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林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938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8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其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李其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李其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李其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李其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其林论文.docx

《李其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其林论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其林论文.docx

李其林论文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硬地得分方式研究—以2014年2015年澳网美网决赛为例

 

姓名:

李其林

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研究方向:

网球

指导教师:

黎明华副教授

 

二零一五年七月

 

摘要

在多种因素的促进下,网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

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作为网球运动中的最高水平,对网球运动的普及、推广和商业化运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网球比赛场地分为硬地、草地和红土。

硬地赛场因为比赛多、奖金丰厚和群众基础广泛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和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选手在决赛中每一分的得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在发球阶段,以内角发球和外角发球为主要得分方式,占发球直接得分的90%。

在一三拍组合技术上,内角发球与正手组合技术、外角发球与正手组合技术为主要得分方式,分别占一三拍组合技术总得分的36%和25%。

在线路得分方式中,斜线得分是直线得分的2倍。

在得分位置分布上,以1、3、4和6号位置为主要的得分区域。

中场得分高于后场,后场得分高于前场。

左路得分与右路得分相近,大于中路得分。

2.在接发球阶段,正反手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方式,占接发球阶段总得分的90%。

斜线得分是直线得分的两倍。

中场得分高于后场得分,后场得分高于前场得分。

中路得分大于右路得分大于左路得分。

5、1、4、2号位置为主要得分区域。

在组合技术得分方式上以正手正手组合、正手反手组合、反手正手组合和反手反手组合为主要得分方式。

在线路组合中,斜线与斜线组合为主要的得分方式,占组合得分的42%,斜线与直线组合占组合得分的2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斜线组合各占组合得分方式的18%。

后场落点组合得分方式与中场落点组合得分方式大于前场落点组合得分方式。

3.在相持阶段,正手技术得分方式占总得分的49%,反手得分方式占总得分的30%,截击球和高压球得分方式各占7%。

在线路得分方式上,斜线得分是直线得分的2倍。

4、6、1、5号落点的得分高于其它位置的得分,中场区域得分高于后场区域得分高于前场区域得分,所占百分比依次为63%、34%、3%。

右路得分高于左路,左路得分高于中路,得分所占百分比依次为44%、31%、25%。

在技术组合得分方式中,正手与其它技术组合得分方式占相持阶段总得分的51%、反手与其它技术组合占37%、切削挡与其它技术组合占9%、截击、高压与其它技术组合占3%。

在线路组合得分方式上,斜线与斜线组合占相持阶段总得分的47%、斜线与直线组合占22%、直线与斜线组合占20%、直线直线组合占11%。

在落点组合得分方式上,重复落点组合占相持阶段总得分的23%,后场区域组合占20%,中场区域组合占40%。

关键词:

网球;硬地;得分方式

 

目录

摘要2

前言7

1选题背景7

2研究目的8

3研究意义8

4研究的限制8

文献综述9

3国外研究动态9

4国内研究动态9

4.1有关网球得分方面的研究9

3.2有关网球发球方面的研究11

3.3有关接发球方面的研究13

3.4有关网球相持阶段的研究15

3.5有关网球其他方面的研究16

4研究对象与方法17

4.1研究对象17

4.2研究方法18

4研究结果与分析21

4.1单项技术得分方式统计与分析22

4.2发球阶段得分方式统计与分析25

5结论42

6建议44

致谢45

参考文献46

附录48

1前言

1.1选题背景

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诞生在英国,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今成为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球类运动,有人形象的称网球运动为“绿色的鸦片”。

同时,在所有比赛项目中,网球运动比赛最为活跃。

其中包括最有影响力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四个大满贯赛事、大师杯赛事和各级别巡回赛等赛事。

在网球运动的发展变化中,随着器材的改进和技战术的需要出现了不同的打法类型,如发球上网型、底线进攻型、底线防守型和底线综合型等打法类型。

在某一个时期一种打法是主流型打法,或者在一个时期几种打法都是主流型打法。

新一辈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在继承老一辈打法的基础上又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技术上和战术上的改进和创新。

努力使自身在进攻和防守上达到一种平衡。

尽管如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在一定时期世界前十或者前五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排名并不会有较大的变化。

在网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不同的场地类型。

以四大公开赛为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为硬地球场、法国网球公开赛为红土球场、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为草地球场。

在2014年ATP赛程表上不难发现:

ATP世界巡回赛250中硬地赛事为19站、红土赛事14站和草地赛事5站。

在ATP世界巡回赛500中硬地赛事为7站、红土赛事为3站、草地赛事为0。

在ATP世界巡回赛大师1000中硬地赛事6站、红土赛事为3站。

年终大师杯和奥运会都是硬地赛场【1】。

由此可见,参赛选手要想使自身的积分越多和排名越靠前就必须在硬地赛场上有很好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网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女子双打比赛中获得冠军;2006年,郑洁、宴紫在澳网中获得女双冠军;2013年彭帅和谢淑薇夺得温网女双冠军和WTA年终总决赛双打冠军;2011年、2013年李娜进入澳网决赛,并在2011年法网夺冠,成为历史上获得大满贯赛事亚洲第一人。

2014年李娜再次进入澳网决赛,并拿下澳网女单冠军,将自身的排名晋升到第二位,再次书写我国网球辉煌的历史。

与此同时,我国男子网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世界前100排名选手中没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因此,依据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国外优秀网球选手借鉴先进的训练方法和取胜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1.2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2014和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选手在决赛过程中每一次得分使用的技术、线路、落点和组合技术、组合线路、组合落点进行分析与统计。

找出世界顶尖网球选手在硬地赛场上得分方式的共性,以期为我国网球选手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1.3研究意义

通过对2014年和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选手在决赛过程中的得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得分方式的规律。

从理论层面为网球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在实际层面上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

以期对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4研究的限制

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决定性因素中,技术和战术是其中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但与此同时,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智能和比赛环境也对竞赛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考虑到技战术的方面,未能将素质、机能和心理等因素考虑进去。

并且在观看录像和统计的过程中,尽管认真仔细,但是有极个别的球难以做到准确无误。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对网球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相当的丰富。

AntonioMartinezCascales认为:

不管是在硬地赛场还是以相持为主要特点的红土赛场,主动进攻是提高运动员得分能力的关键2。

PaulWardlaw认为在压力训练下得分能力会得到提高,并且在压力训练下在比赛中才能敢于主动进攻3。

道格拉斯在2006年国际网球联合会教练员培训班上指出,“当今网球选手技战术更加全面,球的速度和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单纯靠对手主动失误已经难以赢得比赛,一定要培养运动员主动进攻的意识,化被动为主动”。

《TennisDrillBook》一书中指出,得分手段要富有变化性,使对手始终处于多项准备状态之中,技战术增加了突变性,使对手难以适应自己的技战术风格4。

DarrenCabill对网球运动中底线型打法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案例说明速度快慢不同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采取的战术完全不同。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底线型运动员,通过底线的相持掌握场上的主动,一般都会想积极主动进攻直到这一分的结束。

Austin,D.A对单打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赢得比赛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具有最好击球技术的运动员,运动员的比赛计划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就应当开始实施,好的比赛计划不仅表明自己的优势和对手的劣势,还要对比赛双方进行客观的评价等5。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对于进攻和防守上都提倡进攻型打法,在稳定的基础上强调进攻的重要性。

此外,不同场地的战术安排、比赛前的计划实施和网球训练过程中的压力训练法都有所涉及。

2.2国内研究动态

2.2.1有关网球得分方面的研究

要想赢得一场网球比赛,必须在这场网球比赛中比对手赢得更多的得分。

因此,网球比赛和其他项目一样,都是围绕着怎么样去得分展开的。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的研究就以得分为对象。

唐青在《2008年上海大师杯男子网球单打比赛得分技术运用统计分析》一文中对2008年上海大师杯赛上的8位世界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全部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并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世界男子网球的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各位选手的ACE球差异明显,双误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一发成功率和二发成功率上差异显著,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八位选手子正反手技术应用方面次数最多,得分率是最高的,但是失分率也是最高的;在截击球技术方面差异比较显著,罗迪克上网次数是最多的,但是得分率却是最低的,上网次数最少的是穆雷;在技术方面世界前八位运动员在发球动作上趋向于简洁流畅,正反手采用环式挥拍,打斜线时击球点更靠前一些,在截击上面,优秀选手的预判和脚下移动更合理一些6。

张劲在《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硬地赛事得分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从技术、战术、区域、关键分对海宁、萨拉波娃、毛瑞斯莫、克里斯特尔斯、辛吉斯、李娜、彭帅、郑洁八名选手在硬地比赛中得分能力进行了分析。

并得出了我国选手在发球局中内角发球直接能力相对外国选手较差;中外选手以正拍直线、斜线、反拍直线、斜线为主要得分技术。

我国选手的正拍侧身技术得分低于国外选手;在接发球局我国选手主动变线的能力较差,与发球局相比,相持阶段得分比例进一步升高等。

最后提出了许多关于我国网球选手训练的建议7。

冯丽洁在《优秀女子网球选手红土单打比赛相持阶段技战术及得分规律研究》一文中以2012年法国网球女子比赛中进入前八强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运用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相持阶段的技战术主要体现在扩大优势、攻防转换和被动防守三个方面;在比赛相持阶段,运动员在加强进攻的同时,减少非受迫性失误,提高攻防转换能力,是提高得分能力的主要途径8。

曾繁繁,李庆有在《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得分分析》中通过对中外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分的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和我国网球选手的得分规律。

并找出我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在得分手段上面的差距。

并根据我国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9。

以上这些文章主要是以优秀网球运动员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他们在不同场地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国网球运动员与他们的差距,并试图寻求顶尖网球运动员得分的共性特征。

而下面这些文章则主要是从优秀网球运动员的个人得分角度进行研究。

周洪刚在《2012年澳网德约科维奇单打比赛得分技术运用效果与分析》中对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赛上德约科维奇与7位对手全部比赛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德约科维奇在发球上面是深度、角度、速度和旋转的多面结合,所发之球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是德约科维奇的主要得分手段;德约科维奇接发球成功率和破发率都很高,在接发球过程中所用战术更加全面,双手反拍接发球世界一流,接发球得分技术是德约科维奇赢得比赛的关键;在相持阶段,德约科维奇的优势是正反手得分技术运用平衡。

最后认为现代网球的发展趋势是以主动进攻得分为指导思想。

网球各项技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要求运动员有充沛的体能做保障,运动员的得分技战术更加精细,丰富和全面[10]。

潘平胜在《安迪穆雷快速场地得分研究》一文中通过对穆雷在发球局得分战术、接发球局得分战术、相持阶段得分战术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得出穆雷依靠灵活的步伐移动、紧盯的防守战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造就了他正手最为犀利的进攻武器;在硬地场地,穆雷底线战术应用合理,有比较大的优势。

在草地场地,穆雷将底线战术和中前场战术结合,更能利用压迫式战术在中场获得制胜分[11]。

宋广亮在《李娜法国网球公开赛单打比赛主要得分战术研究》中以李娜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所参加的7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得出了李娜在相持阶段得分大于发球阶段大于接发球阶段的得分。

然后论文分别从发球阶段得分、接发球阶段得分和相持阶段得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进而得出了李娜这一次在法网上面的得分特征[12]。

综上所述,在网球得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优秀网球选手群体中的代表为例,统计分析他们在某种类型场地中的技战术得分情况。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有些把这些数据与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差异,或者以这些数据来预测未来网球的发展趋势。

但是,有关优秀网球选手的得分方式,特别是相持阶段那一拍的得分方式却研究甚少。

包括得分球的击球技术、线路、落点等。

2.2.2有关网球发球方面的研究

网球发球技术是网球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

在专业选手比赛中,发球局往往意味着是自身的优势局,如果自身的发球局被破发,往往意味着这一盘比赛的丢失。

因此,发球技术引起了网球选手的高度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对网球发球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和全面。

陶志翔在《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中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网球发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动作,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这个体系是由技术层、战术层、心理层和体能层这几个方面构成。

在技术层主要从对发球动作方式的描述、对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描述等定性方面描述。

在战术层则从发球的落点、旋转、速度和站位来描述。

心理层主要从心理定向、注意力集中和情绪的控制方面来描述[13]。

徐祥峰在《网球发球落点在战术上的运用——以2012年澳网男单决赛为例》探讨发球落点的区域分布规律与战术的配合运用特征。

研究表明,发球的攻击性和落点在压制对手和占据主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选手在一发和二发上战术不同,但是落点选择却极为相似。

最后提出了加强发球力量、速度和落点变化的训练,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意识培养的建议[14]。

苗鹏在《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特征分析》中认为最能体现一个选手优势技术的是第一发球,发球不仅仅是速度的大小,还应该注重球的旋转和落点;在站位方面一般采用靠近边线的站位方法,接发球的反应时间一般在0.2到0.4秒之间;中国选手在发球后没有做最大进攻发球准备,所以在稳定性高的情况下牺牲了发球速度。

针对以上结论和我国网球运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

比方说,中国选手在训练中要注意鞭打动作和前期的抛球动作。

此外,还要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聘请外籍教练制度等[15]。

张鑫在《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与技术相关表现研究》中通过分析发球落点与技术的关系,来分析女子网球坛中发球落点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分区各发球落点的成功率为中间大于外角大于内角,占先区各发球落点的成功率为中间大于内角大于外角;世界优秀女选手平分区一发落点分布较平均,占先区一发则以内、外角为主,其中内角的比率高;优秀女子运动员两个发球区外角一、二发球赢球率最高;优秀女子运动员平分区外角一、二发都以侧旋为主,内角一发以平击球为主,追身球一发主要以平击球为主,混合使用上旋和侧旋等[16]。

此外,针对高校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王凯军在《体育院校网球发球技术教学方法优化研究》中提出了平行站位弓背练习法、握拍变换法、8字绕环练习法、进退法、体姿变换练习法、定点练习法和辅助练习法七种教学法。

并通过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比较,得出网球发球教学的重点难点主要是抛球、击球点、平衡、协调和稳定性等[17]。

此外,张峰在《网球发球的技战术》中从技术层和战术层分析了其各自的内涵[18]。

综上所述,在有关网球发球方面的研究中,有涉及到技术层的,也有涉及到战术层的。

有些研究还从系统论的视角从整体出发。

此外有关网球的教学训练与网球发球的落点、速度、旋转等方面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但是,对于网球发球落点与得分能力的关系、以及第一、第二发球得分趋势的研究还不多和不够全面。

2.2.3有关接发球方面的研究

在世界高水平的网球比赛中,选手在一盘比赛中如果在接发球局能够取得胜利,往往意味着这一盘比赛的胜利。

因此,在高水平网球比赛中,要想赢得比赛,就得在接发球局取得胜利。

正因为接发球的重要性,所以有关接发球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多和全面。

于海生在《当代网球接发球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中认为网球未来发展趋势是快速、进攻、全面、变化和稳定。

快速不仅仅指球速快,还应该包括击球和移动中的急停、急起,急转的专项速度和预判能力;全面是指在没有明显技术缺陷的情况下突出自身的特点;变化是指在比赛中改变打法的单一。

面对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比赛对手,不同的比分情况下所采用的打法多样性[19]。

肖英在《对网球接发球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运动员心理因素变化、注意力变化在接发球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

在结论中指出在实战中影响运动员接发球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要使比赛取得胜利一定要形成有利于接发球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比赛环境。

此外,对本身技术的自信心,对比赛意义的正确认识,对对方的深入理解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20]。

宋广亮在《李娜法国网球公开赛单打比赛主要得分战术研究》中在接发球阶段主要从李娜接发球局破发情况、接发球得分情况、接发球技术运用情况、在一区接一发球情况、在一区接二发球情况、在二区接一发球情况和在二区接二发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而得出了李娜在接发球阶段的主要得分战术:

在接发球阶段得分主要来自接发球后两拍得分,其次是对手发球双误送分,接发球制胜分占比例最小。

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接发球采用抽球的接法方式,其次采用削球和挡球的接发球方式居多[12]。

李社旺在《中外优秀女子网球选手硬地赛事单打接发球得失分研究》中从接发球动作技术、接发球战术、接发球影响因素和提高接发球能力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综述。

在结果与分析中围绕中外女子网球选手发球基本情况、接发球得分、接发球失分进行对比研究。

得出中外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在接发球和正反手使用情况无显著差异;中外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在接发球得分方面、4拍以内得分方面、5拍以上得分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接发球破发方面有显著差异;中外网球选手在接发球局中失分数高于得分数等[21]。

贾明亮在《世界女子职业网球单打选手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特征分析》中以红土、硬地和草地三种网球场地为基础,研究了在三种场地上面的接发球战术和接发球阶段第四拍技战术特征。

得出了接发球的共性特征:

接发球有很强的攻击性,主要以抽球方式为主;不同角度的接发球以原路方向返回较多,直线回球得分率最高,第四拍球以斜线回球为主,得分率以变线回球较高;不同角度的接发球落点以后场为主,第四拍球中场位置回后场落点的运用和得分较高[22]。

苗鹏在《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发球与接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特征分析》中则认为世界优秀网球选手接发球主要特征表现在预判能力强;判断发球以后的移动速度很快,回球力量大,得分率高[15]。

李庆有等在《网球接发球研究》一文中对接发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通过研究提出了把接发球技术分为2个阶段的观点,即击前段和击球段。

并且提出了网球接发球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思路[23]。

夏宝健在《优秀男子网球选手接发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中从接发球正反手的使用及得分情况、接发球方式的运用及得分情况、接发球回球线路及得分情况、接发球回球落点及得分情况和接发球场势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了意见[24]。

此外,也有涉及到业余网球方面的研究。

李民在《提高业余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注意力的探讨》中提到网球比赛的特点和规律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注意力的影响、网球接发球难度较大,易失误,容易导致心理紧张、胜负有规定的分限等主观方面的影响。

其次,客观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接发球注意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比方说不同比赛的性质、对象和局势,裁判员的影响,同伴和教练的影响等[25]。

综上所述,在网球接发球的研究中,宏观方面有网球接发球趋势方面的研究。

但更多的是微观方面的研究,比方说网球的注意力、网球的技战术、网球的训练和比赛等。

尽管如此,涉及到网球接发球得分方式的研究却并不多和系统。

2.2.4有关网球相持阶段的研究

如今,网球运动员的各项技术都在均衡发展,在一两拍之内结束这一分的概率越来越小,在发球和接发球后的相持阶段中各项技术的运用和配合已经成为夺分的重要方式。

正因为如此,对网球相持阶段的研究也较多。

胡文龙在《高水平男子单打网球比赛相持阶段技战术特征研究》中从相持阶段分布特征及效果分析、相持阶段技术分布特征及效果分析、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时的空间特征及效果分析这三个方面对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了相持阶段得失分比例较高,占整个竞技过程的三分之一,正反手抽球技术是相持阶段的主要方式,但具有较低的得分效率;在技术稳定性方面,正反手抽球技术,正手侧身抽球和反手削球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持阶段以左、右两路后场为主,由后至前的位置分布特征;相持阶段击球位置得失分效率的分布特征是前场>中场>后场,右路>左路等。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比如在训练过程中,应对使用率高的技术降低失误率的同时,增加攻击性,尽量多采用多变的技战术组合[26]。

范旭东在《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相持阶段的技术运用分析》中从相持阶段技术使用率分析与相持阶段技术得失分特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得出了相持阶段在网球整个竞技过程中占三分之一,是整个网球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球员在相持阶段正反手抽球具有强烈的上旋,底线型选手在相持阶段具备一定的优势;在相持阶段中,正反手抽球技术,正手侧身抽球技术在使用次数和总分数较高,但具有较低的得分效率,反手切削使用得分效率较低和总得分较少,放小球、截击球和高压球使用次数和总得分数较少,得分效率较高[27]。

孙钦来在《中外优秀女子单打网球选手硬地比赛每局30平分后的技战术对比分析》从30平后平分区的技战术特征和30平后占先区的技战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认为国内选手在相持阶段正手抽球、得失分结构、发球局成功率上与国外选手有较大的差异[28]。

薛萌在《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中对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中相持阶段以及整体技战术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相持阶段技战术特点[29]。

崔霏在《高水平男子网球单打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空间特征的研究》中对2008年上海网球大师杯8名球员的13场单打比赛相持阶段技战术空间运用及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

相持阶段男子网球单打空间运用的共性特征是由后向前,底线和两边是反手位的边路为主,得分效率在空间方面的分布是中场>前场>后场,中路>正手位>反手位[30]。

综上所述,在有关相持阶段的研究中往往从技术运用方式、战术运用情况、球的落点、运动员移动位置等空间分布上面。

但是对于在相持阶段中,脚步移动的研究方面,得分球单独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2.2.5有关网球其他方面的研究

陶志翔在博士论文《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中将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各运动项目的比赛,把每一分的比赛竞技过程命名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在此文中系统地描述了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组织结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

认为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有效分布区为第一至第二十一拍;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对抗双方运动员的发球技战术,是比赛总得失分的重要手段,而一旦发球不能直接得分,则其胜负主要取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