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679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docx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部分血液流变学机制。

  [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大鼠采用牛II型胶原在大鼠背部正中线作多点皮内注射诱发CIA模型,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观察CIA大鼠足跖肿胀度、痛阈和踝关节的病理变化,检测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可显著减少CIA大鼠关节炎肢体累及数、抑制足跖肿胀、提高痛阈、减少踝关节病理损伤;电针治疗组大鼠全血粘度低切下降显著(P<),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也有明显下降(P<)。

  [结论]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可以出现关节红肿、疼痛,久致畸形。

RA患病率高,约为人口的%~1%左右[1],因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选用针灸临床常用穴足三里和三阴交,采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电针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与分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90±10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2只。

  试剂与仪器牛II型胶原(美国Sigma公司),LH202H韩氏电针仪(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ZMN7803型全自动组织包埋机(常州市华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RM2016型徕卡转轮式切片机(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常州市华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YLS?

7A型足跖容积测量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

  实验方法

  建立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取适量牛II型胶原溶于的乙酸中(2mg胶原/ml),在4℃下过夜溶化,再与等量福氏不完全佐剂在冰浴下充分制成乳剂,除空白对照组外,大鼠在3%戊巴比妥纳(浓度2%,注射量3ml/kg)腹腔麻醉下,每只以(含胶原)乳剂,在背部正中6~7点和尾根部1~2点作皮内注射接种诱发CIA模型。

  治疗方法电针治疗组从造模后第2日开始即进行电针干预治疗。

治疗方法:

实验人员固定大鼠,取针灸针刺入一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参照人体穴位,以动物比较学方法定位)后,进针后以韩氏电针仪连接针灸针行电针治疗(两侧穴位交替治疗),刺激参数为:

频率2Hz、强度2mA,每次治疗30min,1次/d,连续治疗30d。

模型对照组固定方法和时间同电针治疗组,但不予任何治疗。

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

  指标检测足跖容积肿胀度测定:

以容积测定法测定CIA大鼠足跖肿胀度。

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4天、造模后第30天,测定左、右后足跖的肿胀度,计算平均肿胀度:

平均肿胀度=(左后足跖肿胀度+右后足跖肿胀度)/2,单位以ml计。

  痛阈测定:

采用经典的热水甩尾实验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期的痛阈。

以尾部浸入到尾部甩动的时间,作为痛阈时间;以12s作为终止时间,以防尾部组织损伤,大于12s均计为12s,每只大鼠检测3次,每次间隔1min,求其平均值。

造模前、造模后14d和造模后30d分别测量记录。

  踝关节病理形态学观察:

治疗30d后,取各大鼠右后足在掌面、踝关节上1cm左右两处剪下,置于5%的硝酸溶液中脱钙17d,以切片刀割骨组织无明显阻力为脱钙成功标志。

然后行常规脱水包埋,HE染色。

参考Takeshita法[2],根据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炎、软骨和骨质破坏等不同情况,将足爪关节炎分为四级:

0级:

正常关节病理;1级:

轻度滑膜炎;2级:

重度滑膜炎;3级:

重度滑膜炎并见软骨破坏。

计算各实验组列入病理学等级大鼠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实验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各组大鼠在治疗30d后腹腔麻醉,下腔静脉取血,置于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两两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性时则采用Dunnett’sT3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计数资料选用Gamma检验;均以P<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电针对CIA大鼠足跖容积肿胀度的影响

  表1所示为各组大鼠足跖容积肿胀度变化情况。

造模前,各组大鼠的足跖容积肿胀度基本相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14d和30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跖容积肿胀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而电针治疗组大鼠足跖容积肿胀度在两个时段均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尽管电针治疗组大鼠足跖容积肿胀度14d比30d时有一定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1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足跖容积肿胀度比较(略)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电针对CIA大鼠痛阈的影响由表2可见,造模前,各组大鼠基础痛阈无明显差异。

造模后14d和30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P<),尤其在造模后14d时与自身基础痛阈比较下降约45%。

电针治疗组大鼠痛阈在造模后14d没有明显变化,第30d时痛阈高于自身基础痛阈(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在两个时段痛阈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2不同时期各组大鼠痛阈比较(略)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与自身造模前比较,△P<

  电针对CIA大鼠踝关节病理改变的影响依据前述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将各组大鼠的踝关节组织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见到各组大鼠严重骨质破坏,但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重者可以观察到滑膜炎并见有软骨的破坏。

电针治疗组以炎症细胞浸润、轻度滑膜炎为主;模型对照组多数见到滑膜炎并见有软骨的增生、纤维化和坏死。

如表3所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可降低CIA大鼠的关节损害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Gamma值)~,P<)。

  表3各组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略)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电针对CIA大鼠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

  各组大鼠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情况见表4。

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粘度低切值、中切值、高切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值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P<)。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全血粘度低切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红细胞聚集指数值也有明显下降(P<);全血粘度中切值和高切值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表4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改变比较(略)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P<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是人体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正气为邪所阻,导致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针灸治疗RA的临床及其实验报道较多。

目前对针灸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实验多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而本实验选用的CIA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RA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动物模型,也是目前公认的慢性炎症痛模型动物模型。

  本实验显示:

在造模后第11天,模型对照组大鼠即出现关节的红肿,近端趾间关节出现梭形,随着病情加重个别大鼠后足出现严重畸形。

而电针治疗组大鼠发病时间明显推迟,治疗30d后大鼠足跖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提示电针对CIA大鼠的慢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痛阈是目前被广泛用于判断镇痛效果的灵敏指标,而热甩尾实验是较常用的检测大鼠痛阈的方法。

“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疼痛性疾病的常用效穴,而“三阴交”穴为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常用穴位,模后14d和30d时,电针治疗组痛阈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说明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可以明显提高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易造成关节滑膜炎和骨质破坏,早期以关节滑膜的炎性病变为主,主要特点是大量血管增生并伴血管翳形成,组织病理学表现被认为是反应病变或者疗效的“金钥匙”,通过对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观察看到,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滑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部分关节骨组织内血管翳增生,破骨细胞增生,而电针组大鼠换关节病理切片显示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可见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RA大鼠关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和黏滞性异常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水肿、炎症渗出、血栓形成、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都可以概括在血瘀证的病理实质中。

从现代病理学的观点。

认为RA的病变主体为关节滑膜炎,其发病和进展与免疫有关,但有人认为,其病因不能用免疫学作全部解释,其伴随RA的血管炎、血管病变是血瘀的一种[3]。

施氏观察到血浆中生物大分子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性间存在相关性[4]。

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则表示血液黏滞性增高,流动性下降,是中医血瘀症实验室重要依据之一,本实验所采用的CIA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些均说明RA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RA患者血液处于一种浓、枯、聚的状态,从而导致血液流动性下降,流变学异常。

近年来研究表明RA患者在早中晚各期均伴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凝状态和明显的微循环障碍[5?

6]。

这与中医学认为“血瘀”这一病理贯穿于RA病变过程的认识是汇通的。

  本研究结果说明,电针能明显改善血液的高黏滞性,具有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使红细胞由聚集状态成为相对分散状态,使全血黏度降低。

提示电针在血液流变性方面,有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循环阻力,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从而对CIA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