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msds.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25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8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物质msd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常见物质msd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常见物质msd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常见物质msd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常见物质msd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物质msds.docx

《常见物质msd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物质msds.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物质msds.docx

常见物质msds

氢氧化钠

中文名:

氢氧化钠;烧碱

英文名:

SodiumHydroxide;CausticSoda

分子式:

NaOH

分子量:

40.01

UN编号:

1823

危规号:

82001

RTECS号:

WB4900000

CAS号:

1710-73-2

性状:

白色羽状晶体,易潮解

熔点(℃):

318.4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沸点(℃):

1390

相对密度(水=1):

2.12

饱和蒸气压(kPa):

0.13(739℃)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无意义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可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闪点(℃):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爆炸极限(V%):

无意义

稳定性:

稳定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禁忌物:

强酸、易燃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烈腐蚀性。

毒性

MAC:

2mg/m3(GBZ2-2002)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清洁铲子收集于干燥清洁有盖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贮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内。

注意防潮和雨淋。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或搬运作业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雨天不应运输。

盐酸

中文名:

氢氯酸、盐酸

英文名:

Hydrogenchloride、Hydrochloricacid

分子式:

HCl

分子量:

36.46

UN编号:

1789

危规号:

81013

RTECS号:

MW4025000

CAS号:

7647-01-0

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熔点(℃):

-114.8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沸点(℃):

108.6(20%)

相对密度(水=1):

1.20

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

相对密度(空气=1):

1.26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无意义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无意义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无意义

稳定性:

稳定

自燃温度(℃):

禁忌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供气式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毒性

MAC:

7.5mg/m3(GBZ2-2002)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

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暖并休息。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和眼睛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和手套。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供气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勿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小量泄漏:

用砂土、干燥石灰石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收集器内。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

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易燃或可燃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贮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氢气

中文名:

氢气

英文名:

Hydrogen

分子式:

H2

分子量:

2.01

UN编号:

1049

危规号:

21001

RTECS号:

MW8900000

CAS号:

1333-74-0

性状:

无色无嗅气体

最小引燃能量(mJ):

0.02

熔点(℃):

-259.2

溶解性:

不溶于水、乙醇、乙醚

沸点(℃):

-252.2

燃烧热(kJ/mol):

241.0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57.9℃)

临界温度(℃):

-240.0

相对密度(水=1):

1.04/-253℃

临界压力(MPa):

1.30

相对密度(空气=1):

0.07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H2O

闪点(℃):

气体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爆炸极限(V%):

4.0~74.1

稳定性:

稳定

自燃温度(℃):

50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气体混合物遇点火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该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贮存时,泄漏的气体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爆炸性气体分类、分级、分组:

第2类2.1项。

灭火方法:

用水冷却,切断气源,干粉、二氧化碳。

毒性

接触限值:

中国MAC:

未制定

美国TLV-TWA(ACGIH):

窒息性气体

对人体危害:

空气中含氢达一定浓度时,由于正常氧分压降低,造成窒息。

氢分压很高时,可出现麻醉作用。

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工作现场严禁火种。

个体防护:

高浓度作业时,应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眼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切断一切火源和气源。

强力通排风。

易燃压缩气体,应贮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室温<30℃。

远离火种、热源、电气,防日光直射。

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库内照明、通风等设施均应防爆,开关设在库外;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氧化剂分开存放。

应轻装轻卸,戴好瓶帽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氧气

中文名:

氧、氧气

英文名:

Oxygen

分子式:

O2

分子量:

32.00

UN编号:

1072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CAS号:

22001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含量:

高纯氧(体积)≥99.99%

熔点(℃):

-218.8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沸点(℃):

-183.1

相对密度(水=1):

1.14(-183℃)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64℃)

相对密度(空气=1):

1.43

临界温度(℃):

-118.4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5.08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稳定性:

稳定

自燃温度(℃):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的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毒性

接触限值: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不燃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氮气

中文名:

英文名:

nitrogen

分子式:

N2

分子量:

28.01

UN编号:

1066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CAS号:

7727-37-9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209.8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沸点(℃):

-195.6

相对密度(水=1):

0.81(-196℃)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相对密度(空气=1):

0.97

临界温度(℃):

-147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3.40

最小引燃能量(mJ):

无意义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氮气

闪点(℃):

无意义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无意义

稳定性:

稳定

自燃温度(℃):

禁忌物: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毒性

接触限值: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不燃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温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中文名:

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

Ammonia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03

UN编号:

1005

危规号:

23003

RTECS号:

BO6750000

CAS号:

7664-41-7

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

-77.7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沸点(℃):

-33.5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4.7℃)

临界温度(℃):

132.5

相对密度(水=1):

0.82

临界压力(MPa):

11.40

相对密度(空气=1):

0.6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水

闪点(℃):

气体

最小引燃能量(mJ):

680

爆炸极限(V%):

15.7~27.4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自燃温度(℃):

651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爆炸性气体分类、分级、分组:

第2类3.3项。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

PC-TWA:

20mg/m3;PC-STEL:

30mg/m3(GBZ2-2002)。

属低毒类。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贮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

罐贮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检验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槽车运送时要罐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

联氨

中文名:

联氨;肼

英文名:

Hydrazine;Diamine

分子式:

H4N2;NH2NH2

分子量:

32.05

UN编号:

2029

危规号:

RTECS号:

MU7175000

CAS号:

302-01-2

性状:

无色、有类似氨的刺鼻气味的液体。

熔点(℃):

1.4

溶解性:

不溶于乙醚、氯仿、苯,可混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

沸点(℃):

113.5

相对密度(水=1):

1.00

饱和蒸气压(kPa):

1.33(265℃)

相对密度(空气=1):

1.10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

闪点(℃):

38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爆炸极限(V%):

2.9~98

稳定性:

稳定

自燃温度(℃):

270

禁忌物:

氧化剂、氧、铜、锌、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

其蒸气极易燃烧爆炸。

具有强还原性。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毒性

PC-TWA:

0.06mg/m3(皮);PC-STEL:

0.13mg/m3(皮);(GBZ2-2002)。

急性中毒多由皮肤,创面大量吸收或误服引起。

接触肼蒸气的人员可能有眼、鼻、咽喉明显刺激症状;直接接触肼的液体,引起皮肤和眼的严重灼伤;误服后引起恶心、呕吐,持续数小时。

以后出现暂时性中枢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生理失调,甚至抽搐、昏迷等。

部分病人有肝功能损害,长期接触者,有的出现神衰症候群,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暖并休息。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给输氧,就医。

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沐浴更衣。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可减少蒸发。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贮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

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在氮气中操作处置。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贮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避免碰撞、翻倒,防止包装破损洒漏。

次氯酸钠溶液

中文名:

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

Sulfurhexafluoride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UN编号:

危险性类别:

第8.3类,其他腐蚀品。

CAS号:

7681-52-9

性状: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含量:

工业级(以有效氯计):

一级13%,二级10%

熔点(℃):

-6

溶解性:

难溶于水,微溶于醇、醚。

沸点(℃):

102.2

相对密度(水=1):

1.10(-100℃)

饱和蒸气压(kPa):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物

闪点(℃):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稳定性:

不稳定

自燃温度(℃):

禁忌物:

碱类

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灭火方法:

不燃。

毒性

接触限值: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本品有致敏作用。

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身体防护:

穿一般工作服,戴一般作业手套。

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合格后再用。

贮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

防止阳光直射。

注意先运进的先发用。

贮存时间不超过限定保存期。

三氯化铁

中文名:

三氯化铁

英文名:

ferrictrichloride

分子式:

FeCl3

分子量:

162.21

UN编号:

1773

危险性类别: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CAS号:

7705-08-0

性状:

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

熔点(℃):

306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甘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

沸点(℃):

319

相对密度(水=1):

2.90

饱和蒸气压(kPa):

相对密度(空气=1):

5.61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物

闪点(℃):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稳定性:

稳定

自燃温度(℃):

禁忌物:

强氧化剂、钾、钠。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灭火方法:

灭火剂:

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性

接触限值:

美国TVL-TWAACGIH:

1mg[Fe]/m3。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

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

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慢性影响:

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气。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