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
《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2、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3、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常见的RNA病毒有:
SARS
病毒、(Hl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P8)
1原核细胞:
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支原体除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
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
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
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
(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2)细
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生物界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大量元素:
C、0、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
Fe、MnBZn、CUMq
二、Y最基本元素:
C;
主要元素;C、0、H、N、S、P;(含量占细胞鲜重97%以上)
I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也称基本元素):
C、0、H、N;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O
、相关概念:
氨基酸: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一N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一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
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I
R—CH-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和一个羧基(—COO)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
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催化作用:
绝大多数的酶;
3调节作用:
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
如抗体,抗原;
5运输作用: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细胞膜上的载体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一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一COOH或氨基数(一NH)=肽链数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核酸的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
、核酸的作用: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
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
ATGC
RNA所含碱基有:
AUGC
五、核酸的分布: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
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糖类的比较:
分类
丿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
/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脂质的比较:
分类
常见种类
功能
脂
质
脂肪
/
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水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反应
3、运送养料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
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1、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
叶绿素中含Mg、血红蛋白中含Fe等
2、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
P42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
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
(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
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O
3、核糖体:
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
的“车间”—
5、高尔基体: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
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
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
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归纳:
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具有双层膜但不是细胞器);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其它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具有单层膜。
(细胞膜具有单层膜也不属细胞器)
2、与能量转化有关并含有少量DNA和R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3、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和液泡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加工)→细胞膜→细胞外与这一过程间接有关的细胞器还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四、生物膜系统:
P49
组成:
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作用: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
位点。
(3)将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的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使生命活动高效、
有序地进行。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
存在状态。
2、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
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V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具有—定的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
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抄度→低浓度
IhJ女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
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各
种离子等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酶:
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种类是RNA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例如脂肪酶水解脂肪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过高、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变性;但低温只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酶不会变性,当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会逐渐恢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
A—P〜P〜P,其中: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这个过程储存的能量来自:
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这个过程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注:
在ATP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细胞呼吸: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半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
释放岀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
2、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茎,甜菜的块根等)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匍萄糖匚2丙酮酸+[H]+少量能量
丙酮酸、[H]、释放少量
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酶少量
2丙酮酸+6H2O—>6CO2+[H]+台匕量
冃匕量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H]+O2H2O+大量能量
生成Hz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占八、、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
量ATP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
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
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
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
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光酶
水的分解:
H2O→[H]+O2↑ATP的牛成:
ADP+Pi→ATP
段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暗反
应阶
段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酶
CO的固定:
CO2+C5→2C3
酶
C3的还原:
C3+[HlA→(CH2O)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光能
C02+H20叶绿体'02+(CH20)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
2、温度:
3、二氧化碳浓度: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分裂间期:
时间,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分裂期:
前期:
膜仁消失两体现中期:
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
点裂体分向两极。
末期:
两体消失膜仁现。
植物细胞:
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
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三、细胞分化
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
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
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全能性:
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四、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会随着衰
老而逐渐积累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五、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细胞的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
实例: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蝌蚪尾部消失等。
细胞坏死:
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六、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变化3)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必修
(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实验过程(P-4)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P-7)
例:
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1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l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i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冋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冋源染色体相冋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与d基因。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
状分离):
分为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
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
测交:
让Fi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i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
(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
AA×AA
AA
全显
⑵
AA×Aa
AA:
Aa=I:
1
全显
⑶
AA×aa
Aa
全显
⑷
Aa×Aa
AA:
Aa:
aa=1:
2:
1
显:
隐=3:
1
⑸
Aa×aa
Aa:
aa=1:
1
显:
隐=1:
1
⑹
aa×aa
aa
全隐
逆推类型:
(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
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⑵
aa×aa
全隐
⑶
Aa×Aa
显:
隐=3:
1
⑷
AaXaa
显:
隐=1:
1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2)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
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思路:
先分开、再组合”(即一对性状一对性状计算,然后再相乘)
如AaBb×AaBb1)后代基因型种类:
3×3=9种
2)表现型种类:
2X2=4种3)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
1/4X1∕2=1∕8
4)后代出现显性显性(LB_)的概率:
3/4×3∕4=9∕16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
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2、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四分体:
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二、精子(形成场所:
睾丸)与卵细胞(形成场所:
卵巢)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减I的特征:
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的特征: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三节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
先写出性染色体,男性
XY,女性XX,再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写上基因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3、家族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病女父或子正常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病男母或女正常为常显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附:
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色盲、血友病
常染色体隐性:
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常染色体显性:
多(并)指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S型细菌:
有毒性
R型细菌:
无毒性
2、实验过程(P-43)
3、实验证明: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