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804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共振成像原理.docx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

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

Lauterbur1973年发表了MR成像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

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

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像。

参与MRI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一、磁共振现象与MRI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

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

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

在这种状态下,质子带正电荷,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地绕轴旋转,并有自己的磁场.正常情况下,质子处于杂乱无章的排列状态。

当把它们放入一个强外磁场中,就会发生改变。

它们仅在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上排列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nfrequency,RF)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

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

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time)。

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relaxation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

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relaxation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relaxation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

T2衰减是由共振质子之间相互磁化作用所引起,与T1不同,它引起相位的变化。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

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

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

但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有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个参数,其中T1与T2尤为重要。

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MRI的成像方法也与CT相似。

有如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体素,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或T2值),进行空间编码。

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表1 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T1值(ms)

肝140~170脑膜瘤200~300

胰180~200肝癌300~450

肾300~340肝血管瘤340~370

胆汁250~300胰腺癌275~400

血液340~370肾癌400~450

脂肪60~80肺脓肿400~500

肌肉120~140膀胱癌200~240

表2 正常颅脑的T1与T2值(ms)

组织T1T2

胼胝体38080

桥 脑44575

延 髓475100

小 脑58590

大 脑600100

脑脊液1155145

头 皮23560

骨 髓32080

  

二、MRI设备

  MRI的成像系统包括MR信号产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及图像显示两部分。

MR信号的产生是来自大孔径,具有三维空间编码的MR波谱仪,而数据处理及图像显示部分,则与CT扫描装置相似。

  MRI设备包括磁体、梯度线圈、供电部分、射频发射器及MR信号接收器,这些部分负责MR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模拟转换器、计算机、磁盘与磁带机等,则负责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

  磁体有常导型、超导型和永磁型三种,直接关系到磁场强度、均匀度和稳定性,并影响MRI的图像质量。

因此,非常重要。

通常用磁体类型来说明MRI设备的类型。

常导型的线圈用铜、铝线绕成,磁场强度最高可达0.15~0.3T*,超导型的线圈用铌-钛合金线绕成,磁场强度一般为0.35~2.0T,用液氦及液氮冷却;永磁型的磁体由用磁性物质制成的磁砖所组成,较重,磁场强度偏低,最高达0.3T。

  梯度线圈,修改主磁场,产生梯度磁场。

其磁场强度虽只有主磁场的几百分之一。

但梯度磁场为人体MR信号提供了空间定位的三维编码的可能,梯度场由X、Y、Z三个梯度磁场线圈组成,并有驱动器以便在扫描过程中快速改变磁场的方向与强度,迅速完成三维编码。

  射频发射器与MR信号接收器为射频系统,射频发射器是为了产生临床检查目的不同的脉冲序列,以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MR信号。

射频发射器及射频线圈象一个短波发射台及发射天线,向人体发射脉冲,人体内的氢原子核相当一台收音机接收脉冲。

脉冲停止发射后,人体氢原子核变成一个短波发射台,而MR信号接受器则成为一台收音机接收MR信号。

脉冲序列发射完全在计算机控制之下。

       MRI设备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图像显示,除图像重建由Fourier变换代替了反投影以外,与CT设备非常相似。

三、MRI图像特点

  1.灰阶成像

  具有一定T1差别的各种组织,包括正常与病变组织,转为模拟灰度的黑白影,则可使器官及其病变成像。

MRI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非常逼真,在良好清晰的解剖背景上,再显出病变影像,使得病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更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MRI的影像虽然也以不同灰度显示,但反映的是MR信号强度的不同或弛豫时间T1与T2的长短,而不象CT图象,灰度反映的是组织密度。

  MRI的图像如主要反映组织间T1特征参数时,为T1加权象(T1weightedimage,T1WI),它反映的是组织间T1的差别。

如主要反映组织间T2特征参数时,则为T2加权像(T2weightedimage,T2WI)。

  因此,一个层面可有T1WI和T2WI两种扫描成像方法。

分别获得T1WI与T2WI有助于显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

正常组织,如脑神经各种软组织间T1差别明显,所以T1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而T2WI则对显示病变组织较好。

  在T1WI上,脂肪T1短,MR信号强,影像白;脑与肌肉T1居中,影像灰;脑脊液T1长;骨与空气含氢量少,MR信号弱,影像黑。

在T2WI上,则与T1WI不同,例如脑脊液T2长,MR信号强而呈白影。

表3是例举几种组织在T1WI和T2WI上的灰度。

表3 人体不同组织T1WI和T2WI上的灰度

 脑白质脑灰质脑脊液脂肪骨皮质骨髓质脑膜

T1WI白灰黑白黑白黑

T2WI白灰白白灰黑灰黑

  2.流空效应

  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WI或T2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flowingVoid)。

这一效应使心腔和血管显影,是CT所不能比拟的。

  3.三维成像

  MRI可获得人体横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有利于病变的三维定位。

一般CT则难于作到直接三维显示,需采用重建的方法才能获得状面或矢状面图像以及三维重建立体像(图1-5-4)。

  4.运动器官成像

       采用呼吸和心电图门控(gating)成像技术,不仅能改善心脏大血管的MR成像,还可获得其动态图象。

四、MRI检查技术

  MRI的扫描技术有别于CT扫描。

不仅要横断面图像,还常要矢状面或/和冠状面图像,还需获得T1WI和T2WI。

因此,需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和扫描参数。

常用多层面、多回波的自旋回波(spinecho,SE)技术。

扫描时间参数有回波时间(echotime,TE)和脉冲重复间隔时间(repetitiontime,TR)。

使用短TR和短TE可得T1WI,而用长TR和长TE可得T2WI。

时间以毫秒计。

依TE的长短,T2WI又可分为重、中、轻三种。

病变在不同T2WI中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病变的性质。

例如,肝血管瘤T1WI呈低信号,在轻、中、重度T2WI上则呈高信号,且随着加重程度,信号强度有递增表现,即在重T2WI上其信号特强。

肝细胞癌则不同,T1WI呈稍低信号,在轻、中度T2WI呈稍高信号,而重度T2WI上又略低于中度T2WI的信号强度。

再结合其他临床影像学表现,不难将二者区分。

  MRI常用的SE脉冲序列,扫描时间和成像时间均较长,因此对患者的制动非常重要。

采用呼吸门控和(或)呼吸补偿、心电门控和周围门控以及预饱和技术等,可以减少由于呼吸运动及血液流动所导致的呼吸伪影、血流伪影以及脑脊液波动伪影等的干扰,可以改善MRI的图像质量。

  为了克服MRI中SE脉冲序列成像速度慢、检查时间长这一主要缺点,近年来先后开发了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等成像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此外,还开发了指肪抑制和水抑制技术,进一步增加MRI信息。

  MRI另一新技术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出现流空现象。

它的MR信号强度取决于流速,流动快的血液常呈低信号。

因此,在流动的血液及相邻组织之间有显著的对比,从而提供了MRA的可能性。

目前已应用于大、中血管病变的诊断,并在不断改善。

MRA不需穿剌血管和注入造影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MRA还可用于测量血流速度和观察其特征。

  MRI也可行造影增强,即从静脉注入能使质子弛豫时间缩短的顺磁性物质作为造影剂,以行MRI造影增强。

常用的造影剂为钆——二乙三胺五醋酸(Gadolinium-DTPA,Gd-DTRA)。

这种造影剂不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不被胃粘膜吸收,完全处于细胞外间隙内以及无特殊靶器官分布,有利于鉴别肿瘤和非肿瘤的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MRI作造影增强时,症灶增强与否及增强程度与病灶血供的多少和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MRI还可用于拍摄电视、电影,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动态观察和诊断。

  基于MRI对血流扩散和灌注的研究,可以早期发现脑缺血性改变。

它预示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需远离MRI设备。

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夹,不仅影响MRI的图像,还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也不能进行MRI检查,应当注意。

五、MRI分析与诊断

  观察前,要先了解MRI设备的类型、磁场强度和扫描技术条件,如TR与TE的长短,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图像的对比度,还有助于分辨T1WI和T2WI。

  观察MRI时,需要对每帧图像进行分析,要结合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进行观察,以便获得立体的概念,便于对病变位置乃至起源作出判断。

要结合T1WI和T2WI,尤其对轻重不同的T2WI进行分析,因为比较两个加权像上病变的信号强度变化,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而逼真,可很好地观察器官大小、形状和位置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引起器官形态变化的疾病有可能作出诊断。

  在良好的解剖背景上显示病变是MRI诊断的突出优点。

在观察病变时需注意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缘轮廓和同有关器官的关系等,还要观察病变T1、T2的长短或MR信号的强弱与均匀性,因为这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判断。

例如脑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多数脑瘤为长T1、长T2,含脂类病变表现为短T1和不同程度的长T2。

  血管由于流空效应而显影,故可分析病变同血管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