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129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docx

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

2019年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

本册教材在“识写分流”教材1—4册的基础上编写,继续贯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编写原则,坚持“自主识字、开放识字和在阅读中识字”的编写理念,提倡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和课内外结合为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完成从“识写分流”向“识写合流”的过渡。

本册教材的改革思路和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选择机会,引导主动学习

过去,我们的教材有太多的统一性的规定性,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了一句话。

根据上海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觉得教材不应居高临下,以权威自居,而应走下高台,走进师生,与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平等接触,平等对话。

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读写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材内容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读写实践,也不应该支配和限制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相反,教材编写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为了真正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册教材在编写中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到学习方式,给学生以选择权。

我们把学习的选择权看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新时期教学民主在教材中的重要体现。

先说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

第8课有背诵的要求,但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一说,背一背,也就是说,选什么句子,选几个句子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又如13颗《旅行家树》有一道练习是照样子写一句话,两个句子中出现了“那么……那么……”和“既……也……”两组关联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组关联词写一句话。

再说学习方法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如24颗、31课的练习分别是这样的:

“这谢词语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理解?

”“下面这些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这几课练习,不仅允许学生读了课文后可以提出各不相同的问题,而且允许学生、希望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除此之外,本册教材的练习设计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学习。

有的允许学生外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有的允许学生把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讨论;有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老师;有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有的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参加一些表达活动;有的虽然给学生提示一点学习方法,但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过程。

2 设计实践活动,提供探究体验。

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这一点,我们想再过一千年恐怕也不会改变。

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也不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

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两种人,一种人不管口头还是笔头表达都十分流畅,或流畅而生动,或流畅而简洁。

可是他们并不精通语法、修辞、逻辑一类的知识,也不在乎、甚至不明白自己在表达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哪些类型的句式。

另一种人,语法、修辞、逻辑知识都很不错,对文体知识和各种写作方法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写起文章却不怎么样,语言贫乏,内容干巴,文字也不通畅。

那么,哪一种人更接近我们的需要呢?

当然,我们需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而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

本册教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思路是:

①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相结合,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如第四单元的“名人小时候”,讲的都是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

我们在综合练习4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你认为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有人说靠天生聪明,有人说靠勤奋学习,也有人说靠家人、老师的帮助……你是怎么想的?

在小组里开一个辩论会。

”又如学习了25课《威尼斯小艇》以后,我们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自己喜欢而熟悉的某一个上海的旅游景点设计一条广告语。

学习27课《悉尼歌剧院》以后,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的图片,选一幅配上文字,向同学作介绍。

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沟通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如学习了46课《红色的报春花》,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

“小达尔文让白色的报春花变红,你相信吗?

请动手做一做,可小组合作做一次试验,然后填写一份实验报告,向大家作介绍。

”学习了41课《爬山虎的脚》以后,让学生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并展开想像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自己脚的本领。

③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其他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学习第三单元有关动植物知识的课文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你知道吗?

还有不少动物和植物生活在茫茫沙漠里,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收集有关资料,编制一份小报——《沙漠勇士》。

”搜集资料、编制小报和进行交流,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和其他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

又如学习19课《“神童”的秘诀》,让学生回顾整理自己学习的好方法,或搜集其他人学习的好方法和同学作交流。

学习20课《梅兰芳练功》,布置学生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选一个在小组里交流。

学习45课《动物的休眠》,让学生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要休眠,它们是怎样休眠的,先填好表格,再向同学作介绍。

学习16课《海底世界》,发动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同学介绍等。

学生在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编制小报、填写表格、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道德、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获得启示。

3 巩固识字成果,加强词句训练。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一个人拥有多少识字量,识字的巩固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要达到2500个,一个三年级学生如果达不到这个识字量,那对他进一步学习,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专家说,如果一个人识字不足1500个,那他就是一人文盲或半文盲,当然更谈不上正常的阅读和写作了。

因此,对于使用本册教材的老师来说,在新授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写过的汉字,也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第一,要突出字形难点,注意字形之间细微差别,不要任意增减笔画。

如综合练习4第二道题目:

“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一笔或减去一笔,使它成为另一个字吗?

”收入这道题的9个字都属于加一笔或减一笔便成为另一个字的典型例子,“日”加一竖成为“旧”;“体”减一横成为“休”;“往”减一撇成为“住”;“目”加一撇成为“自”;“厂”加一点成为“广”;“扰”加一撇成为“拢”;“鸣”减一点成为“呜”;“免”加一点成为“兔”。

编写这道题目的意图是告诉学生要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要是任意加一笔或减一笔,那就不是你要写的字,会成为另一个字。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或单元出现的汉字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联系学生识字中暴露的问题,设计这方面的小练习。

第二,要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字形分析,不要张冠李戴,弄错偏旁。

在这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多种练习。

一种是先区别字形组词。

如《新型电影》一课,让学生先区别“板”和“扳”,“飘”和“漂”,“错”和“措”,“形”和“型”等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组词。

一种是形近字选字填空,如综合练习3第1题,如果你分不清“泼”和“跋”,“佛”和“拂”,“避”和“僻”等字,那么,你就不能正确选字填空,把“跋涉”写成“泼涉”;把“吹拂”写成“吹佛”;把“躲避”写成“躲僻”等等。

还有一种是让学生看清字的部首再写几个部首相同的字,以及给一个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

第三,要进行同音字的辨析,防止写错别字。

第23课《牛顿在暴风雨中》以及综合练习7中都安排了这种音同(近)字不同的练习。

如“向”和“像”,“屈”和“曲”,“臊”和“躁”,“赏”和“尝”等是最容易混淆的。

本册教材的教学除了巩固识字成果以外,还安排了以下一些加强词句训练的内容:

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词语的练习。

如第6课的提示,要学生想想“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与玩具熊形影不离,说明了什么。

②学习初步运用词语写句的练习。

如综合练习3罗列了一批都有“看”的意思的词语,让学生选词填空,与模仿写句一样,也是最初步的运用词语的练习。

③积累词语的能力。

如19课和32课都安排了说出或写出近义词的练习,19课是给“惊奇”、“称赞”说一个意思相近的词,32课是为表示“说”的“吩咐”再写出几个意思相近的词。

另外,教材在22课让学生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在24课要求积累带有“急中生智”和“不慌不忙”这两种类型的词语;25课安排积累表示“安静”的词语;在33课让学生积累表示生气的词语。

在词句训练中,教材还安排了一系列抄写、填写、听写、补写、续写、改写和摘录的练习。

4 贴近生活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长期来,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对教材或老师的命题感到没有材料可写;二是对作文有畏难情绪,缺乏自信,没有兴趣。

所以本册教材首先在作文命题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命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第二,命题留给学生的空间比较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作文的内容。

第三,命题能引发学生的想像,使他们的思想在作文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第四,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五,命题联系学生的阅读活动,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读书的感想,摘录喜欢的内容。

四 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22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 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42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 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 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 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

8 学习在方格里书写各种结构的字。

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用毛笔描红。

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三年级第二学期

1.坚持以读为本,帮助学生练好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基本功,让他们学会阅读。

(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这是本册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思想。

阅读设计的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朗读、默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第10课《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教材对学生提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要求,但并没有从朗读的技巧上去指导,而是启发学生试着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在朗读第14课《“军神”》时,教材则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很感动?

有感情的读一读”,经教材这样一提醒,学生就会仔细阅读,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就会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体会感情,读出韵味。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

如第5课《荒芜的花园》,为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意思,要求他们默读整篇课文,使学生懂得,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需要认真阅读全篇课文。

第11课《起死回生》则是运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同样,第13课《完璧归赵》也让学生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来评价蔺相如。

此外,教村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还涉及一些别的方法。

如比较阅读的方法:

综合练习5中有两篇短文,一篇写石球,一篇写石像。

练习说:

这两篇短文的最后都说石球和石像,还是自然界未解的谜,但写法不一样”,要求学生找出来,读一读。

又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或点题的话来理解课文:

第19课《杏儿熟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的含义。

再如碰到疑难问题时,让学生试着在课文中找到回答问题的答案:

第36课《独果》等课文都采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

(3)继续练习复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复述是语文必须重点练习的基本功。

练习复述,不但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表达能力。

本册教材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复述。

如第11课《起死回生》中,要求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这部分内容;第12课《田忌赛马》中,要求复述两次赛马中的一次内容;第13课《完璧归赵》中,要求复述相如和秦王一步步斗智的经过,并提供了几个重要词语;第14课《“军神”》中,要求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复述全文。

到了第四单元,继续练习复述。

(4)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继续学习提问,提高学生的发问能力。

本册教材的教学,继续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加以训练。

如结合朗读、默读训练,让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有疑问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有时,也要求学生试着在课文中找到会的问题的线索或语句。

如果学生阅读时都读懂了,也可以让他们提些问题来问问自己的同学。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提问的习惯。

此外,本教材继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来提问:

一是抓住关键词来提问,二是抓住重点句子来提问,三是住课文的题目来提问。

如第32课《全神贯注》是让学生们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引导他们在读题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再引导他们在读文时,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可以通过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存在的疑问。

2.改革练习设计,提倡研究、体验、合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是上海二期课改的显著特点,因为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重大障碍。

如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

他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本教材在课后练习、单元综合练习和作文练习的设计中,大力提倡发现、探索、实践、体验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课后练习中,我们一般不采用规定性和指令性的作业,而是设计启发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思考和主动发现、探究的练习。

如第13课《完璧归赵》有一道练习,要求学生把词语补充完整的同时,想想在填写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学生完成练习后,会发现“东奔西跑”中的“奔”和“跑”,“面红耳赤”中的“红”和“赤”,“成群结队”中的“群”和“队”都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从而对这些词语的构词方式和组合特点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这些并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教材也而没有把答案直接揭示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慢慢的感悟出来。

本教材的许多练习是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探究的。

如第6课《新年的礼物》要求学生为自己小队摄像一个春游的活动方案。

第13课《完璧归赵》则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续编一段故事:

“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会对大臣们说些什么?

”第26课《蝙蝠和雷达》是让学生们去查阅有关资料,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然后向同学介绍。

还有些练习是强调学生实践体验、强调合作学习的。

如学习了第20课《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以后,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同学闹过别扭,有没有无意中伤害了同学,或者被同学伤害的事?

然后向同学表示歉意或谅解。

第39课《“我一定会送你一辆新车”》中说,保罗和小男孩兄弟俩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但课文对这一情节并没有具体的描述,练习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夜晚保罗和小男孩兄弟俩具体是怎样度过的。

本册的练习设计中,还安排了几次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改变成课本剧的练习,要求与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在各单元的综合练习中,这样的练习就更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如综合练习1的同学语言实践活动,安排学生收集古今中外作家、诗人赞美春天的作品,挑最喜欢的介绍给同学,在编一份小报,在教室里展览。

这里,有作品的收集、筛选,有口头上的介、朗诵,有手抄小报的编排、美化,还有小小展览会的设计、布置。

这样的练习每个单元都有,如综合练习2的诗歌朗诵会,综合练习3的“我喜欢的历史人物”,综合练习4的赞美母爱或友谊的名言、短文的交流,综合练习5的“珍奇动物”或“世界奇观”介绍会,综合练习6的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综合练习7的“我的学习体会”,综合练习8的真、善、美的小故事的交流。

3.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作为文教材,让学生自由写作,亲送表达。

作文教材的编写重心是作文体系本身还是学生?

过去的作文教材过分关注作文教材体系,过分关注写作要求、问题要求和各种写作方法,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

本册教材作文部分编写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作文内容的安排强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作文题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与新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吻合,增强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

如“春天来了”,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写春天里大自然的景色,当然也可一些人们的衣着、活动。

“我的烦恼”、“我真了不起”、“同学之间”,都是以学生自己和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题材,而且具体些什么内容、怎么写又没有限制,学生写作的天地十分广阔,自由度很大。

(2)作文题的设计注意趣味性,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作文命题及表达方式,作文的形式和要求,尽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找‘宝’”的设计,一是要求写学生喜爱的一次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不具体规定写找的什么“宝”,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自由度很大;三是让学生通过一段话来写,写作的要求不高,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画鼻子”的设计分两步走,先让学生做“画鼻子”的游戏,再把游戏的过程用一两段话记下来。

这是一种游戏化活动化的课堂作文,学生可以在快快乐乐游戏之后,轻轻松松地完成作文。

(3)作文的写作为学生聪明才智及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机会。

本册教材作文题的设计,表面上好像规定了某一方面的题材,其实仔细一看,都是给学生一些选材的提示,不仅不是限制学生,而且是不断帮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拓展选才渠道,扩充学生的想象空间。

如“我和小鸟的对话”,学生可以把小鸟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小鸟当成能够向它倾吐心声的父母,还可以把小鸟当成最懂自己心事的同学。

这样,学生和小鸟之间的对话一定会很自然。

另外,学生与小鸟对话的内容也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也许自己的心里充满喜悦,那就和小鸟分享一下;也许自己正遇上烦恼的事情,那就请小鸟出出主意;或者自己正想念远方的亲朋好友,那就托小鸟带上一封信,把自己的思念传到远方……“二十年后的我”更是可以海阔天空地让学生声放飞想象,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总之,这些题目给了学生自由想象、快乐写作、轻松表达的天地。

在这14道作文题中,一部分是写实作文,是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一部分是想象作文(包括看图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海阔天空的遐想中完成作文。

这14篇作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做8篇。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348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阅读和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注意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注意区别前后鼻音、品翘舌音,读准拼音。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的345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词语,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

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顿号、冒号和引号的一本用法。

5.听人说话,能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述。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注意使用礼貌语言。

在交谈中能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具体的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提高默读能力,能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部分疑问。

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书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8.学习观察生活,学习清楚明白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学些简短的日记、观察作文、看图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较通顺,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练习有大作文、课内片段练习和课外小练笔组成。

大作文次数要求8次。

9.积极参加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

能主动参加收集资料、办报、出专栏、讨论会等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10.继续学习在方格里书写各种结构的字。

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用毛笔描红。

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总量达到20~25万字左右。

 

四年级第一学期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倡导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逐步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明确阅读要求。

传统教材对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包括学习的先后步骤,都作了周到的安排。

难怪有的老师说,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造就了会阅读的学生,而是培养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久而久之,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

离开了教材的规定和提示,学生就不知道了怎么学。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册教材在编写时,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引导他们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安排阅读要求,明确阅读重点。

比如识字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面对同一篇课文,各人的生字是不完全相同的。

所以,本册教材的课文后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表,学生要学哪些生字,由学生自主决定。

从第一课开始,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划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准字音,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学习自己确定的生字。

如第18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自主地找出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第19课《观潮》的“词句活动室“中,让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并从中找出几个理解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连贯的话。

教材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一种自主阅读的精神。

纵观全册教材,这样的编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让他们在阅读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是一项十分个性化的行为,所以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的现象并不鲜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册教材编写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注意在阅读中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有不同的理解,能发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