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53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9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8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

1.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列强的入侵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

材料一近代前期列强三次侵略战争局部地图

(1)观察三幅地图,写出相关事件及影响。

材料二中国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2)依据材料二,请依次写出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怎样的政治局势?

2.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

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11年10月11日《求是》

材料四“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商报》(评价孙中山)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

这一革命组织在哪个城市建立?

孙中山后来把这一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为实现革命目的,孙中山做出了哪些努力?

(举两例即可)

(2)材料二中“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

孙中山任哪一职位?

(3)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青少年应该学习孙中山的哪些精神?

3.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义和团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材料四: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

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4.

材料一: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单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四:

要维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活动?

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

它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3)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这次革命运动是谁领导的?

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文件?

(4)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材料四中的一段话是什么运动的主张?

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5.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点至B点处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原因。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人们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要因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禁烟运动)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

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

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

要狠狠地教训它!

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摘编自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发表的讲话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材料三“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

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狠狠教训”清政府指什么事?

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与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件事被看作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

文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代哪两个国家?

这件事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3)材料三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这里的“好处”指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我国多少领土?

(4)“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据此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材料三:

1912年2月2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他说,他的辞职“并非功成身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四万万国民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

(1)材料一是哪一政党(组织)的政治纲领?

这一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由谁阐发为“三民主义”?

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示的“清帝退位书”是在哪一次革命之后颁布的?

革命后创建的新型国家叫什么?

这个新型国家成立于何时?

定都哪里?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孙中山说他的辞职“并非功成身退”。

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往事惊心泪欲潸)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舰船48艘,士兵4000余人,陆续开抵广东海面,发动鸦片战争。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

……从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舰队在哪次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惨败。

并分析其结局的原因。

材料三: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

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军迅速发展的原因。

(4)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

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如何解决这些争端的认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

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

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

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

我攻彼守。

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

彼攻我守。

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图①中A、B两地各是哪个通商口岸?

图①和图②中通商口岸位置变化说明了什么?

(2)图③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这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作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3)材料二中,英国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你认为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

2019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依据该材料指出“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指什么。

(材料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材料二中的“12个月”是指哪段时间?

这次“长征”开始于哪两个省份?

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历史事件?

(3)邓小平曾说:

“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请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事例说明。

(至少两例)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

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请列举其间创办的两个工业企业。

材料二下图为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部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的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请依据材料概括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的理由。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8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

1.

(1)鸦片战争: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等。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的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

解析:

(1)鸦片战争: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等。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的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

根据图例的提示,图一红色线路是英军侵略路线,因此图一是鸦片战争。

图二的主要战区在环渤海一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甲午中日战争、图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问: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加剧了我国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1张图片中,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是《辛丑条约》,第2张图片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因此这是《马关条约》,第3张图片中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因此这是《南京条约》。

(3)材料一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概括可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

(1)中国同盟会。

日本东京。

三民主义。

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3)推翻清朝的统治,

解析:

(1)中国同盟会。

日本东京。

三民主义。

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3)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4)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驱逐大陆,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第2问:

中国同盟会1905年建立于日本东京。

第3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登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第4问: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广州起义,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第2问: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如今(皇帝)都可以被打倒”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说明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的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运动。

(4)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革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以振兴国家为使己任,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革命道路艰辛,孙中山先生始终不忘革命理想,青年学生要学习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等。

3.

(1)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派辛亥革命

(2)维新派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制;革命派革命救国民主共和制。

(3)同:

都主张学习

解析:

(1)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派辛亥革命

(2)维新派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制;革命派革命救国民主共和制。

(3)同:

都主张学习西方

异: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观点的持有者是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领导了洋务运动。

材料2的持有者是康有为,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领导了戊戌变法。

材料4的观点持有者是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参与领导了辛亥革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1问,在救国方式上,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通过变法维新挽救国家。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

第2问,在政治目标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3)第1问共同点:

材料一是洋务派,材料2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第2问不同之处,洋务派主张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学习得更加深入,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即西方的政治制度。

(4)第1、2问,根据材料中“义和团揭帖”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历史上,农民阶级发动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除了义和团之外还有1851年到1864年之间的太平天国运动。

4.

(1)洋务运动

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或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光绪帝 戊戌变法(或维新运动)

(3)辛亥革命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解析】

【详解】

(1)

解析:

(1)洋务运动

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或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光绪帝 戊戌变法(或维新运动)

(3)辛亥革命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

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发起的洋务运动的反思,其结果是失败了。

根据材料中“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可以看出,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

第二问: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根据材料二中“明定国是”诏书可以判断,这是由光绪帝颁布的改革诏书,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明定国是”进行政治改革,由于1898年是戊戌年,因此这个政治改革被称为戊戌变法运动。

(3)第一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二问: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

第三问:

建立中华民国后,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根据材料四和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第二问:

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

5.

(1)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原因: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等。

主要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

解析:

(1)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原因: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等。

主要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政治革命的影响等。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

从A到B,时间处于1914-1918年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一战,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

其次,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因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有着“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原因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第一问:

根据材料“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概括可知,变化一是剪发辫。

根据“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概括可知,变化二是易服饰。

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是受到西方思想和政治革命的影响。

6.

(1)鸦片战争;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或者是战争的直接原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圆明园;英国和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领土;150多万;

(4)是侵

解析:

(1)鸦片战争;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或者是战争的直接原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圆明园;英国和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领土;150多万;

(4)是侵略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禁烟运动)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

……要狠狠地教训它!

”反映了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导致英国想教训中国。

结合课本所学,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贸易带来的利益,导致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来;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可知反映的火烧圆明园。

结合课本所学,“夏宫”是清朝的建筑,即圆明园;1856年英国和法国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攻占北京,英法联军对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依题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场掠夺战争的胜利,实质是一场侵略战争;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领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1)同盟会,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辛亥革命,中华民国,1912年,南京。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解析:

(1)同盟会,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辛亥革命,中华民国,1912年,南京。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