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644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x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承担部门:

化工化学系

项目组长:

刘建成

项目组成员:

柳荣漳(延安炼油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贾立昌(永坪炼油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乌忠理(延安石油化工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徐仿海朱玉高刘勇李恺翔杨昆

项目概况

本专业是由省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限三年。

辐射、带动煤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本项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试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将本专业建成校企互动、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专业和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专业。

项目建设总资金976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XX万元,延安市财政投入XX万元,学院自筹XX万元。

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46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45万元;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143万元;人才培养模式建设72万元;专业群建设120万元;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建设36万元。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

石油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石油化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4%,实现利润年均递增23.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44.9%。

在“十二五”及以后5~10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仍将处于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石油化学工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珍惜资源,深度转化,努力实现大资源、大布局、大转化、大产业。

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促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载能工业特色化,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

重点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等“十大基地”,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渭南煤化工园区等“十大园区”,煤油气产能建设、新能源千万千瓦装机等“十大工程”。

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加大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渭北产业集聚区,支持陕南适度发展能源化工下游产业。

现代化工方面,发挥资源优势,运用先进技术,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煤油气深度开发靖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

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加快煤制甲醇制烯烃技术产业化,构建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支持地方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兰炭生产上规模、上水平,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

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综合化工产能4000万吨以上。

陕西省周边的4个省(自治区),基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宁夏、甘肃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山西、内蒙古的煤炭资源等),在地方“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中,都把石油化工或煤化工作为带动本省(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型产业重点发展。

榆林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力推进“两区六园”建设,关中煤化工基地(包括彬长煤化工区和渭南煤化工区)建设如火如荼,延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力推进“两基地、五园区、大能源化工项目”建设。

总投资150亿元兖州煤业榆林能化公司230万吨甲醇MTP项目、总投资400亿元神华集团榆林煤间接液化项目、煤化能源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集团)150万吨甲醇、100万吨乙烯、60万吨醋酐等大型化工项目建设正在顺利进行。

“十二五”期间,上述企业对化工技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5000人/年,为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接续区的120多家中小型化工企业,对该专业的毕业生也会有比较旺盛的需求。

(二)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石油化学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过程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迅速转化。

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石油化学工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除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适度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从事一线生产操作。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十一五”末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5%。

石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5%以上,而我国化工企业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比例仅为18.8%,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仅为3.2%。

在此石油化工行业处于强势发展的阶段,石油化工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为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

据调查,全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煤化工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5万人,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偏低,这与陕西能源产业政策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技术人才配置不足,造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企业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推广应用上难有创新。

按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18%的目标预测,五年内全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煤化工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在2.5万人左右,其中大专生需求量在8千人~1万人。

可见,全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煤化工产业人才紧缺问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今后的产业发展也会造成长期影响。

作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高职专业,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学院有责任将本专业建设得更好更强,担负起为陕西及周边省市、自治区培养石油生产加工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概况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学院建院伊始首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并作为学院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进行建设,专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专业于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围绕该专业学院于2007年、2008年先后增设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专业,形成了结构清晰、点面结合的专业群。

(二)师资队伍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专任教师中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6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名,中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硕士12人,占教师总数的54.54%;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6人,占27.27%;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5.45%。

聘请15名来自石油化工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三)实训条件

本专业建设有石油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工产品分析检测中心、石油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和石油化工工艺生产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工艺实训室”、“化工原理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化工仪表实训室”、“管路拆装实训室”、“甲苯歧化中试车间”、“油品分析检测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现有设备总价值达360万元。

兄弟院校同行经常来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开展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交流。

2008年,成立了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计19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永坪炼油厂等6个单位签署协议,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

(四)招生就业

由于该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自开设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招生势头累计招生1031人,现在校生15个班级,共计696名学生。

09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118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2%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5%;10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189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65%。

陕西煤业集团神木天元化工一次录用本专业毕业生25名,其中2人担任预处理车间班长、多人晋升主操、副操等岗位,个人工资最高达到5200元/月;陕西煤业集团神木富油化工有限公司录用本专业20人,其中3人被公司列为重点生产骨干培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本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打造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经过3年的建设,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校企互动、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专业和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专业。

(一)创新“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石油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培养。

(二)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与永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延安石油化工厂、榆林天元化工有限公司等石化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将“化工操作工”、“化工分析工”、“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形成全新的石油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三)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培养2名(校内)、聘请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掌握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6名专业骨干教师,承担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和专业课程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引进化工类专业教师6人,专业教师达到27人;增聘企业兼职教师12名,兼职教师达到27人;教学团队达到54人,专兼职教师比例由目前的5:

3逐步调整达到1:

1。

(四)校企共建内外实训基地

围绕服务于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工学结合、加强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内实训教学同步发展的功能要求,规划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以陕北地区石化企业为依托,以落实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顶岗实习为目的,进一步稳定和扩展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

采取协议挂牌、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寻求企业对学院专业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3年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一批校企高度融合、对专业群建设产生强大支撑力、校内外功能互补、省内领先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成为集教学、实训、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开放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基地。

包括“石油化工仿真实训中心”、“石油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石油化工工艺生产实训中心”、“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四大实训中心,年接待实训学生1200人次、社会培训1200人次、技能鉴定800人次。

新建3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总数达到9个,满足100%学生顶岗实习半年需要,校企合作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五)推进科技服务和职业培训

建成陕北地区领先的科技应用基地和职业培训基地。

3年内承担省级教研教改课题、项目2-3项,院级教研教改课题、项目3-4项,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6项。

每年为石油化工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培训职工1200人以上。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

1.现有基础

学院成立伊始,受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限制,基本沿用了传统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科式的课程体系、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三段式”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创新“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3D3S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探索建立“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人才培养模式

“三方联通、赛练互动”:

即通过行业(全国化工教育协会和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企业(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等)和学校(化工化学系)三方的互联互通,建立校企职业技能训练大舞台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舞台,以职业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展示平台,以真实生产过程为参照,以生产任务为引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互动,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工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兴趣,提高职业技能。

“三线引领,能力总成”:

以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等三条人才培养线为引领,通过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交替进行,以模拟或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充分运用一体化教室、仿真模拟技术手段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以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核心技能训练、校内仿真、企业实战、知识竞赛、技能比武为途径,充分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最终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以延安精神特色素质教育为平台,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和职业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高端化工技能型人才。

3.形成“任务引导,能力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成为一个个学习情境,即学习性工作任务,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六步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独立或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接收器和存贮器。

第一阶段:

在企业和校内基本技能训练中心,通过以装置认识实习、化学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基础能力。

第二阶段:

在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分析检测中心,通过以化工单元操作训练、反应器操作、石化产品分析检测、企业技术人员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获得化工操作工和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阶段:

利用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典型装置仿真实训基地,通过以化工装置操作与控制、炼油装置操作与控制、企业专家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拓展能力培养模式,获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以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

产品质量分析检验、化工仪表设备使用与维护、故障判断与处理等为内容的顶岗轮训,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按认知规律逐步实现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初步建立了外部监控与内部监控相结合,过程监控与阶段性考评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动态监控与静态考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始终将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置于有效控制之下,保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由各班选派1—2名教学信息员,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向系教学管理部门反映同学们的诉求;二是成立系教学督导小组,定期通过听课、检查教学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监控教学运行情况;三是配合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并从他们的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革教学与管理工作;四是通过社会调查,从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学生表现的看法和意见,以指导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这样就初步建立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5.强化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监控与考核办法,探索双导师指导制,实行企业为主的管理和考核办法,严格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6.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

见表表2-2-1

 

表2-2-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度及监测指标一览表

重点专业名称: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建设负责人:

刘建成徐仿海

建设内容

2011年9月-2012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年10月-2013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0月-2014年3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预期目标:

开展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调研,启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验收要点:

1、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调研报告;

2、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预期目标:

创新“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外半年顶岗实习学生达到90%。

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5%,校外实训基地达到6家。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

3、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名单;

4、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名单及活动记录;

6、延安石油化工厂等2家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预期目标:

形成“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外半年顶岗实习学生达到100%。

全面实现“双证”融通,学生“双证书”获取率100%,校外实训基地达到9家。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2、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名单;

3、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4、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1家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活动记录。

2.教学组织模式

预期目标:

开展教学组织模式调研,启动“任务引导,能力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验收要点:

1、教学组织模式调研报告;

2、专业学习领域设计为学习情境

总结报告。

预期目标:

开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六步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验收要点:

1、“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六步教学法的组织实施经典案例总结报告。

2、六步教学法实施记录及取得才成绩。

预期目标:

开展“认知实习,激发兴趣;基本训练,打好基础;仿真培训,模拟体验;大赛锤炼,技能集成;理实合一,知技融通;顶岗实习,能力总成”为特征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与实施。

验收要点:

1、实训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与实施总结报告。

2、实训教学记录及取得成绩。

3.质量保障机制与顶岗实习管理

预期目标:

制定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预期目标:

1、制定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管理制度;

2、初步建成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3、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初步建成信息反馈网络。

验收要点:

1、校外、校内实习管理办法;

2、校内外实习管理实施过程方案;

2、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毕业生跟踪调查原始资料及分析报告;

4、优秀毕业生佐证材料。

预期目标:

1、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及保障制度和运作机制不断优化;

2、建成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3、建成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和信息反馈网络。

验收要点:

1、过程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毕业生跟踪调查原始资料及分析报告。

3、优秀毕业生佐证材料。

 

8.资金投入预算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项目预计投资72万元,具体分配如表2-2-2所示。

表2-2-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项目资金预算

序号

内容

资金预算(万元)

备注

2011.9-2012.9

2012.9-2013.9

2013.9-2014.9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8

8

8

2

教学组织模式

8

8

8

3

顶岗实习管理

4

4

4

4

质量保障机制

4

4

4

小计

24

24

24

合计

72

(二)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行业、企业深度调研,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制定岗位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6门核心专业课程和7部模块化专业教材。

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⑴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是成立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对区域石油、化工企业的调研,进行行业情况分析,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确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对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工作分析,并选定实践专家;三是举行专家研讨会,分析相关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框架;四是对单一、分散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科学描述、归纳整合,形成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任务集合——行动领域;五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而形成基于化工行业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终形成本专业完整的教学指导文件体系。

⑵制定岗位职业标准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应的主要岗位有化工总控岗位、化工现场操作岗位、化验分析岗位、化工仪表维修岗位、有机合成岗位、油气化工岗位、无机反应岗位。

表2-2-3岗位职业标准

岗位

岗位职业标准

化工总控岗位

能按操作规程,进行所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和正常操作,达到装置稳定安全合理运行。

利用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所控装置全部的工艺参数进行跟踪监控和调节,对其状态、趋势显示做出分析判断,正确及时判断仪表故障和现场工艺故障。

化工操作岗位

在现场按生产规程使用仪表,操作和看管反应设备、机泵等,进行正常操作、临时开停车,能及时发现不正常现象,采取生产工艺允许的措施,处理紧急事故。

化验分分析岗位

通过操作各种专用检测装置在化工产品生产中对原材料、半制品以及制成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并能根据测得数据合格与否,确定该批原材料或半制品能否投入下一生产工序和产品能否出厂,同时也为生产、技术、操作是否正确、合理、提供技术依据。

化工仪表操作维修岗位

负责化工生产过程中在线运行的仪表、自动化装置及其附属设备的维修,公用的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与故障处理,确保其正常运行;负责仪表及自动化装置更新、安装、调试、开表、投运等工作。

有机合成岗位

能按生产规程(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作业计划使用仪表,操作和看管反应设备、机泵等,控制一个或多个间歇或连续的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和其它化工过程,将原料制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有机中间体或成品物料。

油气化工岗位

能将原料油、蒸汽、氧气按一定比例通过喷嘴充分混合,在裂解炉内经高温、高压制取合成甲醇、氨或其它合成产品及制氢的原料气。

能进行本岗位的正常操作,临时开停车,能及时发现本岗位生产中的不正常现象,采取生产工艺允许的措施,能处理停电、断原料油、断氧、断锅炉水和冷却水的紧急事故。

能进行简单的工艺计算,能看懂油气化装置控制流程图。

无机反应岗位

将物料按一定比例、数量加入专用设备和容器内,按工艺操作规程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使其发生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中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生成无机产物。

能按照操作规程正常操作,调控操作,使生产质量、产量、消耗指标达到工艺规程要求,能进行本岗位的工艺计算,看懂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设备的平、立面布置图。

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石油化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与永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延安炼油厂、榆林北元化工有限公司、神木富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燃料油油生产加工技术》、《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6门“教、学、做”一体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任务为导引,以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岗位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校企共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情境中,依据学生思维特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六步法的训练,学到普遍适用的工作思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能够完成的工作任务随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