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35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折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折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折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折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折扣.docx

《折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折扣.docx

折扣

《折扣》教学反思折扣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因此,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导学——巩固提高。

一、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折扣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促销方式,所以我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由于折扣问题他们并不陌生,六年级的孩子学习能力较强,而且这也是本学期我们高年级组的研究的主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自主探究,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虽然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就设计了篮球等促销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

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部分,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这里的百分之几表示的是现价,而不是便宜的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三、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除了学生经常光顾的文具店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经常吃的麦当劳等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

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

一节课下来觉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知识掌握得也不错,可是,自主探究的部分完成得不是很好,学生学得仅仅是表面的知识,没有进行思考。

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

一、选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材料。

虽然这节课的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经常看到的,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亲身去接触,而书上的内容又太过简单,看书自主探究的效果不会好,因为有很多学生认知、理解上的难点书上根本没有,如:

打折的部分表示我们买东西时花的钱,而不是便宜的钱,所以原价×折扣数=现价等等,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选择好自主探究的学习材料,如果书上的内容不适合,我们就应另外准备。

二、日常教学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因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不同,就算我们提供的学习材料再清楚明白,也会有难点,也会有部分学生弄不明白,那么就需要学生将这些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

如果你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在思考着学习呢!

如果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来,可老师一质疑又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还需老师一步一步来引导,那和教师讲授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反而是浪费了学习时间。

 

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书匠”的行列。

面对新课标,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是否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

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

3、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

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自己主动去思考着学习?

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

5、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

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

问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

如何改进?

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

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

有了问题。

就应该行动。

通过反思,知道了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就要考虑科学与先进的调整对策。

那么,怎样做好调整工作呢?

我是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1、针对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教案中的不当之处。

2、写教后札记。

坚持每天写出教学札记,把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

时间长了,也是一笔财富。

3、听别人(包括老师、学生)的评价。

教学反思,需要“镜子”,别人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反应,是最好的参照物。

我们要虚心听取别的老师的意见,积极地开展课后的学生调查工作,从中获取改进的办法。

4、与别人作比较。

对别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而“取长补短”。

总之,教学反思都应该有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一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要让反思成为习惯。

当然,在反思中,我们还应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

同时,反思不可缺少理论的支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进行反思的必要的前提。

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一、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而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教学理念通俗地说就是教学思想,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的教学理念所决定。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教学效率的高低。

因此设计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宗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改追求:

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弹性设计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                                                                                                                                                                                                                         

误区:

只学时髦的形式,只有皮毛,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

二、教材的分析把握

把握三条原则:

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掌握3点  全套教材——整册教材——一篇课文

1、把全套教材看作一个整体。

了解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各册教材的分工、联系和衔接。

明确整套教材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的总体要求,这些要求在各个年级是怎样分布的,怎样连贯的。

2、把一册课文看作一个整体。

要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并与前后两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作一比较,了解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要了解各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各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学相同点和不同点。

3、把一篇课文看作一个整体。

这里讲的课文,一是指课文本身,还包括课文注解,课后练习,插图等。

(低段课文的插图利用好)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住课文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整体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课文,提高教学效率。

目的性原则:

掌握两点:

1、分析教材必须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特点。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

2、把握好语文教材的度,控制在“小学生”的认知层次上。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指教材分析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

这里有两点:

一是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即符合客观规律。

二是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不可凭教师的主观评断而定。

对于教参的使用,要采用科学态度,定位在“参考”,不能代替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悟、理解。

不能照抄教参上现成的结论。

三、教材的处理

主要指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方案。

包括5个方面内容。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而编写的教学用书。

也就是说,它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教材处理是关键。

要处理好教材,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精心组织教材,科学处理教材。

1、确定教学目标。

注意两点:

一是全面(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二是明确、具体。

三个依据:

《课标》对各学段的具体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它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应遵循的教学规律。

规定了各学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研读课标,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不任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语文中低段教学高段化,高段教学低段化。

);课文本身的特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情况。

2、确定教学重、难点。

两个依据:

一是课文篇章结构上的重点段落(抓重点词句);二是根据单元

训练重点、课后题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从学生实际来看,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从教材来看,这个例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

教学难点:

难点即为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

既有教材本身难理解的部分,也有学生特点造成的难点。

只有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突破了难点也就解决了重点,但有时是有区别的。

1、选择教学方法 

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后,选择教学方法就成了处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法的选择,同样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包括注意学生对这一课是否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本文与学生的生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有哪些联系。

(零起点教学,最终效率可能为零)                                                                                                                                                                       

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

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模拟文中角色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感受的一种策略;让学生自主读书,说印象、谈感受,提问题,梳理提炼有价值的问题深入学习;抓住关键词,展开对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反复品味,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数学学科:

在情境中探究;在比较中优化;引导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认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法选择要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要与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应。

要切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上海扬妍上《盐的世界》一课案例,《小学语文教师》2004、11)。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群体状况。

要符合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个性特长(有的教师语文公开课不敢让学生质疑)。

富于创新,富于实效。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心理与品质,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发指导要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如语文学科,指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等。

教师不管研究什么理论,更新什么教育理念,改进什么教学方法,其核心永远是一条——关注学生,符合学生的需要。

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如何解决这一个难题?

只有一个办法——将关注学生变成自己的生命本能。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我们常常只注意自己的教法和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法和学的过程关注不够,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当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研究透了,他也就形成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有些特级教师课上得非常好,你把他的教案拿过来,无论如何也上不出他那种效果。

这其中有课堂调控能力等等因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你对学生的研究不透。

既要关注显性教案,还要关注隐性教案。

要从“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

1、安排教学步骤

将教学目标作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中。

如果把一堂课的教案看作一篇文章,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这篇文章的论点,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都应该围绕它进行。

其次,教学步骤的安排要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潮〉还有你喜欢学哪段就学哪段,)

2、编制练习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这是爱因斯坦说的。

作为一名走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这句话带给我的感受是:

学习应该是一种带给人快乐的活动,教学所要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获得的享受。

由此不由反思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于是几个普通却又值得思考的问题迎面涌来。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教案吗?

是,但又不是。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它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当教学设计具体化、书面化后就是教案。

【教学为谁而设计?

教学应该是为学生而设计吧?

当然。

因为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无疑应该为学生而设计。

但是有多少教师确实在为学生而设计呢?

似乎更多的是为文本而设计,为教师的教而设计吧!

【教学为何而设计?

教学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吗?

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要求而设计吗?

不全是。

教学设计不仅仅应该是为了解决“学什么”,更应该解决“如何学”,即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还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不断的反馈与调整中形成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为学生而设计的。

【教学如何设计?

这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似乎不是个问题,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已经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请你站在“为学生而设计”的角度上来回答教学如何设计时,你真的能对答如流吗?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这里,结合我的教学实例,谈谈对语文教学设计中部分环节的认识。

一、目标确立——以生为本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它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方向,也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意义。

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仅仅将目光投注于文本内容,而应该将目光转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看看学生最想、最能从文本中获得什么。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我发现许多老师将教学目标笼统地确立为:

“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通过品味研读,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我想这样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都可以写。

但事实是,每篇课文的训练点应该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所侧重的。

这篇美文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美的文字中所蕴含的美的画面,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锁定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和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具体化、实在化、人本化的目标,不仅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递进式的积累。

二、导入设计——因文而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正如那句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导入设计的方式很多,故事式导入、激疑导入、衔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演示导入、实验导入等等,方法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因文而异。

如在教学故事性较强的《少年王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一课时,我采用了联系旧知导入:

1、老师来先来考考大家:

我们江苏的简称是什么?

(苏)山西的简称呢?

(晋)山西的简称是什么?

(桂)那里有个著名的桂林。

那江西的简称是什么?

(赣)

2、江西有一条著名的江,叫“赣江”,比赣江更有名的是赣江边的一座楼阁,它位于江西南昌,名叫(板书)滕王阁。

它之所以十分有名,是因为一篇文章,有人说“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就是说滕王阁因为一篇文章而流传千古,一篇文章因为滕王阁而名扬天下,这篇文章就叫(板书:

序)《滕王阁序》,而写这文章的人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他叫王勃。

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少年王勃。

在教学抒情性散文《槐乡五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

(课前:

以旅行展开谈话,引出在文字中旅行这一话题,并引导学生明白学习需要带上一颗会感受的心和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今天这一节课,就让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带上会发现的眼睛和会感受的心去旅游吧,让我们选一个阳光灿烂的五月天,(课件演示画面:

太阳、飞花、绿树)迈上轻盈的步伐,迎着一路花香,走进(生齐读课题)槐乡五月。

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去那里用心感受,最好在脑海中留下最美的镜头。

再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我采用了李白的古诗导入,在教学文包诗体裁的《李广射虎》时,我又是以讲故事形式导入的……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只要教师充分运用智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定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帮助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世界。

三、重点突破——深入浅出    

教学重点,就是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有人说:

“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

”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就应该成为一个高明的人,这就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浅出地研读。

当教师一旦对文本有了深入地钻研,对重点有了了然于胸的把握时,指导起学生的学习来自然就会游刃有余。

事实上,只有教师的“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浅出深入”。

例如:

在教学《狼与鹿》(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时,根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狼少了,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从而了解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我从第一第三自然段入手,设计了教学的三个主要板块:

一、对比狼捕杀前后森林的前后变化;二、对比狼捕杀前后鹿群的前后变化;三、探究造成变化的共同原因。

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用狼捕杀前后强烈对比给学生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最后,学生谈看法时,说得较为深刻,如“一切皆有规则”、“不能让食物链上的每一节掉落”“维持生态平衡是为了我们每个人”。

四、难点攻克——拾级而上

教学难点就是教学中学生难于理解、领会或获得的内容。

有时它和教学中的重点是共通的,攻克难点的最有效方法是为学生铺设若干个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走向高处。

如在教学《练习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的“学会积累”的内容时,我针对难点“写花”的应用练习,设计了“激趣导入、识花、猜花、写花”等主要板块,板块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贯通。

在导入板块设计“超级联想”游戏形式,即根据三个词猜一样事物,旨在渗透一种观念,表现事物的最有效方法是抓关键特点。

在“识花”板块除了让学生认识五种花,还链接了相关成语、古诗的知识,一方面通过有机整合,将语文放“大”;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即:

学会从多角度看所要表现的事物。

在“猜花”板块,提供了两则谜语让学生猜花名,并结合拓展其它相关的诗歌谜语等,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抓关键特点反映事物的方法。

同时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在“写花”板块,鼓励多样的形式,如成语、谜语、诗歌、儿歌、短文等来写花。

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每个环节看似相互独立又目标一致,学生在轻松有趣中获得了“写花要抓主要特点,写花可以多个角度”这一方法。

所有的语文教学难点攻克都应是如此,因为只有学生够得着的才是学生可能得到的。

五、作业安排——双管齐下

作业安排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创新。

这两个目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因此教师的作业安排就应该双管齐下,扎实抓好基础性作业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如在教学《绝句》这一课后,我设计的作业是:

一、抄写并背诵《绝句》;二、搜集杜甫的其它诗作,了解大意,并背诵其中一至两首。

在教学《长城和运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一课后,我设计的作业是:

一、背诵课文,默写带生字的词。

二、(提供我们祖先创造的伟大奇迹相关材料)仿作一首诗。

如果有困难,可以搜集歌颂祖国和人民智慧的短诗。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安排一定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尤其是开放性作业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发展。

六、评价设计——锤炼打磨

说到教学评价,这似乎是无法设计的,因为在未进行教学前,我们对教学的反馈是无法预知的,那何来评价呢?

但其实不然,就目前看来评价已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因素,很多特级教师在教学时,都会对每个问题反复斟酌,想象学生会有哪些情况发生,并设计相应策略与评价。

这种评价设计,应该说是评价预设。

评价的预设可以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想象学生对教学的环节的不同反映,从而合理组织引导,让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评价设计要真正与教学接轨,需要教师加强自身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的不断锤炼与打磨,文本中一个字,学生口中的一个词,都可能成为评价着力点,成为教学的突破口。

当评价设计得到位时,我们课堂往往总会出现看似“不可预约”实则“早已预约”的精彩。

我们看得到,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展示,它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影响。

因此,为学生而设计,应该是课堂教学设计最初的出发点,也应该是课堂教学设计最后的落脚点。

它将是作为教育者课堂教学设计时永恒不变的理念。

 

   通过听课、思考、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

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

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

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

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

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

    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

    如果一位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非常完美,我们可用极其真诚的语气说:

“你说话时有条不紊,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强,你努力了,能成为语言学家呢!

”相信那位学生听了一定会自豪和兴奋的。

而其他学生受了感染,也会纷纷举起手要求回答问题。

                           

如果是一位比较腼腆的小姑娘回答了问题,虽然她的声音仍不很响亮,但她已经能做到主动地举手发言了,这是她的进步。

我们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

“今天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你说一遍刚才的答案,行吗?

”相信小姑娘一定会非常激动的,以后的她也会越来越自信的。

    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