海地到智利,每一次山崩地裂、屋毁人亡之后,总有无数满怀爱意的救援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救助生命。

募捐箱前排起的长队,机场、码头堆积的援助物资,令人感受到世间的浓浓爱意。

有些数字值得铭记:

汶川地震发生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先后向中国提供了44亿多元现金援助及救灾物资;海地地震发生后仅1个月,国际社会就已向海地捐助6亿多美元……

  爱意的源泉在哪里?

它来自对生命的同情和珍视,它来自每个普通人的勇敢担当。

汶川地震中,中学教师谭千秋在生死瞬间张开双臂把四个学生掩护在身下,自己却献出了生命;经历这场地震的“90后”青年田芷铭在谈起两年间内心世界的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

“灾难教会我关心别人”;英国外科医生赛义德曾在汶川震区救助伤员,当时做手术从早忙到晚,他所感受到的感恩之心和互助精神,也让他至今难忘……正是无数平凡而又高尚的人,用行动撑起爱的天空,人间大爱永不衰竭。

  在5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涌上人们心头的不仅有对遇难者的追思和哀悼,也有对曾经得到过的帮助的感恩。

铭记得到的爱,并为别人付出爱,世界将因此更美好。

    《国际金融报》(2010-05-12第01版)

海外版望海楼:

7500亿欧元救助给我们的启示

今年以来,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近一周来,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人们越来越担心希腊危机波及整个欧洲,导致欧元崩溃,由此引发第二次金融危机。

为避免灾难性后果发生,欧元区各国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达成了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为期3年的一揽子救助计划。

  总结分析此次希腊债务危机逐步升级和欧盟启动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的全过程,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

 

  首先,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福利的提高要建立在辛勤劳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不能靠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对外举债来实现。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希腊的经济增长远远落后于工资和福利增长,政府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控制财政赤字,而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政策开支扩大对财政状况的影响准备不足。

同时也暴露了欧元区内货币安排的根本缺陷:

货币政策缺位环境下对财政刺激的过度依赖是这次欧元区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

  其次,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市场信心恢复和制度重建是一个长期过程,经济复苏进程难免有所反复。

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切忌轻言危机已经过去,要在心理上和政策上做好应对各种潜在风险和挑战的双重准备,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也需要更加灵活、掌握好节奏,刺激政策退出宜谨慎,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第三,负债大国必须严控债务规模,改变不良开支行为。

进入2010年以来,全世界都在担忧因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全球性赤字问题。

从迪拜到希腊,从希腊到欧元区,从英国到美国,欧美核心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巨额政府赤字和债务并存,就像慢性发展的恶性“肿瘤”,侵蚀着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

《经济学人》杂志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

一旦大量债务到了偿还期限却无力偿还之时,就会重演类似希腊等国一样的债务危机,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再次陷入新的危机。

为了防止陷入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负债大国必须严控债务规模,改变不良开支行为。

  第四,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目前中国经济反弹势头强劲,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顾自己能力,盲目举债搞发展,入不敷出现象屡有发生。

有报道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接近或超过8万亿元,其中7万亿来自银行贷款,这些巨额地方债务有可能会拖住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最后,要加快金融监管改革步伐,改善全球经济治理,防止未来债务危机重演。

近期,做空欧元与新兴市场成为国际投行的主要风向标,而金融衍生品市场仍然无序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得到有效监管,成了一些国家债务危机扩大的“加速器”。

因此,强化对国际做空力量和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将是今后世界各国政府亟须提升的主要方向。

只有对国际做空势力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避免希腊等国债务危机被人为放大带来的恶果。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苏楠)

人民日报民生观:

警惕开发商的“苦肉计”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宋嵩绘

  某中介机构10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整体成交均价,比楼市新政出台之前的一周下跌了近8000元/平方米,降幅达三成之多。

这样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房价是否开始出现暴跌式调整?

购房者是否到了买房的好时候?

  在国家和北京市密集出台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下,近期北京楼市的确开始出现调整,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价出现一定回落。

这种理性调整,说明调控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市场将进一步趋于稳定。

  但是,调控政策出台不足一月,无论是买方、卖方还是中介都在观望。

在当前这个各方僵持的敏感时期,对于房价的信息,尤其是“房价降8000元”这样的劲爆消息,建议购房者还是要格外冷静地看待。

  受政策预期影响,新开盘项目大幅减少,导致近期北京楼市成交的新房主要集中在位置较远、价格较低的项目,其中不少是限价房;价格较高的新房成交极少,从而拉低了整体成交均价。

在成交量异常低迷的极端情况下,所统计出来的房价数据,参考意义有限。

  同时,由于房地产是不动产,具有极强的区域性。

即使在北京城里,不同区域、不同楼盘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

对一个具体的购房家庭而言,成交均价几乎没有参考意义。

  联想到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时的一些景象,在这个时期,购房者也要警惕少数不良开发商利用购房者急于看到房价下跌的心理,上演“苦肉计”。

比如先拉高房价,再通过特价房、打折等方式,制造“挥泪大甩卖”的假象。

比如宣称“所有楼盘全部打八折”,实际上,打折的仅仅是一些位置不好或户型太大的、本来就不好卖的房子。

  实际上,近期这种苗头已经开始出现。

  说到底,在开发商和市场面前,购房者再理性、再小心,也难免被一些信息误导,从而上当受骗。

因此,要切实维护购房者的利益,从而让楼市调控达到预期的效果,政府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首先,政府要及时准确的将房地产市场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向社会公开。

北京市统计部门目前每月发布一次房价数据,且内容比较简单。

如果能像这家中介机构一样,每周公布相关数据,并对市场供求关系及成交量的变化进行一定分析。

在权威信息的指导下,相信能让老百姓对市场走势有个合理的预判,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本轮楼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对哄抬房价、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要曝光并严厉打击。

然而,有关部门口口声声称要监管,可到目前为止,只有媒体在曝光几起类似案例,而有关部门对此的调查和处理显然还不够到位。

  如果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苦肉计”严加惩罚,相信楼市秩序将更加规范,老百姓的利益将得到更好保护。

(责任编辑:

齐贺)

人民日报热评:

令人感动的坚持

5月10日,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活动周启动。

  从满含爱意的精巧设计与构思中,人们感受到“城市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也感受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的坚持。

正是因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这一民间机构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促使全国8300万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促进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进一步保障。

  如果有心,在上海世博会国际组织展馆,可以发现很多民间组织机构令人感动的坚持。

它们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生命无价,人道无疆”;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馆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公共交通国际联会馆的“选择公共交通,选择美好未来”……在过去数十年甚至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坚持”有力地促进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引导人类社会自觉反思,着眼长远,立足未来。

  可以这样说,上海世博会是我们认识并了解各类国际组织机构,尤其是民间组织机构的生动课堂。

一直以来,我们对它们的认识,总是伴随着一些伤痛的记忆。

如果不是濒危物种急需抢救,很少有人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如果不是文物走私活动猖獗,很难意识到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作用……

  但是,如果仅仅将这些民间机构看作是为世界的补漏而存在,那就忽视了它的价值,它不是为了生产一个产品,或是制定某种规则而存在,它代表着人类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态度。

一如有着147年历史、186个成员国、1亿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它所倡导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的基本原则,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而所有这些我们未必要等到灾难来临的时候才学着去了解,事实上,只有在常态社会中能够醒目地存在,民间机构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力量。

  让我们走进国际组织展馆,驻足去看、去聆听那些动人故事,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你未必一定要成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或者其他民间机构的志愿者,但你一定要理解它们的坚持。

因为,它们的坚持,让世界更美好。

 

(责任编辑:

齐贺)

人民日报金台随感:

大爱凝聚,汶川重生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地震后的北川中学时,曾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震动了西部的山河,夺去了许多同胞的家园乃至生命,这场惊天大灾也检验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的坚韧与凝聚力。

岁月如梭,汶川地震两周年祭已然到来,我们的心绪再一次被曾经的一幕幕激荡感怀。

  汶川地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苍天空无又何妨,我并非独自一人”。

英勇的子弟兵将一个个徘徊于生死之间的生命解救出地震废墟;无数普通群众排长队将满腔热血竞相奉献;志愿者在灾区全力帮扶危难中的灾民;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一遍遍地做出“绝不放弃,百倍努力”的坚定承诺……

  有人这样比喻:

再大的天灾除以13亿也会变得渺小,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无比强大。

如果说此前“众志成城”在一些人眼中还只是个褒扬之词的话,中国人民面对巨灾的心手相连已然表明,困境只会成为激发人性潜能的催化剂,我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存有那份挚爱与坚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永远不是营造而来,必然是发自肺腑的自觉志愿,是出于同胞手足的血脉相连!

  面对被埋了80个小时的“可乐男孩”奇迹般生还,面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灾区孤儿的“警察妈妈”,面对稚气未脱的“90后”子弟兵在救灾中的英勇顽强,我们感到无比欣慰,人性的闪光点那一刻成为永恒。

惊天大灾的极度残酷,只能摧毁物质财富,不可能击垮人们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强烈大团圆与凝聚意志,已然一次次地战胜过比天灾更惨烈、比废墟更凶险、比亲人罹难更悲痛的危亡险阻。

泪水并不代表我们不够坚强,泪水只会成为我们万众一心的洗礼。

  曾经的震区今天是什么样子?

记者的镜头带我们进入了正在建设中的北川新县城,新的北川中学、北川中医院、疫控中心的主体工程均已封顶,具有绿色生态意味的河道景观、民族风格浓郁的城市街道清晰可见,被形容为“山水环、生态廊、设施环、生长脊、休闲带、景观轴”的北川新县城规划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各地大力援建,在震区群众顽强拼搏的背景下,仅仅一年多时间,北川新城已初具规模,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北川速度”。

  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

汶川县在第一时间筹集了棉被、帐篷、羽绒服等救灾物资。

县政府还捐赠了100万元,民间也捐赠了40多万元。

汶川人感言:

汶川地震时是全国人民关心支援我们,现在玉树也受难了,这正是我们感恩祖国、回报社会的时候。

  经过欲火的洗礼,托起重建的钢梁,我们可以坦然地说:

汶川已然“凤凰涅槃”!

不仅是汶川人,还有众多炎黄子孙,在惊天大灾之后,都会反思生命的意义、亲情的珍贵、人性的伟大;并且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中,升华出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与自豪感,肩负起历史的重托,雄起中华的脊梁!

汶川已然重生,玉树的重塑还会远吗?

 

(责任编辑:

齐贺)

人民日报国际论坛:

标本兼治铲除海盗祸患

近来,有两起关于索马里海盗的事件备受关注:

一是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党”攻占海盗一处营地;二是“莫斯科大学”号油轮在亚丁湾海域遭索马里海盗劫持,俄罗斯海军特种部队击毙一名海盗,生俘其余10名,成功解救了油轮上的23名俄罗斯籍船员。

这两起事件显示,尽管多国派出海军舰只护航,但索马里海盗问题仍然难以根治。

  自2008年春开始,索马里海盗的海上劫掠严重破坏了国际航运安全。

索马里海盗活动也使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因货运成本上升而雪上加霜。

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四项决议,给予成员国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授权。

当前,多国军舰在亚丁湾附近水域开展护航和打击海盗行动。

然而,各国的打击行动与力度难以协调一致,致使海盗依然屡屡得手。

  海盗现象打而不绝,有其深刻的政治与社会成因。

事实上,海盗现象是索马里国内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

军阀割据、混战,派系林立,索马里自1991年以来就处于各地方势力博弈争斗的乱局之中。

某国际救援组织称,在索马里进行食品救济的过程中,200公里的路程平均要走47天,要通过400个民兵检查站。

救援人员在有些地区还成为武装匪徒袭击的目标,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13人遇害。

  濒临亚丁湾的旁特兰省正是海盗的巢穴和海盗行为的多发地带。

海盗群体大多拥有深厚的部族、教派和军阀背景。

在经济凋敝的情形下,赎金成为最便利的资金来源。

由于财政拮据,地方政府在打击海盗方面难有作为。

在海盗猖獗的北部海滨小镇艾尔,当地数百名士兵因得不到薪饷而转当海盗。

可以说,海盗和内战是一对“孪生兄弟”,它是索马里无政府状态下所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在索马里仍处于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各主要派别虽然签署《吉布提和平协议》,启动了索马里的和平进程,但过渡政府仍无力有效控制全国。

过去十多年来,索马里战乱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这也是过渡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争夺的主战场。

有媒体指出,现在索马里反政府武装控制了海盗的老巢,将使索马里局势更趋复杂。

  海盗活动所榨取的赎金事实上也为索马里国内军事派别的争斗提供了资金。

在索马里战乱期间,谁能扩充军备,谁就能在日后的和谈安排中分享更多的利益,因此盘剥海盗劫掠来的赎金也成为某些军事派别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索马里外交部长金格利日前指出,海盗问题的根源不在海上,而在陆地。

只有恢复强有力的政府和国家机器,索马里才能走出危机。

重建秩序,这才是解决海盗问题的根本之道。

(责任编辑:

齐贺)

人民日报环球走笔:

“紫蚕岛”的中国元素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有“紫蚕岛”之称的日本馆吸引了不少观众。

“紫蚕岛”像个紫色的蚕茧,以“心之和,技之和”为主题,展示日本人对科技与环境、城市关系的独特理解。

在主题的演绎上,“紫蚕岛”既突出了日本的文化理念,又彰显了某些中国元素,让人感到既亲近又新鲜。

  日本馆的颜色是日本人喜欢的紫色。

日本人认为紫色是典雅的颜色,具有高贵的气质,圣德太子规定的“冠位十二阶”之首的代表色便是紫色。

“紫”姓在日本并不多见,但女作家紫式部足以让日本人对“紫”抱有充分的好感,她所著的《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在中国,古人认为“紫气东来”象征吉祥,杜甫也有“东来紫气满函关”的诗句,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叫紫海,帝王的宫殿叫紫极、紫禁,所以故宫也叫紫禁城。

  朱鹮是日本馆的又一中国元素。

朱鹮是新潟县的“县鸟”和佐渡、轮岛两市的“市鸟”,虽然它不是日本的国鸟,却被认为是这个国家的象征,这说明朱鹮曾与日本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种在日本古籍中记载的“桃花鸟”却濒于灭绝,2003年最后一只死去之后便彻底灭绝了。

1999年,中国首次赠送了一对朱鹮给日本,至今中国朱鹮已在日本繁衍了100多只。

朱鹮早已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

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采用日本传统剧种“能”与中国昆曲相结合的形式制作了音乐剧,讲述两国共同保护朱鹮的故事,实现了内容以及形式的完美结合。

  日本馆不仅形状像个蚕茧,还是一个会“呼吸”的建筑,它可以自动调节内外的空气和温度。

据世博会日本馆官方网站介绍,展馆之所以选取蚕的造型,是因为蚕丝是丝绸的原料,丝绸由中国传入日本后深受喜爱,“紫蚕”即代表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敬意。

在日本,女性穿着的和服由丝绸制成,丝绸最初由中国江南的吴地传到日本,因此和服又被称为“吴服”。

日本人将丝绸视为中日交流的象征,将自己定位于丝绸之路的延长线上。

大画家平山郁夫花40年时间以丝绸之路为题材进行创作,共画下素描2万多幅。

日本馆去年公开征集“爱称”,由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担任主席的评审委员会,在3588个应征作品中,选中了一位华人女性提供的“紫蚕岛”一名。

  歌德曾经说过:

“不懂别国语言的人,也不懂自己国家的语言。

”这句话可以延伸理解为,不懂别国的文化,也不懂自己国家的文化。

日本曾经虚心向中国学习,后来又向世界学习,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如今,日本要在世博会上展示自己,同时也让中国元素“衣锦还乡”。

  日本馆总代表塚本弘希望中国人通过世博会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预计世博会期间将有100万日本人前来参观,又何尝不反映出日本人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呢?

中日两国有过辉煌的交流史,今后也一定会更加重视互相借鉴和学习。

(责任编辑:

齐贺)

人民日报评论员:

让人民满意

从2008年5月12日到2010年5月12日,整整两年,汶川地震灾区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着一场重整河山、再塑民生的伟大壮举。

  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恢复,这更是一场高水平的重建。

如今的灾区,不仅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而且城乡整体布局得到全面优化;不仅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跨越,而且群众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迁;不仅城乡环境风貌焕然一新,而且群众精神状态实现深刻转变……这份恢复重建的壮丽答卷,人民满意,世界惊叹。

  让人民满意,是把民生作为重建的根本。

把灾区群众的利益当做根本利益,把保障人民的生活当做头等大事,灾后重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震后一百天,完成1200万人的过渡性安置;震后一年内,350多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不到两年,25万户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四川全省51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震前水平。

  让人民满意,是把民生作为重建的重点。

两年间,民生成为重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与否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

中央财政和18个对口支援省市,在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时,都把保障民生作为基本出发点,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如今,3000多所需重建的学校,已有2600多所竣工;在建的医疗卫生项目近六成已竣工……走进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优美的是社区,最坚固的是学校,最满意的是群众。

  让人民满意,体现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与根本宗旨。

“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这一切,宣示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举全国之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中,1/4将用于灾后重建;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支援灾区“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这一切,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汉旺镇老厂大钟,时间仍然定格在14时28分;旁边,3.5平方公里的花园式新型场镇已然崛起。

两年过去,震区灾后重建将逐步转向以提升发展能力为重点的新阶段。

挑战仍存,艰辛仍在,但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灾区干部群众的奋发自强,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灾区重建定将书写出一份又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

苏楠)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构筑护卫生命的坚强屏障

从汶川到玉树,两年两次强震在带来重大伤痛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在灾难风险防范方面的巨大进步。

如今,灾难已经远去,震区重焕生机,但生命安全教育、自救互救能力建设,一刻也不可松懈。

  研究表明,地震灾害发生后的3小时是最佳救援时间,获救生命成活率最高。

然而,这宝贵的3小时,往往也是桥断路绝之时。

山遥水迢,外部救援力量不能瞬间即至,灾区民众的自救互救就显得格外关键。

  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灾区干部群众都在震后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互救,为减少人员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群众,接受过的灾害预防教育甚少,灾后自救互救知识相对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救援容易引起次生事故,消极等待则会错过最佳救助时机。

经验与教训都警醒我们,灾后自救互救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自救意识最可宝贵,自救能力最为关键。

面临不可预知的突发危险,人的应急反应能力是拯救自己的有力武器。

要具备这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