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蚕宝宝作文.docx
《作文讲评蚕宝宝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讲评蚕宝宝作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讲评蚕宝宝作文
作文讲评《蚕宝宝》
(二)
接着讲《蚕宝宝》。
看原文:
蚕宝宝上上个星期六,我在少年宫门前的小贩那儿买了几只蚕宝宝。
蚕宝宝的样子真可爱!
刚买回来的时候,蚕宝宝面黄肌瘦,好像营养不良似的。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长得又白又胖,比我的食指还要粗、还要长。
蚕宝宝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皱纹。
头的两侧长着一双比黑芝麻还要小的眼睛,就像两个小黑点。
蚕宝宝的嘴巴就像一个耙子,吃起桑叶来一拱一拱的。
蚕宝宝的身子一节一节的,真像毛毛虫呀!
身子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爸爸说那些小黑点是它们的气孔。
蚕宝宝一共有只脚,脖子上面长着只,腹部长着只。
当我用桑叶的枝干挑蚕宝宝的时候,蚕宝宝的脚依然牢牢地粘在桑叶上,原来它们的脚像个吸盘呀!
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它们不仅英文很好,汉字也很出色。
有时候,调皮的蚕宝宝茜茜爬到胖乎乎的冬冬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木棍体的英文字母;有时候,温柔的明明和茜茜头碰头,真像一个汉字人;还有时候,可爱的红红和冬冬斜斜地躺在床上,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一只贪吃虫一天能吃几片桑叶。
只要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贪吃虫就蠕动着身子、晃着脑袋寻找食物,一触到桑叶就一刻不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这时候贪吃虫的嘴巴就像一把锯子,滋滋滋,一大片桑叶就被它们锯出了无数个带有锯齿的半圆。
蚕宝宝真可爱!
真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吐丝,结茧,变成飞蛾。
作为三年级的小朋友,无论从整体结构上、章法上,还是文章的生动性上,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棒。
有妈妈说,写作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当然是正确的。
但如果写东西的时候关注的东西太多了,你的重心,核心就会被分散。
所以我们要把边边沿沿、枝枝角角、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删掉或简化。
让它不影响到我们主题的表达。
可以这样:
我们家迎来了一伙可爱的小客人——蚕宝宝。
实际上这样的话时间也表达了、地点也表达了、人物也表达了、主题也表达了。
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讲一定要开门见山,主要是要不偏题。
如果原文还是上上个星期六,小朋友一不注意就上上个星期六,阳光明媚,春风温暖,我在少年宫门前,看到了十多个小贩,他们纷纷向我来兜售蚕宝宝,我挑来挑去……往下一写就有可能偏题了、跑题了。
所以我们要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我们看到小朋友原文的头身脚的意识很好,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能有这样的意识,已经步入写作文的正路。
第一个对称段的帽子——蚕宝宝的样子真可爱;第二个对称段的帽子——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第三个对称段的帽子——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通过这三个对称、三个主题来表达一个核心,就是可爱的蚕宝宝。
写作文就是逻辑思维:
第一、我有一群蚕宝宝——头第二、蚕宝宝的样子真可爱!
第三、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
第四、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最后结论:
所以我特别喜欢蚕宝宝。
通过这些想告诉大家,不管写景的、写人的、记事的,写法要讲逻辑。
第一个对称段的原文:
蚕宝宝的样子真可爱!
刚买回来的时候,蚕宝宝面黄肌瘦,好像营养不良似的。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长得又白又胖,比我的食指还要粗、还要长。
第一个对称段的帽子是——蚕宝宝的样子很可爱。
但在原文,朋友没有讲到蚕宝宝的样子很可爱。
讲到的是蚕宝宝刚买回来的时候,面黄肌瘦,好像营养不良似的,作文的帽子和衣服搭配得不是很好。
我们知道了帽衣鞋,通过分析帽衣鞋,就可以分析课文,分析课文就是在阅读课文。
我们一再强调阅读、分析、写作是一回事,会分析就会写作。
分析是什么?
分析最主要就是分析头身脚的过程。
我们把小朋友的作文这样处理一下,把它单提一个自然段,来比较蚕宝宝刚来我们家的时候和过了一段时候的变化:
刚买回来的时候,蚕宝宝好像营养不良似的,面黄肌瘦,它们总是有气无力地爬着,好像很久没有吃过饭一样。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像被吹了气一样地长得又白又胖,腰围一圈一圈又一圈地胖起来,比我的食指还要粗壮。
这一段并没有突出讲蚕宝宝的样子很可爱,讲到了蚕宝宝刚买回来的时候营养不良,和过了两星期以后胖起来了。
所以我们单提出一段,看原文:
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写得还不够实,所以加一句:
总是有气无力地爬着,好像很久没有吃过饭一样。
然后我们又用了一个胖,原文:
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长得又白又胖,比我的食指还要粗。
这个基本上已经表达清楚,但是还不够生动。
怎么胖?
我们加一句就像被吹了气儿一样地,这样就把蚕宝宝在这两个星期内突然胖起来的状态说明了。
怎么胖呢?
得让人有想象,所以说一圈一圈又一圈地胖起来了。
这样就达到了实的目的。
实是什么,就是形象;实就是把表达得不够确切的东西表达得更加具体,把表达得不够生动的东西,表达得更加生动。
二个对称段。
再看一下原文:
蚕宝宝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皱纹。
头的两侧长着一双比黑芝麻还要小的眼睛,就像两个小黑点。
蚕宝宝的嘴巴就像一个耙子,吃起桑叶来一拱一拱的。
蚕宝宝的身子一节一节的,真像毛毛虫呀!
身子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爸爸说那些小黑点是它们的气孔。
蚕宝宝一共有只脚,脖子上面长着只,腹部长着只。
当我用桑叶的枝干挑蚕宝宝的时候,蚕宝宝的脚依然牢牢地粘在桑叶上,原来它们的脚像个吸盘呀!
这段写得没有问题,有比喻也有写实。
但是我们要从怎样写得更生动去入手,让她把生动再表现出来。
第一,可以把原来没用的那一段的帽子加上:
蚕宝宝肥头肥脑、粗手粗脚的,样子真可爱。
这个帽子戴在这里就比较合适,原来这个帽子戴在最前面,就显得不太搭配,不贴切。
现在把它加在这里,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一段主要讲的就是蚕宝宝的样子。
蚕宝宝的样子可爱在哪?
最主要就是肥头肥脑、粗手粗脚。
这样就写实了。
我们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得让人看得懂,想告诉别人写的什么。
现在就可以说,我想告诉你,蚕宝宝可爱,就可爱在肥头肥脑、粗手粗脚。
下面我们就来说明,就来描述。
怎么写呢?
还是对原文进行一点点补充:
蚕宝宝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肉肉的抬头纹。
原来小朋友写的是皱纹。
皱纹表现力不是很细致。
既然说头,那不如来个意法,就是一圈一圈的、肉肉的抬头纹。
头的两侧长着比黑芝麻还要小的眼睛。
刚才有朋友说蚕没有眼睛,我不太懂。
但是既然小朋友说有眼睛,那我还是相信有眼睛,虽然可能不是正儿八经的眼睛,但是它长在脑袋那儿,我们就视之为眼睛。
写到这儿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加一段话,来呼应一下:
因为现在越来越胖,两只眼睛好像快挤没了一样。
你看,这样蚕宝宝可爱的样子就出来了,脑上有肉肉的抬头纹,脸上胖胖的,结果眼睛被肉挤得跟没了一样。
再往下。
后面的基本没有动。
我们在这个地方,为了跟头再呼应一下,再加上一点:
蚕宝宝的身子一节一节的,真像毛毛虫呀!
身子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爸爸说那些小黑点是它们的气孔。
蚕宝宝一共有只脚,脖子上面长着只,腹部长着只。
尽管它有那么多的脚,但走起路来却名不符实,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既然写到这儿了,前面我们说过,为什么要讲帽衣鞋、头身脚啊?
你得呼应上,我讲了那么多的脚,前面帽子上戴的是肥头肥脑、粗手粗脚。
那我得说明一下,怎么个粗手粗脚啊?
——尽管它有那么多的脚,但走起路来却名不符实,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是不是跟头呼应上了?
所以说,写作文要做到,头身脚、帽衣鞋要一致。
上星期我们讲小蚂蚁纵身一跃,显得小蚂蚁的灵巧。
今天说蚕是胖胖的,那我们就不能说蚕纵身一跃了,一说这个就不搭界了。
蚕宝宝肥头肥脑、粗手粗脚的,样子真可爱。
它们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肉肉的抬头纹。
因为现在越来越胖,两只眼睛好像快挤没了一样。
蚕宝宝的身子一节一节的,真像毛毛虫呀!
身子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爸爸说那些小黑点是它们的气孔。
蚕宝宝一共有只脚,脖子上面长着只,腹部长着只。
尽管它有那么多的脚,但走起路来却名不符实,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当我用桑叶的枝干挑蚕宝宝的时候,蚕宝宝的脚依然牢牢地粘在桑叶上,原来它们的脚像个吸盘呀!
帽子是肥头肥脑、粗手粗脚,后面描写一番以后,说它走起路来因为肥头肥脑,所以显得呆头呆脑;因为粗手粗脚,所以显得笨手笨脚。
这就把蚕宝宝的样子写实了。
看下面的原文:
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它们不仅英文很好,汉字也很出色。
有时候,调皮的蚕宝宝茜茜爬到胖乎乎的冬冬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木棍体的英文字母,有时候,温柔的明明和茜茜头碰头,真像一个汉字人。
还有时候,可爱的红红和冬冬斜斜地躺在床上,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一只贪吃虫一天能吃几片桑叶。
只要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贪吃虫就蠕动着身子,晃着脑袋寻找食物,一触到桑叶就一刻不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这时候贪吃虫的嘴巴就像一把锯子,滋滋滋,一大片桑叶就被它们锯出了无数个带有锯齿的半圆。
在原文中,有两个对称段:
第一个是写拼字游戏,第二个是讲的蚕宝宝贪吃。
拼字游戏是全文中小朋友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那么我们把这个最精彩的地方压轴,把次序颠倒一下,把吃这一段调到前面来,把拼字游戏这一段放到最后,这样给人一个顺序感。
第一是蚕宝宝的样子,第二是蚕宝宝怎么吃,第三是蚕宝宝怎么玩,这样有递进感。
我们先说吃,头肯定没有问题——蚕宝宝就像贪吃虫。
白天我们讲解的时候,讲到用了借代的手法。
在本段中,小朋友还用到了声法——滋滋滋,一大片桑叶就被它们锯出了无数个带有锯齿的半圆。
我们为了把它写得更生动些,用了两个对称句。
一个是:
贪吃虫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就像一把锯子;另外一个是:
身子就像推土机一拱一拱的。
这样就把两个典型的动作描述了出来。
我们再把吃光的场景用两个对称句:
一个是吃了一半:
滋滋滋,一大片桑叶一会儿就被它们锯出了无数个带有锯齿的半圆。
再深入一点:
再过一会儿,就被它们锯成只剩下赤条条、孤零零的一根叶茎。
这样用两个对称句,就写出来两个不同的状态,一开始变成半圆,后来半圆都没有了,这样就把蚕宝宝贪吃、食量大、长胖的原因给说出来了。
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一只贪吃虫一天能吃几片桑叶。
只要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贪吃虫就蠕动着身子,晃着脑袋爬过来,一触到桑叶就一刻不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贪吃虫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就像一把锯子,身子又像推土机,一拱一拱的。
滋滋滋,一大片桑叶一会就被它们锯成了带齿状的半圆。
再过一会,半圆的叶子就被它们锯成了赤条条、孤零零的一根叶茎。
贪吃虫的嘴巴就像一把锯子,这是对嘴巴的一个描写,身子就像推土机一样一拱一拱的,这就是对称句,是对身子的描写。
什么是对称句?
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描写同一个事物。
不同的角度就是蚕在吃东西的时候,它的嘴是怎么吃的;另外一个角度,蚕吃东西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形态吃的,就是一拱一拱的。
同样,吃了一半的时候是什么样、吃完以后又是什么样:
桑叶一会就被它们锯成了带齿状的半圆。
再过一会,半圆的叶子就被它们锯成了赤条条、孤零零的一根叶茎。
对称句表现出吃了一半与吃完以后的状态。
下一段的原文:
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它们不仅英文很好,汉字也很出色。
有时候,调皮的蚕宝宝茜茜爬到胖乎乎的冬冬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木棍体的英文字母,有时候,温柔的明明和茜茜头碰头,真像一个汉字人。
还有时候,可爱的红红和冬冬斜斜地躺在床上,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这段写得最精彩。
先看帽子:
蚕宝宝爱玩拼字游戏,它们不仅英文很好,汉字也很出色。
这里小作者的对称句用得好,写得很形象,后面的这几句说明,也都能与帽子相对应——一会拼成,一会拼成人字,一会拼成八字。
这段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小作者写原文时给蚕宝宝起了名字,没必要。
因为这么多名字大家也记不住,显得多余,大家看完全文记住的是蚕宝宝,而不是茜茜啊、红红啊、冬冬啊、明明啊等,所以干脆一律用蚕宝宝。
第二,我们还可以把这一段写得更生动些。
比如,它们在拼成的时候、在拼成人的时候、在拼成八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什么心情呢?
可以这样改:
调皮的蚕宝宝爬到懒懒的蚕宝宝身上,交织在一起,像是进行一场绅士般的柔道比赛,形成了木棍体的英文字母。
再看下一句:
有时候,温柔的明明和茜茜头碰头,真像一个汉字人。
拼成人字时像什么呢?
可以这样表达:
有时候,温柔的蚕宝宝和多情的蚕宝宝头碰头,像是在交头接耳地攀谈,又像是温情脉脉地厮磨缠绵,真像一个汉字人。
再看下面:
还有时候,可爱的红红和冬冬斜斜地躺在床上,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本文的小作者在妈妈的辅导下,对称块用得很好:
有时……有时……还有时……。
一定要让小朋友们学会用这些关联词。
比如朱自清的《春》:
春天来了,像……像……,还有红的像火,白的如玉,粉的像霞,蓝的像天……,有的……有的,同时……同时……,一边……一边……。
这样的表达法,用在议论文中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者是第一……第二……第三……,都是表示并列、对称的关系。
这一句我们还是用一个意法来进行充实:
还有时候,可爱的蚕宝宝和肥肥的蚕宝宝斜斜地躺在床上,像是在打着饱嗝,回味着刚才的美味。
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这样修改后,就把它们斜斜地躺在床上干嘛,把情节、它们之间的交流写得更具体了。
八字又像人吃饱了,四仰八叉、懒懒散散地躺着的状态,这样就能写得更生动了。
再来看最后的脚:
蚕宝宝真可爱!
真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吐丝,结茧,变成飞蛾。
这个脚没问题,写得很有味道,就不改了。
整篇作文就提升到这里。
现在我们来比对一下原文和修改文之间的差别。
大家两段两段地去比较。
上上个星期六,我在少年宫门前的小贩那儿买了几只蚕宝宝。
蚕宝宝的样子真可爱!
刚买回来的时候,蚕宝宝面黄肌瘦,好像营养不良似的。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长得又白又胖,比我的食指还要粗、还要长。
前不久,我们家迎来了一伙可爱的小客人——蚕宝宝。
刚买回来的时候,蚕宝宝好像营养不良似的,面黄肌瘦,它们总是有气无力的爬着,好像很久没有吃过饭一样。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跟吹了气一样地长得又白又胖,腰围一圈一圈又一圈地胖起来,比我的食指还要粗壮。
这两个地方的头,我刚才已经讲过。
虽然按照常规的套路:
时间,作文要求有地点,人物,事件,这个要求是没错的,但是呢,我们要往更高的去讲。
这个上上星期六,到底有没有意义?
我在少年宫门前,有没有意义?
我从小贩那买的东西,有没有意义?
对于表达的核心,表达的主题,它的贡献度有多少?
我们以这个为目标,在《作文,多大点事儿》里面,大家要领悟到这一点,按照这个去写,作文就会更精练了。
什么理念呢?
字词要服务于句,句要服务于块,块要服务于段落,段落要服务于主题。
按照这个要求,上上星期六与我们所表达的蚕宝宝的可爱,没有意义;我在少年宫门前,我从小贩那买的,与蚕宝宝的可爱这个主题关联度不大。
所以我们就把它去掉。
在这里用一个叫对比反差的技法,刚刚买回来是什么样子?
买回来又是什么样子?
买回来时营养不良,面黄肌瘦,那怎么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呢?
我们就说它们总是有气无力地爬着。
以上的改动我们尊重小朋友的原文、作文风格。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笑话,根据这个笑话,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来写。
据传,也是北京的一个笑话,说是吃自助餐,自助餐不就是交固定的钱进去吃,随便吃。
那么,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就是有的人扶着墙进去吃,吃完以后呢,又扶着墙出来了。
听懂什么意思了吗?
吃之前,是扶着墙进去的,吃完了以后呢,是扶着墙出来了。
对了,一个是饿着了,一个是撑着了。
就是说,很多的一个场景我们都可以来说,蚕宝宝也是一样,怎么饿得进来了,然后又怎么饱得出去的。
我们就用这种对比反差的技法,有气无力的、面黄肌瘦的,原来写的是面黄肌瘦,现在写的是什么,又白又胖,原来是有气无力、营养不良,现在呢,就像气吹得一样。
我们还用了比较夸张的一句话——一圈一圈又一圈,而且是什么?
腰围。
所以说,这样的话就会写得很生动了。
再接着看:
蚕宝宝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皱纹。
头的两侧长着一双比黑芝麻还要小的眼睛,就像两个小黑点。
蚕宝宝的嘴巴就像一个耙子,吃起桑叶来一拱一拱的。
蚕宝宝的身子一节一节的,真像毛毛虫呀!
身子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爸爸说那些小黑点是它们的气孔。
蚕宝宝一共有只脚,脖子上面长着只,腹部长着只。
当我用桑叶的枝干挑蚕宝宝的时候,蚕宝宝的脚依然牢牢地粘在桑叶上,原来它们的脚像个吸盘呀!
蚕宝宝肥头肥脑、粗手粗脚的,样子真可爱。
蚕宝宝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肉肉的抬头纹。
因为现在越来越胖,两只眼睛好像快挤没了一样。
蚕宝宝的身子一节一节的,真像毛毛虫呀!
身子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爸爸说那些小黑点是它们的气孔。
蚕宝宝一共有只脚,脖子上面长着只,腹部长着只。
尽管它有那么多的脚,但走起路来却名不符实,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当我用桑叶的枝干挑蚕宝宝的时候,蚕宝宝的脚依然牢牢地粘在桑叶上,原来它们的脚像个吸盘呀!
经过这样的调整,然后再说蚕宝宝的样子。
这个蚕宝宝,原来小朋友写的是脑袋大大的,圆圆的。
既然你要说蚕宝宝可爱,你一定要说大得可爱,圆得可爱,帽子要戴得特别准确,特别的贴切。
所以我们在这个提升文当中说它是肥头肥脑、粗手粗脚,样子煞是可爱。
原来写的是什么?
原来写的是脑袋上有一圈一圈的皱纹,这个脑袋上有一圈一圈的皱纹好像有,我见过有的人剃了秃瓢以后,后脑勺有一圈一圈特别嫩的肉,但是这个不太常见。
那么我们就说有抬头纹,一圈一圈的肉肉的抬头纹。
我们又呼应了一下,说蚕宝宝的眼睛。
因为它越来越胖,结果呢,就把眼睛快挤没了,这就是我们进行的强化。
还有一部分在哪儿呢?
这个小朋友已经写了,蚕宝宝一共有只脚,那么这只脚得为主题服务啊。
写明白,我们写不能只是干写,我们写出来得为主题服务。
那么为主题服务是什么?
我们就加尽管它有那么多的脚,但名不符实,它呆头呆脑的,笨手笨脚的。
常理来说,脚多它应该可能跑得更快,更灵活。
但是蚕宝宝不是这样,它是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再往下看。
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它们不仅英文很好,汉字也很出色。
有时候,调皮的蚕宝宝茜茜爬到胖乎乎的冬冬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木棍体的英文字母;有时候,温柔的明明和茜茜头碰头,真像一个汉字人;还有时候,可爱的红红和冬冬斜斜地躺在床上,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一只贪吃虫一天能吃几片桑叶。
只要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贪吃虫就蠕动着身子、晃着脑袋寻找食物,一触到桑叶就一刻不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这时候贪吃虫的嘴巴就像一把锯子,滋滋滋,一大片桑叶就被它们锯出了无数个带有锯齿的半圆。
蚕宝宝就像贪吃虫,它们的食量可大了!
一只贪吃虫一天能吃几片桑叶。
只要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贪吃虫就蠕动着身子,晃着脑袋爬过来,一触到桑叶就一刻不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贪吃虫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就像一把锯子,身子又像推士机,一拱一拱的。
滋滋滋,一大片桑叶一会就被它们锯成了带齿状的半圆。
再过一会,半圆的叶子就被它们锯成了赤条条、孤零零的一根叶茎。
蚕宝宝很爱玩拼字游戏,它们不仅英文很好,汉字也很出色。
调皮的蚕宝宝爬到懒懒的蚕宝宝身上,交织在一起,像是进行一场绅士般的柔道比赛,形成了木棍体的英文字母。
有时候,温柔的蚕宝宝和多情的蚕宝宝头碰头,像是在交头接耳地攀谈,又像是温情脉脉地厮磨缠绵,真像一个汉字人。
还有时候,可爱的蚕宝宝和肥肥的蚕宝宝斜斜地躺在床上,像是在打着饱嗝,回味着刚才的美味。
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呀!
把原文这两个对称块顺序上调整一下,因为蚕宝宝组字是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所以我们把最精彩的地方留着压轴。
跟听音乐一样的,总是有序曲,有过渡,最终是高潮。
别先是序曲。
主要就是加强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贪吃虫在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像锯子一样,这个是小朋友原来就表达出来的。
但是,既然说我们要把它表现得更充分、更立体、更多样,那么我们再想想,看身子是怎么样的?
手是怎么样的?
脚是怎么样的?
记得那天我们讲《小蚂蚁搬骨头》的时候,小蚂蚁看到一块骨头了,很激动,它会怎么样?
它的触角,就很兴奋地抖动起来了,然后呢,两个前爪就搓起来了。
这些所有的,包括是不是流口水了等等,就是它发现了美味,有哪些表现,这样写就立体了。
写作文就是思维游戏,思维开阔了,根本就不愁写。
这时候小作者用了一个声法——滋滋滋,这个非常好,言之有味,言之还要有声。
吃了一半是什么样子?
吃到最后是什么样子了?
如果我们还要写,还可以说一开始吃的时候,就可以说是狼吞虎咽的;然后到中间把蚕叶咬成半圆的时候,可能就是细嚼慢咽;到了最后可能就是滑到最底下了。
这种场景可以将它描写一下。
但还是要尊重小作者,尽量尊重原文,所以这些场景可以不加,引发大家一些思考。
既然是拟人化了,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一上来大家就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狼吞虎咽;吃到中间的时候,大家就慢条斯理、细嚼慢咽了;到最后就你让我、我让你了,谁也吃不下去了。
最后来讲蚕宝宝摆。
原文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考量。
一个就是起了那么多蚕宝宝的名字,跟本文的主题——蚕宝宝的可爱,没有多大关联。
如果去掉前面的对称段,本文集中讲蚕宝宝的拼字游戏,那这个聪聪、明明、茜茜、胖胖、瘦瘦,就特别有意思了,就能起强化作用了。
但我们在前面都是概写,那些蚕宝宝都没有名字,后面谈名字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第二个要讲的就是,拼字游戏要更拟人化一些,更生动一些,更写实一些。
比如说拼的时候就像柔道比赛似的,你压着我、我压着你;一翻身,又是你压着我、我压着你,就像是一场生死般的柔道比赛。
人字形的时候,我们看人的字形肯定头在一块,就像小作者开始写的,就是头碰头。
我们往下延伸,要不就是交头接耳,要不就是互相缠绵,我们就用两个对称句、两个意法把它表现出来;最后就是摆八字形的时候,既然吃饱了、喝足了,小朋友这一句写得很好:
斜斜地躺在床上。
那肯定是吃饱了,我们再来个意法:
像是在打着饱嗝,回味着刚才的美味。
它们拼出的汉字真像八字呀!
这样就写生动了。
点评文:
蚕宝宝(非常老师点评文)前不久,我们家迎来了一伙可爱的小客人——蚕宝宝刚买回来的时候,蚕宝宝好像营养不良似的,面黄肌瘦,它们总是有气无力地爬着,好像很久没有吃过饭一样。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蚕宝宝就像被吹了气一样地长得又白又胖,腰围一圈一圈又一圈地胖起来,比我的食指还要粗壮。
蚕宝宝肥头肥脑、粗手粗脚的,样子真可爱。
它们的脑袋大大的,圆圆的,伴有一圈一圈的、肉肉的抬头纹。
因为现在越来越胖,两只眼睛好像快被挤没了一样。
蚕宝宝的身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