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832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年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专题一 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消费为60亿元,投资为10亿元,间接税为10亿元,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15亿元,净出口为2亿元,则(  )。

A.NDP=87亿元

B.GNP=87亿元

C.NDP=50亿元

D.无法确定GNP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支出法核算方法可得:

GDP=C+I+G+NX=60+10+15+2=87(亿元)。

GNP=GDP+NFP(国外支付净额),因为题干未提供NFP数据,所以GNP无法确定。

NFP(生产要素国外支付净额)即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此外,题目没有给出经济的资本折旧,因此国民生产净值也是无法确定的。

2下列哪项计入当年GDP?

(  )

A.购买一辆旧车

B.购买1000元股票

C.购买旧车,支付中介费1000元

D.农民自己生产和消费的粮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A项,旧车以前已经计入往年的GDP,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计入GDP;B项,购买股票仅仅是个人投资行为,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购买股票并没有发生劳务和产品的交换;D项,这是农民的非市场活动,故不计入GDP;C项,支付的中介费是当年劳务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应计入当年GDP。

3某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公式:

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若GNP小于GDP,则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4如果名义GDP由20000亿上升到23000亿,且GDP平减指数由1.25上升到1.50,则(  )。

A.实际GDP上升

B.实际GDP下降

C.实际GDP不变

D.无法确定实际GDP是否变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实际GDP的计算公式为: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前一期实际GDP为20000/1.25=16000亿,后一期实际GDP为23000/1.5≈15333亿,所以实际GDP下降。

5下面关于潜在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潜在GDP总是大于实际GDP

B.潜在GDP是失业率为零时的GDP水平

C.潜在GDP是对名义GDP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水平

D.以上三者都不是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潜在GDP是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

它不是一个实际的产出量,可能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实际GDP。

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指自然失业率。

实际GDP才是对名义GDP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水平。

6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A.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但不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

B.既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也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

C.个人的资本所得和厂商未分配利润都不包括在内

D.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但不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除了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还包括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非要素收入。

个人的资本所得实际为收入在个人之间的转移,并没有增加收入,例如炒股所得,所以并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7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1500,预算赤字是120,国内居民储蓄为1220,消费4800,贸易赤字是90,那么,下列哪一个说法不正确?

(  )

A.可支配收入为6020

B.国民收入为7400

C.投资为1090

D.政府税收收入为1380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G=1500,T-G=-120,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

Y=C+S+T+Kr,其中Kr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而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

Y=C+I+G+NX,联立两式可得:

S+T+Kr=I+G+NX,因为Kr=0,所以S+(T-G)=I+NX,得I=1190;由Y=C+I+G+NX,得Y=7400;可支配收入为Yd=Y-T=6020。

8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支出法有GDP=C+I+G,根据收入法有GDP=C+S+T,两式联立得:

S+T=I+G。

9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在两部门经济中,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等于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之和。

A项,当计划投资超过计划储蓄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是一味增加投资并不意味着国民收入会无限制的增长。

当社会中不存在闲置资源时,会产生通胀压力,而存在闲置资源时则能够扩大生产促进就业。

D项,缺少限定条件,在简单模型中不存在预期一说。

10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DPI=PI-个人所得税。

个人收入为57美元,个人所得税为9美元,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8美元。

利息支付总额与消费支出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均没有影响。

二、名词解释(11~12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1国民生产总值(GNP)

答: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或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

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

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②私人国内投资总额;③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④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

从收入方面计算,主要包括: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外国,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12GDP折算(平减)指数

答:

GDP折算(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折算(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有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GDP折算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三、简答题(13~17小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3在国民收入核算过程中,下列项目哪些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1)政府转移支付;

(2)企业间接税;

(3)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

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应该计入GN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等渠道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然都属于政府支出,但政府购买是计入GNP的,因为政府购买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2)企业间接税应计入GNP。

企业间接税是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税额,它不同于被称为直接税的公司利润税。

间接税虽然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而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产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

因此,为了使根据收入法计算得出的GNP与根据支出法计算得出的GN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NP。

(3)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NP。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被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收入,当然要计入GNP。

相反,政府的公债利息一般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往往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公债利息一般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14作为衡量一国产出波动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于不同的统计口径而略有差别。

试比较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和GNP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联系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具体来看:

①“在一定时期内”强调计算期的问题,说明国民收入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二手房、二手车等的交易额是不计入当年的GDP和GNP的,因为它们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被计入当年的GNP和GDP,重复交易的产值不再计入GNP和GDP,而其中发生的交易佣金是要计入GNP和GDP的。

②“生产”强调两者核算的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即不完全经过交换的,只要是生产出来的,无论卖没卖出去,全部都要计入GDP和GNP。

另外,“生产”也暗示着必须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GDP和GNP的核算之外。

例如股票和债券的买卖本质上只是财富的再分配,所以带来的价值要排除在核算之外。

③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这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果不同所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④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不经过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计入GDP和GNP,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是不计入GDP和GNP的。

⑤两者核算的都是“总和”的概念。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①范围不同。

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②衡量方法不同。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③内容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④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即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15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

GDP是计算当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这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

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这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这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16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推演的?

答:

(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居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按照国民原则进行统计。

凡是本国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要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即NNP=GNP-折旧。

(3)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NI=NNP-间接税。

(4)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的国民收入,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再加上转移收入(如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等),即PI=NI-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性支付以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17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是否必然增加?

为什么?

答:

(1)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意味着总需求增加,但实际国民收入并不一定必然增加,结果可能只是提高了物价水平。

(2)在四部门经济中,Y=C+I+G+(X-M),即意愿的需求总量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的情况下,意愿需求的总量增加,但实际的国民收入能否增加还取决于总供给所处的状态。

在充分就业时,市场完全出清,总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垂直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同比例上涨,而不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

因为充分就业状态时,市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增加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需求。

下面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加以说明,如图1-1所示。

AD0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从AD0上移至AD1时,均衡收入还是Y0,但物价水平却从P0上升到了P1,即实际国民收入并没有改变,却引发了通货膨胀。

图1-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计算题(18~21小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假定某个经济体中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厂商B、C和消费者。

其中,厂商B购买200,厂商C购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

厂商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

厂商C年产6000,其中3000由厂商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时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值。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厂商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

(1)厂商A的价值增加值=5000-3000=2000;

厂商B的价值增加值=500-200=300;

厂商C的价值增加值=6000-2000=4000;

所以,总价值增加值=2000+300+4000=6300。

(2)GD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6000-3000)=6300。

(3)国民收入=6300-500=5800。

19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

(1)由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折旧=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由GDP=C+I+G+NX可得:

NX=GDP-C-I-G。

即:

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BS=T-G,从而可得:

T=BS+G=30+960=990(亿美元)。

(4)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而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

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20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单位:

亿美元):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解:

(1)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则:

国内生产总值GDP=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

(2)由于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则:

国内生产净值NDP=890-50=840(亿美元)。

(3)由于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则:

国民收入NI=840-75=765(亿美元)。

(4)由于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则:

个人收入PI=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

(5)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则: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605-80=525(亿美元)。

21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

亿美元)。

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购买。

解:

由题意可知:

国内生产总值GDP=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Yd=4000,T-G=-200,消费C=3500,净出口NX=-100。

(1)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则储蓄S=Yd-C=4000-3500=500(亿美元)。

(2)根据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G+(X-M)=S+T+Kr可知:

投资I=S+(T-G)+(M-X+Kr)=500-200+100=400(亿美元)。

(3)由GDP=C+I+G+(X-M)可得:

政府购买G=GDP-C-I-(X-M)=5000-3500-400-(-100)=1200(亿美元)。

五、论述题(22~23小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22通常,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该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就成为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

请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哪些?

怎样理解这些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答:

(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包含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①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经济增长问题。

一般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都有机会在经济活动中在人们愿意得到的报酬水平上被充分使用。

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或者生产要素充分使用)程度的尺度。

失业率是由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口而得到的。

失业意味着资源的闲置,巨额的失业成本使得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③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常以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④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以及经济增长。

(2)从宏观经济目标的角度看,上述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重大的联系又有较大的冲突。

这四大目标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福利含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总能得到协调,它们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如何实现上述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也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①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正如菲利普斯曲线所言,失业率和物价变动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要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必然难以维持较低的物价水平。

经济决策者既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也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

当然,以上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在短期内才是有效的。

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②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多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物价波动中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常态。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达到潜在产出之前,适度的物价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势必降低生产成本,结果导致物价下跌,因此物价稳定目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矛盾。

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

③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

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加进口,导致贸易收支不平衡。

而且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应的投资率加以维持,在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外国资本的流入。

外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