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850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docx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赏析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

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

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

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

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展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抖,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霎时,荷香如歌,似有假设无,花叶颤抖,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

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

再看看塘上的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叶子和花在薄雾覆盖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

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

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

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这美丽的风光可以让作者忘记自己的忧愁了吧?

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互相交织,给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

   读着朱老先生的?

荷塘月色?

,便宛假设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

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如今眼前。

   一以真言写真景

   ?

荷塘月色?

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文题标得明白:

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

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

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

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假如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

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

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非常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

宋代诗人杨成里的?

莲花?

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

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

相反,假设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

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

“这里除了光荣,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覆盖着我。

〞〔?

紫藤萝瀑布?

〕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非常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去感。

为什么?

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

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抖,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

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象“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

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以真言抒真情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致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

?

荷塘月色?

一文那么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会带来的又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温馨的,这样的风光当然能给人以喜悦。

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过写景的词语便不难体察作者当时喜悦的心情。

叶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花香似“歌声〞,光与影如“名曲〞。

这些词语哪个不饱含喜悦色彩?

但这种喜悦毕竟是“淡淡的〞,没有冲动和狂喜。

上节提到的删去的“刚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于特定的环境外,也与“淡淡的喜悦〞这一特定的情感不谐。

试想,面前立一群“刚出水的美人〞,表现出的喜悦还能是“淡淡的〞吗?

   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这种“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烦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

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惧,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

   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那么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

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如今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在对美景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尽是喜悦了吧?

也不尽然。

看这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消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同是写灯,?

我的空中楼阁?

是这样的语言: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

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

   解析[编辑本段]?

荷塘月色?

写于1927年7月。

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

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

荷塘月色?

这篇文章。

   ?

荷塘月色?

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彷徨前进的足迹。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朱自清祖父朱那么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慎重,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年入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

〞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

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

睡罢,小小的人?

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

诗?

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年发表的长诗?

消灭?

,这时还写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那么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

背影?

、?

荷塘月色?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遨游欧洲,回国后写成?

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

宋诗?

、?

文辞研究?

等课程。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

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7年,朱自清在?

十三教授宣言?

上签名。

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回绝领美援面粉?

的宣言书上签字,他决然签了名并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承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贫寒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

“我是在回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

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知名,发表过长诗?

消灭?

和一些短诗,收入?

雪朝?

和?

踪迹?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

背影?

、?

欧游杂记?

、?

你我?

、?

伦敦杂记?

和杂文集?

标准与尺度?

、?

论雅俗共赏?

等。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

先以缜密流丽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荷塘月色?

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

背影?

、?

儿女?

、?

给亡妇?

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

他对建立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奉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

论著有?

新诗杂话?

、?

诗言志辨?

、?

经典常谈?

、?

国文教学?

〔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等。

著述收入?

朱自清全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

遗著编入?

朱自清集?

、?

朱自清诗文选集?

等。

   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教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

可能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

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时仍然没有着笔写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本来的他。

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如今都可以不理。

〞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作者一开场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展了形象地描绘。

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

当描写叶与花的颤抖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

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

“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

“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

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

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完毕。

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

采莲赋?

和?

西洲曲?

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